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香港一無是處,臺灣哪來的迷之自信?

2020-12-12 華夏經緯網

臺北市長柯文哲(資料圖)

    做事情不要盲目自大,這應該是每個人幼學啟蒙時期都開始接觸的道理,用傳統歷史故事講叫做「夜郎自大」,用童話故事講叫做「坐井觀天」。 這是一個小孩子都懂的道理,可是一些大人好像是還是不明白。

     今天,海外網(m.haiwainet.cn)港臺腔專欄作者東籬舊友就跟大家分析現實中一個關於盲目自大的事例。不過,夏蟲不可語冰,井蛙不可語海,這些道理不知道當事人聽不聽得懂?

    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臺北市長柯文哲又出來搞事情了。日前出訪東南亞,本為推銷臺北市觀光,卻在被問及相較於香港的觀光優勢時,因一句「香港很無聊,小島有什麼好玩」引發軒然大波。事後柯文哲仍主動堅稱「不是失言,而是不服氣」,還不忘補刀「香港不是只有小,連選舉的自由都沒有,有什麼好羨慕的」。

    井底之蛙的心態當然可悲可哂,柯文哲失言的代價卻耐人尋味。面對一地雞毛的島內現實卻保持「謎之自信」,也不得不讓人驚嘆當事人的昏盲。

    香港好不好,數據來說話

    柯文哲自言「去香港最多去太平山看看」,一副什麼都瞧不上的樣子,又稱臺灣在「好玩、好吃、好看」上完勝香港。連市府方面都拼命打圓場,補充解釋「臺北市內有高山、溫泉,以臺北的美食、文創、歷史文化,加上觀光免籤、航班增加及導遊人才培訓,相信臺北對曼谷人的吸引力,一定能夠超越香港」。

    連臺灣旅遊業者都說,臺灣物價遠低於香港,這大概是臺灣在旅遊上唯一贏香港的地方,至於其他軟硬體,都輸香港甚多。在硬體上,五星級飯店、米其林餐廳、機場排名等,臺灣都不如香港;在旅遊質量上,臺灣也和香港差一大截。

    翻看港臺旅遊部門發布的數據,去年赴港觀光客達5665萬餘人次,相較來臺觀光客1069萬餘人次,即便扣除大陸遊客,香港境外訪客也比臺灣超出許多。去年臺灣赴港人次比香港來臺人次多42萬人次,今年一二月臺灣遊客訪港超過33萬人次,是香港遊客訪臺的一倍以上,香港對臺灣人的吸引力可見一斑。

    香港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梁就說,每年五六千萬旅客訪港,單是3月上半月,訪港旅客上升5.5%,證明「香港這個小島好豐富」,對旅客有吸引力。

    是無知還是傲慢?

    在差異懸殊的遊客人數背後,無論旅遊設施的建設和管理,還是旅遊品質的保證上,香港都勝臺灣一籌,旅遊業界和有識之士對此大抵認同,柯文哲卻認為不值一提,難怪有人發問,瞧不起香港旅遊,這是無知還是傲慢?

    針對柯文哲的「香港無聊說」,港島人士倒是寬容大度,港媒刊發評論稱柯文哲在港人印象中,作風甚為親民,但也是典型的臺式「大嘴巴」政客;至於他到底是口無遮攔,或是心裡真是這麼看待香港旅業,「相信只有他本人知曉。」

    香港旅遊臉書專頁也發文邀柯文哲遊玩香港,願為其設計文化體驗行程。柯文哲還說,「有機會當然可以去,不過臺北就已玩不完了。」其實細看柯文哲言論,不難發現其對香港認知片面。連港媒都藉此反思本地旅遊業可改進之處,柯文哲仍是目空一切地感覺良好。

    這讓筆者聯想起去年底大陸天涯網站上的一則趣事。某臺北網友發起「臺灣城建落後?那是因為你們沒有去過臺北東區!」的主題鬥圖,欲與大陸城市一比高低,勢要讓對岸網友「目瞪口呆」。大陸網友被對方「莫名的優越感」逗樂,尤其是在看到一張平庸的城建照片時。

網絡上流傳的帖子

    島內政客失言,代價幾何?

