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人山人海 過節看「吃播」節目才是躺贏

2020-12-15 人民網娛樂頻道

曼谷的痣姐經營著獲得「米其林一星」稱號的小吃店。

73歲的痣姐戴著護目鏡,在猛火爐前爆炒。

痣姐的獨門菜:蛋包蟹。

慕名而來的顧客都在排隊等著吃痣姐的黃金蛋包蟹,有些人還稱她為「蛋包夫人」。

▲開居酒屋的東洋師傅,做得一手好菜。誰曾想他樂觀的性格背後,原來有段悲慘的人生經歷。

五一假期瞬間到了最後一天,看了各地景區人山人海的畫面,估計不少人覺得,放假最親還是家裡。如果能配上美美的「吃播」節目,豈不更美妙?

就像是說好一樣,上個月底至今,包括騰訊視頻的《早餐中國》、Netflix的美食紀錄片《街頭美食》,還有日劇《昨日的美食》陸續播出,從精緻的日式美食到創意十足的街頭小吃以及為一天開始補充能量的中式早餐,明裡挑動的是觀眾的味蕾,過後反覆回味的卻是料理者的人生故事。

網飛的《街頭美食》

有著「戲劇化人生與美食結合的感人戲路」

獲得三項奧斯卡大獎的《羅馬》,5月10日在中國內地公映。這也是流媒體平臺Netflix(網飛)在影視劇事業上的重要作品之一。憑藉著《紙牌屋》《毒梟》《女子監獄》《王冠》等作品,越來越多的中國觀眾認可「網飛」出品。

事實上,Netflix近年在美食紀錄片製作上也頗多好評。最常被提起的,就是已經播到第六季的《主廚的餐桌》。因而聽說該節目製作班底推出新的紀錄片《街頭美食》(又名《街邊有食神》)後,網友都翹首以盼等著被「餵食」。

其實是「亞洲街頭小吃集錦」

《街頭美食》首季於4月26日上線,看過節目的人會發現,這根本是一部「亞洲街頭小吃集錦」。因為9處取景地全在亞洲,囊括了泰國曼谷、日本大阪、印度德裡、印尼日惹、韓國首爾、越南胡志明、新加坡、菲律賓宿霧和中國臺灣嘉義。

總的說來,作為一部美食紀錄片,《街頭美食》始終牢記「初心」,每集都會著重介紹三四道當地知名小吃。

有些很熟悉,像泰國的冬陰功湯、大阪的章魚燒、首爾的刀切面、胡志明市的法棍麵包以及新加坡的海南雞飯、宿霧的烤乳豬,都是大家在國外旅行時吃過、見過的食物;但有些小吃明顯是當地人鍾愛的,比如德裡的羊絞肉串和羊肉烤瑪。用印度美食家的話來說,這種食物體現了歷史的連接,「從前某個王子或許也是這麼吃的。」因為店主採用的配方,和莫臥兒帝國時期幾乎一樣。

而爪哇島盛產的菠蘿蜜,宿霧海邊易得的海鰻,都被充滿創意的攤主們進行再加工。前者是日惹人幾乎天天會吃的滷味飯;後者煮成的鰻魚尼拉郎(海鮮湯),則是菲律賓人口耳相傳的壯陽食物,每天都有人排隊等著吃。

曼谷痣姐與大阪師傅看哭觀眾

只是,一集30分鐘的節目,比美食更搶眼的、費時更長的,還是街頭小吃攤販們的人生經歷。尤其曼谷的痣姐與大阪的東洋師傅,一直被議論。

身為泰國街頭小吃女王,73歲的痣姐經營著獲得「米其林一星」稱號的小吃店。日常的她塗著大紅口紅,戴著護目鏡,在猛火爐前爆炒的架勢簡直不能更女王了。

但隨著採訪的展開,觀眾才得知痣姐從前的辛酸:貧民窟長大的她本想安穩做裁縫女工,一場大火燒掉夢想,才跟著母親做起街頭小吃。現在的成功也只是因為重壓之下的爆發,像是遍布泰國街頭的炒麵,憑什麼痣姐家最好吃?還不是因為某次試驗時她用錯方法,突然領悟到不用油幹炒能讓面焦香可口。還有她的獨門菜:蛋包蟹,也是因生存壓力而產生的創意料理。

