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31日,英國正式脫離歐盟,進入脫歐過渡期,過渡期將在2020年底結束。從2016年英國就脫歐進行全民公投,到2020年1月正式完成脫歐,英國與歐盟歷時4年的脫歐談判終於落下帷幕。
英國脫歐意味著英國和歐盟40多年的政治聯姻最終走到了盡頭。然而,英國卻不是第一個脫離歐盟的地區。早在英國脫歐之前,丹麥在北美洲的海外領地——格陵蘭通過全民公投的方式脫離了歐共體(後來的歐盟)。
1973年,歐盟的前身——歐共體進行擴盟,丹麥、英國和愛爾蘭入了歐共體。當時作為丹麥海外領土的格陵蘭也跟隨著丹麥一起加入了歐共體。
但是,格陵蘭島在從丹麥手裡獲得自治權後,卻在1982年的全民公投中選擇脫離歐共體。
1985年,格陵蘭和歐共體正式達成分手協議。
地處北美洲的格陵蘭島為什麼選擇在20世紀70年代跟隨丹麥加入歐共體呢?它們在獲得自治權後又為什麼迫不及待地與歐共體選擇分手?
一、格陵蘭和歐洲建立起聯繫
格陵蘭島位於北美洲東北部,西部與加拿大隔海相望,東南與冰島隔著丹麥海峽,距離丹麥本土有3300多公裡。
▲格陵蘭距離丹麥本土有3000多公裡,距離北美大陸更近
格陵蘭的面積達到216萬平方公裡,相當於西歐加上中歐的面積總和。但因為地處高寒地帶,人口稀少,只有7.6萬人,其中80%是格陵蘭等北極地區的原始居民——因紐特人,即愛斯基摩人。
該地區緯度高,冬季漫長寒冷,夏季短暫涼爽,適合寒帶苔蘚和地衣生長,只有夏季才有綠色。
在如此嚴寒的氣候條件下,格陵蘭島適合牧草和農作物的生長的地方非常少。因此,該地原始居民主要從事漁獵,以捕獵海豹、海象等海獸,以及北極熊、馴鹿等北極生物作為食物來源。
格陵蘭島距離歐洲大陸非常遙遠,在歐洲人尚未發現這裡之前,格陵蘭島的原始居民過著與歐亞大陸相對隔絕的生活。
然而,挪威紅鬍子海盜埃裡克的意外發現,打破了原本屬於這裡的寧靜。公元985年,埃裡克的船隊到達了這裡。據當時的資料記載,因為埃裡克到達這裡時正值夏季,他們所到達的地方被苔原所覆蓋。因此,埃裡克把這裡稱為「Greenland」,意為綠洲。
在埃裡克發現這裡的200多年後,大量歐洲人來到這裡進行皮草貿易,傳教,給格陵蘭帶來了歐洲的文化。1261年,挪威宣布佔領格陵蘭。
二、格陵蘭易手丹麥
格陵蘭從挪威到丹麥的易手,還要從北歐國家的聯繫說起。中世紀時期,北歐的瑞典、挪威和丹麥因彼此之間有著宗親血緣紐帶,在一國君主死後無嗣的情況下,他的其他血親有權繼承一國的王位。因此,在當時的歐洲,兩個國家「共主」的情況屢見不鮮。
1376—1380年,在擁有丹麥公主和挪威王后雙重身份的瑪格麗特的推動下,瑪格麗特的兒子奧拉夫先後繼承了丹麥和挪威的王位,成為丹麥和挪威共同的君主。
當時的丹麥—挪威聯合,在大西洋和波羅的海的捕魚和貿易活動又隨時面臨著外部強敵的威脅,尤其是南部的北德意志漢薩同盟。
在當時,漢薩同盟憑藉著強大的商業地位和軍事實力,壟斷了波羅的海以及北海的貿易霸權。出於對抗漢薩同盟的需要,1397年,丹麥—挪威聯合王國和瑞典建立了「卡爾馬同盟」。
從此,格陵蘭島成為卡爾馬同盟共同的財產。