    臺北鬥圖網友的心態與柯文哲如出一轍,同樣出於對臺北的維護,卻沒曾想在自我推銷時用力過猛,弄巧反拙,以貶低對手來自我提升,或是夜郎自大般的感覺良好,都只會貽笑大方。區別在於敗下陣來的臺北網友大不了被笑話一番,而臺灣政壇公眾人物柯文哲如此信口開河,可曾考慮後果?

    島內有人批評柯文哲,身為臺北市長,以不負責任的輕率口吻去貶抑香港,真正貶傷的不是香港,而是臺北最珍貴的謙虛精神。柯文哲不只傷了臺北市長該有的格局高度,也傷害了臺北市的形象。

    在島內政客中,信口開河、任性指摘的並非只有柯文哲一人。陳水扁時期外事高官陳唐山曾嘲笑新加坡是「鼻屎大的國家」,臺灣前副領導人呂秀蓮因為泰國政府拒絕發籤證給她,對媒體稱「泰國是不入流的國家」。前者令臺灣與新加坡關係一度尷尬,後者也恐為當局「新南向」之路添堵。

    在近日臺媒「政治人物嘲笑謾罵友邦,你怎麼看?」的網絡投票中,500多人參與,排名前3的選項中,76%的人認為「這真的是壞榜樣」,此外是「政治人物說過就忘了」,「也許,友邦真的不看在眼裡。」由此可見,政壇公眾人物失言,或許不像柯文哲所認為的那樣輕描淡寫,而臺灣民眾對於政客的心態與預期,是否也可窺之一二呢?

現實一地雞毛卻沾沾自喜

香港獨特的人文與自然風貌,精心打造的旅遊景點已成功吸引海內外遊客,這點已無須再辯。「一國兩制」下政制發展也正穩健前行,柯文哲又何嘗了解?「出訪」東南亞,任性點評新馬泰政治一無足取,而篤定「臺灣的多元開放已經成為亞洲的標杆」。

   真不知這種「迷之自信」從何而來,目之所見,臺灣的「民粹政治」正勇攀高峰,政治娛樂化下一眾政客上演「奇葩說」,經濟民生卻未見起色,失望情緒依舊瀰漫小島。是怎樣令人稱傲的政治制度,能選出柯文哲這種一無建樹,卻頻見出格言論的政客?

    柯文哲曾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拋出「兩國一制論」,並以臺灣、新加坡、香港和中國大陸為例說,被殖民的時間越長就越先進。還寫書稱「當一個行業裡女性數量在上升,那就代表這個行業在沒落」,並鼓吹「一夫多妻制是增加人口有效的制度」。英國某高官送他懷表,柯文哲竟對記者說,可以拿去當破銅爛鐵賣一些錢。

    取消相沿多年的敬老金、為打造「自行車城市」致交通擁堵、應鼓勵搭乘公共運輸卻調漲票價……連臺媒都稱其承諾的「六大願景」鮮有兌現,所謂「新政」更連及格都夠不上。明白人都知道,柯文哲不過在吃馬英九、郝龍斌擔任臺北市長時留下的建設老本,自己上任後卻把這座城市搞得一團糟。在現實一地雞毛時,還沾沾自喜自鳴得意,真是有些昏盲了。(文/東籬舊友)

 

來源:海外網

 

