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之自信」的臺灣經濟

2021-01-08 今日中國
  2020年以來,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各國家及地區為防控疫情,紛紛採取封城、封閉邊境、限制人員活動等嚴格管制措施,致使全球需求近乎停擺,國際原油與原物料價格重跌,世界經濟陷入衰退風險,中國臺灣地區亦未能例外。依靠祖國大陸經濟的快速復甦,臺灣經濟實現逆勢增長,但產業發展冷熱不均,致使貧富差距加速擴大,島內社會進一步撕裂。2021年,臺灣經濟基本上會延續好轉與平穩增長態勢,但仍面臨島內民生議題凸顯、全球疫情管控以及中美博弈等多方面因素疊加共振,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發展仍面臨諸多困境。 

  經濟統計數據表現「亮眼」 

  據臺灣地區統計部門統計,臺灣經濟2020年前三季度增速分別為2.51%、0.35%及3.92%,預估全年增速為2.54%,為少數幾個保持正增長的亞太經濟體,位居「四小龍之首」。臺灣地區經濟主管部門歸納取得「好成績」的原因有三點,包括「出口超預期反彈」「加碼投資刺激經濟」「當局努力推動紓困與振興方案」。 

  對外出口表現良好,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最大動能。據臺灣地區國際貿易主管部門統計,2020年1-11月,臺灣地區對外貿易總額為5715.76億美元,同比增長2.37%。其中,出口額為3123億美元,同比增長4.2%;進口額為2592.77億美元,同比增長0.23%;貿易順差530.22億美元,同比大增29.28%。按主要出口地觀察,2020年1-11月對中國大陸(含香港地區)、美國及日本出口分別增長14.04%、9.49%及0.28%,對「新南向18國」及歐盟則分別衰退4.84%及6.09%。從出口產品種類看,累計1-11月出口貨品中,受惠於5G應用及宅經濟拉動,電子零組件出口增長20.34%(其中集成電路增長22.09%),資通與視聽產品增長15.14%。據臺灣地區統計部門統計,前三季度海外淨需求對臺灣地區經濟增長貢獻高達1.86個百分點,成為推動經濟恢復增長的最大動能。其中,第三季海外淨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高達4.04%,超過3.92%的GDP增速,連續兩季淨需求貢獻超過經濟增速,是自2011年以來第二次。 

  在中美博弈及疫情影響下,蔡當局加大官方及公營企業投資力度,繼續推動臺商回流,增加就業機會,穩定經濟基本盤。據臺灣地區統計部門統計,前三季度官方投資同比增長8.93%、公營企業投資同比增長34.76%,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分別為0.23及0.32個百分點。民間投資方面,因臺灣為外向型經濟體,島內業者投資多立足國際經貿形勢變動。2020年以來,蔡當局積極推出多項優惠政策,推動臺商落實島內投資,意圖激活民間投資。據臺灣地區經濟主管部門統計,截至2020年12月4日,「投資臺灣三大方案」已吸引740家企業超過11491億元新臺幣投資,預估創造96441個本土就業機會,預計2020年將促成約3749億元新臺幣投資到位,可為GDP貢獻1.7個百分點。需要注意的是,包括臺商回流在內的民間資本形成部分,自2019年貢獻經濟增長的1.96%之後,2020年第二季開始已經呈現降溫,未來將回歸常態。 

  編列「紓困特別預算」拉動消費和投資需求。蔡當局於2020年3月通過「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預算」,並連續追加兩次特別預算,累計金額達4199.47億元新臺幣,針對零售、餐飲、商圈、夜市等內需產業、製造業、農業、交通運輸及觀光業等加大紓困力度。據「國發會」統計,截至2020年10月28日,現金發放1269億元新臺幣,惠及516萬人;融資貸款已核准2.5萬元新臺幣,紓困約133萬戶,並協助約695萬個個人、家庭、業者減輕負擔,總計共1344萬個人及企業受惠。 

   

