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毒素有多毒?氰化物竟也甘拜下風!如何「破解」,這次說清了

2020-12-10 王思露營養師

魚肉之鮮美,誘人味蕾;在眾多魚類中,有這樣一種魚深受各位喜愛,此乃長相可愛的「河豚魚」。關於河豚,素有「一朝食得河豚肉,終生不念天下魚」之贊,美味自然不用多提,但在美味的背後,的確隱藏著不小的安全問題。關注時事新聞,總是有人由於吃河豚而中毒,有些甚至喪命;不可否認,吃河豚是一件冒險的事情,民間素有說法「拼死吃河豚」;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願各位可以安全品鑑美食。

河豚,鮮美之魚:

河豚,也叫河魨、氣泡魚,有暗紋東方魨、紅鰭東方魨以及菊黃東方魨等品種。

河豚肉吃起來非常鮮美,其主要原因就是「河豚魚中所含的優質蛋白質」,河豚當中所含的蛋白質(量)雖然不多(17%—19%),但蛋白質當中的「胺基酸配比」卻比草魚等「家常魚類」更加完美,特別是穀氨酸(味精的主要原料為穀氨酸鈉)、天冬氨酸、丙氨酸、精氨酸以及甘氨酸,它們的含量更高,且這幾種胺基酸都是「呈鮮胺基酸」,正因為有了它們,才打造了「河豚魚的獨特之鮮」。

雖然味道鮮美,但「毒性」不可小覷:

社會中關於「食河豚魚中毒」的事件不在少數,很多人可能還是不以為然,此處我更想說一句話:「河豚魚真的有毒,不能亂吃」。

關於市面上發生的河豚魚中毒事件,其元兇就是河豚魚中含有的「河豚毒素」,它是一類毒素,主要包括河豚素、河豚酸、河豚卵巢毒素以及河豚肝臟毒素,幾種毒素中當屬「河豚卵巢毒素」毒性最強,攝入0.5毫克即會致人死亡(比氰化鈉的毒性強1000倍)。

河豚毒素的分布具有規律,這些毒素主要分布於「河豚肉之外的卵巢、眼睛、肝臟、腎臟、皮、鰓以及血液等組織」,卵巢和肝臟中毒素的毒性更加強悍。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河豚魚肉都無毒,依照具體情況應當區分看待。

正因為河豚毒素的特殊性,才出現了「河豚去毒師」這個職業,唯有「殺河豚經驗非常豐富的專業人士」才能去除河豚魚當中所有的毒素,將其烹熟供人們品鑑。

請各位更新頭腦中的概念:河豚毒素與普通的毒素存在根本上的不同,它是一種「熱穩定性毒素」,「高溫煮沸」並不會破壞此毒素的毒性;靠日曬、水煮加熱、鹽醃並不能殺滅、去除河豚毒素,況且常有吃河豚幹中毒的事件發生,對於各類謠言請繞道而行。

吃河豚,「安全」是前提:

對於「食品安全」,絕不能「冒險」,請正視: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是收穫健康的基礎;無論是河豚還是其他美食。「拒絕冒險嘗鮮」是一種人人皆該具備的「美食素養」。盲目「嘗鮮兒」總要付出代價,對待河豚魚一類的「危險食品」要「遠觀而不可褻玩」。

吃河豚,務必到「有資質的餐廳」:河豚魚之鮮美可以品鑑,但不可以(是不可以,而不是「不建議」)自己嘗試烹調製作;吃河豚必須去「有專業資質的餐廳」,降低食物中毒的風險,別因為品鑑美味給自己埋下禍根。

不得購買「活著的河豚魚」:首先,我們國家明令禁止「加工經營所有品種的野生河豚,禁止販賣活的河豚」,這是保護人民健康的根本措施。

其次,假設有不法商販售賣活著的河豚魚,請各位遠離並撥打12315舉報此事,降低自身和他人中毒的風險。

吃河豚魚前要明確來源,拒絕食用「野生河豚」:一般而言,含有河豚毒素的是「野生河豚」,其「毒化途徑」主要來自於生物富集(藻類產生毒素,然後由小魚、小蝦以及貝類生物富集起來,最後再被河豚富集)。因此,但凡是「野生河豚」,無論是家裡人從河裡釣的還是餐廳售賣的,皆不可進食。

那我們可以吃的河豚魚是從哪來的呢?其實,餐廳可售賣的河豚魚都是「從農業部備案的河豚魚源基地採購的屠殺處理好的河豚」;我們國家明令禁止「經營售賣活河豚」,任何餐廳都不能飼養活的河豚。如果你是一個重視食品安全的朋友,您可以和餐廳老闆索要關於河豚魚的相關「證明」,例如可追溯的二維碼、備案號、產品產地等信息,做一個「明明白白的吃貨」。