痣姐覺得,越有品質的產品,越能吸引客人,而結合日式蛋卷做的飯再加上大量充分的蟹肉,無疑讓客人吃完還想再吃。

至於開居酒屋的東洋師傅,大部分時間都是樂觀甚至有些調皮的,每位到他店裡吃飯的客人,幾乎都被他調侃過。但有人卻因為東洋老師傅哭了,只因為他的經歷太悲慘:六歲時媽媽去世,從此被父親家暴。青年時懷揣夢想到大阪,為開店日夜奮鬥,好不容易積蓄起來的費用,一大半卻都花在了父親的葬禮上。如今大家排隊都要吃的居酒屋,開業時連自來水跟廁所都沒有。說到自己當時每天只睡四小時,回家用冷水擦澡,老師傅都笑不出來:「應該沒人比我更慘了吧?」

與《主廚的餐桌》有相似套路

看過《主廚的餐桌》的網友認為,既然是同一個製作組,《街頭美食》延續「戲劇化的人生經歷與美好食物結合在一起的感人戲路」,是意料中事。

平心而論,節目組選取的小吃攤販確實有值得深挖的故事。畢竟小吃屆門檻低,總有人能靠著一門小手藝維持生活,但是痣姐、東洋師傅、日惹老奶奶、新加坡的蒸米糕小姐姐等,能夠在競爭激烈的小吃屆出人頭地,靠的不是「賣慘」,而是比同行更高的品質、更新的創意,成為真正的街頭英雄。

與此同時,也有人覺得看個美食節目何苦還要強行「講道理」。對比同樣是將鏡頭對準街頭小吃的韓國tvN電視臺出品的《街頭美食鬥士》,當前豆瓣評分9.3分,僅僅輸給《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0.1分,高於《人生一串》《風味人間》《尋味順德》,還不是因為白鍾元大叔簡單直白的操作:看到美食就認真地吃、認真地讚美,如此「吃播」才能最大程度撩撥觀眾的味蕾。

從這個角度來看,《街頭美食》第一季7.7分的豆瓣評分,只能算是中規中矩。

西島秀俊(右)主演的日劇《昨日的美食》,在網上討論度很高。

劇中會把一些料理的步驟詳細羅列出來。

《早餐中國》每一集鏡頭對準的都是城市裡最有人氣的早餐鋪,像陝西這家老李家雜肝湯,每天都有很多食客。

汕頭人熬夜起來最愛來碗豬血湯。

▲臺江的羊癟粉很特殊,非當地吃不到。

凱裡的酸湯粉,就著蘸水碟裡的西紅柿醬吃才是道地吃法。

日劇《昨日的美食》

比西島秀俊更入腦的是他做的料理

西島秀俊這段時間在日網的曝光度很高:昨日好萊塢電影《大偵探皮卡丘》宣布了由他擔任日版「皮卡丘」配音的消息,而眼下他主演的日劇《昨日的美食》,在日本社交媒體上也有著頗高的討論度。

搶走福山雅治等人風頭

據悉,4月5號開播的《昨日的美食》,首集就登上推特熱搜第一位,重播量更是創出歷史記錄,劇集官方推特粉絲量還一下子突破10萬人。不管是吐槽類網站的評價,還是專業電視人的點評,大多數人都給這部劇很高的評定,「是這季第一」的呼聲不絕於耳。

明明2019春季日劇不乏大牌:有三年來首演日劇的福山雅治,還有帶著王牌劇目《緊急取調室》回歸的天海佑希,以及吉高由裡子主演的《我要準時下班》,為什麼是西島秀俊帶起了話題?仔細追究,可能因為會做料理的男人實在很有魅力。