責任編輯:黃楊

相關焦點

  • 臺灣優越感漸漸消失,那些自卑背後的「迷一樣的自信」
    甚至還是擄走了一個剛出生不久的、名叫香港的小嬰兒。其他一些強盜看到大不列顛輕輕鬆鬆的就能從這個大家族裡偷到這麼多的財寶,於是他們開始組團來這個大家族偷盜,為首的害死這個名叫大不列顛的。而就在這一次他們燒毀了這個大家族裡的最為豪華的公園-----頤和園,並將公園裡的那些稀世珍寶盜竊一空。
  • 評論:代表臺灣感謝日本,李登輝哪來的自信?
    評論:代表臺灣感謝日本,李登輝哪來的自信?當年日本侵佔臺灣時,守島清軍與臺灣民眾奮起抵抗,4個半月就陣亡了14000人;隨後的殖民統治期,從未停止反抗的臺灣同胞更是犧牲了超過65萬!李登輝無視歷史、無視日本殖民者殘暴統治、抹殺民族先賢不屈不撓抗爭的言論,是對臺灣人民的莫大羞辱!  所以,臺灣民眾毫不猶豫的回擊了。李登輝自日本返回臺灣的當天,數百名臺灣民眾前往其住處與桃園機場表達抗議與譴責。
  • 王建民:臺灣「民主之殤」值得香港深思
    王建民:臺灣「民主之殤」值得香港深思 2015-06-26 13:20:54香港泛民派一直對臺灣民主發展崇拜有加,並且試圖學習臺灣民主政治,但如今臺灣正在經歷的民主困境應當引起香港泛民派深省。  不同國家或地區歷史文化和發展道路不同,使得相應的民主政治制度各具特色。作為最早建立民主政體的國家之一,英國還保留著「皇室制度」,給予皇室很多特權和優待。
  • 英語起源於中國,哪來的「迷之自信」?
    我們堅定文化自信,需要的是清醒的文化自信,而不是自說自話的「迷之自信」。 yellow來源於「葉落」,shop來源於「商鋪」……這不是網絡段子,也不是英語單詞的特殊記憶法。在最近成立的所謂「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促進會」上,有人把這些材料作為「英語起源於漢語」這一結論的佐證。
  • 印度迷之自信來自哪裡?
    近些年來,隨著印度的國力增強,越來越不安分,不斷的在周邊地區搞事情,那麼印度是哪裡來的自信,囂張的印度又是否是中國的對手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印度新德裡印度與巴基斯坦,中國,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國和緬甸這六個國家接壤。
  • 「迷之自信」的臺灣經濟
    經濟統計數據表現「亮眼」   據臺灣地區統計部門統計,臺灣經濟2020年前三季度增速分別為2.51%、0.35%及3.92%,預估全年增速為2.54%,為少數幾個保持正增長的亞太經濟體,位居「四小龍之首」。
  • 「迷之自信」的臺灣經濟
    經濟統計數據表現「亮眼」   據臺灣地區統計部門統計,臺灣經濟2020年前三季度增速分別為2.51%、0.35%及3.92%,預估全年增速為2.54%,為少數幾個保持正增長的亞太經濟體,位居「四小龍之首」。
  • 杜鋼健教授:英語源於中國,人民日報:哪來的「迷之自信」
    人民日報評論其哪來的「迷之自信」。人類文明的發展必須要有文字與語言、否則任何文明的發展都無法長久,更不可能最終走向輝煌。比如中國的《史記》、國外的《聖經》與《古蘭經》,雖然性質與存在的意義不同,但無一例外都是以文字的形式流傳,並且延續至今。
  • 香港人愛晴川臺灣人迷甄嬛 內地古裝劇風靡兩岸
    近年,香港和臺灣再度捲入內地重金打造的古裝劇漩渦。這些劇目分別是:女性傳奇《美人心計》、豔壓群芳《傾世皇妃》、深宮爭鬥《後宮甄嬛傳》、穿越鉅作《宮鎖心玉》和《步步驚心》。當中以「清宮戲」坐擁逾「半壁江山」。  但此次紅遍香港和風靡臺灣的劇集卻大相逕庭。如今的港臺劇迷更喜愛哪部內地古裝劇呢?
  • 臺灣青年:蔡英文執政下的臺灣一無是處
    臺灣青年聯合會副秘書長蔣豐懋。(圖片來源:臺灣《旺報》)中國臺灣網7月9日訊 臺灣青年聯合會副秘書長蔣豐懋今日(9日)在臺灣《旺報》發表名為《蔡英文執政下的臺灣一無是處》一文反思,蔡英文上臺一年來,到底給臺灣帶來了什麼?
  • 是什麼,讓這些男生迷之自信?
    但最近AHA視頻中做了一個關於顏值的社會實驗,結果發現中國男人對自己的顏值迷之自信……1/3AHA視頻做了一場關於顏值的社會實驗:「邀請男女素人各十名,他們不認識彼此。接下來,這二十個人會給自己的顏值打分。然後,再分別給對方打分。
