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是中國最北面的海,也是我國一個近似封閉的內海。被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環抱,陸地接壤處分別是遼寧、河北、天津、山東。渤海海岸線全長約3800公裡。東西寬約346公裡,南北長約550公裡。面積約有8萬平方公裡,但平均深度卻只有18米。根據渤海地形地貌特點,又被分為遼東灣、渤海灣、萊州灣、中央淺海盆地以及渤海海峽5部分。
根據史料記載,在西周時期,中國的海還不存在具體名稱,凡是能見到的海,一律都稱為「海」。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出海活動增多,人們開始把海域加以命名區分。史書上記載,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就稱之為勃海或者少海,只是這個勃字沒有三點水,直到元朝以後,「渤海」的名稱一直沿用至今。渤海沿岸江河縱橫,有大小河流40條,其中萊州灣沿岸19條,渤海灣沿岸16條,遼東灣沿岸15條,形成渤海沿岸三大水系和三大海灣生態系統。
我們現在來對比一下,從1984年到現在的的衛星影像,我們先看遼河出海口的海岸線變化,1984年的時候,首先觀察到的就是沿海的城市建設規模都比較小,都沒有得到什麼開發,處於一個原始階段,可以看到盤錦市、營口市、葫蘆島、以及錦州市的城區面積,就像現在的縣城一樣。海岸線也沒有什麼漁業養殖場。
我們在看一下現在的衛星影像,明顯可以看到,幾個城市的建築面積擴大好幾倍,而且海岸線向外延伸了很長,通過測量,遼河口附近有向外延伸了有10公裡之遠。
再來看一下海河口跟黃河口,同樣是幾個大城市的建設面積,非常小,東營市幾乎看不到城區,天津濱海新區也沒有雛形。海岸線倒有一些養殖場,但比較少。
我們看一下現在的衛星影像,真的是翻天覆地的變化,天津市城建擴大的好幾倍,東營市也有了城區面積,散落的鄉鎮和縣城也都多了起來。天津港口幾乎建在了原來的海岸線之外,黃河出海口附近向外突出了十公裡之遠,整個海岸線的灘涂也多出來不少。
都說歲月無痕,那要看在什麼地方,放在我們身上就是把無情的殺豬刀,但放在渤海這裡,便成了一臺推土機。短短幾十年就多出這麼多陸地,可以想像在古代的海岸線估計能向後退縮上百公裡。雖然現在泥沙仍在不斷的沉積,但國家也會有相應的治理辦法,總不會讓渤海消失,滄海變桑田吧?開句玩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