15世紀開始,奉行重商主義的漢薩同盟只強調商業,忽視了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導致了內部出現了衰落。
當共同的威脅解除後,卡爾馬同盟中經濟實力較為強勁的丹麥和瑞典,逐漸陷入了爭奪,導致同盟逐漸走向解散的邊緣。
1523年,瑞典退出卡爾瑪同盟,同盟正式解散。
卡爾馬同盟解散之後,格陵蘭成了丹麥—挪威聯盟統治之中。在聯盟中,實力強勁的丹麥成為了事實上的盟主,挪威則逐漸淪為了丹麥的附庸。
出於加強統治的需要,1534年,丹麥乾脆把挪威本土變成自己的一個省。從此,挪威喪失了獨立的地位,意味著格陵蘭的所有權實現了從挪威到丹麥的變更。
確立了對格陵蘭的主權後,1771年,丹麥王室在今天格陵蘭首府努克建立了商業據點,經營格陵蘭的漁業和皮草貿易。此後,丹麥把歐洲的政治制度、文化方式帶到了格陵蘭。
從此,格陵蘭與歐洲之間的聯繫日益緊密。
但是,丹麥在大西洋地區的活動時刻面臨著北歐勁敵瑞典的競爭。為了爭奪北歐的領導權,丹麥和瑞典進行了長達3個多世紀的鬥爭。19世紀初的拿破崙戰爭,間接成為了丹麥和瑞典鬥爭的戰場。
在拿破崙戰爭中,丹麥站在了拿破崙一邊,瑞典則站在了反法同盟一邊。1814年,拿破崙戰爭以法國的失敗而告終。拿破崙戰敗後,為了達到削弱丹麥的目的,在列強的支持下,瑞典強迫丹麥籤訂了《基爾條約》,將挪威割讓給瑞典。但是格陵蘭卻留在了丹麥。
由於挪威和瑞典之間的長期分離導致了彼此之間互相不認同,挪威人不願意同瑞典合併。挪威反抗瑞典的鬥爭從沒停止過。經過近百年鬥爭,挪威於1905年正式脫離瑞典獨立。
重獲獨立的挪威不願承認丹麥對格陵蘭的主權。1931年,兩國就格陵蘭主權問題提交到國聯下屬的國際法院仲裁。1933年,國際法院基於「事實佔有原則」,判丹麥勝訴。從此丹麥擁有格陵蘭的全部主權得到了國際法的確認。
三、格陵蘭入歐
經過200多年的經營,格陵蘭與宗主國丹麥之間的聯繫日益緊密。格陵蘭的皮毛製品和漁業,與丹麥和整個歐洲的聯繫非常密切。此外,丹麥帶來的議會制度、人權觀念深刻影響了格陵蘭的民眾。
然而,格陵蘭的人口中原住民比例佔80%,丹麥人以商人和當局派去的官員後裔為主,人口比例不到20%。但格陵蘭的重要職位卻被長期被丹麥人把持。為了爭取基本的民主權利,格陵蘭也和丹麥之間進行了長達200多年的鬥爭。
二戰後,民主自由的觀念更加深入格陵蘭。1953年,丹麥順應趨勢把格陵蘭從殖民地變成了丹麥的一個州,並在丹麥的國家議會中給了格陵蘭兩個席位。
二戰也是對國際格局的一次巨大洗牌。西歐各國遭遇嚴重打擊,經濟危機讓西歐再也無力主導國際關係。美蘇爭霸成為了二戰後國際格局的主旋律。歐洲恰恰成為了美蘇爭霸的主戰場。
在主戰場的博弈中,包括丹麥在內的歐洲西部和北部地區,成為了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陣地,東歐地區則成為了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堡壘。為了達到控制西歐和對抗蘇聯的目的,美國在戰後出臺了馬歇爾計劃,扶持西歐經濟發展。
隨著西歐國家經濟恢復,各國意識到單個國家是無力和美蘇抗衡的,只有聯合起來才能擺脫美國的控制和蘇聯的敵視。歐洲要想聯合起來,就要放下同德國的仇恨。