從電視劇名就一目了然,《昨日的美食》是一部以餐桌為中心展開的電視劇。劇中西島秀俊飾演的筧史朗高大帥氣,還是一名律師。在同事和鄰居的想像中,精英如他,應該是在大超市挑選高級食材的那種人,誰曾想他每天掐點下班,只為了去社區超市撿便宜;明明不喜歡跟人打交道,為了吃到喜歡的西瓜又不想佔用冰箱的位置,硬著頭皮跟陌生主婦平分一個大西瓜;甚至立下了把「早晚餐費控制在每月25000日元(人民幣1500左右)」的嚴格目標,連房子租金都設定好必須是10萬日幣。

斤斤計較的他被髮型師男友調侃,「史朗桑真的很愛錢呢。」實際上,史朗只是在為兩人的養老基金做儲備。

食譜簡單美味引網友收藏

向來在製作深夜美食劇上很有一套的東京電視臺,在《昨日的美食》裡延續了《忘卻的幸子》乃至成名已久的《孤獨的美食家》系列的製作風格,那就是料理比故事更入腦。觀眾看完電視劇後不僅覺得食物「看起來很好吃」,還會產生「想試著做做看」的心理。

眼下播出四集,早有網友收藏史朗的食譜,試做之後紛紛發出「操作難度不高但真的很好吃」的評價。這首先要歸功於劇組把料理製作過程每個步驟都詳細展現出來,而史朗考慮每天晚飯的菜式時,許多人都有過類似的情景:前兩天吃剩的食材怎麼辦?丟掉不可能,那就再利用起來吧。史朗親手示範的油菜油豆腐湯菜,簡單易學還美味。而現代家庭人口不會太多,總是會有一頓飯做多了,可以學學史朗,把吃不完的燜飯用保鮮袋分別裝好放進冰箱,一周內吃完。

還有就是,雖然史朗要求準時6點下班,但誰能保證路上沒點突發情況?到這種時候,考驗臨場應變能力的快手菜就誕生了。有網友試驗了第三集裡史朗的「番茄燉雞肉」這道菜後,高喊「懶癌患者的最大福音」。畢竟食材不難獲得,也不需要什麼高超的烹飪技巧,「切切燉燉,半小時就能做好。還很實用很好吃。」有人就感嘆,這根本是名演員出演的料理節目,比綜藝節目中的美食報導環節還有說服力。

改編自吉永史經典漫畫

當然,如果只是簡單重複料理步驟,就算不上優秀。在史朗和男友的日常生活中,美食更像是衝突的治癒良藥。和男友吵架後,傲嬌的史朗說不出「對不起」三個字,卻會記得對方第二天休假,在菜式裡加了惹味的大蒜和洋蔥。男友吃得很開心,因為史朗記得自己明天放假:「從事服務業的人,只有休假前一天才能吃這些(口味很重的東西)吧。」

值得一提的是,劇集是以吉永史的漫畫為基礎改編,眼下漫畫發行至第15冊,影響力不輸吉永史其他作品如《西洋果子古董店》。在亞馬遜漫畫單行本銷量排行榜上,它曾連續幾周位居第一,甚至超過了《進擊的巨人》和《海賊王》。眼下電視版《昨日的美食》,也是吉永史所有漫改作品中評分最高的作品。

紀錄片《早餐中國》

一集五分鐘卻能溫暖一整天

去年暗黑美食紀錄片《人生一串》走紅時,有人就說,什麼時候拍大家的早餐?上個月底,這個願望實現了。由《舌尖》總導演陳曉卿、美食家沈宏非「掛帥」擔任總顧問的《早餐中國》第一季,4月22日在騰訊視頻首播,讓網友「口水流了一地」。

對準城市裡的人氣早餐鋪

和國人熟知的其他美食紀錄片不同,《早餐中國》製作處處透著網絡時代的特點。時間很短,一集5分鐘,等車等地鐵的時候打開看還不費流量。

高度濃縮意味著主題明確,截至記者發稿前,共播出了10集,每一集鏡頭對準的都是城市裡最有人氣的早餐鋪。有趣的是,目前選取的店鋪都位於二三線乃至「十八線」的小城市,廣東的代表出自汕頭市,第三集的豬血湯和粿汁,彈幕上一波波網友表示想組團前往嘗鮮。

