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從世界歷史來看,在整個亞洲地區,最為發達的國家就是日本了。經過近代百年的掠奪和殖民,再加上二戰後美國的扶持。
使得日本在60年代就快速地成為亞洲第一個發達國家,也是西方第二大經濟體,整個經濟發達到極點。而直到現在,日本GDP總量都是非常高的,至少是韓國的3倍,所以是非常發達的。
而對於日本來說,來中國投資應該來說那是近水樓臺先得月,而且日本資本雄厚,但是改革開放後,為何日本對我國的投資,還不如韓國呢?原因只有四個字。
我國在1978年進行改革開放,招商引資,推動發展,對我國來說是機會的同時,對於國際資本和周圍鄰國來說,那也是巨大的機會。
尤其是當時比較發達的日本和韓國來說,更是巨大的機會。所以兩國都開始在我國進行投資,以獲取巨額的投資收益。
按理來說,日本的經濟實力以及整個的工業力量,整個的經濟規模,資本力量,那都是韓國的好幾倍。
所以如果是投資的話,那麼在中國投資的日本資本絕對要超過韓國的,而且還應該是韓國的好幾倍才對。
但是改革開放40年下來,到現在,我國的海外投資統計中,整個日本在中國的投資不但沒有很多,而且比韓國還少不少,堪稱是不可思議。
每年日本投資在中國創造的收入還沒有韓國多,為此很多人不理解,為何日本經濟實力這麼強,為何在我國的投資還不如韓國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只有四個字,那就是「非常心虛」。因為二戰日本對中國的傷害,加上甲午戰爭以來。
日本對我國的掠奪,所以使得日本內心一直非常的心虛。尤其是戰後的日本,害怕我國的報復。
更加重要的是,日本人自己感覺到,我國和日本有一天還是可能會翻臉,尤其是我國越來越強大的時候。
所以在我國改革開放後,日本對我國的投資一直是採取比較謹慎的態度,防範未來的風險,而且日本也限制對中國的投資。
怕未來兩國關係如果不好,或者我國崛起後要報復,那麼日本損失就大了。
所以日本資本大量的投資海外,西方,美國,但是卻很少投資中國。為此給韓國帶來了機會,韓國大量的在中國建設投資。
包括其汽車,電子,影視,還有其他行業的投資,不斷的加碼,最終使得在亞洲,對我國投資最多的反而不是日本,是韓國,而且韓國的投資遠遠超過日本。
所以我國改革開放,極大地推動了韓國的繼續繁榮,並且直接推動其經濟繼續增長,成為發達國家。而日本因為自己的心虛和害怕,所以經濟一直那是停滯不前,難以獲得長久發展。
整個經濟規模還是停留在60年代的水平,到現在也才5萬億美元,而且現在已經被我國遠遠超越了。
而值得一提的是,韓國雖然從我國改革開放收益巨大,但是韓國卻一心向西方。
不但不斷推動去中國化,廢除漢字,甚至連國名,首都名字都改了,連宗教信仰也變了,現在韓國其實已經是個基督教國家了。
歡迎關注【揭秘歷史的頭條】,每天為您更新新鮮的歷史資訊,不出門看天下事!
參考文獻:《日本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