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子,轉載請註明來源於百家號
古代的時候,一般遇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在經過交談之後,認為兩人適合結交的就會燒香喝酒拜把子。在現在很多的小說或者是電視劇中,大家也會經常看到有人拜把子。其中,大家聯想到最多的應該《三國演義》中的桃園三結義了,也就是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在桃園結義,結為生死與共的兄弟的感人故事。
拜把子是屬於兄弟之間的說法,就是比較通用的。如果是志向相同的女子的話,那就叫做義結金蘭。這兩者的意思其實就是一樣的。而志向投緣的人在結拜之後,會在生活事業上互相支持,幫助和照顧,而這也就已經成為了一種人們比較嚮往的禮儀習俗。
古時候對於這種事情還是比較隆重的,可不是幾個人簡簡單單的喝完酒吃塊肉,跪拜天地就可以完事的了,在裡面還是有著不少需要講究的事情的。而且那時候的古人相對來說還是屬於比較迷信的,正所謂人在做天在看,結拜這種事情,不僅是給自己人看的,更是為了讓上天見證。
那麼,結拜的時候都有哪些步驟呢?中國人往往擺脫不了講究一個人情關係,在其中最為看重的就是「血緣關係」了。而喝血酒,就是一個締結血緣關係的步驟了。在結拜為異姓兄弟的時候,結拜的人需要把血滴到同一個酒碗中,然後大家就把這碗酒分喝了。這樣一來,大家身體中就流淌有結拜之人的血了,也就是一家人了,以後就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相信很多人可能都知道第一滴血喝酒這件事情,但是說到有著極為講究的,那就是燒香這一個步驟了。燒香的時候不不是說隨意燒幾根就幾根的,而是有著規定的,通常來說,燒香需要燒三把半。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規定呢?而這也是從以前的歷史追溯來講的。燒香的第一把是敬春秋時期,第二把是仿效三國時期,第三把是仿效梁山好漢的。而那剩下的半把車是燒給瓦崗寨兄弟的。對於瓦崗寨兄弟是指什麼,相信大家也是應該知道的,這裡就不做過多的介紹了。
第一把敬春秋。那時候有這麼兩個人,因為志同道合結為了異姓兄弟。兩人打算幹一番事業的途上,一個人把自己的衣服和食物都讓給了另外一個人,結果自己卻是因為缺少吃穿而死。活下來個人靠著那個人提供的衣服和食物成功地走上了人生的巔峰。
這就是為什麼燒香要燒三把半的原因了,就是為了讓結拜之人記住,要像這些前輩一樣,以後有難同當有福同享,這也是為了一個美好的寓意,讓上天見證他們結拜的決心絕不會比前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