即使是「河豚魚乾」,也不可「張嘴」:除了新鮮的河豚魚,河豚魚經過鹽醃和曬乾之後,其毒素依然存在;當「魚」變成「魚乾」之後,我們更不能簡單辨別其品種和毒性,而且還含有較多的食鹽,食用風險只會更高,請遠離。

總之,河豚魚是一種「含有劇毒物的魚」,雖然鮮美,但是很危險,自己不能「購買+加工+食用」;貪一時之美味,很可能給自己帶來「不可逆的傷害」。

強調一句,買魚要到「正規場所」:

除了河豚魚、大型肉食性魚類、野生魚之外,在選購其他鮮美魚類時,請各位到「正規的地方」購買。不明資質的地方不能去,不確定食品來源的地方不能去,這類地方售賣的魚類存在較大安全隱患(寄生蟲汙染、重金屬超標等問題);拒絕購買「與市場價格相差過大的魚類食品」,貪小便宜必然吃大虧。

選購安全、放心的魚類食品,請到「大型超市」或「有資質的正規農貿市場」,安全係數高,就算出現了問題也可以依法維權。

一種「長相可愛的小胖魚」,味道之鮮美惹人愛慕,但美好事物的背後總會暗藏玄機;尊重「河豚的毒性」,正視「食品安全」,安全品鑑方可收穫營養與健康。不獵奇、不隨性,您本可以更「安全」。

