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以下寶寶超四成過敏,鼓勵自然分娩和母乳餵養

2020-12-24 澎湃新聞

隨著醫療發展,疾病譜發生了改變,感染性疾病的發病率明顯減少,但過敏性疾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過敏性疾病已經成為全球第六大疾病,全球20%人群受到過敏困擾。

2015年,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中心發起了《中國城市嬰幼兒過敏流行病學調查》,調查顯示,出生後0~24月齡嬰幼兒家長自報過敏性疾病的現在患病率為12.3%,2歲以下家長自報曾發生或正在發生過敏性疾病症狀的嬰幼兒比例高達40.9%。過敏性疾病在我國嬰幼兒特別是2歲以內嬰幼兒發病率特別高。

在過敏性疾病中,兒童患支氣管哮喘80%以上由過敏引起。兒童特別是一周歲以內的嬰兒,最容易發生的過敏性疾病有兩類,一類是「特異性皮炎」,老百姓稱為「溼疹」,還有些叫「奶蘚」,在兒童中發病率高達20%;另一類是「食物過敏」,在嬰兒時期發生率最高,遠高於成人,食物過敏困擾著全球2.2~5.2億人口。

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婦幼保健部開設「過敏性疾病預防微風暴課堂」,特邀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免疫科主任、主任醫師陳同辛教授為大家詳解如何通過孕產期和嬰兒期全程幹預來預防嬰幼兒過敏。

過敏影響生長發育

過敏性疾病的致死率和致殘率不高,但對家庭生活質量影響特別大。以特異性疾病(溼疹)為例,可以影響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一歲以內的寶寶患了溼疹,會瘙癢得厲害,嚴重時皮膚破損,甚至滲出、流水,最後結痂,孩子會非常痛苦。

最重要的是,瘙癢會影響寶寶的睡眠,導致睡眠時間不足或睡眠質量不好,寶寶的生長發育都在睡眠中發生,如果睡眠不足,孩子的生長發育就會受到影響。很多孩子得了溼疹,皮膚瘙癢,上課會注意力不集中,有的還會影響學習成績,老師會誤以為孩子得了多動症。

過敏食物如何規避

嬰幼兒食物過敏的發生率也很高,食物當中引起過敏的物質叫做過敏原。引起寶寶過敏的食物主要有以下幾種:牛奶、雞蛋、花生、堅果、小麥、魚、大豆,佔到所有引起過敏食物的95%。

食物過敏可以通過嚴格的食物迴避達到治癒的目的,對大部分食物過敏原是有作用的,但是有些少見的食物過敏原是終身性的,一旦過敏以後,怎麼去迴避它,都達不到治癒目的,最容易發生在花生和堅果類食物,可能一輩子不能吃這種食物。

其實,1歲以內嬰兒最容易過敏的食物是牛奶和雞蛋。而對於這兩類食物,如果可以做到嚴格的食物迴避,6個月不吃它,以後再吃可能就不過敏了。

雖然食物過敏大部分是由於食用某種食物引起的,但也有很少見的是由接觸和吸入引起。有個家長把黃瓜放在寶寶嘴邊抹了抹,寶寶就發生喉頭水腫,這就是接觸性過敏。另有一寶寶,家裡煮螃蟹,寶寶在房間裡出現喉頭水腫症狀,煮螃蟹後螃蟹裡的蛋白質瀰漫到空氣裡,寶寶吸入後引起過敏。

過敏的常見症狀

最常見是皮膚症狀是溼疹和蕁麻疹。1歲以內的寶寶出現溼疹,大部分與食物過敏有關,30%~40%由牛奶蛋白過敏引起。

消化道症狀:腹瀉、吐奶、拒食、反流、便秘、腹痛、夜間持續哭鬧、便血、生長發育遲緩。年齡越小越容易出現消化道症狀。

反流:嚴重過敏的寶寶會出現胃食管反流。寶寶溢奶嚴重,要當心是不是食物過敏引起的胃食管反流。

呼吸道症狀:喘息、哮喘、咳嗽、鼻炎。由食物過敏引起的比較少見,只有4%左右,大部分是由於吸入性過敏原引起的。

口腔過敏症候群:嘴唇、咽、舌水腫或搔癢。寶寶接觸某種食物,口唇會腫起來,嚴重則整個臉會腫起來。這是由於過敏引起的局部血管擴張、水腫。最常見的過敏食物是芒果和獼猴桃。過敏有交叉過敏性,不僅對一種食物過敏,可能還會對其他食物過敏,甚至有可能對花粉過敏。