而迄今為止出現的十樣早餐裡,有明顯地域特點,也不乏共同處。不管你在長沙長大還是貴州成長,總有一碗米粉的記憶,區別是學義麵館的肉絲粉一定要「唆」著吃完才夠味,而凱裡的酸湯粉,就著蘸水碟裡的西紅柿醬吃才是道地吃法。至於臺江的羊癟粉實在很特殊,非當地吃不到。此外,不同地區的人所偏愛的早餐食物,也讓觀眾開了眼界。像汕頭人熬夜起來最愛來一碗豬血湯;福建撫市人早起就吃炒飯這種「硬菜」,只能說一句好胃口。

劇尾讓店主選歌憑歌寄意

儘管每集五分鐘,展現食物的時間佔去多半時間,節目組還是擠進了一些美食背後的故事,卻沒有強行展開。僅僅是每集最後安排店主選一首最愛的歌曲單曲循環。

像賣芋仔包的福建店主選了一首《海闊天空》,憑歌寄意,任誰都聽得出他心之嚮往。而長沙賣豬油渣燒賣的少東家,最愛張學友的《還是覺得你最好》,想起老店主說想退休但子女不允許,「他們沒膽量」,會明白新一代人在闖蕩路上少不了長輩的引領跟指引。而在看完《早餐中國》後,許多人又把早餐這個事項加入了每日的行事曆裡。(陳慧)

(責編:李慧博、吳亞雄)

