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動脈網「(ID:vcbeat),作者王廣龍,36氪經授權發布。
2011年,僅有3%的中國有錢人意識到,在緊急情況他們可以到國外治療,2014年這個數字已經暴增到40%。對於中國人來說,對醫療的關心熱度僅次於房價,國內醫療領域的諸多問題所引起的社會問題頻頻見諸報端。而國外醫療的高技術和先進的藥物則吸引著國人,越來越對有條件有需求的中產階級,已經開始把跨國醫療列入到健康投資的備選項。
近幾年來,跨境醫療消費在國內逐漸興起。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中國約有3000人選擇赴美治療疾病,預計2016年將突破5000人。有市場分析預測,未來十年中國的海外醫療市場潛力有可能超過數百億美元。種種跡象表明,跨境醫療產業已然站在風口之上。
網際網路在不斷的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用連接產生改變的力量。如今的中國醫療,歸根結底是供求關係的矛盾。利用網際網路的連接屬性,將中國的醫療需求連結到全世界,跨境醫療應該是一條有效的解決途徑。網際網路帶了的變化往往是爆發性的,無法預知。所以,我們決定弄清楚跨境醫療的來龍去脈,網際網路+跨境醫療到底能不能玩?
本報告將研究跨境醫療產業目的地國的醫療情況,研究四類醫療服務的現狀,以及傳統醫療服務機構、國外醫院駐中國辦事機構、網際網路跨境醫療機構三種跨境醫療服務機構。(納入本報告統計範圍的公司共49家,並在持續更新中)
跨境醫療企業名單:
「跨境醫療」傳統說法也叫「出國看病」,也被稱為醫療旅遊,是指人們因定居地的醫療服務太昂貴或不太完善而到外國尋求比較合適的保健醫療服務。由於這種醫療形式的重點在醫療本身,旅遊的組織管理模式作為跨境醫療的依託,而且這種管理模式可以被專業跨境醫療服務機構的管理模式所取代。所以,本報告將這種醫療模式定義為跨境醫療,而不是醫療旅遊。
我們根據收集到的49家公司信息,統計了開展四類服務的比例情況:
國內跨境醫療服務機構大致可分為三類:傳統跨境醫療服務機構、國外醫療機構中國辦事機構、網際網路跨境醫療服務平臺。其中,傳統的跨境醫療服務機構起步較早,數量較多,這些傳統機構不斷優化線下服務,同時也在搭建線上平臺。
另一種類型是海外中國辦事機構,主要是國外知名醫院或醫療集團設立在國內的辦事處。最後一種就是網際網路跨境醫療平臺,主要模式就是建立網際網路平臺,通過網際網路實現跨境就醫,連結供求雙方。
隨著我國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民健康需求的增長,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國內外信息交流的逐步增多,對國內外醫療資源差異認識更加全面,跨境醫療逐步走入大眾視野。
市場潛力:我國巨大市場空間待開發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到2022年,旅遊業將佔到全球GDP的11%,健康產業則佔到12%,成為全球第一大產業。跨境醫療作為兩大產業的有機結合產業,將成為全球經濟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近5年來,全球醫療旅遊年均增速為9.9%。據不完全統計2004年醫療旅遊產業在世界範圍內的總收入是400億美元,2006年增長到600億美元,目前已達3000億美元。預計到2017年,全球醫療旅遊會帶來6785億美元的收入,佔全球旅遊總收入的16%。醫療旅遊帶來的巨大經濟收益,進一步促進了其在全球的迅速發展。
全球醫療旅遊市場產值趨勢:
數據來源:網際網路公開信息,動脈網
2014年中國醫療旅遊市場規模為408億元,佔全球市場規模不足1%,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出境旅遊市場和最大的出境旅遊消費國,2014年出境旅遊消費在國際旅遊收入中的比重達到11%。未來增長空間巨大,並且現有的海外旅遊醫療中介服務機構都是一價全包的舊體制,遠遠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
2010~2014年中國醫療旅遊市場規模:
數據來源:網際網路公開信息,動脈網
高品質醫療需求:高淨值人群亟需品質醫療
從進行跨境醫療的人群結構來看,40歲以上是主力人群,佔整體的80%以上,可見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中老年的比例不斷提高,同時中老年對健康的需求也越加強烈,跨境醫療的客戶人群基數將不斷擴大。
