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關注】
開啟中俄關係新時代
習近平主席訪俄掀起「中國熱」
光明日報記者 韓顯陽
7日是習近平主席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第23屆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活動的最後一天。此間各界人士表示,習近平主席6月5日至7日的訪問取得圓滿成功,新時代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正揚帆起航。
中俄建交70周年紀念大會暨文藝演出現場 韓顯陽攝/光明圖片
莫斯科大劇院 韓顯陽攝/光明圖片
俄中民眾觀看《這裡是中國》圖片展 韓顯陽攝/光明圖片
兩國關係達到有史以來最高水平
在莫斯科,中俄兩國元首高度評價建交70年來雙邊關係發展,一致同意秉持睦鄰友好、合作共贏理念,發展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將兩國關係提升到更高水平,更好惠及兩國人民和世界人民。
俄外交部主管中國事務的第一亞洲局局長季諾維也夫5日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俄中兩國元首達成了廣泛共識,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相信此訪一定能夠取得巨大成功。他認為,最能體現此訪所達到的政治高度的是,兩國元首在克裡姆林宮的孔雀石廳共同籤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發展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加強當代全球戰略穩定的聯合聲明》,充分體現了兩國之間關係的特殊性,兩國關係達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水平。
俄科學院世界經濟和國際關係研究所首席研究員洛馬諾夫認為,俄中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新表述強調俄中關係與其他國家的相互協作是有區別的。在貿易保護主義加劇的背景下,俄中在所有方向上開啟了進一步發展的新建設性時代,對俄中兩國而言都十分重要。他說,俄中間沒有任何原則性分歧,在外部環境趨緊情況下協調合作順理成章。兩國元首有關俄中關係進入新時代的聲明,有力地駁斥了所謂俄中「似乎相距太遠,永遠都不會接近」的謬論。儘管外界有人竭力離間俄中關係,但俄中關係在過去的數十年裡已得到極大鞏固,對企圖瓦解它的各種徒勞嘗試已經有了免疫力。
俄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所長盧賈寧認為,新時代俄中兩國應重點推動「一帶一路」與歐亞經濟聯盟全面對接,共同維護開放型世界經濟,加強在上合組織、二十國集團、金磚國家等多邊機制框架下開展戰略合作。
俄衛星通訊社援引聖彼得堡國立大學專家列克秀金娜婭的話說,「不結盟、不對抗和不針對第三方」十分重要。也就是說,一方面,俄中向世界發出兩國是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信號;另一方面也指出,兩國的夥伴關係不針對第三方。這一原則是維繫兩國關係高水平發展的基礎之一。此外,俄聯邦武裝力量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也出席了俄中克宮小範圍談判,這在俄中領導人會晤中尚屬首次。
季諾維也夫說,俄中未來的美好藍圖已經繪就,現在需要雙方共同努力,「我作為具體負責雙邊關係事務的外交部官員,當前任務就是要認真落實兩國元首達成的共識」。
「長城汽車開進克裡姆林宮」
中俄元首莫斯科會晤期間,兩國政府、企業之間籤署了一系列務實合作文件,取得多項成果。中國商務部與俄羅斯經濟發展部籤署了《關於促進雙邊貿易高質量發展的備忘錄》,明確提出推動雙邊貿易向2000億美元邁進的目標,並從推動落實兩國戰略大項目合作、加快商談經貿制度安排、培育貿易增長新動能、優化壯大貿易主體、完善貿易保障體系等方面提出了多項具體舉措。商務部、農業農村部與俄經發部、農業部共同籤署了《關於深化中俄大豆合作的發展規劃》,為全面拓展和深化兩國大豆貿易與全產業鏈合作奠定了重要基礎。此外,兩國有關部門還籤署了俄羅斯大麥輸華檢疫要求議定書等5項農產品準入協議,為雙邊農產品貿易持續快速增長奠定了基礎。在科技創新領域,中俄通過設立中俄聯合科技創新基金,為兩國科技領域合作提供有力支持。而在核能、天然氣化工、汽車製造、高科技園區建設、合資設立電商企業、深化5G合作等領域,籤署的合作協議總金額超過200億美元,正有力帶動雙邊貿易和產業合作。
此次訪問務實合作亮點之一,是習近平主席5日下午在克裡姆林宮同普京總統共同參觀長城汽車圖拉州工廠下線汽車。在這裡,兩國元首聽取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介紹圖拉工廠投產情況,並分別在哈弗F7上簽名留念。而就在此前4個小時,中國汽車製造商長城汽車宣布俄羅斯「圖拉工廠」正式竣工投產,同時中國品牌首款全球車哈弗F7在此工廠下線並在俄上市。俄經濟分析人士指出,「圖拉工廠」投產,標誌著俄中兩國經貿合作在非能源領域取得突破。根據規劃,長城圖拉州工廠投資超過5億美元,年產能達15萬臺,是中俄兩國非能源領域的最大項目。