相關焦點

  • 告別人山人海 過節看"吃播"節目才是躺贏
    原標題:告別人山人海,過節看「吃播」節目才是躺贏 五一假期瞬間到了最後一天,看了各地景區人山人海的畫面,估計不少人覺得,放假最親還是家裡。如果能配上美美的「吃播」節目,豈不更美妙?
  • 告別人山人海,過節看「吃播」節目才是躺贏
    五一假期瞬間到了最後一天,看了各地景區人山人海的畫面,估計不少人覺得,放假最親還是家裡。如果能配上美美的「吃播」節目,豈不更美妙?最常被提起的,就是已經播到第六季的《主廚的餐桌》。因而聽說該節目製作班底推出新的紀錄片《街頭美食》(又名《街邊有食神》)後,網友都翹首以盼等著被「餵食」。其實是一部「亞洲街頭小吃集錦」《街頭美食》首季於4月26日上線,看過節目的人會發現,這根本是一部「亞洲街頭小吃集錦」。
  • 國慶攻略 :告別人山人海,合川陪你路過全世界
    萬眾期待的國慶小長假就要到來了,寶寶們是否已經控制不住體內的洪荒之力,激動的開始計劃各種旅遊攻略了呢?路線推薦:(自駕導航即可)至釣魚城公交線:【707A、707B路】客運中心→南屏大橋→三江觀景臺→養心亭→釣魚城大道→釣魚城至友緣·銅梁洞公交線:【813路】客運中心→銅合路口站淶灘古鎮國慶期間給大家準備了舞龍(獅)、歌舞表演等民俗文化表演活動(記得查看節目單)。
  • 預約讓旅遊告別人山人海
    預約讓旅遊告別人山人海 2020-07-26 12:48:31   來源:經濟日報
  • 北京周邊遊,國慶旅行攻略,告別人山人海,穿越深山老林
    好不容易得來的假期,不想窩在家裡,出去玩又怕人擠人,不要擔心,跟著小編去旅行,告別人山人海的火爆景區,來一場靈魂深處的穿越之旅!騰空的時候還是挺爽的,在高空看風景特愜意。山上的四時風景不同,春天看彩,夏天看綠,秋天看黃,冬天看白。就是說春天百花盛開,山上顏色也是五彩斑斕的,夏天樹木最是茂盛的時候,綠蔥蔥的一片,到了秋天葉子黃了,就是黃橙橙的一片,冬天下雪了,就是白雪皚皚的景色了。
  • 北京周邊遊,國慶旅行攻略,告別人山人海,穿越深山老林
    好不容易得來的假期,不想窩在家裡,出去玩又怕人擠人,不要擔心,跟著小編去旅行,告別人山人海的火爆景區,來一場靈魂深處的穿越之旅!聖蓮山聽說過沒有?距離北京市中心大概80公裡,什麼?你們覺得太遠啊,不是吧,2個小時的路程還遠啊,對於國慶假期剛剛好吧。出來玩兩天,家裡休息一、兩天,給你計劃的好好地。而且不是那種太火的景區,藏在深山老林裡的寶藏景區,誰來誰知道啊!
  • 「吃播」火了,我們為何愛看別人直播吃飯?
    時下,「看別人吃飯」就越來越流行了,因此也出現了「吃播」這個神奇的職業,所謂「吃播」通常是由一名主播坐在攝像頭前,實時直播吃掉數量龐大的食物。而人氣高的吃播博主,一個月能賺個好幾萬,那為什麼大夥都愛看別人直播吃飯呢?幾年前,直播平臺Afreeca TV上,出現了這樣一種直播,主播不唱歌,不跳舞,只是吃。
  • 告別人山人海!有3處小眾旅遊地值得一去
    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推薦幾處值得一去的小眾旅遊地,將告別人山人海。和順古鎮,位於雲南省騰衝市,這是一座始建於明朝的古鎮,鎮子中還依然保留著明清文化特色,素有著中國古代建築活化石之稱,置身於此,完全感受不到來自大城市的喧囂,一切都顯得那麼安靜祥和。
  • 從吃播到《孤獨的美食家》,你們這麼喜歡看別人吃飯的嗎?
    所謂的「雲吃肉」,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在電視、電腦、手機等電子工具上看別人恰飯。看別人吃飯有啥好看的啊?吃飯這東西難道不就是應該自己親自去體驗嗎?而這種職業,我們往往將其稱作「吃播」。隨便去各大有美食專區的視頻網站,論壇上去看看,都有吃播的存在。不得不承認,對於美食視頻的觀看需求變高,讓吃播數量也逐漸變多。
  • 綜藝節目的本質是「吃播」
    看了越來越多的綜藝節目,我越來越覺得,綜藝節目的本質,是——「吃播」。不管什麼主題的節目,都能和「美食」搭上邊。紀錄片中,以「吃」為主題的格外受歡迎,《人生一串》、《早餐中國》部部有口皆碑;電視劇裡,還沒看《長安十二時辰》,就已經種草了張小敬友情代言的水盆羊肉。人生於世,吃既是生存所需,也是樂趣所在,中華文化有多久、「吃」的歷史就有多久。
