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課到底該怎麼上?日本用了兩種方式,讓孩子真正愛上科學課

2020-12-14 不二書

前面不二寫了一些關於日本得諾獎的一些事,有網友就問,我們其實有能得諾獎的大牛,但卻被諾獎黑了,然後舉例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

的確,袁隆平先生為我國、甚至可以說為世界吃飽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那麼他為什麼沒有獲得諾獎呢?甚至連中科院院士都不是?

我們先來說說中科院院士的評選準則!

了解中科院院士評選準則的親們都知道,中科院院士的評選準則裡面有一條最重要的的標準,這個標準就是在科學技術領域做出系統和創造性的成就和貢獻!

看到這條準則,有親們可能要問了!

雜交水稻啊!這麼厲害的東西!還不叫系統和創造性的成就和貢獻嗎?

其實這裡我們要區分一下,眾所周知,袁隆平先生發明的是「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和研究出了「兩系法雜交水稻」,為此創建了超級雜交水稻的技術體系!

注意是技術體系!

而我們前面說的中科院院士的評選準則是科學體系!

這兩個體系有什麼區別呢?

科學體系指的是研究出做什麼,而技術體系指的是怎麼做!

那麼袁隆平先生為何只是被評為技術體系呢?

因為雜交水稻的最早發明者並不是袁隆平先生,據記載,世界上首次成功實驗的雜交水稻是由美國人Henry hank Beachell完成的,完成的時間是在1963年。

而袁隆平先生只是第一個實踐者,並不是這個理論的創新者。並且,袁隆平先生一生致力於實踐,並沒有提出過太多科學理論成果!

這也是袁隆平先生沒有成為中科院院士的原因!

而在諾獎上也是如此,因為在生命科學領域,袁隆平先生並沒有對生命科學提出全新的理論,進而無法獲得諾貝爾生物以及醫學獎!

當然,沒有得諾獎並不代表袁隆平先生不重要,因為自然科學領域,有提出理論的人,也需要進行實踐的人,不然就像人只有一條腿,無法前進一樣。

理論和實踐相當於完整的兩條腿,這這才能讓人類邁開腳步,走向更好的未來!

當然,諾獎的設立其實很大程度上能夠看出世界上哪些國家是先進發達的!

比如曾經諾獎幾乎都被歐洲各國壟斷,在排名榜單上,幾乎可以看到的都是英國、德國、法國……等等,我們可以看歷史,近代的開端歐洲成為了世界中心,科學大爆發的時代是屬於歐洲的,這個時期歐洲出現了很多列強,科學的強大和經濟的繁榮是成比例的!

而在二戰之後,美國迅速崛起經濟開始繁榮無比,所以科學的中心從歐洲轉移到了美國,我們看諾獎的排名,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英法德獲獎總數也不及美國!

而在近二十年,日本獲得諾獎的數量成為了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完全甩開了英法德。

在2000年的時候,日本宣布了一個計劃,50+30計劃,也就是50年內要得30個諾獎!

這個計劃公布出來後,遭到了很多人的嘲諷!

因為在2000年之前,往前數一百年日本只得到了9個諾獎,現在說50年內要得30個諾獎,無疑就是個笑話!

然而時間走到現在,曾經嘲諷這個計劃的人被無情打臉!

為什麼?

因為截止2019年,在過去的19年時間裡,日本已經獲得了19個諾獎,相當於1年一個!

按照這個速度,日本應該會提前完成這個計劃!

那麼有人問:日本為什麼在這些年在諾獎上表現得如此強勢?

其實這裡面的原因就是往前數三十年的變現,也就是從1970年至2000年的一個努力過程的變現!

日本曾經有一個經濟大爆發時期,在這個時期日本對自然科學付出了巨大的投入,其中包括了大量建立大學、製造設備、給予科學研究室大量的扶持資金、對各大高校和公司的研究室進行專項扶持……等等!

這種三十年努力的變現,結果就是19年裡每年一個自然科學諾獎!

但值得注意的是,面對這樣一種成功,日本的科學界卻沒有為此而感到瘋狂,並且他們感到了深深的擔憂!

因為他們知道,要想將這樣的領先成為常態,還需要繼續努力!