  2020年7月28日,臺灣新竹,臺積電總部 

  K型經濟復甦隱藏多重風險 

  2020年臺灣經濟增長主要來自於對外貿易,在疫情衝擊下,受益產業與群體有限,對大多數島內民眾而言,無法感受到所謂經濟增長,K型經濟復甦「虛火旺」。同時,島內民間消費呈現負增長,前三季度對經濟增長貢獻負1.48個百分點,所謂經濟復甦「外熱內冷」。 

  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冰火兩重天」。K型上端是金融與房產市場,下端是實體經濟。經過疫情衝擊後,島內金融市場頻創歷史新高,臺股從2020年3月的8681點飆升至12月7日的14256點。上市櫃股票2020年1-10月平均每日成交值2218億元新臺幣,遠高於2019年同期的1380億元新臺幣,使得證券交易稅同比大增59.5%,增幅最大。此外,島內《經濟日報》稱,在島內持續低利率環境下,加上海外資金回流,造成島內房價、租金持續飆漲,住宅價格指數由2019年第二季度的101.59暴增至2020年第二季度的105.39,屢創歷史新高,而民眾低薪狀況並未改變,已引發民怨。 

  此外,實體經濟部分冷熱不均。以製造業為例,據臺灣地區經濟主管部門統計,2020年第三季度臺灣製造業產值為3.2萬億元新臺幣,較2019年同期減少4.56%,為連續7個季度負增長。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全球需求下滑,再加上國際原物料價格低迷,致使石油及煤製品業、化學原材料業、基本金屬業、汽車及其零件業等傳統產業表現疲弱,陷入持續衰退困境;僅有電子零組件業、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電力設備及配備製造業受惠於5G通訊、物聯網、雲端服務、在線辦公等需求拉動,表現較為出色。另據臺灣地區財政主管部門統計,2020年1-10月當局財政收入共計20064億元新臺幣,較2019年同期減少5.2%,其中營利事業所得稅同比減少27.0%,減幅最大。 

  K型復甦的另一種解釋,上端是高科技類企業、高收入群體,下端是傳統產業及中小企業、中低收入群體。疫情重創島內傳統產業,多數民眾對所謂經濟增長無感。據臺灣地區勞動主管部門統計,受僱於島內電子零組件業、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電力設備及配備製造業的人數約為97萬人,而臺灣製造業總體就業人數為300萬人,受益人員佔比僅32%,約七成製造業受僱者的收入受到衝擊;服務業從業人員約460萬人,僅有從事電信業、資訊服務業、金融及保險業、醫療保健業等約110萬人受疫情衝擊較小,佔比僅24%,近八成服務業從業人員收入受到影響。股市、房市走勢和實體經濟的背離以及實體經濟內部的冷熱不均,勢必使貧富差距加速擴大,階級對立更為分明,進一步凸顯所謂「四小龍之首」的脆弱性。 

   

  2020年12月18日,第二十三屆海峽兩岸紡織服裝博覽會在福建省石獅市舉辦 

  未來仍面臨諸多風險 

  對於2021年臺灣經濟表現,臺灣地區統計部門估算增速為3.83%,人均GDP突破3萬美元,同時認為中美結構性爭議仍會持續,全球供應鏈也加速重組,關鍵零組件從長鏈變成短鏈,臺灣應持續落實臺商回臺投資,加強與主要貿易夥伴的合作,重塑在全球供應鏈及產業鏈中的地位。此外,針對臺灣2021年經濟增速,島內智庫「中研院經濟所」預測為4.24%、臺經院預測為4.01%;島內外銀行認為2021年臺灣經濟增長呈現出積極向上趨勢,如澳盛銀行3.8%、渣打銀行3.3%、星展銀行4.2%、永豐銀行3.7%。 