註:王思露原創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河豚毒素有多毒?氰化物竟也甘拜下風!如何「破解」,這次說清了
    魚肉之鮮美,誘人味蕾;在眾多魚類中,有這樣一種魚深受各位喜愛,此乃長相可愛的「河豚魚」。關於河豚,素有「一朝食得河豚肉,終生不念天下魚」之贊,美味自然不用多提,但在美味的背後,的確隱藏著不小的安全問題。
  • 河豚有多毒?比氰化物還毒,大家為什麼還敢吃?
    如果說世界上有這樣一種美味,讓人丟了性命也願意去嘗試,那會是什麼呢?可能有小夥伴們已經猜到了,它就是河豚。這種外表呆萌一碰就生氣,被稱為遊走表情包的動物不僅能當刷鞋神器,還暗藏著重重危機。因為這玩意的牙口相當堅硬,能輕鬆將易拉罐咬得粉碎,而且它還有毒,還是能夠要人命的劇毒。
  • 河豚有多毒?比氰化物還毒,大家為什麼還敢吃?
    如果說世界上有這樣一種美味,讓人丟了性命也願意去嘗試,那會是什麼呢?可能有小夥伴們已經猜到了,它就是河豚。這種外表呆萌一碰就生氣,被稱為遊走表情包的動物不僅能當刷鞋神器,還暗藏著重重危機。因為這玩意的牙口相當堅硬,能輕鬆將易拉罐咬得粉碎,而且它還有毒,還是能夠要人命的劇毒。
  • 泉州餐飲單位嚴禁製售河豚 微量毒素就能致死
    製售河豚將予以嚴處「國家明確規定,餐飲單位嚴禁加工製作鮮河豚,市民若發現餐飲店製作和銷售河豚的情況,可根據餐飲店公布的電話向衛生部門舉報。」微量河豚毒素就能致死很多人都知道河豚有劇毒,但到底有多毒?市海洋與漁業局漁業科工作人員介紹,河豚有上百個品種,幾乎所有種類的河豚都含有河豚毒素。河豚毒素是一種神經毒素,毒性大約為氰化物的1200倍,人食入豚毒0.5毫克—3毫克就能致死。
  • 泉州餐飲單位嚴禁製售河豚 微量毒素就能致死
    製售河豚將予以嚴處「國家明確規定,餐飲單位嚴禁加工製作鮮河豚,市民若發現餐飲店製作和銷售河豚的情況,可根據餐飲店公布的電話向衛生部門舉報。」微量河豚毒素就能致死很多人都知道河豚有劇毒,但到底有多毒?市海洋與漁業局漁業科工作人員介紹,河豚有上百個品種,幾乎所有種類的河豚都含有河豚毒素。河豚毒素是一種神經毒素,毒性大約為氰化物的1200倍,人食入豚毒0.5毫克—3毫克就能致死。
  • 河豚毒素有多可怕?中毒者意識清晰卻無法動彈
    優越的地位使他變得十分自命不凡,並且他總想以實際行動證明這一點,他點了一頓河豚。河豚是一種很常見的魚類,這種魚的速度並不快,因此很容易出成為其他掠食者的美餐,但它們有一種強大的自衛武器,那就是劇毒。因此餐桌上的河豚,必須經由專業的廚師處理,將其毒素含量控制在不危害人體的範圍內。這種計量毒素的河豚肉,只會讓嘴唇有輕微的麻木感,不會致命。
  • 為啥日本人那麼喜歡河豚?難道不知道河豚有毒嗎?關乎人命的吃!
    為啥日本人那麼喜歡河豚?難道不知道河豚有毒嗎?關乎人命的吃!河豚,又叫做豚魚。這種魚沒有鱗片,是海洋無鱗魚的一種,分布比較廣泛。對於河豚,我們的認識就是河豚有毒,不能吃。可日本人跟我們可不一樣。在犯罪片當中,很多兇手會利用氰化物使人迅速斃命,但是河豚的毒素可比前者厲害多了,每年都會要了很多人的性命。但是,日本這個民族跟我們不一樣,就算知道河豚有毒,還是很愛河豚。其實小伎倆的河豚毒素能夠產生一種快感,很多人拼死吃河豚就是為了這種輕微中毒的感覺。
  • 十大毒,拚死吃河豚,你的命會不會懸系在唇舌之間
    肉毒桿菌、蓖麻毒素、炭疽、沙林毒氣、河豚毒素、氰化物、汞、士的寧、鵝膏毒素、毒鼠強,這些物質毒性極強,可以致人死亡,總稱十大毒。十大毒如何為害,如何防?今天解讀河豚毒素。河豚是硬骨魚綱魨科魚的統稱,這類魚體形一般在30公分左右,呈圓筒形,有氣囊,遇到危險的時候會吸氣膨脹。
  • 河豚如何去毒和經典做法
    而在日本吃河豚則有著悠久的歷史,幾乎成為其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河豚魚加工是十分嚴格的,一名合格的河豚廚師至少要接受兩年的嚴格培訓,考試合格以後才能領取執照開張營業。每條河豚的加工去毒需要經過30道工序,一個熟練廚師也要花20分鐘才能完成。
  • 河豚毒素有多可怕?中毒者意識清晰卻無法動彈
    優越的地位使他變得十分自命不凡,並且他總想以實際行動證明這一點,他點了一頓河豚。河豚是一種很常見的魚類,這種魚的速度並不快,因此很容易出成為其他掠食者的美餐,但它們有一種強大的自衛武器,那就是劇毒。因此餐桌上的河豚,必須經由專業的廚師處理,將其毒素含量控制在不危害人體的範圍內。這種計量毒素的河豚肉,只會讓嘴唇有輕微的麻木感,不會致命。
  • 河豚美味有劇毒,烹製不當會致命,蘇東坡說這種美味「值得一死」
    「冒死吃河豚」這句諺語流傳已久,說的是,含有劇毒的河豚,偏偏味道極為鮮美,讓人且愛且恨,卻又欲罷不能,有人竟不惜拼命嘗鮮。河豚是一種長相奇特的魚類,外表光滑無鱗,腹部有氣囊,遇到天敵就會臌脹起來,身上的棘刺同時怒張,它的這種特性,卻方便了人類的捕獲。河豚多分布在江、河、海中,以及江海交匯的區域。有團扇河豚、刺河豚等三十多個種類。其中的蟲紋河豚、條紋河豚、豹河豚的毒性最大。
