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間全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或許也錯了

2020-12-17 飛鳶文史

中華文化的歷史非常悠久,它也是世上唯一一個在幾千年的歷史變遷中,依然保存至今的文化。而之所以這一文化能夠保持得如此完好,和漢字的發明及使用有著非常大的關係。關於漢字的發明,有非常多的說法,最為人們所熟知的就是倉頡造字,但至今也沒有考古發現能夠證明是否存在著這個人物。

漢字在人們一代一代使用的過程中也慢慢在發生變化,從最早的甲骨文,到後來的篆書、隸書,直至我們如今所使用的簡體字,漢字的讀音以及寫法都和之前有非常大的不同。但在中國有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前全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或許也錯了。

這個最為奇特的漢字就是「街」字,我們很多人在平常讀的時候都會讀成「jie」,但其實它的發音並不如此。從古至今這個字就一直念作「gai」,一些古代的著作和詩句裡這個字都是這樣的讀法,甚至在現在的一些方言裡依然保留下來。

「街」的意思就是人們行走的道路,這個字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運用得非常普遍,但其實不少的人都讀錯了。有一些方言中保留了這個字正確的讀法,比如在粵語中就有「撲街」這個詞,就是倒黴或者該死的意思。我們在看香港警匪電影的時候,也經常聽到人們罵人說「撲街仔」,但他們對於「街」這個字的發音都是「gai」。再比如湖北襄陽地區的方言中,也是將這個字讀作「gai」,襄陽有一條街名為十字街,在當地人的讀法中就成為了「十字gai」。

不僅僅是在各地的方言,在一些古人所做的詩中,這個字也讀作「gai」。因為古人作詩講究押韻,因此我們如果用現在的讀法去讀古代的詩,可能會感覺有一些不怎麼通順,這就是因為我們和作詩的人對某個字的發音不同。那如果古詩中將街字讀作「jie」,你會發現非常的怪異,兩句話怎麼讀也不押韻。

而之所以會有這種現象,其實和古漢語的形成以及發展有關。根據遠古史料的記載,黃帝與蚩尤決戰於逐鹿之野,而後黃帝獲得勝利,一統各個部族。為了解決當時各部落之間語言互不相通的現象,黃帝對漢字進行改造,將當時華夏部落和羌族部落的語言融為一體,形成了最初的古漢語發音。

而到了周朝以後,天子分封諸侯,為了加強各個地區的聯繫,他還下令將洛陽地區的讀音作為全國的標準音,就像現在我們所謂的「普通話」一樣。但隨著朝代的變遷,時間的推移,各個地區的人民也形成了不同的方言,誕生了所謂的八大官話。這種方言差別非常的大,甚至可能兩個相鄰地方的人說的話都互相聽不懂。而到了現代,除了人們普遍使用的普通話以外,在全國還有七大方言,而在同一方言內部發音也是各不相同。

因此這也就導致「gai」這個讀音在部分方言中保存下來,而在普通話中這個字的讀音是「jie」,後來因為普通話的推廣,大部分人都學會了這個讀音,這時候想要改也已經為時已晚,只能將就著將這個字讀為「街」。中國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前全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或許也錯了。

雖然各個地區的方言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種類理應得到保護和繼承,但在日常的交往中,還是普通話能夠更有利於整個社會的發展。從中也可以看出中華文化是如此的博大精深,單單只是語言就夠其他人學一輩子了。