  但是,臺灣經濟在2021年仍面臨多重風險。 

  全球二次新冠肺炎疫情能否有效控制、疫苗供應及接種進展以及各經濟體解除封鎖措施的時程,關係全球需求能否恢復,直接影響臺灣傳統產業能否復甦。若疫情繼續蔓延,傳統產業持續「冷冰冰」,同時美積極貨幣政策將導致新臺幣持續走強,臺灣傳統產業出口「雪上加霜」,復甦將「遙遙無期」。 

  中美經貿與科技博弈後續發展。在中美戰略博弈大背景不變的前提下,中美的經貿與科技博弈將呈現出更加複雜多元的形態,直接衝擊全球供應鏈與產業鏈的重組進程,臺灣難以置身事外。以臺積電為例,其市值約佔臺股總市值的1/3、臺GDP的2/3,一旦未來因中美新一輪博弈受到影響,將直接衝擊臺股表現及經濟預期。 

  臺灣地區未能參與區域經濟合作的「邊緣化」風險將逐步顯現。雖然RCEP的生效仍需一段時間,但部分業者基於受關稅及原產地等因素考量,將放緩回流島內步伐,加大布局大陸及東南亞地區力度。同時,在RCEP籤署背景下,蔡當局試圖發展與RCEP成員間的實質關係面臨更多障礙。此外,美總統當選人拜登稱暫時不會洽籤新的貿易協議,直接衝擊蔡當局對外經貿政策。 

  虛擬經濟過熱,導致資產價格持續上攀,恐加劇貧富不均,催動金融市場泡沫化。據臺灣地區統計部門統計,島內超額儲蓄2020年將首度突破3萬億元新臺幣,創史上新高。臺「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稱,這麼多閒置資金若流入股市、房市將造成極大經濟隱患。 

  高科技產業出口動能下滑風險。當前,高科技產業出口佔臺灣總出口的60%、GDP約29%,嚴重依賴半導體與信息通訊產業。但在疫情逐步趨緩背景下,相關需求將逐步回歸正常,島內經濟發展動能恐不足。 

