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蔚山港口在建設中,不少外商選擇蔚山的自由貿易區作為出口中轉站。 本報記者 張玉巖 攝
近日,韓國外國人
投資周在韓國首爾開幕,齊魯晚報記者從韓國外商投資周海外媒體招待會上得知,目前中國企業對韓國的投資當中,房地產佔比最高,其次是金融服務業,第三為批發和零售業。
本報記者 張玉巖
房地產為中國在韓投資最活躍領域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的數據顯示,最近幾年,中國對韓國投資增長迅速,2013年的投資規模為5億美元,2014年為12億美元,2015年達到了19億美元。其中84%集中在第三產業,房地產、金融和批發零售行業排名前三,在製造業上的投資比較少。2014年,中國對韓國房地產的投資規模超8億美元,主要集中在濟州島和首爾市區。金融投資方面,去年,中國的安邦保險收購了韓國的東洋人壽。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外商投資政策組組長Park Seong-jun表示,韓國對房地產商的政策頗為優惠。投資韓國的房地產和旅遊業,規模只要超過2000萬美元,投資者就可以享受長達7年的所得稅減免優惠。同時,在買地價格上也可以獲得一定的優惠。
齊魯晚報記者了解到,大量中國公民在韓國投資購買房產。北京一家房地產公司負責人介紹,該公司主要在釜山投資旅遊度假地產,250平米的房子售價大約1500萬人民幣。儘管房價很貴,但是仍然吸引了很多
中國人前去購房,當地人購房的反而偏少。
韓國當地居民告訴齊魯晚報記者,中國人十分喜歡在濟州島置業,而當地人很少到濟州島購置房產。「濟州島常年不見太陽,當地人不喜歡去那裡,但是那裡的房價很貴,就是因為很多中國人在那裡買房。」一位當地居民介紹。
除了風頭最盛的房地產行業,排名第二的是金融業。2015年,安邦保險併購了韓國的東洋人壽。東洋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龐劍在韓國外商投資周的分論壇上稱,安邦保險入主後,東洋人壽的主要經營指標得到了全面的改善,該公司2016財年第二季度的保費收入為226億元人民幣,接近2015財年全部的保費收入,2016財年第二季度的當地淨利潤為9.5億元人民幣,接近2015財年的全部當期淨利潤。
中國人買了1/5的韓國化妝品韓國消費零售業和文化娛樂業也越來越得到中國投資者的關注。
在外商投資周中韓合作分論壇上,Cheil Worldwide局長Hyojin提到了與安徽衛視在文化領域上成功的合作案例。中國對韓國綜藝節目的引進、化妝品牌植入式廣告,使得化妝品品牌的知名度提升,銷量上漲。同時,Cheil Worldwide也提到了《太陽的後裔》等韓國文化產業成功打開中國市場的案例。
在論壇上,君聯資本常務Joonsung Park表示,君聯資本已經開始布局韓國的消費和文娛產業。君聯資本屬於聯想控股旗下公司,從2014年開始,君聯資本6號基金開始進行海外投資,向針對中國市場的韓國、日本、美國企業進行跨國投資。主要投資領域包括媒體、文化內容等,目前已經完成了對6家海外企業總計1億美元的投資,對韓國的投資包括一家面膜公司和一家視覺特效公司。
韓國Meritz證券公司分析師Yang Jihye在分論壇上提到,2015年,入境韓國的中國人為598萬,人均購物支出為1687.7美元(約合11277元人民幣)。預計2016年入境中國人的數量將達712萬,人均購物規模將達1772.1美元(約合11841元人民幣);預計2017年入境中國人將達822萬,人均購物規模將達1825.2美元(約合12196元人民幣)。雖然目前中國人入境消費僅佔韓國市場總體購物支出的3%-4%,但在化妝品消費方面,中國遊客消費力強悍,購買規模佔到了韓國化妝品市場總體的20%。
青島金王副董事長助理張駿介紹,此次到韓國來主要是想與一些化妝品品牌展開合作。該企業主營蠟燭和化妝品,目前是多個一線化妝品品牌在國內唯一的線上代理商。此次到韓國來,就是想與韓國化妝品行業公司展開股權和代理合作。
同時,消費品的火爆也帶動了周邊產業的發展。韻達快遞就在韓國仁川租用了一個大型倉庫,作為海外物流中轉站,這個海外倉一直在擴展。
韓國建廠成中國企業走出去「跳板」此外,韓國還成為了中國一些企業走向世界的一個渠道。
力諾光伏集團市場部部長蔣紅升此行目的是考察韓國能源谷的投資環境。「美國對中國出口的太陽能發電板收取的關稅特別高,對中國大陸太陽能產品施加的關稅高達259%,同樣的情況在歐洲也存在。這樣高的關稅根本沒有辦法出口。」蔣紅升說。
而從韓國出口的太陽能發電板就不存在這個問題。「我們曾經做過市場測算,如果到歐美國家當地建太陽能發電板,人工成本、房租成本太高,比從中國出口到歐美市場成本要高得多,我們只能主動出擊規避貿易壁壘,曲線救國,打算在韓國投資,在當地直接建工廠,從韓國出口到歐美國家。」
韓國東南部的港口城市蔚山,是一個以石油化工產業為主的城市,在當地的自貿產業園區內已經入駐了33家企業。該產業園區的負責人介紹,園區中的企業大多數是金屬加工、汽車製造、醫療器械等製造業企業。韓國國內企業只要出口量佔其總銷售量的30%以上就有入駐園區的資格,而這個條件對於外商來說要相對寬鬆,根據外商各自情況來定。入駐園區的企業對外出口免除關稅。不少外商選擇自由貿易區作為出口的中轉站,在自貿區中租用廠房,完成簡單的產品組裝,由韓國出口到世界各地,以獲取關稅上的優惠。
同時,一些中國的投資商提到,中國企業在走出去時,經常會遇到水土不服的情況,比如海底撈在美國開分店,美國人無法理解為何火鍋店裡要有美甲服務,同樣不能接受多雙筷子在同一個鍋裡吃飯,所以海底撈在美國的投資幾乎可以說「打了水漂」。「韓國是個不錯的試錯市場,也是個試驗田。韓國的文化比較偏西方,同時,相對來說韓國市場的體量不是很大,試錯成本也相對較小。」
(原標題:中國人都在韓國投資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