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按計劃騎車去探訪擁有6000年歷史的漁洋村。
以前曾看過一部記錄片,講述了這個神奇的村子和村裡「土博士」龍振山研究歷史的故事,今天懷著好奇和崇敬之情特意來拜訪。不曾想,鄰居說他今天正好出門了。失望之餘,掏出手機一查地圖,發現過了河不遠就是嶽城水庫,於是果斷決定:遊嶽城!
按村民的指點,過漳河北行,經東風寨後,見丁字路口向西直走就到了。進入嶽城鎮後順大路一直向西,還未出鎮子,一抬頭,看到的情景把我驚住了:只見前方有一座高架橋,好像是在半空中似的,上面車來車往。我趕緊驅車前行,快到路盡頭時,才看到橋頭的右邊是一部分大壩,壩體上有四個巨大的紅字:嶽城水庫!原來,我所看到的高架橋是壩頂經過洩洪通道的公路啊!
出了鎮子,就看到嶽城水庫管理局了。經過管理局後,朝西北方向是個漫上坡,上去之後再左轉就是通向壩頂的公路了。這段坡很陡,我只好推著車子上到了壩頂。站在大壩上,頓感涼風習習。放眼西眺,但見清風徐來,水波微興;收目俯視,岸邊芳草萋萋,遊人歷歷。想那水庫上遊,清、濁漳河就如同兩個文靜的小姑娘,從山中款款而來,於合漳村匯合後攜手而下。而有時,她們也會像野小子一樣發脾氣。這大壩就像父親一樣,不管她們是文靜,還是耍脾氣,總會寬容地接納她們,給她們一個溫暖的懷抱。想到此處,不由詩興大發,戲為打油一首:
容清納濁敞懷胸,
橫身靜臥鎖漳洪。
無欲則剛崢嶸顯,
保家護民萬世功!
推著車子繼續在壩頂公路南行,邊走邊向東邊俯看腳下的嶽城,突然感到車子前輪猛一巔,原來前面一塊紅磚置於路上,正好車子被壓過。我拿起磚來正要奮力擲開,又想到來此一遊,也應該留下點什麼,看著手中的紅磚,頓時計上心來:用這又紅又「磚」的筆在大壩上題個字豈不有意義?於是,停下車子,用如「磚」大筆在壩西邊的護牆上寫到「鶴壁網友到嶽城水庫,沒遊!」是的,別人都是「到此一遊」,咱呢一是看到水庫有明確提示,不讓遊泳,因為這是邯鄲和安陽市的水缸啊,二是咱根本也不會水!
到了大壩的南頭,看到有路直通水庫下面,心想來此雖不能一遊,但連水氣兒也沒沾一點兒是不是枉來一次?於是乎騎著車子飛車直下,來到了水邊。站到這裡,真有點東臨碣石的感覺:西北望去,煙波浩渺,不見邊際。遠處幾隻白色的水鳥在水面上盤桓,水浪一波一波衝到腳下,我終於「溼足」了!此時水邊已經有幾臺汽車,岸邊有遊人三五成群,或聊天,或打牌,或聚餐。近處水草裡包裝袋、飲料瓶比比皆是,附近也沒有看到垃圾桶,淺處的水裡還不時能看到死魚、死泥鰍。不知這一缸清水尚能用多久?
看天色不早,下午還有安排,感慨一番後,回首又看了一眼大壩的雄姿,便踏上了回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