急性過敏症候群:過敏性休克。這是由於過敏引起的全身血管擴張、水腫。對這種現象要引起重視,並不是過敏症狀輕的人就不會發生。國外有過敏的人雖然症狀很輕,醫生都建議常備一種搶救過敏性休克的藥物——腎上腺素,製成和筆一樣隨身攜帶,如果發生嚴重過敏反應,自己可以把筆帽拔掉,隔著衣服往大腿外側扎一針,可以用以緊急搶救。由於過敏性休剋死亡的病歷,40%都是花生過敏,中國花生過敏的發病率比美國要少。

引起過敏的因素有哪些

遺傳因素:父母或兄弟姐妹有過敏史的寶寶更容易發生過敏。過敏有較強的遺傳性,父母一方有過敏史,寶寶發生過敏的機率是20%~40%,父母雙方都有過敏史,寶寶發生過敏的風險高達60%~80%。即使父母雙方都無過敏史,寶寶仍然有15%的機率會發生過敏。

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善:嬰幼兒免疫系統不健全也容易引起過敏。成人的免疫系統Th1和Th2是平衡的,Th2與過敏反應有關,而新生兒在出生時Th2是增高的,Th1是降低的,如果此時接觸到環境中的過敏原,就非常容易發生過敏。正常情況下,出生後Th2反應和Th1反應會逐漸達到平衡狀態。

為什麼只有一部分寶寶發生過敏?這與環境因素有關,環境中的很多因素,比如感染可以促進寶寶的Th1發育,達到Th1和Th2平衡,就不容易發生過敏。

頻繁使用消毒劑和殺蟲驅蚊劑,會對環境過度幹預,讓寶寶感染的機會少了,現在過敏性疾病發生率越來越高和環境太衛生(感染的減少)有很大的關係。

孕期環境因素:孕期吸菸或者接觸到環境當中的煙霧(二手菸和三手煙:殘留在衣服、牆壁、地毯、家具、玩具,甚至頭髮和皮膚等表面的草煙殘留物),心理壓力大,接觸到環境中的消毒劑、驅蚊殺蟲劑、孕期服用抗生素、解熱鎮痛藥、保胎藥等容易引起過敏。

分娩方式:44.3%剖宮產嬰兒發生了過敏,剖宮產嬰兒過敏風險是陰道分娩嬰兒的1.3倍。

腸道裡細菌很多,有很多正常菌群(益生菌)非常重要。自然分娩的寶寶,母親的羊水、陰道的分泌物都含有大量來自母親體內的正常菌群,包括很多益生菌。寶寶吞進自己的消化道,腸道的菌群就建立得比較快,正常菌群建立比較迅速。

自然分娩的寶寶出生後3天腸道的菌群就建立起來了,剖宮產的寶寶是無菌出生的,腸道雙歧桿菌定植延遲180天,腸道免疫發育就會落後,寶寶就容易過敏。

此外,剖宮產寶寶不能及時獲得母乳餵養,過早添加輔食都容易引起過敏。出生3天內添加過普通整蛋白配方奶粉的嬰幼兒發生過敏性疾病的風險,是母乳餵養嬰幼兒的1.4倍。

嬰兒出生後環境因素:接觸毛絨玩具,寵物、殺蟲驅蚊劑,使用抗生素等,也會導致寶寶容易過敏。

孕產期和嬰幼兒期如何預防

孕產期

避免不良環境:孕婦應遠離吸菸環境,保持良好情緒和心態,避免經常性接觸消毒劑、殺蟲驅蚊劑,孕期慎用保胎藥、抗生素、解熱鎮痛藥等,避免直接接觸貓狗等寵物。

孕期補充益生菌:孕期母親補充優護雙菌(乳雙歧桿菌Bb12和鼠李糖乳桿菌LGG)可降低嬰兒過敏風險。

世界過敏組織指南推薦嬰幼兒為過敏高風險時,孕婦從孕晚期應合理補充益生菌,添加到寶寶出生後6個月。(如果純母乳餵養,出生後媽媽吃;如果人工餵養,寶寶吃。)