相關焦點

  • 中國最神奇的一個字,3000年來都是一個讀音,估計你的讀法也錯了!
    中國的文字一直是世界公認難度最大的語言文字,不同於外國的符號字母所組成的單詞,中文裡的文字都是一個個的方塊字,如果是沒有半點基礎的人看到漢字的話,估計只會以為是一些形狀怪異的圖案而已。而中國的語言體系也在不斷的變遷,五千年的歲月中,漢字經歷了不斷的變化才形成了如今的形態和規則用法。
  • 我國最奇怪的一個字,3000年來讀音從來沒變,你讀對了嗎?
    尼赫魯曾經說過:「世界上有一個偉大的國家,她的每個字,都是一首優美的詩,一幅美麗的畫。這個國家就是中國。」漢字與漢語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為複雜的語言文字系統之一,它的複雜取決於發展歷程十分久遠以及文字之間的融會貫通和不斷演變。
  • 中國最神奇的一個字,3000多年僅一個讀音,如今大部分地區都改變讀法
    我們常說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其實語言作為文化的活化石,其中也蘊藏了豐富的文化底蘊。我們今天所推行的普通話,是以北京話為基礎衍生出的一種標準的語言發音,在古代是並沒有普通話的,而是以各地的官話為通用語。
  • 中國最神奇的一個字:3000年只有一個讀音,可能你也讀錯了
    而在人類的發展過程當中,語言也有了越來越多的劃分,不同地方的人講著同樣的或是相似的語言,同時每個國家也有了一個確定下來的規範性語言。從方言到普通話對於中國而言,那個規範性的語言就是普通話,而我們所寫的文字都是漢字。有了一個確定的規範性語言之後,對於不同的字也標註了拼音,通過這個讀音,人們才能夠認識越來越多的漢字。
  • 我國最神奇的一個字,3000年來只有一個讀音,可能你的讀法也錯了
    隨著歷史的發展,中原百姓不斷被融合、分離、再融合、再分離,逐漸形成了屬於自己的方言,雖然大家都是中國人,但說實話,有些地方的方言你還真是一句都聽不懂,比如溫州話,就被稱為「天不地不怕,就怕溫州人說鬼話」,所以在2000年,我國確定將「普通話」定為中國通用語言。
  • 中國最古老的一個字,3000年來只有一個讀音,看看你讀錯沒有?
    普通話,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確定的,中國通用的標準現代漢語。現如今,只要你在中國,你能講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走到哪都不怕有其它交流障礙。在普通話普及之前,各地都有各自的語言體系,這個就叫各地的方言。如今說到方言的不同,最典型的就是江浙一帶,那裡的方言分布及其密集,可以說隔一個村就是有不同的語言偏差。在此誕生了最難聽懂的方言,那就是溫州話,如果溫州話稱第二,那沒有方言敢稱第一。曾經有人為了打趣,說「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溫州人說鬼話。」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字,大家都很熟悉,這個字就是「街」。
  • 中國最神奇的一個字,3000多年都是同一個讀音,你是否讀錯了
    就拿我們最基本的語言文字說事吧,我們各地就有很多各種各樣的方言。中國有句俗話叫:「十裡不同音,百裡不同俗」,哪怕是一個小鎮都有三到四種不同的方言。方言的產生最初起於先秦時期,周滅商之後,劃分中原,以周王室作為華夏中心,將南方作為「蠻」、東方為「夷」、西方為「戎」、北方部落為「狄」。這五方的居民語言就是互不相通的,各有各的文字和語言。
  • 日語中讀音最多的漢字,一個字竟有100多種讀音!
    學日語的小夥伴在背單詞時,很多人會為漢字的讀音而頭痛。日語裡的漢字讀音非常複雜,不僅有音讀和訓讀之分,而且同一個字的音讀和訓讀也有可能有好幾種,真是讓人傷腦筋。一般的漢字讀音也就2-3種,背起來還算輕鬆。
  • 「樂」4種讀法,作姓氏怎麼讀?流沙河老師教你「樂」該怎麼讀?
    「樂」有幾種讀音?對於這個問題,小編想,可能很多人都知道這是一個多音字,但是你知道它具體有幾種讀法嗎?它的讀法之多或許和你想像的不一樣。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講流沙河老師曾經關於「樂」字的解說。「樂」有4種讀法,沒有想到吧,是否你知道的是le(四聲)和yue(四聲)這兩種讀法,那麼那兩種讀法是什麼呢,作為姓氏時又該怎麼讀呢?
  • 中國最難讀的古蹟名,字都簡單卻被念出了3種讀音,你怎麼讀?
    中國最難讀的古蹟名,字都簡單卻被念出了3種讀音,你怎麼讀?西安是我國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在外媒的測評中,它更是擠下北京,成為世界十大古都之一,也是中國唯一上榜的城市,著名的阿房宮就坐落於此。阿旁宮是秦始皇統一後修建的一座新朝宮,它的建立也就是中國被統一的一個標誌。在上世紀末時它被發現,成為西安第二大景區。阿旁宮面積廣闊,規模很大,還被列入世界奇蹟。秦始皇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最著名的君我王,對於它的功績,褒貶不一的,雖然殘暴,但他也為今人留下了不少震撼性的古蹟。我們今天來看的「天下第一宮」——阿房宮,就是他命人建造的。