此間觀察家指出,在提升非能源、資源領域合作水平的同時,俄中緊緊抓住傳統優勢合作領域不動搖。俄駐華商務代表伊紐申表示,俄中貿易進一步增長將依靠石油、天然氣供應,「能源供應在貿易結構中繼續佔主導地位,其中以石油和石油產品為主。但在不久的將來,很有可能會增加天然氣供應」。他說,俄中貿易額2018年達到1070億美元,「不久的將來,兩國貿易額提升至2000億美元的任務完全能夠實現」。
季諾維也夫說,俄中雙方在兩國元首見證下簽署了近30份、含金量很高的合作文件,包括政府間協議、部門之間的協議、企業之間的合同,雙方積極促進兩國經貿合作全面提質升級,推進兩國戰略性大項目和新興領域合作同步發展,「所有這些充分體現了此訪的重要意義」。
人文合作鑄就中俄民心相通
習近平主席在中俄建交7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要大力促進民心相通,夯實世代友好的民意基礎,鼓勵兩國社會各界、各地方加強交流互鑑,共同傳遞中俄世代友好的接力棒。此間教育、科技、文化、新聞界人士對此高度認同,認為俄中人文交流與經濟合作如鳥之兩翼,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俄聯邦獨立國協事務、俄僑與國際人文合作署副署長梅特列夫告訴本報記者,習近平主席對俄羅斯進行的國事訪問,意義十分重大。當前,兩國政治關係處於歷史最好時期,並且發展動力強勁。人文合作是俄中全方位合作的基礎,只有通過兩國文學家、翻譯家、教育家、文化工作者、新聞工作者積極推動文化、藝術、教育等人文領域合作,夯實兩國民眾友好的民意基礎,兩國在經濟貿易、國際事務乃至政治領域的合作才能順利推進。他堅信,俄中友好交往的勢頭一定會延續下去。他說,俄中元首共同出席莫斯科動物園「熊貓館」開館儀式,成為習近平主席此訪的最大亮點之一。
沙赫賴曾擔任俄聯邦副總理,現在是莫斯科國立大學副校長。幾年前,他提出俄中合辦大學的構想,並促成了俄政府修改有關法規,推動創辦了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得到兩國元首的高度肯定。他告訴本報記者,在普京總統和習近平主席的親自關心下,由深圳市政府、北京理工大學和莫斯科大學三方共建,以漢語、俄語、英語三種語言為特徵的教學模式正在順利推進,「我們已經做好準備,期待俄中兩國元首出席大學開學典禮」。
出席5日中俄建交70周年紀念大會的列賓美術學院院長米哈伊洛夫斯基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他對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所提到的「70年來,無論兩國關係經歷何種變化,人民的友誼始終堅如磐石」這句話印象最為深刻,這是兩國關係經過70年風雲變幻考驗愈加成熟、穩定、堅韌的重要基礎。他說,俄中兩國藝術院校交流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如今,列賓美術學院與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以及廣州美術學院有著很好的合作關係,希望以習近平主席訪俄為契機,繼續推動兩國藝術界的合作,堅信兩國全方位合作將向著更遠、更強、更深領域推進。
5日當晚,兩國政府邀請中俄各界人士前往莫斯科大劇院「歷史舞臺」,感謝他們為推進中俄友好所作出的貢獻。在洋溢著歡樂喜慶氣氛的演出現場,兩國藝術家聯袂奉獻《沿著寬闊的街道》《慶祝序曲》《茉莉花》《紅莓花兒開》《來自東方的祝福》以及《卡林卡》等中俄歌曲。
攜手向國際社會貢獻「中俄方案」
習近平主席5日在出席中俄建交7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新時代的中俄關係,要更加擔當有為,攜手維護世界和平安寧。6日,習近平主席會見俄總理梅德韋傑夫時強調,雙方還要加強在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金磚國家、二十國集團等多邊事務中的合作,為國際社會貢獻更多「中俄方案」。
列克秀金娜婭對此高度認同。她說,俄中關係確實正變得越來越緊密。這種緊密關係,也與國際舞臺上發生的變化有關。兩國都遭遇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相當大的壓力,因此雙方要在雙邊和國際層面更加緊密地協作。俄羅斯和中國已經發出相當明確的信號,即兩國正加強合作,並願意共同堅守在國際事務中所秉承的原則。
連日來,塔斯社、衛星通訊社、「今日俄羅斯」、《俄羅斯報》、《消息報》等俄羅斯主流媒體均積極報導習近平主席訪俄及出席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消息報》5日頭版頭條題為「最高水平」的文章中引述普京總統的話指出,「中國元首正在對俄羅斯進行的國事訪問,是俄中關係本年度最重要的事件」。該文章在「立場相近」小標題下指出,兩國領導人會晤的最重要成果是籤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發展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加強當代全球戰略穩定的聯合聲明》。
(光明日報聖彼得堡6月7日電)
《光明日報》( 2019年06月08日 04版)
[ 責編:徐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