不二覺得這就是日本可怕的地方!

我們中國古代有一句話叫做:勝而不驕!

不二認為日本真正領悟到了這句話!

前面華為搞出了5G,網上一片驚呼海嘯,有狂歡的,有高歌的!

但任正非先生說了一句話:這樣的領先並不是常態,什麼時候我們的科學人才超越其他國家了,我們才能把這樣的優勢保持成為常態!

是的,不二覺得厲害的人之所以厲害,是因為他們在勝時更能保持清醒!

你要問我們現在經濟發達了,但科學人才夠了嗎?

不夠!

遠遠不夠!

比如說科學教育!

我們看日本是如何進行科學教育的,一個日本的孩子,在小學階段普遍使用過顯微鏡去觀察過微生物的世界!日本肯高為此還專門給兒童設計了一種可攜式顯微鏡!力求當老師帶著孩子們去大自然觀察萬物的時候,可以很簡單的進行實物觀察!

而德國,他們的小學每周起碼有五至七堂科學課,日本和德國還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鼓勵兒童在小學階段閱讀大量的自然科學科普書籍!

而我們看我們的科學課!

大家可以問問自己的孩子,一個禮拜上幾節科學課?一個學期有沒有使用過顯微鏡?一年之內看過幾本自然科學科普書籍?

這些問題問出來是很讓人尷尬的!

因為得到的回答,會讓我們知道我們的基礎科學教育有多差!

這也是為什麼,明明有的孩子對科學有著極強的好奇心,但學著學著就失去了興趣,因為大多數學校沒有教授基礎科學的經驗,現在我們的科學教學還停留在一個階段,那就是不停背知識點,然後期望考一個好成績!

但這樣的好成績實際上就是斷送了孩子們對於科學的興趣!

所以啊!科學這門科普,除了孩子在學校上學外,我們作為家長應該在課外的時間給孩子創造點別的有趣的東西!

日本的孩子為什麼願意去到大自然觀察花鳥飛蟲呢?是因為他們看到了令人著迷的微生物世界!

那麼如何在出去玩一次便能見到兩個不同的世界呢?

這裡給大家推薦這個日本肯高顯可攜式顯微鏡,這個顯微鏡跟普通顯微鏡不同,它是可以隨身攜帶的。也不用製作標本,孩子可以直接對著標本看。

這個顯微鏡最大放大倍數是120倍,野外看細胞壁什麼的毫不費勁,尤其是它特別小巧,加上電池只有40g,完全可以握在手心。

帶孩子去公園、去野外,隨身帶著這個,孩子就可以看到完全不同的一個世界。

看到漂亮的花草了,可以用這個觀察一下它的花蕊花脈。

看到昆蟲了,可以用這個觀察昆蟲的觸角。

還有小石頭,肉眼看上去沒有什麼不同,但用這個顯微鏡一看,立馬就看出五彩的世界來。

出去玩一次,孩子不止能看到我們肉眼中觀察的世界,還能看到奇妙的微觀世界!

平時孩子上生物課,科學課什麼的,用這個觀察植物動物什麼的,簡直不要太酷!

孩子用這個觀察世界,發現世界隱藏的美,又能培養他對科學的興趣,原來在我們肉眼看不到的地方,還有另一個世界,還有這麼多奇妙的東西。

這個便攜顯微鏡原價是198,現在折扣價是128,搶到就是運氣。

點下面的橫條便可,為孩子打開科學的大門。

當然,除了去大自然中觀察外,我們還應該多給孩子看一些自然科學類的科普書籍!

很多家長到書店會挑教輔試卷,會挑兒童文學作品,但對於自然科學類的科普書籍,卻不是很懂!

所以在這裡不二給各位家長們推薦這套《自然科學兒童科普五書》,這套書引進於歐美,是愛因斯坦大講堂系列叢書之一!這套書是由133位歐美頂尖大學教授撰寫而成的。

一套五冊:

《這才是真正的宇宙》:孩子想要了解的宇宙知識都在這裡,不管是黑洞還是行星的秘密,一本書讓孩子打開宇宙的秘密!