  王子旗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 助理研究員 

相關焦點

  • 「迷之自信」的臺灣經濟
    經濟統計數據表現「亮眼」   據臺灣地區統計部門統計,臺灣經濟2020年前三季度增速分別為2.51%、0.35%及3.92%,預估全年增速為2.54%,為少數幾個保持正增長的亞太經濟體,位居「四小龍之首」。
  • 批香港一無是處,臺灣哪來的迷之自信?
    面對一地雞毛的島內現實卻保持「謎之自信」,也不得不讓人驚嘆當事人的昏盲。    香港好不好,數據來說話    柯文哲自言「去香港最多去太平山看看」,一副什麼都瞧不上的樣子,又稱臺灣在「好玩、好吃、好看」上完勝香港。
  • 臺灣優越感漸漸消失,那些自卑背後的「迷一樣的自信」
    看到這個大家族面對這些強盜毫無還手之力,大家族曾經有一個叫日本的學生也起了歹意,因為他深知這個家族財寶無數,這個沒良心的學生其實早已覬覦很久只是一直沒有找到機會。這次看到來了機會,他也想來打劫一番,這個家族組織了一批人去對抗這個曾經的學生,可是最終不敵。最終還是被他擄走其中一個名叫臺灣的公子爺。
  • 蜜汁自信什麼意思什麼梗? 迷之自信的變音了解一下
    蜜汁自信什麼意思什麼梗? 迷之自信的變音了解一下時間:2019-11-20 15:12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蜜汁自信什麼意思什麼梗? 迷之自信的變音了解一下 迷之自信的變音。一般用來形容一個人莫名其妙、毫無邏輯的自我感覺良好,心態非常的傲嬌,藐視一切他人的感覺。
  • 張順:魚之水性與迷之自信
    但同時,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對自己優點的過分仰仗,很容易導致我們高估自己的水平,低估風險並誇大自己掌控事件的能力,從而陷入到另外一個自我認知的誤區——過度自信。張順之死就印證了這點。宋江奉命攻打方臘。攻到杭州時,大軍久攻不下,還戰死徐寧、郝思文等不少頭領。張順與李俊奉命攻西路靠西湖的城門。方天定的部隊縮在杭州城內半月不與李俊開戰。
  • 導演被認為是電影院救星,網友:迷之自信
    對此,有的網友說:真是迷之自信。疫情期間,美國不防疫,不想著救人,還想著靠電影撈錢,真是想錢想瘋了!更有網友直指「核心」:美國電影指望通過中國觀眾來獲得高票房。圖源自電影《信條》。畢竟,因為疫情的原因,全球各個層面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動蕩,全球多國經濟衰退,觀眾還會購票去人口聚集、冒著被感染風險的電影院裡觀看電影?同樣,美國大製作的電影包括好萊塢大片等都越來越看重中國的票房貢獻。
  • 印度迷之自信來自哪裡?
    近些年來,隨著印度的國力增強,越來越不安分,不斷的在周邊地區搞事情,那麼印度是哪裡來的自信,囂張的印度又是否是中國的對手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斯裡蘭卡印度曾在上世紀60年代,從葡萄牙手上武力收復了果阿地區,在南亞地區的孤獨求敗也燃起了印度的迷之自信,同為人口大國,也是鄰國,印度一直將中國作為其超越的對象,那麼印度是中國的對手嗎?兩國有沒有可比性?
  • 崇禎的迷之自信:莫非朕不知兵?
    崇禎的迷之自信,終於將自己和明朝帶向煤山的不歸路。 與喜好做木工活、將軍政大事放心委任魏忠賢辦理的哥哥朱由校不同,崇禎常常表現出「莫非朕不知兵」的迷之自信。歷史不是沒有給崇禎挽救危亡的人才和機會,但他的一系列自信過頭的「騷操作」斷送了大明最後的希望。
  • 臺灣是「防疫模範生」?昏了頭的迷之自信?
    撰文丨泉泉 小野臺灣從爆發疫情到現在,民進黨當局不斷向民眾鼓吹:島內的防疫工作非常成功。而且還以「防疫模範生」自詡。然而,這只是民進黨當局的一面之詞,因為臺灣的情況可能比看起來更糟糕。近日有消息稱,多位離開臺灣地區回到自己國家的外籍勞工確診。不過,這些勞工之前在臺灣的時候確實「相安無事」。那麼為何會發生這一情況呢?
  • 臺灣女作家金韻蓉的「自信人生」
    臺灣女作家金韻蓉的「自信人生」   中新社太原3月18日電 題:臺灣女作家金韻蓉的「自信人生」  作者 王燕君  「我28歲之前都生活在臺灣,臺灣的包容與自信對我的影響非常大」,18日,在山西做心理健康公益講座的臺灣知名心理質詢師、感情作家金韻蓉說,已經57歲的金韻蓉優雅而自信。
