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攜程旅行網的消息,廈門航空、祥鵬航空等已率先發布通知,2月5日起國內航線燃油附加費徵收標準將下調至0元,預計其他航空公司也將於這兩天宣布跟進。在春運之際,下調航空燃油附加費,對乘客來說肯定是好消息,去年春運時,800公裡以下航段要收取60元,800公裡以上航段收取120元航空燃油附加費。
但是,這也正常。去年春運期間,國際油價在每桶100美元以上,最近半年多來已經下跌一半以上,隨著國際油價暴跌,國內各航空公司的航油綜合採購成本也隨之下調,進入2月以來,航油採購成本已降至3782元/噸,低於4140元的起徵標準,沒有理由再收取航空燃油附加費了。
航空公司隨機票收取航空燃油附加費是為了「促進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和結構調整,公平負擔,依法籌措交通基礎設施養護和建設資金」,因此當隨著國際油價暴跌而國內成品油價十三連跌,但成品油消費稅也跟著三次上漲。同樣當航空燃油附加費六連跌至0元過程中,也可以將上調的成品油消費稅原封不動地附加在機票之上。現在乘客幸運的是,隨著油價的下跌,機票的付出確確實實少了。
不過,千萬別以為航空燃油附加費會一直為0。市場一般認為,國際油價雖然經過頁巖油氣能源革命不可能再回到100美元以上的高價,但是今後很可能會在60美元上下波動,這半年多來六連跌的中國國內航空燃油附加費還是會回來的。
由此看來,航空燃油附加費的連跌到下調為0,到將來可能再回來,都是正常的市場機制下的正常現象。可連同機票一起附加的另一項乘客付費就不那么正常了,那就是50元的民航發展基金。
民航發展基金的前身是機場建設費。不管是前者還是後者,都是用作機場建設和機場保養發展的。機場是可以作為國家或地方公益設施的,如果是公益設施,那麼建設資金自然由公共財政來承擔,也不是營利機構。但中國的民航機場基本上是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事實上有不少機場是上市公司。
機場方面想盡辦法籌措資金搞建設,向乘客收取機場建設費或民航發展基金自然是籌措資金的辦法之一。不過需要明確的是這項機場建設費、民航發展基金的權屬,機場建設費、民航發展基金的權屬理應歸每個出錢的乘客。
這巨額的機場建設費、民航發展基金建設、發展了機場及機場各種設施。機場企業正是憑著機場、機場設施及機場服務,才能盈利。而建設、發展機場及設施的出資人之一—購買機場建設費、民航發展基金的乘客理所當然應該在後來享受到應得的利潤,可他們20多年來卻從未得到任何回報。
如果把民航發展基金理解為指定用途的政府性基金,雖然可以不計回報、不要求收回,但是這樣的基金出資人一般規定為政府和事業單位,現在明確把乘客—個人繳納的原機場建設費納入了這項所謂的政府性基金中去了,這就不對了。
作為個人繳納的民航發展基金,按照基金慣例,必須具有收益性功能和增值潛能的特點,而這一切必須仍然建築在明確民航發展基金出資人— 乘客的個人權屬上。
長期以來人們常常在說國有資產流失,可是我們在機場建設費中卻清清楚楚看到的是私人資產流失。需要取消的不僅是航空燃油附加費,附在機票上的民航發展基金更需要取消。
(作者系財經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