  • 失去自信的部分臺灣人怎麼辦?
    失去自信的部分臺灣人,擔心資金外流「淘空臺灣」,卻又擔心陸資來臺「收買臺灣」。  郭正亮  世界銀行根據新的購買力平價估計,認為中國大陸經濟將在今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讓人才走出去,叫做人才外流;讓人才走進來,叫做引狼入室。  人家賺你的錢,叫做欺人太甚;人家讓你賺錢,叫做收買人心。  首先來談兩岸的資金流動。 2013年7月,大陸海協會副會長蔣耀平表示,臺商如加上經第三地轉投資大陸,累計金額將近1100億美元,不少臺灣人痛批「資金外流」、「淘空臺灣」 。
  • 香港示威現場,臺灣人卻受到「禮遇」?臺獨勢力的攪局大戲遭痛批
    香港反對派煽動的示威活動已持續兩個多月。記者每次到示威現場報導時都注意到,除了有「港獨」分子扛著英美國旗走來走去,來自臺灣地區的各種旗幟也會出現在人群中。「臺獨」影子正在香港亂局中晃動。示威現場,臺灣人受到「禮遇」8月13日,大量示威者在香港國際機場非法聚集,嚴重影響機場的正常運行。
  • 蜜汁自信什麼意思什麼梗? 迷之自信的變音了解一下
    蜜汁自信什麼意思什麼梗? 迷之自信的變音了解一下時間:2019-11-20 15:12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蜜汁自信什麼意思什麼梗? 迷之自信的變音了解一下 迷之自信的變音。一般用來形容一個人莫名其妙、毫無邏輯的自我感覺良好,心態非常的傲嬌,藐視一切他人的感覺。
  • 美國動作大片來了!導演被認為是電影院救星,網友:迷之自信
    美國九月份的動作大片《信條》來了!該片的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被給予厚望,被美國電影人認為是最有可能拯救電影院的人。對此,有的網友說:真是迷之自信。疫情期間,美國不防疫,不想著救人,還想著靠電影撈錢,真是想錢想瘋了!更有網友直指「核心」:美國電影指望通過中國觀眾來獲得高票房。
  • 張順:魚之水性與迷之自信
    陸地上,李逵的拳頭朝張順「脊梁上擂鼓也似打」;在水中,張順把李逵「提起來、又按下去」,來來回回數十次,灌得李逵眼睛都翻白了。張順靠自己的強項報了仇,也替賣魚人出了口氣,「江岸上那三五百人沒一個不喝採」。
  • 塞爾達 迷之森林 在哪
    迷之森林的位置就位於森林之塔的附近,具體位置是周圍有高高的松樹的陰森小路。其具體的走法是根據其中的風向來辨別前進的道路,點燃路上的火把看風向是一個好方法。塞爾達 迷之森林 在哪:迷霧森林的路口在森林之塔的邊上,周圍都是高高的松樹的陰森小路就是入口了;走出迷霧森林的方法就是根據風向辨別出路;進去後,會有個破舊的石門,點燃裡面的火把;點燃火把後,可以根據火苗的流向來認路,往火苗的方向走就可以了;用火苗方法,走到兩個火把的路口後,就沒有火把了,我們可以根據迷霧森林裡的漂浮光粒的流向來走
  • 馬英九痛批:蔡英文用港人鮮血騙臺灣選票
    來源:海外網馬英九在新書發表會上痛批蔡英文(東森新聞雲)海外網12月17日電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16日在新書發布會上痛批蔡英文操縱「芒果乾」(「亡國感」的諧音),利用香港「修例風波」製造恐懼感,用香港人的鮮血騙臺灣選票。
  • 臺灣媒體嘲《棋魂》毀童年,臺灣劇迷:明明很好看別帶節奏了
    《棋魂》在臺灣被譯作《棋靈王》,也是伴隨很多人成長的一部作品。所以陸劇版一出,一些媒體和youtuber就開始大作撻伐,引發原著迷將劇版貶得一無是處,甚至稱之為毀童年的「糞作」,要扮演褚嬴的張超道歉。但臺灣認真追劇的觀眾們卻紛紛表示,「罵的人根本沒看吧?」
  • 臺獨政客再發弱智言論,竟提議邀香港人來臺灣當兵
    陳柏惟語出驚人地建議民進黨當局開放香港抗爭者赴臺從軍,並取得公民權。他聲稱,聲援香港不能只用講的而已,要有實際做法,邀請香港人赴臺灣當兵有3個好處:「一是他們比我們還年輕;二是他們比我們還討厭對岸;三是可增加臺灣勞工人數。」而老謀深算的臺「行政院長」蘇貞昌僅以一句「這個我看可能要更慎重」進行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