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作曲家楊帆用音樂「講述」《永不消逝的電波》

2020-12-17 荊楚網


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

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攝製,由孫道臨、袁霞主演,於1958年上映。該片以李白烈士的事跡為原型 ,講述了中共黨員李俠潛伏在敵佔區,為革命事業奉獻出生命的故事。日前,這個以李俠為題材的同名舞劇轟動並感動了上海灘。它像一部緊張刺激的諜戰大片,舞蹈家用無聲的語言精彩「講述」了那個驚心動魄的故事,青年作曲家楊帆為之傾心打造的磅礴大氣走心入情的音樂則牢牢抓住了觀眾的心,成為了「潛伏」在該劇中「講述」故事的另一位「主角」。

青年作曲家楊帆

本劇大幕尚未拉開觀眾已經被潛意識的帶入到那個年代去了。一面巨大的做舊的幕布,像一堵斑駁的舊牆也像一個影像模糊的老拷貝,帶著一種潮溼的想觸摸又觸摸不到的虛幻感。這部舞劇的出場方式很別致很出人意料,也很像大片的序幕,一群演員謝幕一樣排成一排齊刷刷的出場,每個人上方的幕布上打著相應的角色和演員的名字。與人物一起出場的還有另一位「主角」,它就是與電波一同「起舞」的戲劇音樂。整部舞劇,楊帆的音樂很像是一部大片中的電影音樂,極具畫面感和空間立體感,又因為諜戰題材的緊張情緒又充滿了節奏感和動作感。

「電波」聚集了一個年輕藝術家為主的創作團隊,整部大戲流淌著青春的律動和激情,無論舞者或是兩位總編導韓真和周莉亞,或是作曲家楊帆,都是不折不扣的「八零後」。據說,採風過程中,整個團隊去參觀了李俠原型李白烈士的故居,甚至觸摸了烈士生前發送情報的發報機,為每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精神和信仰增加了鮮活的力量。韓真說:「我們就是要把這個故事講給年輕人聽,讓他們感受紅色情懷的滾燙和熾烈。」而這一切對於楊帆來說卻是加重了一層情感,出生在部隊大院的他在血液裡流淌著紅色基因,從小和小夥伴兒們看著那些「戰鬥片」長大的他對「紅色經典」有著與生俱來的情感。最近,他創作的作品都很主旋律,包括前不久在國家大劇院上演的《天路》以及這一次的《永不消逝的電波》。他的想法很實際,作為一個年輕作曲家,本來寫大戲的機會不多,沒得選沒得挑,一旦有機會就得抓住。

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

創作過程中,楊帆和編導以及舞者的交流相當的緊密,他通宵達旦的創作,早上通過微信把音樂發給編導,他們會立刻組織舞者下場做動作排練,完成他們的舞蹈構想,之後楊帆很快接到反饋,就音樂的長短速度快慢等進行改進。楊帆深有感觸的說,這樣的工作往往反覆多次,最終作曲家的音樂和舞者的動作融為一體的時候,就完成了作曲家的舞蹈想像,這就成了。

這幾年,青年作曲家楊帆謹遵師父關峽的教誨,踏踏實實的進行音樂創作,取得了豐碩的成就,作品涉及室內樂、交響樂、舞劇、影視劇及其它類型的作品,曾多次獲得包括「文化部文華獎」、「上海市文藝創作精品單項成果獎」、「聖卡羅杯」、「全軍文藝匯演」在內的眾多獎項。楊帆說:「所謂音樂個性化或者風格的形成絕不是作曲家在創作中找到的,這不是作曲家自己的事兒,而是作品寫的多了作曲家使用的方式方法或者個人習慣產生了,音樂評論家和觀眾就會慢慢發現的。」

楊帆與師父關峽

80後的楊帆自稱是一位老派的人,同時也是個電影迷,業餘時間除了看書寫作,大部分時間就是看電影,他喜歡的經典電影有《德黑蘭1943年》、《賓虛》、《亂》、《七武士》,還有他最喜歡 《美國往事》、《西部往事》、《革命往事》三部曲。《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卡桑德拉大橋》等老電影他都非常喜歡。《碟中諜》《北非諜影》等很多國內外經典諜戰片為他提供了同類題材的模板和營養,而《海上鋼琴師》《天堂電影院》等文藝片則是讓他知道音樂情感的鋪陳是融化在人性中的,所以《天堂電影院》他看了幾十遍如今還想看。出道十年,楊帆在自己的一部部作品中慢慢的成長起來,煩惱、疼痛、幸福等這些五味雜陳的情感都被他寫進了自己的作品中,因為真實所以動人……

