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發現更多精彩。
作者/飄雪
去年12月下旬去了金澤,為了眾多的美食,其中安排了一次鐵板燒。按照日本酒店的入住時間規定要到下午三點,把行李寄存到酒店就出去浪了。
北陸的日本海天氣實在是不給力,雨雪交加很妨礙觀光,只能去了附近的百年企業紀念館慢慢消磨時間。終於等到入住時間可以進入房間了,鐵板燒晚上六點見。
大堂寬敞明亮,聖誕的氣氛已經很濃鬱,酒店在金澤市中心位置,邊上就是路易威登和很多名品專賣店,想購物也很方便。而且鐵板燒是這家酒店的招牌餐廳。不住宿也可以單獨品嘗。
酒店內部也很溫馨典雅,細節地方很精緻,簡單明快小巧細緻。把行李放到房間衝洗一下,站在窗前看外面漫天飛雪,在金澤一周都是這樣的天氣,但是觀光的人還是絡繹不絕。金澤有兼六園和金澤城還有東茶街,隨便拿出一個景點都足以傲嬌,冬天雖然天氣不好但是眾多的美食填補了不足,為了吃也值得住上幾天。
等到六點已經飢腸轆轆了,到餐廳餐布和餐具已經準備好,對面已經有兩位客人在邊吃邊竊竊私語地聊著天了。看來還有比我們更早的客人。
餐單放在座位的最上面,紅色的餐布打了一個漂亮的花結,細節中透著精緻和用心。
服務生拿來酒單,先點了一杯白葡萄酒,有鮑魚和伊勢蝦,配白葡萄酒正好。負責為我們服務的料理廚師自我介紹,並且把今晚的菜單都逐一介紹。包括燒烤的順序。對面陸續有客人進來。大家都因為疫情戴著口罩並且酒精消毒和測體溫。
材料在眼前栩栩如生,等待著我們品嘗,伊勢蝦產於三重縣的伊勢志摩海岸,是那裡的特產,在日本,伊勢蝦是一種高級食材。
伊勢灣和黑潮(日本暖流)富含營養,伊勢蝦就在這樣的海洋裡「茁壯成長」的。伊勢蝦身體透明,肉多滑嫩、越咬越有嚼頭。煮著吃、烤著吃、生著吃,吃飯多樣,不挑剔烹製方式。
鮑魚是三重的特產,但是在石川縣的能登半島也有名,無論三重縣還是石川縣捕撈鮑魚以前都由日本的特色文化「海女」完成。現在很多地方已經不用人工捕撈了,養殖鮑魚更為迅速,但是能登半島的鮑魚產量減少價格見長。
第一道菜:開胃菜,類似午餐肉的冷盤在一個好似波浪起伏的白色 餐盤上點了兩點蘸料,像兩滴琥珀色的眼淚。
看到從冰箱裡拿出來的紅白相間的能登牛排口水都要流出來了。醒好的牛肉肉質更鮮嫩,等待也是一種享受。
第二道菜:青森產的烤蒜片,吃鐵板燒牛排先嘗嘗烤蒜的香脆。鮑魚也排隊等待燒烤了。
中間等待的時候端上來兩片法式麵包片,蘸著橄欖油,麵包外酥裡軟香甜有筋道。平時在超市不喜歡買法棍,感覺味道和剛烤出來的差了很多。
第三道菜:鮑魚排,烤好的鮑魚廚師貼心地切成小塊放在美觀的餐盤裡,點綴上蘸料和花菜,好吃有咬勁,越咀嚼越有味道。
第四道菜:烤伊勢蝦,剛才還伸展自如的大蝦這會已經變成了盤中餐,如果是中餐做法一定會用蝦頭做個清湯,但是鐵板燒的做法,蝦頭就只能作為裝飾了。
伊勢蝦,其實是因為伊勢神宮得名。從前,伊勢神宮是日本皇族每年必前往的祭天神聖之地,其地位,相當於我國的天壇。而每年在祭拜典禮上,都會出現珍貴的龍蝦料理。於是,我們俗稱的龍蝦,在那時起,就被日本人稱之為【伊勢蝦】
第五道菜:能登烤牛排,也是這次鐵板燒的中心料理,料理的精華。看著廚師在炙熱的鐵板上來回反覆地暴虐著牛排,香味也在煎烤中肆意飄舞,鐵板上吱吱地煎烤聲像美妙的音樂,廚師的鏟刀就像指揮棒一樣上下飛舞,「指揮出一種特色的交響樂」,最後快速地在牛排上劃上幾刀,利落地裝入盤中。
咬上一口香味滿口四溢,肉質鮮嫩肥美,和牛的經典就在於雪花般入口即化的肉質。
最後一道是主食,在鐵板上炒飯,炒出硬殼好像鍋巴的感覺,又比鍋巴軟一點。配上一個湯完美結束。
量剛剛好,味道濃淡適中。心滿意足。和廚師聊上幾句,得知廚師來自靜岡縣的伊豆半島,都是海鮮產地,都是有美麗風景的地方,不同的是廚師喜歡這裡有山有海,更豐富一些。我更喜歡伊豆。
吃完飯最後是餐後甜點,座位換到有沙發的酒吧,燈光旖旎中有些微醺。冰激淋正好化解了口中的蒜味和牛排的香膩,一杯咖啡怡然自得。
走出大堂的門外,外面已經燈光閃爍,聖誕的氣氛在街道上流淌開來。雖然天氣有點冷,但是美味的鐵板燒已經溫暖了身體。
在文明的傳承中,書籍發
揮的作用是空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