  • 奔跑吧:射箭比賽,成毅「迷之自信」尷尬,蔡徐坤靠努力笑到最後
    而到了推廣化隆拉麵的遊戲環節,成毅又顯示出了「遊戲黑洞」得一面,就連旁邊的金靖都看不下去,和李晨兩個人一塊上來幫忙,隊友甚至忍不住吐槽,你臉上的「迷之自信」是哪裡開的?因為成毅已經猜中了25是面,而面是必須要圍繞著牛肉擺放的,但是成毅在下一個號碼的時候愣是選了一個8號,還嘴裡莫名其妙的蹦出來個「孫子兵法」「反間計」。
  • 失去自信的部分臺灣人怎麼辦?
    失去自信的部分臺灣人,擔心資金外流「淘空臺灣」,卻又擔心陸資來臺「收買臺灣」。  郭正亮  世界銀行根據新的購買力平價估計,認為中國大陸經濟將在今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中國大陸經濟提早躍居世界第一,對臺灣的最大衝擊,就是時不我與的政治恐慌,恐慌情緒壓倒一切,導致討論兩岸議題越來越困難。最近太陽花學運導致兩岸服貿暫時擱置,網路就出現一篇流傳甚廣的貼文,諷刺臺灣人面對兩岸經貿交流,幾乎什麼都反對,而且邏輯自相矛盾,完全失去信心:  讓資金流出去,叫做淘空臺灣;讓資金流進來,叫做買下臺灣。
  • 英語起源於中國,哪來的「迷之自信」?
    我們堅定文化自信,需要的是清醒的文化自信,而不是自說自話的「迷之自信」。 yellow來源於「葉落」,shop來源於「商鋪」……這不是網絡段子,也不是英語單詞的特殊記憶法。在最近成立的所謂「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促進會」上,有人把這些材料作為「英語起源於漢語」這一結論的佐證。
  • 總是會「迷之自信」的3個屬相,行為無語到讓人崩潰
    總是會「迷之自信」的3個屬相,行為無語到讓人崩潰俗話說的好「林子大了什麼樣的鳥都有」這個世界上總是充滿著一些讓人莫名其妙,讓人感覺到又可恨又可笑的一類人,而在它們當中有一類人是最讓人無語的,也是會讓人崩潰的一類人,這類人就是擁有「迷之自信」的一類人
  • 港臺腔:民進黨吹噓經濟政績,臺灣民眾:what?!
    然而,島內民眾對此相當無感,輿論頻頻質疑:冰冷的GDP數字一直在漲,民眾所得卻不升反降,民進黨當局所謂的經濟政績,喊得震天價響,到頭來竟是如夢一場?臺灣經濟發展到底有沒有起色,島內民眾生活到底有沒有變得更好,我們不妨來看看這幾組數據。
  • 是什麼,讓這些男生迷之自信?
    但最近AHA視頻中做了一個關於顏值的社會實驗,結果發現中國男人對自己的顏值迷之自信……1/3AHA視頻做了一場關於顏值的社會實驗:「邀請男女素人各十名,他們不認識彼此。接下來,這二十個人會給自己的顏值打分。然後,再分別給對方打分。
  • 《二哈和他白貓師尊》0.5迷之自信,「蒸籠棋局」可還行
    不得不說踏嬌嬌真的是行動派,說些就寫,看這個字平日裡沒少被師尊按著練字才是,但是依舊清晰可見踏嬌嬌這文化水平,一張請帖錯別字如此的醒目還帶塗鴉的,但是本座撒個「蒸籠棋局」就看不懂了,不愧是迷之自信加絕世寶才的踏仙君。看樣子師昧給0.5的踏嬌嬌吃的不是什麼長恨八苦花,倒像是降智花才是。不然陛下這是前後鼻音不分嗎?
  • 欲「拿掃帚和解放軍拼命」,蘇貞昌的迷之自信
    作者:滕飛審稿:淺夢現在的民進黨當局正如修煉邪功已經走火入魔一般,完全聽不進去任何人的忠言勸告,堅定地選擇一條並不適合臺灣,也無益於臺灣民眾的道路。而對於民進黨當局選擇和美國沆瀣一氣的做法,身為臺灣地區前任領導人的馬英九日前也對此表示批評。
  • 楊志剛演技被質疑卻姿態傲慢,憑啥這麼迷之自信?
    沒想到,還是低估了他的「自信」。而留言中提到的「資源」,或許正是造成他至今還能迷之自信的罪魁禍首。77年出生,今年43歲,有個哥哥叫郭靖宇↓面對業務問題時,要不就是身邊人大肆鼓勵,給他製造虛幻假象,要不就是把問題丟給哥哥;逃避,不正面解決,日積月累下來,讓他有了迷之自信。
  • 港臺腔:民進黨吹噓經濟政績,臺灣民眾:what?!
    然而,島內民眾對此相當無感,輿論頻頻質疑:冰冷的GDP數字一直在漲,民眾所得卻不升反降,民進黨當局所謂的經濟政績,喊得震天價響,到頭來竟是如夢一場?臺灣經濟發展到底有沒有起色,島內民眾生活到底有沒有變得更好,我們不妨來看看這幾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