  • 河豚哪裡有毒 河豚怎麼處理才沒毒
    河豚雖然是一種毒性很強的魚類,可嘗遍世間魚萬種,唯有河豚味最鮮。因此有人拼命的想吃它。那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河豚哪些部位有毒?河豚怎麼處理才沒毒?  河豚哪裡有毒  1、卵巢:河豚的卵巢為含毒量最大、最強的部分。  2、肝臟:肝臟為河豚的劇毒部分。
  • 別「拼死」,河豚將到最毒時!
    有人說,一朝食得河豚肉,終生不念天下魚。  然而,一個比美味更加眾所周知的事實是,河豚魚身含劇毒。  河豚魚有多毒?上海水產大學生命學院教授鮑寶龍說,河豚毒素的毒性,排在所有毒素的前十名之內,是氰化鉀的1000倍。一條一斤重的河豚魚體內,能提取出約0.5毫克毒素。這是一個人所能承受的最大毒量。
  • 日本人明知河豚有劇毒,為什麼還要「冒死」品嘗?真相讓人很佩服
    日本人明知河豚有劇毒,為什麼還要「冒死」品嘗?真相讓人很佩服,要說到刺身,想想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日本的刺身,因為日本的刺身在世界上是非常出名的,世界各國的遊客去日本必吃的美食就是刺身了。而在日本的刺身種類是非常多的,因為海鮮的種類不一樣,所以做出來的刺身味道也是很不一樣的,不知道大家喜歡吃刺身嗎?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一個四面臨海的島國,附近還有一個北海道漁場,所以日本當地的海鮮資源是非常豐富的,基本上每天都會有許多的海鮮被打撈上岸。不過在眾多的刺身中,日本人最無法拒絕的就是河豚刺身了,而他們也知道河豚是含有劇毒的,但為何還要「冒死」品嘗呢?
  • 藏身百噸海魚中 馬尾港查獲劇毒河豚
    昨日,海都記者從福州檢驗檢疫局了解到,近期該局在馬尾港對一批入境海魚進行檢查時,意外發現100公斤劇毒河豚。這些河豚,夾雜在4個貨櫃、100噸海魚中。好在執法人員細緻認真,如果這批河豚流入市場,很可能造成嚴重後果。  港口漁獲中驚現帶毒河豚  福州檢驗檢疫局馬尾辦事處執法人員告訴記者,1月3日,一批冰凍海魚運抵馬尾港。
  • 為什麼河豚有毒 還是有這麼多人喜歡吃 難道河豚真的有這麼好吃嗎
    河豚想必大家都知道,河豚這麼有名不是因為別的,就是因為他本身是有毒的,可是還是有很多人喜歡吃,而且為了吃河豚而被毒死的也大有人在,那麼河豚真的有怎麼好吃嗎?竟然會有人願意為吃他一口而失去自己的生命。首先我們要明白河豚為什麼有毒,哪裡的毒素最強。 據了解河豚魚的肉含的毒最小,而卵巢、肝臟和血液都含有43%的毒素,因此放血和處理肝臟是最關鍵的。河豚最美味的部位就是他的肝臟,但這裡又是河豚毒素最強最為集中的地方。
  • 食用河豚中毒過深死亡 河豚中毒如何急救
    大家都知道河豚有劇毒,要是河豚處理得好,食用沒事,但萬一處理不好,很有可能會中毒,甚至死亡。每年因為河豚中毒的事例並不少,如果食用河豚中毒,如何緊急施救呢?  食用河豚中毒過深死亡  根據西鄉街道辦通報,當事人馮某於5月22日晚6時,從集貿市場魚檔購買河豚後至某食府進行加工處理
  • 動物毒素會讓你變成「殭屍粉」?
    其實,這類毒素遠遠算不上讓人瞠目結舌的「佼佼者」,那麼自然界中的「老毒物」都有哪些呢?NO.1 奪命的「涼拌海蜇皮」:水母毒為什麼把水母毒排在第一位呢?因為世界海產動物中以水母引起的刺傷事件最多,而且也最為嚴重。目前世界上約有200多種水母,雖然毒性高低不同,可是均有毒性!並且所有生物中的毒物之首,則是一種來自澳洲的水母——澳洲方水母。這是一種十分好看且飄逸的海洋生物,但卻是世界上分泌毒液(如蜂毒,蛇毒,蠍毒)的動物中最強者。
  • 【震驚】中國人冒死吃了2000年的河豚,現在竟然無!毒!啦!
    前20年,他一直在研究河豚魚如何控毒,如今如何提升河豚魚體內毒素是他關注的焦點。    河豚毒素是一種神經阻斷劑,麻醉效果是古柯鹼的100倍,止痛效果是杜冷丁的1250倍,它另一個重要的用途是戒毒,因為它能麻痺神經,而不會上癮。目前河豚毒素只能從野生河豚中提取,並且數量極少,一克售價是黃金的6000倍。
  • 沒有拿命吃過河豚,算什麼吃貨
    俗話說金秋伺螃蟹,暮春候河豚。這不,老饕們又開始覬覦河豚了。呆萌的外形,鮮美的肉質,卻同時擁有殺傷力極強的毒素,這強烈的反差讓人也無法抗拒,輕易便能挑逗起我們的好奇心與徵服欲。河 豚 好 毒,毒 到 無 法 自 拔河豚沒有腹鰭、脊椎上的肋骨及腰帶骨,腹部皮膚伸縮力極強,因此當它們需要抵禦外敵時,可以吸入大量空氣或水,讓身體在瞬間膨脹,深情演繹真正的「氣鼓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