鼓勵自然分娩:自然分娩的好處包括產後恢復快,生產當日即可下床走動;產後可立即進食,更可順利哺乳;產時出血少,分娩創口小;對嬰兒神經、感覺系統刺激發育較好;有利於嬰兒健康腸道菌群的早期定植。

純母乳餵養:最佳的過敏預防措施。出生後建議純母乳餵6個月,不能母乳餵養時,選擇經臨床驗證的適度水解100%乳清蛋白配方。母乳是低敏的,來源於母乳的蛋白質為同種蛋白質,嬰兒免疫系統不易被致敏;母乳中含有益菌;有益菌定植有助於腸道屏障功能的建議、免疫系統的功能調節,同時有助於降低過敏風險; 母乳還含有分泌型IgA和多種細胞因子。

嬰兒期

避免不良環境暴露:寶寶應避免接觸毛絨玩具;避免接觸殺蟲驅蚊劑;避免使用抗生素、解熱鎮痛藥,如必須用藥,請遵醫囑。

世界過敏組織指南推薦存在較高過敏風險的嬰幼兒,應補充益生菌:優護雙菌(乳雙歧桿菌Bb12和鼠李糖乳桿菌 LGG)。臨床研究證據顯示,嬰幼兒從出生應用益生菌至2歲,可有效預防過敏性溼疹的發生。