進行跨境醫療的人群結構、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佔比趨勢:
數據來源:網際網路公開信息,動脈網
在過去六年中,中國高淨值人群數量不斷增長,呈波動上升趨勢,千萬高淨值人群增長率分別在2013年達到最低點,在2015年達到最高點。隨著整個中產階級和新貴市場規模越來越大,健康醫療產業升級,更注重全球化、體驗化、個性化。從中國高淨值人群年齡結構上分析,40歲以上人群是高淨值人群的主體,他們具有極強的消費能力,他們將成為跨境醫療的主體人群。
中國高淨值人群年齡結構、中國高淨值人群數量與增長率:
數據來源:網際網路公開信息,動脈網
進行跨境醫療的人群年齡結構與中國高淨值人群結構的主體都是40歲以上人群,由於人步入中年以後醫療訴求逐漸增多,可以看出中國進行跨境醫療的主要人群特徵:具有較高經濟消費能力並且有醫療訴求的人群。
國內外醫療資源差距:國內醫療資源整體缺乏
從醫療體制來看,國外的醫療體制更加健全,我國沒有轉診機制,醫生的大量精力都被用在了重複看一些常見的小病身上,甚至一些知名專家也都是在重複不斷的診療一些常見疾病。國內醫院人滿為患,醫患關係緊張,醫療體系追求的是治更多的病人,而非服務。在發達國家醫療體系已經發展到了一個非常先進的階段,有足夠的醫院和醫生,還有非常科學的分級轉診體制,因此除了保證療效外,還能夠有很好的服務。
從治療效果來看,國外醫生誤診率低,國外醫療癌症治癒率高,醫療相關產業完善。國內醫生技術水平普遍薄弱、病理醫生人員不足,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醫院較高的誤診率,據稱中國門診誤診率幾乎達40%。2008年,美國醫學雜誌上發表相關文章統計美國平均誤診率,範圍從<5%至15%(其中病理科,放射科,皮膚科為<5%)。
中美癌症五年相對治癒率對比:
數據來源:網際網路公開信息,動脈網
另外發達國家的醫療產業更加完善,先進醫療技術及儀器的發明與使用都來自醫療發達的國家,如達文西機器人、伽馬刀、X線、核磁共振、PET-CT、心電監護儀、心臟起搏器、微創手術、器官移植等,而這些先進的技術與儀器在中國使用的時間都要比國外晚10-20年甚至更長。
還有一方面原因就是中國對藥品管制嚴格。在美國,病人能買到最新研發的抗癌類藥物。抗癌新藥研發成功獲批後一般先在美國及歐洲國家上市,然後才投入中國市場。因此中國的新藥上市時間會比美國至少滯後3年左右。在新藥入市方面,中國管制過於嚴格,國外新藥很難通過正常渠道進入醫療機構。
政策導向:政府積極推進醫療旅遊
我國在促進醫療旅遊的發展上,也有相應的政策推動,主要包括市場準入條件的放寬,規劃布局和用地保障方面的加強,投融資引導政策的優化等。2013年國務院《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要支持健康服務產業集群的發展。
2013年2月28日國務院正式批覆海南設立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規劃提出,樂城項目旨在建設以醫療服務業為重點的新興產業園區,吸引國際高端醫療、研發機構進入,發展旅遊性醫療和康復性醫療等。同時,將以健康檢查、慢病治療康復、中醫養生保健、整形美容、先進醫療技術研發和孵化為重點。
廣州天河區十二五期間計劃整合醫療衛生資源,突出醫療美容旅遊服務特色並吸引國內外醫療機構進駐,設立「港澳臺醫療中心」;建成聚集30個以上國內外知名整形美容品牌的天河健康美麗城和聚集50家以上優質醫療機構的中山大道醫療旅遊一條街。
2008年6月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在溫江區永寧鎮建設「成都國際醫學城」。前期規劃建設區18.34平方公裡,未來預留發展區13.16平方公裡。目前已有臺灣美兆健康管理中心、北京阜外醫院、四川八一康復中心、美國ICT(成都)腫瘤診療中心、美國WA再生醫學中心、華西醫院國家示範性康復中心等入駐。
代表性地方政策(上海)
2010年中外多方合作的上海市醫療旅遊產品開發和推廣平臺正式成立,正式拉開上海發展醫療旅遊的序幕。2013年4月,首屆上海國際醫療保健旅遊大會暨上海國際高端醫療保健服務展覽會召開,衛生部門明確提出以上海國際醫學園、上海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作為兩個核心平臺,發展國際旅遊醫療等高端醫療。
