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竹 裡
1972年1月22日,英國、愛爾蘭、丹麥和挪威加入歐洲共同體(簡稱「歐共體」)。這個超國家機構,曾是歐洲經濟一體化的重要載體。
1991年,歐共體原六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新加入的丹麥、英國、愛爾蘭、希臘、西班牙、葡萄牙共12國在荷蘭小城馬斯垂克籤署《歐洲聯盟條約》,歐洲聯盟(即歐盟)正式成立。
此後30年間,歐盟從經濟聯盟到政治聯盟,成長為了28個成員國,但在而立之年又經歷了制憲危機、債務危機、難民危機、英國脫歐的多重夾擊,面臨著分崩離析的未來。即便在2019年7月,歐盟試圖就重要職位達成「一致方案」,但歐洲政治分裂已是不爭的事實。
危機重重
縱觀歐盟近30年的發展史,取得的成就令人矚目。
最大的成就是和平,今天,德法兩國之間爆發戰爭的可能性已經幾乎不存在,同時蘇聯已經瓦解,蘇聯力量的繼承者俄羅斯也深陷危機。雖然各國緊張感猶在,但歐盟內部從未上演過戰爭。
歐元也是實實在在的成就,是19個成員國3.4億歐洲人的共同貨幣,為歐洲家庭、企業政府帶來的好處是直觀的:穩定的價格、較低的交易成本、受保護的儲蓄、更透明更具競爭力的市場以及貿易增長。
此外,歐盟奠定了世界上少數國家才有的福利制國家的基礎,申根區的誕生打破了邊境壁壘,持有任一申根籤證,便可合法到達所有申根國家。歐盟預算的38%用於共同農業政策也確保了農產品的正常供應以及農民收入。
但是,近10多年來,歐盟連連遭受重大挫折,制度危機首當其衝。首先,歐盟對建立歐洲聯邦長遠目標急於求成,難以贏得民眾的廣泛認同與支持。雖然試圖建立歐洲聯邦制訂《歐洲憲法條約》,但其遭遇失敗更加表明,歐盟超越了歷史發展階段的現實。
其次,在2010年,始於希臘的債務危機蔓延至整個歐盟,歐元大幅下跌、股市暴挫,希臘財政部長稱需要90億歐元資金度過危機,但歐盟各國在援助上遲遲無法達成一致。
有專家指出,債務危機暴露了歐元先天不足及體制設計弊端,起初,成員國在參加歐元集團時交出了貨幣主權,但保留了財政主權,這必然出現債務和赤字的「雙超標」現象。就算歐盟加強金融監管、成立銀行聯盟以及籤署《財政契約》用盡了招數,也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主權國家首先維護本國利益產生的矛盾。
難民危機也是歐盟很頭疼的問題。2010年底爆發阿拉伯之春後,來自敘利亞、阿富汗和厄利垂亞等地的難民及經濟移民進入歐盟國家尋求居留。但在應對難民危機中,歐盟出現了嚴重分歧。德國的難民開放政策遭到多數東歐成員國的抵制,它們拒絕接受難民分攤計劃,採取封鎖邊境阻擋難民,歐盟共同移民政策名存實亡。
最後,歐洲民粹主義蔓延,極右翼勢力趁機崛起,給歐盟未來前途帶來了不確定性,加之戰略決策失誤及制度設計弊端,在應對多重危機時缺乏有效措施,歐盟正經歷著一場信任危機。歐盟社會分裂,反一體化、反歐元、反移民的「三反」極右翼政黨利用民粹主義思潮的泛濫,正在興風作浪,歐洲傳統執政黨的執政地位受到挑戰。
意外的英國脫歐
2016年6月23日,英國舉行脫歐公投,最後的結果是51.89%對48.11%,脫歐派取得勝利。英國脫歐無疑是歐盟危機中的大事件。
事實上,自1957年歐洲經濟共同體成立以來,英國一直對歐洲一體化持超然態度,英國首相邱吉爾就曾談到:「如果英國必須在歐洲和大海中做選擇,那他總是會選擇大海。」哪怕在1972年英國加入歐共體,甚至在1975年多數英國選民以公投形式確認歐盟成員資格後,情況也沒有發生變化。
對英國人而言,成為「歐洲」的組成部分是一種交易,而不是一場戀愛婚姻。
從歐洲的歷史來看,英國的脫歐非常正常。地理位置上,英國孤懸海外,與歐洲大陸若即若離。政治上,英國從未有過強大中央集權王朝,國王統治一直較弱。歷史進程上,也沒有出現過激烈革命,改良主義傾向較強。加之英國人崇尚經驗主義,而歐洲大陸則傾向於先驗主義,兩者合作必然存在強烈的思維差異。
當然,脫歐的關鍵是英國認為,留在歐盟內部的麻煩越來越多。除了繁文縟節的管理,令英國無法忍受,英國國會作為立法機關的權利也被削弱。更重要的是歐洲大陸的福利主義擴張,讓英國人望而生畏。脫歐派認為,英國每年有15萬難民湧入,公共衛生受壓,本地人工作機會銳減,工資下跌。在2016年脫歐公投期間,最吸引人的一個標語就是:「我們每年給歐盟3.5億歐元,自己的醫保體系卻難以為繼。」
而隨著全球化的到來,美歐、俄羅斯等國競爭激烈,英國認為自己與歐盟捆綁越緊密,越容易被牽制。《費加羅報》曾發表評論稱,英國退出歐盟後,倫敦可以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總部所在地,並與印度以及亞洲和拉美的一些新興國家籤訂新的貿易協議。
不過英國想要順利脫歐實屬艱難,從英國首相卡梅倫首次提及脫歐公投至今,英國脫歐反轉不斷,直到2019年7月新任的首相鮑裡斯·詹森也未能如願。好在鮑裡斯已經推動英國脫歐進入立法程序。1月9日,英國議會下院以330票贊成、231票反對的表決結果批准了英國退出歐洲聯盟協議法案,讓英國朝著1月31日如期「脫歐」邁出第一步。
按照法新社的說法「脫歐」協議獲批意味著「一個充斥政治戲劇與混亂的不尋常時代已翻篇」。但外界普遍預期,英國與歐盟達成「脫歐」後,在航空業、醫藥和安全等一系列領域的全面關係協定才是真正「難啃的硬骨頭」。
當然,英國脫歐公投必然再次引發關於歐盟未來的討論,至少在此番改革反思未取得成效之前,我們不能對歐盟寄予過高預期,它仍將在較長時間裡處於危機應對模式中。
※版權作品,未經新民周刊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