《海洋捲走的世界》:海洋知識大寶庫,各種我們所不知的海洋生物,圖文並茂展示海底世界的真相!

《我們為什麼會恐懼》:科學史上的42個未解之謎,裡面不止有UFO揭秘,還有外星來客痕跡!

《恐龍星球》:一本書讓孩子了解恐龍世界,不管是三疊紀還是侏羅紀或者是白堊紀,孩子想知道的恐龍知識都在這裡!

《神奇動物在這裡》:一本野生動物大百科,貓科動物有多少種?犬科動物都有哪些?這些問題這本書裡全都有!

這套《自然科學兒童科普五書》不止內容嚴謹有趣,全是科普大牛彙編的,最重要的是,每一本書裡都有超過300張高清照片或插圖,內容很美,圖片也非常美!隨著這這些精美的照片讓孩子可以了解一個個自然科學的知識!

內容很美不用說,關鍵是價格也非常美,為了讓所有孩子都擁有一套這樣的科學科普類寶藏書,我們特地和出版社商量,給到最好的折扣給各位朋友!

這套書原價300元,現在只需要128元,大16K全彩印刷,不管是自己的孩子閱讀還是拿來送禮都特別合適!

親們可以點擊下方橫條購買,給孩子一份特別的科學禮物。

相關焦點

  • 給鄉村孩子的科學課:北京天文館專家直播間裡講「貴州天眼」
    9月24日下午,在「給鄉村孩子的科學課」陌陌直播公益課上,來自全國22個省市自治區的數萬名鄉村孩子不禁發出讚嘆,「中國人真厲害!」據介紹,「給鄉村孩子的科學課」直播公益課由北京網絡文化協會指導、陌陌科技主辦,邀請到中國科技館、北京自然博物館、北京天文館、國家動物博物館、中國地質大學等知名科學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藉助網際網路直播技術,給鄉村孩子帶來10堂別開生面的科普教育課,開啟「科學之門」,感受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來取得的科學成就。
  • 校園裡那些有趣的科學課:一隻寄居蟹引發大討論【2】
    原標題:校園裡那些有趣的科學課:一隻寄居蟹引發大討論   這節科學課的主題是「海岸線生物」。丹尼爾邊在電子白板上展示一張張圖片,邊教孩子們幾個英文詞:Habitat 棲息地、Mangroves紅樹林、Ghost Crab沙蟹、Hermit Crab寄居蟹、Sea Turtle海龜、Exoskeleton外骨骼。
  • 北京臺灣兩地教師課堂競技玩科學 科學課才生動
    科學課怎麼上才有趣?怎麼讓學生愛上科學課?3月5日,臺灣高雄市國民教育輔導團的校長、教師代表走進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第一小學。兩地教師分別通過科學觀摩課,展示了各自科學教育的理念和先進做法,展示出海峽兩岸不同的教學風格和教師的個人魅力。
  • 【優質課堂】同上一堂科學課!四季星空!
    你上過科學課麼?  你喜歡的科學課是什麼樣呢?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包頭市青少年發展中心科技遊樂館的科學課,  有什麼新奇的?  9月26日上午,  包頭市青少年發展中心舉辦了  由全國科技館聯合行動北部區域發起的  「同上一堂科學課」——《星空故事書》。
  • 杭州一教師的另類科學課:帶豬大腸穿器官圖
    課上完了,兩名男生饞蟲被勾起,一個勁地追問老師:「課上的大腸,課後能吃嗎?」  科學課上拿出豬大腸  教室裡氣氛瞬間燃爆  「大腸」科學課和楊老師定製的T恤 。都市快報 圖  楊老師的這節「大腸」科學課,不是第一次上,已經展示過兩三次。
  • 展覽教育部趣味科學課開課啦!
    展覽教育部趣味科學課開課啦!開課時間:12月13日(周日) 14:00—15:30開課地點:科技館二探索與發現一展廳數學小屋報名人數:5名青少年(8—12歲)註:想要報名的公眾請撥打電話:0971-8086984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原標題:《展覽教育部趣味科學課開課啦