中國跨境醫療市場上,醫療服務目的地主要有美國、日本、韓國、泰國、德國、印度等國家。目前跨境醫療的目的地相對集中,且絕大多數目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優勢。比如醫美抗衰最熱門的是韓國,精密體檢日本最有優勢,重症轉診主要去美國。歐洲和美國是目前最高端的跨境醫療目的地,以科技含量高為主要優勢的治療為主;亞洲也以特色化、高性價比的醫療美容、輔助生殖等項目吸引全世界的客戶。我們按照目的地醫療服務四種類型,對目的地優勢醫療項目進行了劃分,繪製了跨境醫療目的地圖譜。
跨境醫療目的地圖譜:
來源:動脈網研究繪製
目的地醫療價格情況:整體價格並不高昂
相關數據顯示,全世界跨境醫療尋求醫療服務的患者大約有1100萬人,平均每人每次醫療旅遊花費3500~5000美元。這筆費用包括了所有與醫療服務有關的開支、出國的費用、在旅遊目的地的交通費、住院費和其他住宿費用。另外,我們從各國醫療實施價格來看,大部分國家的醫療價格並不比中國高很多,以國內醫療費用為參照對象,美國的平均治療費用高出中國3-4倍,歐洲國家只高出30%(來源chinaRNA)。
目的地醫療服務情況:服務完善,流程簡單
事實上,跨境醫療出國後的治療部分流程非常簡單,患者只要能夠完成美國醫院預約,到達美國後,交通、食宿基本和旅遊安排一樣。目前,國外醫療機構非常重視中國市場。以美國為例,我們統計了20家美國著名醫院,全部設有國際部,其中90%會提供中文服務。去年年底美國洛杉磯市長賈塞提曾攜西達-塞納醫療中心、洛杉磯兒童醫院、希望之城醫療中心、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療中心和南加州大學凱克醫療中心5家頂級國際醫療中心,與中國南方航空公司籤署合作備忘錄,推出疾病預防及健康體檢主題的醫療旅遊產品,並為中國遊客推出相關中文網頁、熱線和特別服務。
目的地醫療服務類型情況:重症轉診比例最高
根據我們統計的數據,將目的地醫院醫療服務類型分為四類:重症轉診、輔助生殖、精密體檢、醫美抗衰。我們按照國內跨境醫療機構服務類型,統計了四種服務類型的佔比。其中,開展重症轉診業務的公司佔比超過70%,開展精密體檢和輔助生殖業務的公司超過40%,開展醫美抗衰業務的公司佔比近30%。我們分析其中原因,重症轉診業務屬於嚴肅醫療,對於疾病治療來說,醫療技術還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對一些重症和疑難病症,不少人還是選擇去美國、德國或日本等發達國家尋求治療。而這些發達國家的醫療價格,相對較高,對於醫療機構來說,利潤也相對高一些。
開展相關業務的公司比例:
數據來源:動脈網
同時我們對跨境醫療機構開展的業務種類數量進行了統計,其中開展單一業務的公司數量最多佔比50%;。在單一業務類型中,重症轉診依然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佔比超過53%;輔助生殖佔比31%,醫美抗衰佔比16%。統計中,沒有發現專注精密體檢一種業務類型的跨境醫療機構。分析其中原因,一方面是國內居民對精密體檢的了解還不夠,有這種需求的客戶基數還比較少;另一方面,精密體檢業務與其他業務關聯性比較強,一般開展精密體檢業務公司都會有重症轉診業務。
數據來源:動脈網
重症轉診是什麼?
重證轉診不難理解,就是指患有某種重症疾病的患者,為了尋求更完善的治療,轉移到國外或者其他地區醫療機構的一種診療方式。診療的病症包括腫瘤、心腦血管疾病、肝膽疾病、糖尿病、泌尿疾病、兒童疾病、骨關節疾病、神經類疾病等。
重症轉診地域分布:美日等高醫療水平國家
根據重症轉診目的地佔比圖,我們可以看出重症轉診的主要目的地是美國、日本、德國、新加坡等。其中,美國、日本佔比最高,國內醫療機構更多會選擇與發達國家的先進醫療機構合作。這可能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重症患者首要考慮的因素不是價格,而是醫療技術水平和治療效果, 所以美國、日本更具優勢。另一方面,中國跨境醫療機構定位仍以高端醫療為主,所以這些醫療機構選擇合作的醫院大部分都在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
重症轉診目的地為各個國家的公司比例:
數據來源:動脈網
重症轉診目的地醫療情況:癌症生存率高
重症轉診目的地以美國為例。美國總體的5年癌症生存率是66%,而中國總體的癌症生存率是31%,這其中的主要差別來源於早起診斷和早期治療的不同。除此之外,是綜合治理的普及性不一樣。以及一些先進設備和治療方法進入中國需要一段時間。另外,中國在腫瘤內科、外科和放療協同上的教育和協作剛剛起步,但已經有了很大提高,不過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很大差異,尤其是中小醫院治療不規範這個很普遍,因此導致整體國家治療水平的不足。