輔食添加:對於過敏高風險嬰兒,不要早於6個月添加容易過敏的食物,延遲引入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如:小麥、雞蛋蛋白、魚蝦類、豆類。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便血、哭鬧、吐奶,母乳餵養的寶寶竟也過敏?這份食物清單,新手爸媽...
    2月齡寶寶便血、哭鬧、吐奶 在周琴的建議下,陳女士帶著寶寶來到醫院就診。 經過詳細的詢問病史及查體後發現,寶寶自出生以來都是純母乳餵養,最近開始在尿不溼裡發現有帶粘液血絲的大便,吐奶也較前增多,夜間偶有陣發性哭鬧。
  • 0~12個月寶寶奶量大解析!母乳、奶粉餵養、混合餵養分別是多少?
    4.母乳餵養持續時間:至少6個月。世界衛生組織倡導對6個月的寶寶進行純母乳餵養以實現最佳生長、發育和健康成長。二.合理為寶寶添加蔬菜和水果在給寶寶製作蔬菜泥時,要保證蔬菜中的營養物質儘可能不被破壞。不同種類的蔬菜製作方法有異。根莖狀蔬菜,如土豆、紅薯、胡蘿蔔,可將它們蒸熟後去皮,再製成泥糊狀;綠葉菜應整顆在滾開的水裡焯數秒,取出後再加工成菜泥,菜泥要剁得很碎。
  • 1歲以下母乳餵養速度的摘要
    母乳餵養是新生媽媽的後顧之憂之一,我想知道間隔是否太短或太長,這是一次餵奶的時間,混合牛奶和母乳時應該服用多少,等等,我認為它將用完。因此,這一次,我總結了餵養速度,以作為1歲以下嬰兒的指南,如果不確定數量,次數或感覺,請參考它。
  • 純母乳餵養寶寶的大便問題總匯(分享給有需要的寶媽)
    作者:寶寶知道 辰辰小棉襖純母乳餵養寶寶的媽媽們會擔心,綠便了,有黏液,有氣泡,甚至有酸臭味,臭雞蛋的氣味,這些是不是有問題的粑粑呀?每天都有很多媽媽們在寶寶的大便上面糾結,然後不斷地提出疑問,不斷的懷疑自己。
  • 寶寶腹瀉原因多,餵養不當、過敏、腸炎、乳糖不耐你能分得清嗎?
    一般寶寶正常便便: 純母乳餵養的寶寶,便便呈黃色或金黃色,粘稠度均勻如膏狀或糊狀,可能偶爾偏稀或偏綠,有酸味但不臭;奶粉餵養的寶寶大便呈固體狀
  • 通道開展「產前檢查」 及「母乳餵養」知識講座
    在仔細聽課的孕產婦女懷化新聞訊(通訊員 楊通富  李思)近日,通道婦幼保健院組織孕產保健部和兒童保健部專家到該縣菁蕪洲鎮衛生院開展以「產前檢查」 及「母乳餵養」為主題的知識講座。隨後,通道兒童保健部醫師,圍繞母乳餵養的好處、母乳餵養的方式、方法、常見問題的處理等通過現場講解加演示的方式,形象生動、深入淺出地加深了家長們對母乳餵養知識的認識,有效樹立了孕媽、寶媽們對母乳餵養的信心。 「為了自己和寶寶的健康,一定要克服分娩疼痛的恐懼,將自然分娩作為分娩首選,同時,了解了孕婦在妊娠和分娩前後都會遇上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如發脾氣等。」
  • 母乳餵養的寶媽,經常吃這些食物,可能會導致寶寶發育遲緩
    母乳餵養的寶媽,經常吃這些食物,可能會導致寶寶發育遲緩懷孕的時候很多食物需要忌口,可是越是忌口的食物吧!卻是很多孕媽偏偏想吃的食物,本來以為生完孩子了,就可以大飽口福了,可是為了給孩子喝上母乳,還是有很多食物不讓吃啊!
  • 【母乳餵養周】母乳餵養正確的打開方式
    母乳餵養是指用母親的乳汁餵養嬰兒的方式。母乳是嬰兒(尤其是6個月之內的寶寶)最適合的食物,母乳成分隨產後不同時期而有所改變,可分為初乳、過渡乳、成熟乳和晚乳。母乳餵養好處多1.營養:母乳中蛋白質、脂肪、糖、維生素、礦物質以及水的含量合適,且易於消化吸收,完全能滿足出生後4-6個月嬰兒生長發育的營養要求,故不必添加任何代乳品和水。2.免疫防病:母乳中含有豐富的免疫抗體,可保護嬰兒柔嫩的呼吸道,腸道黏膜,增強抗病能力。
  • 寶寶腹瀉原因多,餵養不當、過敏、腸炎、乳糖不耐你能分的清嗎?
    一般寶寶正常便便:純母乳餵養的寶寶,便便呈黃色或金黃色,粘稠度均勻如膏狀或糊狀,可能偶爾偏稀或偏綠,有酸味但不臭;奶粉餵養的寶寶大便呈固體狀,淺黃色或淡黃色,偶爾會伴有臭味。腹瀉分類:嬰兒腹瀉: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臨床綜合症,主要發生在2歲以下的嬰兒,急性可分二型,比較常見的包括餵養不當、消化不良、腸胃功能紊亂、不良的刺激、過敏性腹瀉以及乳糖不耐受等等。