  • 常見卻容易讀錯的漢字,有人讀錯卻不自知,最後一個讀對的人很少
    無論你去上學,還是長大了去工作,都會用到漢字。我們應該自豪,因為我們的漢字在世界範圍內最長壽,從出現到現在漢字一直在流傳。不光是我們的國家裡使用漢字,就是周邊的韓國和日本越南等也使用漢字,只不過他們把漢字演變了一下,但是如果他們想讀自己國家的歷史書那他們必須學習漢字,因為歷史書上全是用漢字記錄的。
  • 詞典取消lu讀法 六安不再讀「LUAN」?
    詞典取消lu讀法引六合網友熱議  專家觀點:應考慮補上「lu」音揚子晚報網訊 是「陸合」還是「溜合」?在南京大大小小多音字的地名中間,「六合」可能是最容易誤讀的了。
  • 詞典取消六"lu"讀法 專家:讀音應遵循地方文化
    原標題:詞典取消六安"lu"讀法 專家:應遵循地方文化   近日,一則「詞典取消『六』字在用作地名時『lu』的讀法」的消息又引起了熱議。原來,在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編的《現代漢語詞典》(以下簡稱詞典)2005年修正定稿第五版中,六字在用作地名時被取消了「lu」的讀法。不僅是第五版,2012年出爐的第六版也沒有「lu」的讀法。
  • 你叫錯遊戲名了嗎?兩種讀音都沒毛病
    你是不是以為自己看錯了?沒錯!網易的這款名為《重裝上陣》的機甲創造類手遊就真的能漲知識!別的不說,單單這個遊戲名就存在著一些小夥伴們不太了解的知識,看到遊戲名裡的四個字,你確定自己說對讀音了嗎?本期戲蟲就從遊戲名入手帶你了解一下《重裝上陣》這款遊戲的特色。
  • 那些我們常念錯的字,居然都改了讀音……
    大家有沒有發現,有時候查字典讀字,也不一定能百分百「準確」。字典是一回事,我們日常的習慣讀法又是一回事。 比如之前《新聞聯播》中,主播郭志堅關於「六安」的讀音就曾引發熱議。他將「六安」讀作「六(liù)安」,有網友指出該讀法有誤,應讀「六(lù)安」。
  • 部分字詞改拼音 專家:讀音不要一刀切!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6月,《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稿)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修訂稿已把qián、xún兩個音統讀為xún,「蕁麻」與「蕁麻疹」中「蕁」的讀音得以統一。對於網友爭議較大的「騎」「蔭」等字讀音,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微信公號發布的一篇名為《略說普通話異讀詞的審音原則》的文章中,專家解釋,「蔭」字原審音表統讀為yìn,北京話和各地方言實際讀音仍然存在兩種讀音。
  • 古詩詞讀音被改?長沙名師認為應當尊重古音的讀法
    三湘都市報·新湖南客戶端2月21日訊(記者 劉鎮東 黃京) 在讀古詩詞時,有一些字的讀音並非正確讀音,但如果把這些讀音又「改邪歸正」了,我們還應該怎樣讀古詩呢?最近,「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這一話題引發眾人關注。今天,三湘都市報記者就「古詩詞讀音被改」的現象進行調查。
  • 一個字的讀音決定了一個戰隊命運,好詩詞賽場清華大學隊慘遭淘汰
    曾經有同事向小編請教「樂」在這裡的讀音,小編認為,既然「平樂觀」是一個道觀名稱,而「樂」又是一個多音字,流傳到今天,可能當時的讀音已經失傳了,所以在這裡兩個音均可。但是,今天聽到了酈波老師的解釋後,恍然大悟:漢代有平樂宮和平樂觀,陳思王曹植經常和建安七子在平樂宮聚會。在道家思想裡,「平樂」即「逍遙」之意。所以,這裡只能讀「lè」。
  • 「部分字詞改拼音」是舊聞仍引熱議,專家:讀音不要一刀切
    對於網友爭議較大的「騎」「蔭」等字讀音,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微信公號發布的一篇名為《略說普通話異讀詞的審音原則》的文章中,專家解釋,「蔭」字原審音表統讀為 yìn,北京話和各地方言實際讀音仍然存在兩種讀音。
  • 科普:陰陽師這些字詞讀音你叫錯了麼
    1、茨木童子 首先是他,叫什麼? 正確讀法是(wǎng liǎng)(音同網兩) 魑魅魍魎就是妖魔鬼怪的意思 4、般若 還有般若這個,爭議還是挺大的,其實怎麼念都成,日本的般若和中國的其實不是一回事,普通青年可以念(bān ruò),文藝青年念bō rě,別人問你為什麼這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