中美兩國更為詳細的治療服務差異對比,如肺癌:在美國和中國,肺癌都是致死率最高的癌症。2013年美國癌症協會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美國肺癌五年整體生存率為17%。然而,由於早期篩查在美國的開展較好,早期肺癌5年生存率已達到60%到80%。
重症轉診主要醫院:
來源:動脈網研究繪製
精密體檢是什麼
精密體檢是指以不管有無自覺症狀,定期地通過CT,MRI,超聲波等精密儀器,對身體各部位進行的一種精密檢查。主要目的是為了檢查癌症,其次是各種生活習慣病。它是一項對自我近期健康度檢測的重要標準。檢查對象主要分胃、肝臟、肺、腸、心臟、血壓、糖尿病、前列腺、甲狀腺、子宮、乳房、卵巢等,檢查項目多種多樣。
精密體檢目的地分布: 更傾向於亞洲國家
基於精密體檢目的地分布圖表,可以看出精密體檢主要目的地是日本,排名前四的依次是:日本、美國、新加坡和韓國。我們分析其中原因,首先,這些發達國家醫療水平比較先進。例如日本早在三十年前,就確定了舉國防癌的決心和實踐,建立了世界領先的癌症防治體系,日本是目前世界癌症防治最先進的國家。然後, 日本、新加坡、韓國都是亞洲國家,距離國內比較近,具有地域優勢;最後,開展精密體檢業務的公司100%都開展了重症轉診業務,而重症轉診又以美國、日本為主,也就不難解釋這一現象。
精密體檢目的地為各個國家的公司比例:
數據來源:動脈網
精密體檢目的地醫療情況:防癌產業更完善
精密體檢主要目的地是日本,有80%的公司都提供了去日本的體檢服務。在日本,大概80%的癌症發現處於早初期,其中80%的人可以得到治癒。在中國則是相反的,80%以上的癌症確診發現為癌症中晚期,80%的病人無法治癒。
日本的人均壽命居世界較高水平,日本社會正加速老齡化。由於惡性疾病即「癌症」(2008年約34萬人死於癌症)造成的死亡人數在不斷增加。因此,2007年發布了《實施癌症對策基本法》,促進癌症的預防和早期發現,推進癌症治療的均等化和癌症研究。日本通過檢查可以發現小於5mm的癌症,讓癌細胞無處可藏。而世界水平的癌症檢查,可以發現15mm以上的癌症,而在中國,通過儀器可以發現的,大概是幾釐米以上的中晚期癌細胞。
日本體檢認為體檢儀器固然重要,但是醫生還是佔主導地位,醫生會詳細詢問有關的家族疾病史、用藥史、身體健康情況等,體檢過程中,醫生會全面發揮主動作用。讓整個體檢更加嚴謹。經過多層級的體檢全面檢查大腦、血液、內臟、骨骼等多項指標,專家團隊根據數據指標聯合給出詳細的體檢診斷,讓體檢者全面了解自己的身體情況。還會有各個領域的權威專家針對體檢者身體可能存在的問題作相關建議指導,讓體檢者指導怎樣才能走向健康。而且可以通過如此精細的體檢及時癌症等重大疾病,在早期接受有效治療。
精密體檢主要醫院:
來源:動脈網研究繪製
輔助生殖是什麼
輔助生殖技術是人類輔助生殖技術(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的簡稱,指採用醫療輔助手段使不孕不育夫婦妊娠的技術, 包括人工授精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AI) 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及其衍生技術兩大類。
輔助生殖主要目的地:以泰國、美國為主
輔助生殖的主要目的地是泰國和美國,以美國和泰國作為輔助生殖目的地的公司比例都接近6成這兩個國家的輔助生殖產業比較發達,但技術水平上,泰國還是次於美國,不過泰國在價格上具有非常大的優勢。對技術要求較高並且有高消費能力的患者會選擇去美國;經濟實力一般,追求高性價比的患者或選擇去泰國。
輔助生殖目的地為各個國家的公司比例:
數據來源:動脈網
輔助生殖目的地醫療情況:技術先進,價格便宜
泰國試管嬰兒成功率僅次於美國,遠遠高於中國現階段水平,泰國試管嬰兒成功率在50%-60%左右。泰國試管嬰兒醫院歷史悠久,像泰國BNH醫院、泰國JETANIN醫院、泰國曼谷BIC醫院、曼谷醫院等一大批高新技術醫院,這都為試管嬰兒的成功培育提供技術上醫療水平上的保障。並且泰國的試管嬰兒費用7~9萬元左右,與國內價格基本持平,更容易被大眾接受。
醫美抗衰是什麼
醫美是指運用手術、藥物、醫療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創傷性或者侵入性的醫學技術方法對人的容貌和人體各部位形態進行的修復與再塑。抗衰老是指一些具有抑制、延緩機體衰老過程,可促進整體健康,使機體在遺傳因素決定的壽限內保持較好智力和體力。
醫美抗衰主要目的地:醫美以日韓為主,抗衰以歐美為主
