【TechWeb報導】3月1日消息,網絡的快速發展加上社交平臺的便利,使得信息傳播速度日期加快。不過,便捷的網絡和平臺也成為一些謠言高發地,尤其是我們在刷朋友圈的過程中,經常會看到各種各樣危言聳聽的消息。昨天,微信官方公眾號「謠言過濾器」對外公布了2018年2月份朋友圈十大謠言,包括白酒加水不濁是假酒、八寶粥是海綿做的、粉絲是塑料做的以及甘南地區現「漂浮汽車」等。
此前,關於發生在甘南地區的奇特現象在朋友圈流傳,稱事發當天下午中科院的研究人員到場,武警部隊封鎖了方圓5公裡的地域。對此,媒體記者經過調查,發現甘南地區國內僅有兩個,分別為甘肅和黑龍江,而此兩地宣傳部門均表示,視頻並非在當地拍攝,因為畫面與當地風情風貌不符,且當地也從未發生過此類事件。
經專業人士分析,從畫面上看,兩車飛起來通過特效技術實現並不難,而從畫面中其他人和車輛的反映來看,該視頻應該是一段事故視頻,後期經過人為加工特效製作而成,並非傳聞所述的「漂浮汽車」奇象。
食品安全問題牽動著公眾的敏感神經,粉絲是塑料做的成為二月份謠言之一。近日,網絡上流傳著一段視頻。視頻中,消費者用打火機點著了粉絲,而且越燒越旺,並稱這種燃燒的粉絲「讓人不敢吃」、「塑料做的」。
關於「塑料粉絲」一說,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澱粉及澱粉製品專業委員會和視頻涉及企業均已發布了聲明進行闢謠,表示用燃燒的方式來辨別粉絲是否為塑料製成的方法沒有任何依據,也並不科學。
專家表示,從工藝角度來分析,在粉絲中添加塑料成分做法不太現實。因為必須要將塑料打成粉狀與澱粉混合,但是即便這樣操作塑料與澱粉也是無法黏連的;從成本角度來分析,要在粉絲中添加塑料成分,必不能用低廉回收的塑料,而高透明塑料的價格不低,這樣就會導致成本提升,商家也沒必要這樣做。
另外,日前,一段以「白酒加水混濁和假酒判定方法」的小視頻在網絡上被大量轉載,引發了行業人士關注。視頻顯示,一名男子將一瓶白酒與另外兩種知名品牌白酒相比較,通過加水後觀察渾濁現象,指出「濁變的」為糧食酒,「不濁變的」就是「假酒、化學酒、工業酒、酒精酒」,而飲用非糧食酒,會導致頭痛、口感等嚴重不適現象。
對此,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白酒專業委員會就此專門發文進行了澄清,表示這些方法並不能完全準確判定酒質量的好壞,反而誤導了消費者。對酒體質量判定需要專業的設備儀器測定理化指標,以及長期訓練過的品酒師評定感官指標,二者結合才能判定酒的質量和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