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不二寫了一些關於日本得諾獎的一些事,有網友就問,我們其實有能得諾獎的大牛,但卻被諾獎黑了,然後舉例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
的確,袁隆平先生為我國、甚至可以說為世界吃飽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那麼他為什麼沒有獲得諾獎呢?甚至連中科院院士都不是?
我們先來說說中科院院士的評選準則!
了解中科院院士評選準則的親們都知道,中科院院士的評選準則裡面有一條最重要的的標準,這個標準就是在科學技術領域做出系統和創造性的成就和貢獻!
看到這條準則,有親們可能要問了!
雜交水稻啊!這麼厲害的東西!還不叫系統和創造性的成就和貢獻嗎?
其實這裡我們要區分一下,眾所周知,袁隆平先生發明的是「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和研究出了「兩系法雜交水稻」,為此創建了超級雜交水稻的技術體系!
注意是技術體系!
而我們前面說的中科院院士的評選準則是科學體系!
這兩個體系有什麼區別呢?
科學體系指的是研究出做什麼,而技術體系指的是怎麼做!
那麼袁隆平先生為何只是被評為技術體系呢?
因為雜交水稻的最早發明者並不是袁隆平先生,據記載,世界上首次成功實驗的雜交水稻是由美國人Henry hank Beachell完成的,完成的時間是在1963年。
而袁隆平先生只是第一個實踐者,並不是這個理論的創新者。並且,袁隆平先生一生致力於實踐,並沒有提出過太多科學理論成果!
這也是袁隆平先生沒有成為中科院院士的原因!
而在諾獎上也是如此,因為在生命科學領域,袁隆平先生並沒有對生命科學提出全新的理論,進而無法獲得諾貝爾生物以及醫學獎!
當然,沒有得諾獎並不代表袁隆平先生不重要,因為自然科學領域,有提出理論的人,也需要進行實踐的人,不然就像人只有一條腿,無法前進一樣。
理論和實踐相當於完整的兩條腿,這這才能讓人類邁開腳步,走向更好的未來!
當然,諾獎的設立其實很大程度上能夠看出世界上哪些國家是先進發達的!
比如曾經諾獎幾乎都被歐洲各國壟斷,在排名榜單上,幾乎可以看到的都是英國、德國、法國……等等,我們可以看歷史,近代的開端歐洲成為了世界中心,科學大爆發的時代是屬於歐洲的,這個時期歐洲出現了很多列強,科學的強大和經濟的繁榮是成比例的!
而在二戰之後,美國迅速崛起經濟開始繁榮無比,所以科學的中心從歐洲轉移到了美國,我們看諾獎的排名,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英法德獲獎總數也不及美國!
而在近二十年,日本獲得諾獎的數量成為了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完全甩開了英法德。
在2000年的時候,日本宣布了一個計劃,50+30計劃,也就是50年內要得30個諾獎!
這個計劃公布出來後,遭到了很多人的嘲諷!
因為在2000年之前,往前數一百年日本只得到了9個諾獎,現在說50年內要得30個諾獎,無疑就是個笑話!
然而時間走到現在,曾經嘲諷這個計劃的人被無情打臉!
為什麼?
因為截止2019年,在過去的19年時間裡,日本已經獲得了19個諾獎,相當於1年一個!
按照這個速度,日本應該會提前完成這個計劃!
那麼有人問:日本為什麼在這些年在諾獎上表現得如此強勢?
其實這裡面的原因就是往前數三十年的變現,也就是從1970年至2000年的一個努力過程的變現!
日本曾經有一個經濟大爆發時期,在這個時期日本對自然科學付出了巨大的投入,其中包括了大量建立大學、製造設備、給予科學研究室大量的扶持資金、對各大高校和公司的研究室進行專項扶持……等等!
這種三十年努力的變現,結果就是19年裡每年一個自然科學諾獎!
但值得注意的是,面對這樣一種成功,日本的科學界卻沒有為此而感到瘋狂,並且他們感到了深深的擔憂!
因為他們知道,要想將這樣的領先成為常態,還需要繼續努力!
不二覺得這就是日本可怕的地方!
我們中國古代有一句話叫做:勝而不驕!
不二認為日本真正領悟到了這句話!
前面華為搞出了5G,網上一片驚呼海嘯,有狂歡的,有高歌的!
但任正非先生說了一句話:這樣的領先並不是常態,什麼時候我們的科學人才超越其他國家了,我們才能把這樣的優勢保持成為常態!
是的,不二覺得厲害的人之所以厲害,是因為他們在勝時更能保持清醒!
你要問我們現在經濟發達了,但科學人才夠了嗎?
不夠!
遠遠不夠!
比如說科學教育!