醫美抗衰的主要目的地有:韓國、日本、瑞士、德國。其中醫療美容項目以韓國、日本為主,抗衰老項目以瑞士、德國為主。首先,韓國、日本、瑞士和德國都是醫療美容技術比較發達的國家。然後,中國醫美市場主力消費主力是35歲以下消費者,他們佔市場88%的份額,35歲以上客戶僅佔市場的 12%;而歐美醫美市場,35 歲以上消費者是市場主體,佔全市場案例總額的 81.5%。所以,歐美消費者主要以抗衰老項目為主,而東亞消費者的選擇更加多元化。也就造成了,醫美項目以日韓為主,抗衰老項目以歐美為主的分布情況。
醫美抗衰目的地為不同國家的公司比例:
數據來源:動脈網
醫美抗衰目的地醫療情況:醫美滲透率高
醫美抗衰目的地我們以佔比最高的韓國為例。韓國是全球醫療美容滲透率最高的國家。韓國人口僅有不到5000萬,每年進行的整容項目達到近百萬例,是全球接受整容項目最多的5個國家之一,並且韓國人均接受整形手術達到13.5 次/千人,位居世界第一。註冊整容外科專業醫師人數2000名,韓國美容整形醫師門檻較高,整體技術水平較高,註冊美容整形醫師需要6年的醫科專業學習,1年的網絡技術培訓,4年的專業技能學習,期間還有多達5次重要考核,全程培養年限一般在12-14年。
在跨境醫療產業結構中,患者處在需求端,獲取跨境醫療信息的方式主要分為三類:渠道類、廣告類、線上平臺類。渠道類主要是通過醫院、醫生、患者等與醫療相關的渠道。廣告類主要是通過SEO、電視廣告、戶外廣告等廣泛營銷渠道。線上平臺類主要是在線與醫生、醫院等溝通,通過平臺宣傳、醫生推薦、患者反饋影響用戶決策。
在跨境醫療產業結構中,跨境醫療服務機構處在中介端,主要包括:傳統跨境醫療機構,網際網路跨境醫療機構和國外醫院辦事機構。國內跨境醫療服務機構民營化程度高,總體呈現服務高品質、價格高消費等特點。
在跨境醫療產業結構中,服務目的地的醫療機構處在服務端,服務目的地主要有美國、日本、韓國、泰國、德國、印度等國家。醫療目的地又分為兩個陣營,一類是以高科技含量、高服務水平為優勢的美國、日本和歐洲;另一類是以特色化、高性價比為優勢的國家包括韓國、泰國、新加坡、印度、馬來西亞等。
來源:動脈網繪製
從跨境醫療產業需求端、中介端、服務端橫向分析,服務端目的地醫療機構因行業監管相對規範,產業相對集中,利潤主要集中在上遊,尤其排名靠前口碑較好的醫療機構利潤率較高。但是中長期看,需求端至中介端整合提升空間更大,未來有可能成為各方爭奪的主戰場。從整個產業機構縱向延伸角度分析,跨境醫療產業開始與金融保險、旅遊服務、法律服務等產業對接。作為一個交叉產業,跨境醫療產業具有廣闊的市場維度,為更多參與方提供了更大的價值實現平臺。
中國當前網際網路跨境醫療市場上,服務終端主要分為傳統跨境醫療機構、海外跨境醫療中國辦事機構和網際網路跨境醫療機構三大陣容。
來源:動脈網研究繪製
總體來說,傳統跨境醫療機構佔據了市場的絕大部分空間。但是網際網路跨境醫療機構和海外跨境醫療中國辦事機構仍然是國內跨境醫療機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因為網際網路平臺逐漸成為客流匯集的重要渠道,將逐漸影響跨境醫療行業競爭格局。海外跨境醫療中國辦事機構依託國內醫院資源,國外醫院技術,佔據了精準的獲客途徑。
來源:動脈網研究繪製
2016年跨境醫療融資時間掃描
2016年1月,萬達集團投資150億元開展跨境醫療業務,與英國國際醫院集團在北京籤訂合作協議。
2016年3月,老牌跨境醫療機構攜康長榮防癌雷達項目獲2000萬A輪融資,並計劃年內在一線城市建立3家早癌篩查中心。
2016年3月,就醫 160 上線國際醫療業務 主打與海外政府合作的直連模式。
2016年4月,基於精準醫療的跨境醫療服務平臺翳安健康完成由西部資本領投的1700萬元天使融資。
2016年6月,匯醫在線國際醫療板塊上線,6月15匯醫在線在北京與韓國有關機構籤署合作協議,宣布多所知名醫院陸續入駐匯醫在線。
2016年7月,360健康正式推出全新境外醫療項目——360全球好藥,與印度頂級私立醫院合作,為國內C肝患者提供全程赴印度治療服務。
2016年9月,網際網路跨境醫療平臺春雨國際已完成山行資本和華耀資本相繼投資的A輪及A+輪融資,融資總額超過5000萬元。
傳統跨境醫療機構
2006年,中國出現第一家私人健康旅行服務機構名仕優翔,跨境醫療雛形初現,這一階段以健康旅遊、醫療養生為主營業務。2008年,專注日本醫療領域的厚樸方舟成立,主要針對重症人群,重症轉診、精密體檢等嚴肅跨境醫療開始進入人們視野。2011年,專注嚴肅跨境醫療領域的盛諾一家成立,主要針對高淨值健康需求人群,至此跨境醫療進入高端小眾的會所式發展階段。
我們統計的44家跨境醫療服務機構中,傳統跨境醫療機構17家,佔比達到38.6%,是跨境醫療服務機構中比例最大的部分。這類機構起步比較早,數量也相對較多。
根據傳統跨境醫療發展歷程不同,我們又把傳統跨境醫療分為兩類:傳統醫療中介以及醫院派國際醫療。