  • 大田神秘古堡飛出鳳凰,一份國慶告別人山人海的古村遊玩攻略
    一份告別人山人海的古村遊玩攻略古堡夜宴在吃的方面及其講究,包括擺盤、盛菜品的容器等,讓吃的人「看樣子目不暇接,吃起來停不下來」。晨起,看峰巒疊翠,面朝青山,盡情擁抱大自然。在山景餐廳吃午餐,品嘗農家菜的原汁原味城市紛擾全都拋諸腦後。下午漫步於茶園棧道,靜享山林生活。
  • 觀察丨當觀眾看「吃播」時,他們在看什麼?
    「吃播」是「吃飯直播」的簡稱。從日本的大胃王木下佑香,到韓國的「奔馳小哥」,再到中國的「大胃王密子君」,作為網絡直播的一種分支,以直播吃飯過程為內容的「吃播」悄然興起。為什麼簡單的「吃東西」會吸引這麼多人圍觀?網友看「吃播」時,他們在看什麼?
  • 鹿晗做大boss掌握全局,沒想到最後躺贏的卻是他
    這一期節目又請來了雷佳音,THE9成員虞書欣、董子健。這個組合有很大特點,雷佳音在某節目上被成員欺負,玩遊戲玩了一整期都沒搞懂規則,被稱為遊戲黑洞。董子健的節目還沒播,但是節目導演發文幾次跟丟嘉賓,太能跑了。一個這樣的組合在同一個節目相遇,不知道會有什麼樣的效果呢?
  • 「大胃王」吃播要涼了嗎?
    不少網友表示,看別人吃得香,能促進自己的食慾;一個人吃飯時,吃播視頻還能起到陪伴的作用。在日本,由漫畫改編而來的電視劇《孤獨的美食家》,僅靠著「尋覓各地美食並吃給鏡頭看」這唯一的情節走紅全球,已一路播到了第八季。
  • 這些讓人看餓的韓劇,根本就是吃播節目!
    對於吃貨來說,絕對是大型的吃播節目!最近,河智苑歐尼在韓劇《巧克力》飾演一位義大利餐廳主廚,劇中河智苑做的料理每一道看起來都精緻又好吃,讓大家直呼看餓了。小編覺得看這部很像在看「中華一番」,劇中出現的都是中華料理蝦仁燒賣、滾燙的杏仁豆腐,看劇中角色們一直吃一直吃,讓人跟著嘴很饞。而且大廚徐風除了解說之外,劇組也很用心地拍攝了烹飪的畫面。蝦仁入油鍋噴濺的聲音,或是把油淋在金黃色的蛋皮,只是看徐風做飯就覺得非常治癒。
  • 吃播和日本的大胃王文化
    吃播自從在日韓流行起來之後,在世界範圍內傳播開來。在我國也是流行正當時。打開各大視頻平臺,有著各式各樣的吃博主存在,粉絲千萬的大主播也是很常見。看過吃播的感受就是:他們真的能吃好多啊。吃播能流行起來,離不開喜歡吃播的觀眾,觀眾選擇看吃播的原因也有很多。一、有的人選擇看吃播,是為了宣洩孤獨。
  • 孤獨的美食家,吃播為何如此下飯?
    對於不少年輕人來說,睡前看吃播是一件讓人感覺很幸福的事情。晚上看吃播已經成了不少人的習慣,某小站上的《孤獨的美食家》總是有幾千人同時在看,而在慢綜藝裡幾個嘉賓說起看吃播也都津津樂道。看別人吃並不會讓我們自己獲取營養,為什麼我們還喜歡看別人吃東西呢?吃是人生存所必須的,出於本能會被周圍環境中的食物,尤其是美味的(高熱量的)食物所吸引。
  • 「大胃王吃播」被禁,你怎麼看?
    文:苗運強圖:來自網絡這兩年,「大胃王吃播」可謂風生水起,動輒幾十萬數百萬的粉絲,如此高的關注度,推動了越來越多的人紛紛效仿,從而將其推向了極致。只要打開直播和視頻平臺,各式各樣的吃播隨處可見。在抖音上,「吃播」話題擁有286億次播放,「大胃王」話題播放量也超過71億次,其中挑戰一口吃完超大蛋糕、挑戰一米漢堡、20桶泡麵大挑戰等各類吃播挑戰更是讓人眼花繚亂。
  • 廣東明確宣揚「吃播」將受法律嚴懲,禁止傳播浪費食品的節目或音視頻
    而針對近年來網絡上的「吃播」娛樂節目,該決定明確禁止製作、傳播、宣揚量大多吃、暴飲暴食以及其他浪費食品的節目或者音視頻信息。廣東省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陳永康:明確網絡音視頻服務提供者對音視頻信息的審核責任,及時制止餐飲浪費音視頻信息的傳播。
  • 那些深夜看吃播的年輕人,究竟胖了還是瘦了?
    文 | 之初 觀看吃播的受眾群裡,不僅有空巢青年,還有減肥人士。自己不吃,看別人吃,全當吃過了,這是代償心理——也就是替代性滿足,對於減肥真的有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