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方去華林山風景區遊覽回來的朋友說,江西宜春高安市正依託自身優勢,促進文化與旅遊的發展,將華林山風景區打造高安綠三角,南昌後花園,目前已初見成效,這引起了我的興趣。近期,高安倒是去過不少次,但登華林山還是15年前事情了。
晨曦下的江西高安華林山美景。
華林山,位於高安市西北部,與奉新縣交界,海拔816.4米,為高安市的最高點。此山自古就有「日照光華,林木並茂」之美譽,故稱華林。因明朝中葉農民起義軍在此立山寨,故又名華林寨。
江西高安華林山山下的農莊。
2005年8月,我與媒體幾位記者到高安採訪,相約一起上了華林山。記著我們是從高安到達華林鄉政府,稍作短暫休息後,又坐車數公裡,到了高安國有華林山墾殖場艮山分場艮山分場青竹嶺。
江西高安華林山梯田景觀。
當時的青竹嶺,只有一幢房子,為艮山分場的一個林業採伐點。這裡群山環抱,滿山林青竹翠。我們幾位從這裡起步,約一個半小時就到達了華林山的頂峰。
通往江西高安華林山的石牌大門。
華林山巔,地勢險絕,古代有「靈山摩天空,鳥道人云際」之稱,歷代為兵家必爭之地。唐宣宗李忱曾有「愛此華林幽,穴居可避世」之謂。早在元末至正年間(1341—1368年),就有李普成、王敬普在這裡首創農民起義軍。
通往江西高安華林山沿途的農莊。
明正德年間,朝廷政治腐敗,宦官擅權,王公貴族凌辱天下,地主豪紳多方榨取,民怨鼎沸。正德五年(1510年),高安的陳福一、羅光權和奉新的胡雪二等人,以華林山為大本營,並以附近的越王嶺、仙女寨、瑪瑙崖、雞公嶺為副寨,揭竿而起,樹起「殺富濟貧」的大旗。幾個月內,起義軍便擴充到二萬餘人。
江西高安華林山的田園風光。
正德六年(1511年)4月,起義軍一度攻陷端州府(今高安市),5月再攻;6月攻佔臨江府(今樟樹市),7月攻下新餘、上高等縣,接著又攻下奉新、靖安等縣。
江西高安華林山的梯田和農莊。
他們殺貪官汙吏,砸監獄放「人犯」,開倉放糧,引起了明廷的極大恐慌,急忙調動軍隊前來徵討。正德七年(1512年)4月,江西提刑按察司副史周憲奉命領大軍前來進剿,憑藉武器優勢,先後攻破仙女、雞公、越王三個副寨,使起義軍一千多人遇難。5月,周憲又率兵至華林,妄圖把起義軍一網打盡。7月,起義軍製造假象,傳彈盡糧絕。周憲信以為真,獨自率一路搶先攻打山寨北門。起義軍在險峻山谷處埋伏重兵,「憑高發擂,石下如雨」,最後擒殺了周憲,周憲之子也被亂箭射中,摔死在崖下。這一仗,不僅暫時解除了華林寨的圍困,而且使起義軍的士氣「復振」。
江西高安華林山的田園風光。
明廷統治者並不甘心,又立即命南昌知府李承勳會同按察史王秩,再次督兵進攻華林寨,並調廣西狼兵(土司地方武裝)一同徵討。李承勳既收集了周憲的殘部,又策反收買了起義軍中的小頭目黃奇。此時起義軍仍沉醉在打敗周憲的勝利之中,麻痺輕敵,對叛徒黃奇也毫無警覺。8月1日,廣西五百狼兵在叛徒黃奇的配合下,於二更時分衝入山寨,起義官兵倉促應戰,「求甲仗皆不可得」,徒手肉搏,終遭不幸。首領陳福一戰死,羅光權被衝散,胡雪二下落不明。起義軍總共被「俘斬四千五百,搶散者二萬餘」。歷時三年的華林農民起義至此完全被殘酷地鎮壓了。
如今的江西高安華林山艮山古村。
在華林山上,我們當時看到一處大草坪,當地人傳說為起義軍的演兵場就在這裡;山的東面有一饅頭形巨石,傳為起義軍的「斬敵石」;北面懸崖峭壁之下,有一深坑,傳為起義軍使周憲父子及其官軍們葬身的「萬人坑」。山頭周圍、草坪附近,明代的時期的殘垣頹壁,碎石塊、破瓦片,還依稀可見。
通往江西高安華林山的山路。
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華林山又成了湘鄂贛省委的重要遊擊根據地之一,建立了黨的組織和蘇維埃政府,一支200餘人的紅軍遊擊隊在此堅持戰鬥達10年(1927—1937)之久。
江西高安華林山的田園風光。
近年來,高安市委、市政府作出打造以華林寨風景區為核心的「綠三角」生態經濟圈的決策部署,重點發展「綠三角」生態旅遊經濟,加快發展休閒旅遊、花卉苗木、現代農業,全面推進景區建設,景區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受到了廣大省內外遊客的好評,有力地推動了高安旅遊業的發展。
江西高安華林山的田園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