傳統醫療中介轉型以盛諾一家為例。盛諾一家成立於2011年4月,註冊資金2088萬人民幣,總部位於北京,是國內出國看病服務代表機構,也是國內率先與國外優質醫院建立官方合作的轉診機構。成立後,陸續獲得美國、英國、德國等多國權威醫院授權。2012年, 與好大夫在線籤署戰略協議,涉足在線跨境醫療領域。
醫院派國際醫療以新裡程美家國際醫療為例。美家海外醫療,2012年始創於美國休斯頓醫療城,2013年正式成立於中國上海,今年9月份,新裡程醫院集團控股投資美家海外醫療,並更名為新裡程美家國際醫療。
新裡程美家依託新裡程醫院集團旗下北京新裡程腫瘤醫院等中央診療中心、洛陽東方醫院及中信中心醫院等區域診療中心的全國醫院布局,新裡程美家以腫瘤學科為主要診療方向。以早期預防為基礎,以制定個性化醫療方案為核心,提供海外體檢、腫瘤篩查、遠程會診、疑難疾病國際病例討論、全球就醫綠色通道及陪護等一系列國際醫療服務;同時與集團國內醫院網絡相結合,提供海外診療方案的國內落地治療及隨訪,實現跨境診療一站式解決。
網際網路跨境醫療機構
2011年開始,在網際網路浪潮之下,醫療已逐步實現以患者為核心的醫療資源的優化和重置,醫生多點執業逐步放開,患者看病觀點逐步轉變。隨著網際網路介入海外醫療領域,這個市場也在不斷進化:從把中國患者送到國外的醫療機構這種傳統的轉診項目,到近幾年越發火熱的美容、體檢等醫療服務,和隨著硬體技術發展衍生出的境外遠程會診之類的服務,海外醫療市場悄然打開了更多大門。
2015年7月22日,春雨國際醫療正式開始營業,為患者提供國際遠程會診諮詢、重症治療、生育輔助、海外體檢等服務。移動醫療第一品牌春雨醫生作為春雨國際的戰略股東之一,一直在數據、獲客、專業性等方面給予春雨國際大力支持。至此,網際網路跨境醫療機構開始進入平臺化發展階段。
根據網際網路跨境醫療機構在產業上角色不同,我們把網際網路跨境醫療機構分為三類:垂直型跨境醫療機構、拓展型跨境醫療機構和資訊型跨境醫療機構。
垂直型跨境醫療機構以春雨國際為例。春雨國際給自己的明確定位不是中介公司、不是海外醫院機構,而是聚合全球醫療行業資源的網際網路服務平臺,主打「網際網路+海外醫療服務平臺」,通過移動端、PC端產品聚合像酒店、航空公司一樣的所有海外醫療供應商,包括醫院、醫美機構、體檢機構、牙醫診所等等,通過線上聚合信息和供應商,線下完成服務,最後轉至線上私人醫生,完成交易閉環。
拓展型跨境醫療機構以微醫為例。微醫集團由廖傑遠及其團隊於2010年創建, 定位是大型網際網路醫療服務平臺,為大眾提供網上預約掛號、導醫導診、診中支付、健康諮詢以及健康管理等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服務。從網站上看,微醫的出國看病項目在高端醫療分類中,但實際接入涵翔醫療、傲家越洋醫療等第三方國際醫療服務機構。
資訊型跨境醫療機構以複診網為例。複診網是FUZHEN LIMITED旗下網站,於2014年9月試上線上線。它是針對國內重疾患者需求度量身訂造的一個專業境外醫療資源(醫生庫;醫院庫)醫療最新成果中文網絡搜尋引擎及國際醫療資訊平臺。它同樣將跨境醫療服務委託給第三方來運營,本身通過美國等國際醫院排名來收取國際醫院的費用。
海外跨境中國辦事機構
2014年以來,美國的梅奧診所、克利夫蘭等名醫院相繼在北京設立辦事機構,或者與國內醫院建立轉診通道,主推治療癌症、兒童病、血液病等擅長的領域,以此來吸引大批患者,並且促進了國內外醫療界的交流。
根據海外跨境醫療中國辦事機構母公司的屬性不同,我們將海外跨境醫療中國辦事機構分為海外醫院辦事機構和海外醫療集團辦事機構。
海外醫院辦事機構以尚泰國際醫療為例,它是泰國康民國際醫院的中國國際轉診辦事處,專業從事泰國試管前期諮詢、泰國試管療程導向、泰國療程期間生活服務等業務。
海外醫療集團辦事機構以好醫友為例,2015年,加州健康科技集團在中國設立好醫友美國衛星診所聯盟,旨在通過提供更好的本土化途徑讓美國醫療服務於中國患者。好醫友™美國醫療平臺,與中國醫療機構合作建立衛星診所,線上線下聯動為中國患者提供基於「網際網路+」的中美醫生聯合門診、專科視頻會診、聯合視頻會診、便捷赴美就醫、重症赴美等服務。好醫友主要通過合作的30家衛星診所作為獲客渠道。
跨境醫療發展歷程:已進入平臺化發展階段
我國跨境醫療開始於21世紀初,2000年~2010年處於原始探索階段,患者個人需求為導向,以「治」為唯一形式,自髮式發展,供求關係模糊。2011年~2014年,進入會所起步階段,以醫療服務機構作為主導,以醫療技術和資源吸引患者,自主式發展,以治為主,精密體檢等形式進入人們視野。進入2014年後,處於平臺發展階段,依託於信息化的高速發展、全球一體化,國內外醫療市場溝通更加頻繁,在線醫療資源優勢複合到跨境醫療產業中,規模化發展。