  • 校園裡那些有趣的科學課:一隻寄居蟹引發大討論
    原標題:校園裡那些有趣的科學課:一隻寄居蟹引發大討論 圖片來源:網絡   這個學期,杭州新世紀外國語學校一年級的孩子們開了一門極具顛覆性的科學課。它不像傳統的科學課那麼「一本正經」,取而代之的,是吹泡泡、配彩色藥水等好玩的遊戲和天南地北包羅萬象的「十萬個為什麼」。   每個周三和周四,兩位科學外教會「打飛的」到杭州,穿上工作服「白大褂」,和小朋友們來一場科學的約會。
  • 「行走中的科學課」開講~
    「行走中的科學課」開講~ 2020-11-23 22: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學展、生存訓練營——成都美視國際學校的MYP科學課不簡單
    科學展、生存訓練營——不燒腦力,就耗體力,這樣的科學課可真不簡單!同時,也要求他們善於思考(thinker),他們需要積極主動地以批判性和創造性的方式運用思考技能來識別和處理複雜的問題,並做出理由充分、合乎倫理的決定。不但英語流利,而且能夠運用英語進行批判思考和提問。
  • 為公立小學接入專業科學課,「力翰科學」想用 2B+2C 閉環建立運營...
    近兩年,素質教育及 STEM 教育政策利好、80/90 後家長的教育理念轉變為更注重孩子的興趣培養,科學教育市場爆發。這其中,既包括切入 2B 市場、為公立學校提供科學課教師教具、產品服務的青橙創客、酷玩實驗室;也包括切入 2C 市場,提供校外科學課培訓的樂博樂博、拉比盒子、帕皮科技,以及同時做 2C/2B 市場的寓樂灣、鯊魚公園,和剛剛獲得數千萬人民幣 A 輪融資的「力翰科學」。力翰科學的創始團隊來自臺灣,成立於 2007 年。
  • 日本教育有多硬核?科學家印在紙幣上,連政治家都沒資格
    日本政府和社會各界人士每年都會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來支持教育事業。他們在1907年就已經普及了全民6年義務教育,而英國達到這一水平用了70年,德國則用了80年的時間。自2000年以來,日本20年拿下19個諾貝爾獎,位居世界第一。
  • 中關村一小奇葩老師科學課上講哲學 學生課上幫正讀音真有益
    2014年9月2日訊,在中關村一小天秀分部,有這麼一個奇特的科學課老師。他上課不僅講科學,還講哲學。講完科學知識講人生感悟;講完人生感悟還要咬文嚼字。確切地說是,是他給學生們講知識講感悟,學生給他咬文嚼字、給他挑錯,指出他的發音錯誤。「我的語文,是孩子們教的。」這個老師叫於本河,今年40歲。
  • 日本最大的秘密都在紙幣上,有了這些,日本依舊是不可忽視的存在
    日本到底多麼重視科學?其實秘密就藏在日本的紙幣上!我們一起來看!日元五千圓劵上的日本女性小說家樋口一葉,這位樋口一葉活躍於明治初期,只活到了24歲,這是日本自平安時代一千餘年後出現的第一位女性作家!也是日元肖像中的唯一一名女性。
  • 10歲男孩連續一個月拍下烏鶇鳥繁育過程,被老師搬上課堂
    聶明遠每天細心地記錄著鳥兒的成長變化,這些資料被科學老師當成 " 教材 ",給全班學生上了兩節生動的科學課。 陽臺 " 來客 " 帶來意外驚喜 4 月初的一天,家住徐州新城區的聶明遠驚喜地發現,在他家陽臺外的水泥臺子上,有一個鳥窩的雛形,他激動地喊來媽媽一起看。"
  • 陌陌直播公益課第三季開啟 鄉村孩子與大國科技的網絡奇遇
    在網絡直播間裡,中國科技館研究員和數萬名鄉村孩子「面對面」,講了一堂別開生面的科普課。科學是孩子們認識世界的重要方式。探索科技館奧秘,觸摸國之重器,感受民族自豪感,早已豐富了城市孩子的課外活動。但對於科學教育資源匱乏、受困於地域限制的鄉村孩子們,大國科技只是書本上的硬核概念。如今,一根網線、一塊屏幕在助力彌合這道科普教育的鴻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