音樂 舞劇 電波 作曲家 楊帆 【糾錯】編輯:admin

相關焦點

  • 楊帆作曲舞劇《天路》《永不消逝的電波》喜獲文華獎
    前不久,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的閉幕式在上海落幕,「第十六屆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也花開有主,《天路》(以下稱「天路」)和《永不消逝的電波》(以下稱「電波」)兩部舞劇同時獲得文華大獎,而其中的音樂形象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令人驚奇的是,兩部戲的曲作者都是同一個人——青年作曲家楊帆。聽楊帆的舞劇音樂,不像是為舞劇創作的伴奏音樂。
  • 三天售罄|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成都站,創今年票房紀錄!
    親愛的觀眾朋友們,壹姐非常榮幸又遺憾地宣布,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成都站,僅僅用了三天時間就售罄了!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成都站兩場三天大麥網全部售罄! 首部諜戰舞劇:每一秒都不想錯過!
  • 上海交響委約四代作曲家共譜時代強音,用音樂傳承精神火種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鬥史凝結了幾代人的不輟耕耘,上海交響樂團首次嘗試同時委約多位作曲家,與賈達群、於陽、郝維亞、楊帆這四位分別出生於上世紀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的作曲家合作,將他們的個人視角及感悟與時代背景相結合,聆聽不同代際對於信仰和理想的不同理解和詮釋,用有歷史深度、人文思考、藝術高度的質感音樂,展示中國音樂人深沉的家國情懷和音樂思考。
  • 獻禮建黨百年,四代作曲家受委約共譜時代樂章
    這次也是上海交響樂團首次嘗試同時委約多位作曲家。賈達群、於陽、郝維亞、楊帆這四位分別出生於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的作曲家,將他們的個人視角及感悟與時代背景相結合,用音符詮釋他們對信仰和理想的不同理解。四位作曲家分別用有歷史深度、人文思考、藝術高度的質感音樂,折射黨的崇高信念和堅韌力量,書寫幾代人心中的民族記憶,展示中國音樂人深沉的家國情懷和音樂思考。
  • 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在天津上演
    央廣網天津11月22日消息(記者夏震宇)記者從天津大劇院了解到,11月20日至22日,曾先後獲得「文華大獎」「五個一工程」獎的中國首部現象級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在天津大劇院連演多場。自2018年12月啟動首輪試演以來,《永不消逝的電波》已經在全國各地巡迴演出一百八十餘場,被觀眾稱作「最美舞劇」。
  • 上海郵政博物館內,朱潔靜王佳俊跳起《永不消逝的電波》
    結束在哈爾濱的巡演,剛回到上海的舞者朱潔靜、王佳俊,10月20日晚來到位於虹口區上海郵政博物館,跳起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片段。這是「四史」系列文藝黨課活動虹口區專場,和他們一起登臺的,還有女高音歌唱家黃英、新聞主播印海蓉、滬劇演員朱儉等。
  • 今夜開演丨這是屬於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的周末!
    羊城觀眾心心念念的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今夜終於又要登上廣州大劇院的舞臺了,這部備受矚目的紅色經典舞劇,從開票以來就得到了大家的強烈支持與熱愛,在原定的四場幾近售罄的情況下,還追加了寶貴的一場,連演五場,承包了咱們廣州大劇院歌劇廳的整個周末,可謂盛況!
  • 「爆款」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來津
    在天津觀眾的期待中,作為近年舞劇市場的「爆款」,由上海歌舞劇團打造的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昨日開啟了在天津大劇院的演出。該劇以驚心動魄的諜戰故事、電影級質感的舞美呈現,講述了以李俠為代表的隱蔽戰線共產黨員為新中國的成立獻身的動人故事。
  • 《永不消逝的電波》《不眠之夜》復演!吹響上海劇場復工集結號
    《永不消逝的電波》劇照。(均演出方供圖)製圖:李潔  作為亞洲演藝之都的上海,因疫情而謝客超過100天的上百家劇場、演藝空間,在漫長的冬季過後終於等來市場復甦的季節。隨著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沉浸式戲劇《不眠之夜》宣布復演,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兩部話劇《真相》《謊言》定檔六月,上海演藝節多家劇場和藝術團體共同吹響了全面「復工」集結號。