以美國洛杉磯西達-賽奈醫療中心為例,2012年開始,到西達-賽奈做跨境醫療的中國患者數量在逐漸增加。2015年開始,西達-賽奈進入中國尋求跨境醫療市場的機會,先是與一些傳統的跨境醫療中介合作。今年 4 月,他們進駐網際網路跨境醫療平臺「春雨國際」,共同開展跨境醫療業務。2015年接受他們治療的中國患者有30多位,但進入2016年僅僅幾個月時間,就已經有超過100位中國患者接受西達-賽奈醫療中心跨境治療。
跨境醫療服務企業融資情況:資本市場關注,但未完全湧入
自2014年開始,資本對跨境醫療市場,產生較大偏好。不少跨境醫療公司獲得資本青睞。2014年6月,紅杉資本完成對北京盛諾一家醫院管理有限公司的A輪投資,進入高端跨國醫療市場。2016年4月跨境醫療服務平臺翳安健康宣布已於4月獲得由西部資本領投1700萬元天使融資。2016年8月,華耀資本正式完成對中國網際網路跨境醫療第一品牌春雨國際的投資,進入網際網路跨境醫療領域。
跨境醫療市場部分獲投公司:
數據來源:動脈網
我們統計的49家公司,其中未融資或未公布融資情況的29家佔比59%,有融資記錄的共20家,其中天使輪5家,Pre-A輪1家,A輪7家,A+輪1家,C輪3家,F輪1家,上市公司兩家。另外,在天使輪以上和上市公司序列的15家公司中,有8家並非專注跨境醫療垂直領域,而是由在線醫療領域拓展至跨境醫療領域的。
數據來源:動脈網
為了更好的說明資本市場對跨境醫療關注情況,我們選取了有融資記錄的垂直跨境醫療機構,統計他們的融資情況。
說明:氣泡大小代表融資額
隨著盛諾一家、沃迪康、以及春雨國際三種不同類型的跨境醫療機構接連獲投,境內產業和資本層面已表現出了對於跨國高端醫療需求的關注。從融資輪次上分析,所統計的公司都處於B輪以下的階段,說明跨境醫療產業尚處於爆發初期,資本市場雖高度關注,但未完全湧入。
企業地域分布情況:地域分布失衡,向下擴容尚需時日
我們從統計的49家跨境醫療公司中,我們篩選掉把跨境醫療業務委託給第三方的跨境醫療機構,這部分主要是資訊類和拓展類網際網路公司,共11家。然後我們對剩下的38家公司總部進行了地域分布情況進行了統計。
數據來源:動脈網
根據我們的統計可以看出,中國跨境醫療機構的地域分布極為失衡,以中心城市為支點。當前跨境醫療產業主要集中於東部發達地區,雖然市場覆蓋面在區位跨越上已經實現了向中西部中心城市的擴展,但是市場廣度更大的中西部二三線城市市場空間仍然一片空白,產品推介和業務擴容尚缺乏渠道,向下擴容尚需時日。目前我國跨境醫療市場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廣州為重心的布局,可以大致將市場分為華東、華北、華南、海外四大板塊,其中華北、華東、華南市場佔據了絕大部分的份額。
創始人背景情況:專業依賴性不強
創始人的背景和經歷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公司的發展方向和業務模式,所以我們對跨境醫療公司創始人背景進行分析,其中醫學背景佔比最高達33%,網際網路背景佔比29%,傳統管理背景佔比24%,教育學背景佔比9%。雖然,醫學背景佔比最高,但遠低於醫療創業公司整體醫學背景佔比,說明跨境醫療對專業性依賴不強,技術門檻相對較低。另外,我們發現,跨境醫療創始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有海外工作背景,佔比超過5成,他們更了解海外就醫流程,能從中更好的優化服務。這種背景對跨境醫療有一定幫助。
數據來源:動脈網
產品價格情況:市場價格逐步回歸理性
患者出國治療的服務費基本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在國內的預約費用,包括病歷資料的整理翻譯、專家評估、預約醫院和籤證辦理;第二部分是在美國期間的服務費用,包括食宿安排、治療陪同翻譯、交通接送等。大多數機構會把兩部分收費一起收取。通常服務費在5萬到10萬之間,這讓許多出國就一定患者難以接受。
目前中國跨境醫療服務費用在逐步回歸理性。很多在線醫療企業參與到跨境醫療領域,他們擅長網際網路打法,品牌效應帶來了便宜的獲客流量,降低了獲客成本,當然產品價格也隨之降低。同時,隨著他們的參與,跨境醫療服務機構的市場逐漸回歸理性,把醫療服務本身作為重點,減少附加旅遊性質定製服務。以赴日體檢為例,之前赴日體檢的價格層次不齊,甚至有的高達16萬、20萬之多。春雨國際平臺發布後推出了一款價值3萬的日本體檢產品,受到了很多用戶的歡迎。目前,整個市場的價格逐漸回歸到合理區間。
企業服務情況:服務內容基本完善
事實上,出國就醫最難的部分是出國前的預約部分,而不是出國後的治療部分。患者只要能夠完成美國醫院預約,到達美國後,交通、食宿基本和旅遊安排一樣。美國醫院國際部一般會有專業翻譯協助患者完成治療。
