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小鋒(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高校在黨的宣傳思想工作大局中舉足輕重,必須發揮好「頭雁」的引領和示範作用。一是要通透把握《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誕生的時代背景,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戰略高度上來認識。一方面,面對波譎雲詭的國際形勢、「東方之治」和「西方之亂」的強烈反差、新冠疫情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以及國際格局的重塑,要善於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以更加進取的心態和更加藝術的手法,講好中國故事、傳遞好中國聲音,為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贏得良好的國際輿論;另一方面,隨著我國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實現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開啟,亟需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宣傳思想工作,凝聚人心,夯基鑄魂。二是要切磋琢磨《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中每一篇的內容,準確把握宣傳思想的根本任務、責任使命、原則方法、重點難點、涵蓋領域等,做到爛熟於心、嫻熟運用。三是要不餘遺力地推動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守正創新、固本培元、創新應變。
@ 馮玉軍(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
一是要強化權威宣講解讀,在入腦、入心上下功夫。加強黨委理論中心組學習、發布相關課題、組織專項研究、持續推出有影響力的理論成果,及時傳達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用學術講政治,發揮主流意識形態的引領作用。二是要全力做好重大活動報導,在新聞宣傳工作守正創新上下功夫。深度挖掘新聞素材,統籌協調學校內外媒體資源,集中展現高校師生與時代同行的精神風貌,全面報導學校「雙一流」建設的主要成就。三是要夯實拓展對外宣傳和媒體融合能力,構建「大宣傳」格局,在興文化、展形象上下功夫。生動講述高校師生在改革開放大潮中的奮進故事,認真做好重大活動報導,著力營造團結、和諧、奮進的良好氛圍。高度重視新媒體平臺的窗口作用以及融媒體的發展趨勢,推陳出新、與時俱進。四是要把握意識形態工作主動權,在意識形態管理和及時研判、處置輿情上下功夫。旗幟鮮明處置意識形態領域事件,切實履行意識形態工作主體責任,堅決種好「責任田」、守好「主陣地」。
@ 於成文(北京科技大學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教師工作部部長):
當前,做好宣傳思想工作,重點在於牢記使命、立足實際,著力解決好「宣傳什麼」和「怎樣宣傳」的問題。在「宣傳什麼」的問題上,要始終堅持正面發聲,做到四個「聚焦」:聚焦黨和國家的重大方針和重大成就,增進師生「四個自信」;聚焦學校辦學傳統和助力行業發展成果,彰顯社會服務職能;聚焦典型人物宣傳,發揮示範引領作用;聚焦服務師生群眾,切實回應師生關切。在「怎樣宣傳」的問題上,要創新宣傳思想工作方式方法,重點做好「宣傳+融合」的文章。一是與理論學習相融合,藉由多樣化宣傳形式,切實提高學習實效。二是與課程思政相融合,結合學校辦學傳統和優勢,積極打造「大國鋼鐵」等具有顯著辦學特色和文化認同的精品課程。三是與文化建設相融合,發揮以文化人、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達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效果。四是與多媒體相融合,堅持協同發聲,遵循信息傳播規律,發揮不同平臺的傳播效能,打造全媒體立體化宣傳格局。
@ 劉生全(北京外國語大學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
學習宣傳貫徹《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的精神要義,應放在首都「四個中心」功能定位背景下進行,應體現到紮實穩步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去。北京是一座享譽世界的歷史文化名城,文源深、文脈廣、文氣足、文運盛,形成了源遠流長的古都文化、豐富厚重的紅色文化、特色鮮明的京味文化、蓬勃興起的創新文化多元並存、互相輝映的文化格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明確的「四個中心」功能定位,是首都北京最大的比較優勢,蘊含著無比巨大的能量。北京是全國的教育高地、人才高地,首都各高校有責任、有義務、有能力代表首都教育界,充分發揮各自人才優勢,充分利用各自資源稟賦,主動靠前、積極作為,找準切入點、精準發好力,與北京市委市政府同心同德、同向而行、同頻共振,為北京建設全國文化中心、打造國際和諧宜居之都、為我國早日建成文化強國,提供強有力的人力資源支撐,作出首都高校應有的貢獻,展示首都高校的熱情和魅力,向黨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
@ 黃延敏(首都師範大學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
充分認識學校意識形態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深刻分析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面臨的新形勢,精準把握學校意識形態工作的任務與要求,科學構建學校意識形態工作的體制機制,努力提升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深入分析世情、國情、黨情、媒體、師生的變化,精準判斷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深入研究學術繁榮與管理引導,分層、分類與統一要求,正面宣傳與批駁錯誤,學術研究、思想認識與政治問題的關係,精準把握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任務與要求。切實做到壓緊、壓實責任,避免層層遞減;落細、落實責任,實施精細化管理;構築嚴密的輿情監控體系,健全輿情應急處置機制。逐步提升高校宣傳幹部隊伍的政治覺悟與理論素養,提高意識形態的敏感性與輿情應急處置能力。惟其如此,高校黨委才能牢牢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導權,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中的主導地位,用科學理論培養人,用正確思想引導人,保證高校始終成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堅強陣地。
@ 赫麗萍(北京舞蹈學院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北京舞蹈學院作為在京藝術院校,意識形態屬性非常強,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這本著作的精神實質:一是要深刻認識高校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始終堅定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始終繃緊意識形態安全這根弦,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二是要深刻認識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推進文化強國建設的迫切性。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中華文化繁榮興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伴隨著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越是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就越要重視文化的價值,越要加強文化建設。三是要自覺將「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融入北京「四個中心」建設和文化強國建設之中。發揮藝術院校專業優勢,推動文化傳承與文藝創新,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 陸花(北京電影學院黨委宣傳部部長、教師工作部部長):
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電影教育應抓住文化強國建設的戰略機遇期,同頻共振,把北京電影學院辦成一流的人才教育、藝術教育和藝術創作的基地,培養高質量藝術人才,師生和校友創作出更多的精品力作,書寫和記錄時代,助力文化強國和電影強國建設。二是強化責任擔當。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確立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人民為中心,就是要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北京電影學院的教育理念就是「向人民學習,為人民服務,做人民的藝術家」的「三人民」藝術觀,宣傳思想工作緊緊圍繞著「三人民」藝術觀展開,引導師生強化責任擔當,不負黨和人民重託,運用專業所長,創作藝術精品,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為電影教育和創作的根本立足點,努力推出更多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好電影,讓人民通過看電影增強幸福感、獲得感,增強對國家和生活的熱愛。
@ 劉幸菡(北京工業大學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
作為工作在高校宣傳戰線的同志,既是黨的宣傳工作者,又是黨的教育工作者,要吃透精神實質,深刻領會貫穿全書的堅定信仰信念、強烈歷史擔當、鮮明人民立場、深厚文化自信、鮮活時代氣息,還要掌握其中蘊含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從中汲取推動宣傳思想工作守正創新的智慧和力量。一是要運用歷史唯物主義來深刻認識當前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使命和任務,從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國內和國際等維度的結合上全面思考和把握宣傳思想工作的一般性發展規律,既言之有理又言之有物地講清楚我們從哪兒來、到哪兒去,更好地擔負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二是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來正確處理好當前高校宣傳思想工作中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舉重若輕和舉輕若重、單媒宣傳和融媒宣傳、文化建設和文化活動、中心工作和宣傳工作之間的關係,以辯證思維、戰略思維應對機遇和挑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畫出最大同心圓,為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貢獻力量。
作者:張小鋒 馮玉軍 於成文 劉生全 黃延敏 赫麗萍 陸花 劉幸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