  • 閩南大戲院精彩劇目重啟鷺島藝術生活 《永不消逝的電波》等連臺...
    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由閩南大戲院引入廈門,開票僅12小時就創下50萬票房。  閩南大戲院夢想童聲合唱團演繹《永不消逝的電波》經典舞段同名原聲——《漁光曲》。作為疫情復工後劇院的首次公開亮相,閩南大戲院先是以一場「夜空中最亮的心」建設愛心廈門劇院公益開放日活動,文化惠民,引領鷺島城市藝術生活復甦;隨後,傾力引進的國內首部諜戰題材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驚豔鷺島,連演四場強勢助力廈門演藝市場回暖,頗受好評。
  • 四位作曲家接力、三大交響樂團聯袂,上海能誕生新時代的《紅旗頌...
    、廣州交響樂團三大樂團聯袂演出,足見其魄力;賈達群、於陽、郝維亞、楊帆四位作曲家分別是「50後」「60後」「70後」「80後」,各成一體又連綴成更宏大的整體,足見其創意。 賈達群、劉陽、郝維亞、楊帆四位作曲家登臺
  • 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迎來第200場:以愛與先烈對視用心讓觀眾來電
    圖說: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演出照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攝 下同兩周歲的「電波」昨晚在佛山大劇院上演了第200場,影片質感的氛圍營造、懸疑大片的情節推進、英雄烈士的藝術形象,凸顯了上海可以創作出讓觀眾對紅色題材舞劇「來電」的優秀範例。
  • 現象級舞劇哈爾濱大劇院首演|舞姿傳遞「永不消失的電波」
    一群身著旗袍的嫋娜女子,在晨光熹微的上海弄堂中翩翩起舞……10 月 16 日晚,由上海歌舞團打造的國內首部現象級諜戰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首登哈爾濱大劇院,在近兩小時的演出過程中,觀眾屏氣凝神,情緒也跟隨著劇情的變化而起伏。
  • 守護永不消逝的電波——記海軍參謀部某保障大隊南北山分隊
    新華社發(黃瑩芝 攝) 新華社長沙9月19日電題:守護永不消逝的電波——記海軍參謀部某保障大隊南北山分隊黎雲、孫魯明南北山分隊南山班班長黃智堅在網上購物從不退換貨,準確地說,他很少有退換貨的機會。雨衣也沒有用,第一個點檢查完身上就已經溼透了。」雨水溼滑,走幾步就要摔一跤,走走停停,原本3個小時可以完成的巡線任務,那一天,用了將近5個小時。返回後,當班長向連隊報告天線無異常,可以加電時,鍾華生「好像一下就釋然了,我們守在這大山裡,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給遠洋的戰友當耳目喉舌。」
  • 「四史」學習教育 | 上海郵政博物館內,朱潔靜、王佳俊跳起《永不...
    「四史」學習教育 | 上海郵政博物館內,朱潔靜、王佳俊跳起《永不消逝的電波》 2020-10-21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最美誠信浙江人丨吳興區織裡鎮廣播宣講員:永不消逝的電波
    51年,每天早上7時、中午11時、下午5時,雷打不動播三次,老王的廣播被親切地稱為織裡上空「永不消逝的電波」。 老王的廣播從不缺素材。記者看到,他的手頭沒有講稿,但群眾需要的內容樣樣都有。小到天氣預報,大到國家戰略;近到本村好事,遠到他鄉良策,他都「翻譯」成方言進行廣播宣講。
  • 王一川|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一票難求,其背後有著怎樣的美學原因?
    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至今已在全國巡演近兩百場,創造出一票難求的舞臺藝術佳績,令人不由思考這一佳績背後的美學原因是什麼?具體而言,這樣一部「紅色」題材的舞劇,為什麼能夠深受當代普通觀眾的傾情喜愛?它到底有什麼東西能與他們內心深處的審美與情感訴求豁然貫通?
  • 迎接建黨百年 音樂傳承精神 上海交響委約四代作曲家共譜時代強音
    於陽的《中國頌》旋律波瀾壯闊,一浪又一浪拍打著聆聽者的心潮;楊帆的《父輩》用年輕人的音樂語彙向前輩致敬,音樂極具畫面感,引人入勝;賈達群的《逐浪新潮》憑藉深厚的民族文化積澱,展現了寬廣的氣魄和情懷;郝維亞以詩人食指的名篇《相信未來》,表達了中華民族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永遠堅定的信仰和永不磨滅的初心
  • 作曲家方可傑:用音樂表現河南人的性格
    由中國音樂家協會、中央音樂學院等聯合主辦的「中國交響樂作品展演」系列音樂會11月26日晚在上海舉行了其中一場,演奏了6位作曲家的6部作品,其中就有方可傑的《熱巴舞曲》。  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葉小綱說:「新中國成立70年來,200餘位作曲家奉獻了數以千計的交響音樂作品。許多已隨著時光消逝,但仍有諸多優秀作品,歷經磨礪愈加璀璨,成為中國文化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