目前國內跨境醫療服務機構,服務內容基本完善,大多數機構都提供一站式服務,包括:醫學顧問協助患者整理翻譯病歷資料;醫學顧問協助預約國外專家評估;醫學顧問協助預約就醫時間;醫學顧問協助患者辦理出國籤證;醫學顧問協助患者購買機票、預定賓館、預定交通工具;醫學顧問協助患者預約當地翻譯、陪同;協助患者與醫院結算費用,爭取費用折扣優惠;回國後健康管理等。跨境醫療機構幾乎包辦了所有手續。所以,現在的出國就醫變得越來越簡單。
地域分布對比
我們把篩選出的公司,按照跨境醫療類別分別進行統計其地域分布。根據我們的統計可以看出,傳統跨境醫療機構分布範圍更廣,以經濟發達地區為主要中心點,業務拓展主要依靠地區客戶口碑。網際網路跨境醫療機構主要分布在北上廣深網際網路創業聚集地,這些地區網際網路人才眾多,可以依靠網際網路優勢拓展業務。海外跨境醫療機構的總部絕大部分聚集在國外,可以依靠機構的口碑和醫院專業性來拓展業務。
數據來源:動脈網
實體情況對比
網際網路跨境醫療機構中提供線下服務的公司比例只有42%,與傳統跨境醫療機構和海外機構國內辦事機構相比差距比較明顯。一個原因是網際網路跨境醫療公司宣傳渠道主要是線上,線下獲客成本比較高;另一個原因就是跨境醫療網際網路公司普遍成立比較晚,還沒建立起完善的業務渠道。
數據來源:動脈網
國內分支情況對比
跨境醫療機構設立的國內分公司或者辦事處,主要是為了方便為客戶提供線下服務,並且可以為客戶提供回國後的醫療情況跟蹤,分支情況代表著跨境醫療機構在國內服務能力和服務範圍。我們統計了三類跨境醫療機構在國內除總部外設立服務分支情況,海外醫療中國辦事機構除了國內辦事處外在國內其他地區幾乎沒有分支機構,網際網路類別中有分支機構的公司佔比也只有8.3%,而傳統類別中有分支機構的公司佔比接近5成,所以在產業鏈下遊到中遊的線下銜接中,傳統機構優勢非常明顯。
數據來源:動脈網
海外分支情況對比
跨境醫療機構在海外設立的機構主要是為了給客戶更完善隨診服務,海外分支情況代表著跨境醫療機構在海外的服務能力和範圍。我們統計了三類跨境醫療機構在國外設立分支情況,海外類別中全部都有分支機構或者辦事處,網際網路類別中有分支機構的公司佔比也只有8.3%,而傳統類別中有分支機構的公司佔比超過4成,另外海外跨境醫療機構的海外分支平均數超過5家,所以在產業鏈中遊到下遊的線下銜接中,海外機構優勢明顯。
數據來源:動脈網
海外分支情況對比
從成立時間上看,中國跨境醫療產業整體都很年輕,其中以傳統跨境醫療機構起步最早,近五成成立於2006年~2013年之間;網際網路跨境醫療機構與海外機構辦事機構起步稍晚,成立時間七成以上都在2013年以後。傳統跨境醫療機構在口碑積累、服務流程優化上具有一定優勢。
數據來源:動脈網
合作醫院數量對比
統計合作醫院數量時,去除了對整體數值影響比較大的專注醫美行業的公司,由於極數對數據結果有比較大影響,所以我們去除了極大值和極小值,得到了三類機構合作醫院的平均數量。傳統跨境醫療機構合作醫院平均數量接近20家,網際網路跨境醫療機構合作醫院數平均值在14家左右,海外跨境醫療機構合作醫院數在10家左右。傳統跨境醫療機構成立比較早,與各國優質醫院建立聯繫比較早,合作醫院數相對較多。網際網路跨境醫療機構雖然成立時間比較短,但是網際網路企業相對發展迅速。另外,網際網路跨境醫療機構與傳統跨境醫療機構都是從國內需求出發,業務領域相對於海外跨境醫療國內辦事機構要全面。海外跨境醫療國內辦事機構從國外醫療資源出發,專注於某個業務領域,所以合作醫院相對較少。
數據來源:動脈網
目的地國家對比
我們根據收集到的數據,對三類機構目的地國家情況進行了統計,可以看出傳統類與網際網路類目的地相對廣泛,海外類由於從目的地醫療產業出發,目的地比較單一。另外,傳統類的目的地大部分在美國、德國等以技術建立優勢的國家,網際網路類目的地大部分在泰國、印度、新加坡等以價格建立優勢的國家。
數據來源:動脈網
業務類型對比
傳統跨境醫療機構中近九成公司都有重症轉診業務,五成左右都有精密體檢業務;網際網路跨境醫療機構四種業務類型佔比比較均勻都在4~6成左右;海外跨境醫療辦事機構業務以重症轉診和輔助生殖為主。
數據來源:動脈網
獲得融資情況對比
從融資情況來看,三類跨境醫療機構都獲得了資本市場的認可,傳統跨境醫療機構和網際網路跨境醫療機構獲得融資平均額度在240萬美元左右,海外跨境醫療辦事機構獲得平均融資額在120萬美元左右。傳統類和網際網路類都是從國內需求出發,業務相對廣泛,有本土優勢,更能獲得資本青睞。
數據來源:動脈網
版權聲明
本報告為動脈網製作,報告中所有的文字、圖片、表格均受有關商標和著作權的法律保護,部分文字和數據採集於公開信息,所有權為原著者所有。沒有經過本公司書面許可,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複製或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