我們看日本是如何進行科學教育的,一個日本的孩子,在小學階段普遍使用過顯微鏡去觀察過微生物的世界!日本肯高為此還專門給兒童設計了一種可攜式顯微鏡!力求當老師帶著孩子們去大自然觀察萬物的時候,可以很簡單的進行實物觀察!
而德國,他們的小學每周起碼有五至七堂科學課,日本和德國還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鼓勵兒童在小學階段閱讀大量的自然科學科普書籍!
而我們看我們的科學課!
大家可以問問自己的孩子,一個禮拜上幾節科學課?一個學期有沒有使用過顯微鏡?一年之內看過幾本自然科學科普書籍?
這些問題問出來是很讓人尷尬的!
因為得到的回答,會讓我們知道我們的基礎科學教育有多差!
這也是為什麼,明明有的孩子對科學有著極強的好奇心,但學著學著就失去了興趣,因為大多數學校沒有教授基礎科學的經驗,現在我們的科學教學還停留在一個階段,那就是不停背知識點,然後期望考一個好成績!
但這樣的好成績實際上就是斷送了孩子們對於科學的興趣!
所以啊!科學這門科普,除了孩子在學校上學外,我們作為家長應該在課外的時間給孩子創造點別的有趣的東西!
日本的孩子為什麼願意去到大自然觀察花鳥飛蟲呢?是因為他們看到了令人著迷的微生物世界!
那麼如何在出去玩一次便能見到兩個不同的世界呢?
這裡給大家推薦這個日本肯高顯可攜式顯微鏡,這個顯微鏡跟普通顯微鏡不同,它是可以隨身攜帶的。也不用製作標本,孩子可以直接對著標本看。
這個顯微鏡最大放大倍數是120倍,野外看細胞壁什麼的毫不費勁,尤其是它特別小巧,加上電池只有40g,完全可以握在手心。
帶孩子去公園、去野外,隨身帶著這個,孩子就可以看到完全不同的一個世界。
看到漂亮的花草了,可以用這個觀察一下它的花蕊花脈。
看到昆蟲了,可以用這個觀察昆蟲的觸角。
還有小石頭,肉眼看上去沒有什麼不同,但用這個顯微鏡一看,立馬就看出五彩的世界來。
出去玩一次,孩子不止能看到我們肉眼中觀察的世界,還能看到奇妙的微觀世界!
平時孩子上生物課,科學課什麼的,用這個觀察植物動物什麼的,簡直不要太酷!
孩子用這個觀察世界,發現世界隱藏的美,又能培養他對科學的興趣,原來在我們肉眼看不到的地方,還有另一個世界,還有這麼多奇妙的東西。
這個便攜顯微鏡原價是198,現在折扣價是128,搶到就是運氣。
點下面的橫條便可,為孩子打開科學的大門。
當然,除了去大自然中觀察外,我們還應該多給孩子看一些自然科學類的科普書籍!
很多家長到書店會挑教輔試卷,會挑兒童文學作品,但對於自然科學類的科普書籍,卻不是很懂!
所以在這裡不二給各位家長們推薦這套《自然科學兒童科普五書》,這套書引進於歐美,是愛因斯坦大講堂系列叢書之一!這套書是由133位歐美頂尖大學教授撰寫而成的。
一套五冊:
《這才是真正的宇宙》:孩子想要了解的宇宙知識都在這裡,不管是黑洞還是行星的秘密,一本書讓孩子打開宇宙的秘密!
《海洋捲走的世界》:海洋知識大寶庫,各種我們所不知的海洋生物,圖文並茂展示海底世界的真相!
《我們為什麼會恐懼》:科學史上的42個未解之謎,裡面不止有UFO揭秘,還有外星來客痕跡!
《恐龍星球》:一本書讓孩子了解恐龍世界,不管是三疊紀還是侏羅紀或者是白堊紀,孩子想知道的恐龍知識都在這裡!
《神奇動物在這裡》:一本野生動物大百科,貓科動物有多少種?犬科動物都有哪些?這些問題這本書裡全都有!
這套《自然科學兒童科普五書》不止內容嚴謹有趣,全是科普大牛彙編的,最重要的是,每一本書裡都有超過300張高清照片或插圖,內容很美,圖片也非常美!隨著這這些精美的照片讓孩子可以了解一個個自然科學的知識!
內容很美不用說,關鍵是價格也非常美,為了讓所有孩子都擁有一套這樣的科學科普類寶藏書,我們特地和出版社商量,給到最好的折扣給各位朋友!
這套書原價300元,現在只需要128元,大16K全彩印刷,不管是自己的孩子閱讀還是拿來送禮都特別合適!
親們可以點擊下方橫條購買,給孩子一份特別的科學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