  • 母乳餵養有什麼好處?如果母乳不足,寶媽該如何科學解決
    「母乳是孩子出生後最好的食物供給」。這個理念被眾多父母視為養兒信條。如此衍生出的專業催乳師層出不窮。母乳餵養真的無懈可擊,無可挑剔嗎?一、母乳是如何產生的孕婦懷孕時,體內會產生孕激素和雌激素,而胎盤也會分泌泌乳素和催乳素,在雌激素、孕激素共同的作用下,孕婦的乳腺管就開始發育了。
  • 什麼奶粉和母乳比較接近?寶寶轉奶必備
    所以,媽媽們在不確定寶寶是不是過敏的情況下,給寶寶轉奶更要慎重啦~我們家寶寶轉奶喝的就是這款超高端能恩【全護】,這也是一款營養成分十分接近母乳的配方奶粉,寶寶轉奶過程相當順利,幾乎沒有抗拒,不適應,很自然的就轉過來了哦!看看我的轉奶小經驗吧
  • 全國母乳餵養日丨德州市中醫院專家教您正確哺乳
    每年5月20日是「全國母乳餵養宣傳日」,旨在不斷強化公眾的母乳餵養意識,使全社會積極鼓勵和支持母乳餵養,拓寬母乳餵養的內涵。那麼母乳餵養都有哪些好處?如何做到正確的母乳餵養?產婦上班後如何堅持母乳餵養?對此,記者採訪了德州市中醫院婦產科主任耿金鳳。
  • 母乳餵養到6個月後「越來越稀」,就可以斷奶?答案出人意料!
    事實上,和這位寶媽有類似想法的媽媽,還真是不少。她們會以母乳的稀稠來判斷是否有營養,總覺得奶水稀就是沒有營養了,奶水稠才有營養。我說:「母乳從分娩開始,本身就會變得越來越稀。這是因為,母乳分泌需要經過三個階段:初乳——過渡乳——成熟乳。
  • 寶寶母乳餵養與奶粉餵養差別真的很大嗎?聽聽寶媽們怎麼說……
    母乳營養豐富易於消化吸收,不同階段的成分組合包括蛋白質和脂肪比例、鈣磷比例以及維生素和各種礦物質等營養成分能夠完美貼合嬰兒生長發育所需,母乳中還含有豐富的免疫球蛋白和抗體等免疫成分。能選擇純母乳餵養當然是極好的,但是當媽媽母乳不足或者因為其他原因沒辦法純母乳餵養,那也不得不面臨奶粉餵養這條路。
  • 寶寶三個月餵養情況,母乳餵養、混合餵養、人工餵養你選哪個
    一般寶寶到了三個月餵養次數會形成會有規律的變化,有些寶媽可能在寶寶三、四個月後面臨工作事宜而不能再進行母乳餵養,那麼會可能改變寶寶的餵養方式,一般嬰兒時期的餵養方式主要分為母乳餵養、混合餵養和人工餵養,所以今天和大家分享這三種餵養方式變化。
  • 初乳對寶寶很重要,哺乳期這幾點也應早了解,科學開啟母乳餵養
    而且初乳中磷酸鈣、氯化鈣等鹽類的含量較多,有輕微促洩作用,可以幫助寶寶早早排淨胎便。在開奶的過程中,護士採取了3個貼心小技巧:一是培養信心。檢查並告訴我,母乳不錯,鼓勵我堅持寶寶吮吸。二是協助寶寶學會吮吸。
  • 懷孕期間,孕婦做好這幾點,有助於產後母乳餵養!
    文|小不點前段時間一個表姐生了個8斤多的「小王子」,本來打算母乳餵養的,但是還沒出月子就已經母乳嚴重不足,寶寶每頓都要喝60毫升的奶粉,而母乳只有20毫升,儼然成了哄娃睡覺的「零食」,她的這種情況其實很多寶媽都遇到過
  • 寶寶過敏,可能是你的錯,看看寶寶輔食添加的方法是否正確
    這位媽媽一直埋怨奶奶給寶寶亂餵食,但是醫生告訴媽媽,孩子食物過敏的原因可能是斷奶太早了。2014年版本的《中國城市嬰幼兒過敏症狀流行病學調查》表明:我國高達41%的兩歲以下嬰幼兒發生過敏性症狀。其中,過早添加輔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因素。
  • 母乳餵養,3種食物儘量少碰,不僅回奶,還會傷害寶寶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生下可愛的寶寶後,大多數寶媽都想給寶寶進行母乳餵養的,畢竟這是很好的營養來源,對於提高寶寶的免疫力也很有好處,且經濟實惠,但是很多寶媽卻不知道,若是在哺乳期不注意一些事項,就很容易導致回奶。 尤其在吃的方面上,若是吃錯了食物,就容易讓奶水減少。
  • 寶寶一天幾次大便才正常?母乳與奶粉餵養各不同
    寶寶的大便次數不能以成人的習慣來判斷,否則分分鐘讓你瘋掉。因為寶寶的胃腸處在不斷發育的過程中,要讓他的大便次數和成人一樣是強寶寶所難呢。寶寶的月齡、餵養方式都影響著TA的排便規律。今天主要結合月齡從母乳餵養、奶粉餵養兩方面做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