1950年,法國提出了「舒曼計劃」,該計劃主張把德法重工業的基礎——煤炭鋼鐵聯合起來,建立一個「煤鋼聯營共同體」。這一計劃得到了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等其他西歐國家的響應。
1951年,德、法、意、荷、比、盧6國建立起歐洲煤鋼共同體,這是歐洲聯合的開始。
▲1951年,法德意荷比盧成立煤鋼共同體
在煤鋼共同體的基礎上,西歐6國相繼建立了歐洲經濟和原子能共同體。1967年,6國外長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籤訂了《布魯塞爾條約》,將三個共同體統一。
自此,歐共體成立。
歐共體的成立,使得西歐6國的經濟日趨融為一體,6國的經濟進入高速發展的階段。西歐6國的經濟發展,也讓其他西歐和北歐國家眼紅。背靠廣闊歐洲市場的丹麥也希望加入歐共體。
1973年,丹麥、愛爾蘭和英國加入了歐共體。歐洲共同體實現了歷史上的第一次擴盟。作為丹麥的領土,格陵蘭也自然而然地跟隨丹麥加入了歐共體。
▲歐共體(歐盟)擴盟時間,英國、丹麥和愛爾蘭與1973年加入歐盟
四、經濟和文化的齟齬,格陵蘭退歐
格陵蘭雖然在此時加入了歐洲共同體,但是格陵蘭和歐洲之間依然存在著這樣那樣的齟齬。
首先,自然地理上,格陵蘭屬北美洲。此外,因紐特人的飲食等生活習慣同歐洲人存在著巨大的差異。自然地理上的距離和文化的巨大差異,讓格陵蘭居民很難自己是非歐洲人。
▲因紐特人生吃海獸的習慣,在歐洲人看來很難被接受
雖然格陵蘭在丹麥議會中有兩個席位,但是經濟、文化的巨大差異,使得格陵蘭要求從丹麥手裡獲得更大的自主權,甚至脫離丹麥獨立的聲音不絕於耳。
1979年,丹麥賦予了格陵蘭除外交、國防和部分財政權之外的所有自治權,基本實現了自治。格陵蘭獲得了決定自己未來命運的機會,尤其是關於是否留在歐洲。
真正導致格陵蘭和歐共體分離的原因則是因歐洲《共同漁業政策》的出臺,嚴重損害了格陵蘭的經濟利益。
格陵蘭地處北大西洋暖流和南下的北冰洋冷水的交匯處,擁有鱈魚、大比目魚等種類豐富的漁業資源。格陵蘭雖然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但由於其緯度高,開發難度大,成本高,因此格陵蘭的經濟主要以漁業為主。
隨著全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長和遠洋捕魚技術的發展,人類的捕魚量在二戰後呈現高增長的趨勢。但過度捕撈卻使得大西洋地區的漁業資源出現了枯竭的危機。
為了遏制可能出現的漁業枯竭問題,西歐各國於1976年出來了《共同漁業政策》。根據政策,歐共體各國將實行漁業配額制度、統一執照制度、漁業保護措施以及漁業減船計劃。
▲格陵蘭附近海域的鱈魚,是格陵蘭重要的經濟魚種
根據統一執照制度,歐共體各國的海域將成為捕魚「公海」,這就意味著格陵蘭的海域即將面臨著世界各國捕魚船的競爭,這對於格陵蘭的經濟衝擊是十分巨大的。
此外,捕魚配額制度的實施意味著歐共體將制定捕魚的最大量,各個成員國將根據自身的情況自行協商。捕魚配額制度卻跟一國的人口數量和經濟政治實力密切相關。
這就意味著法國、德國、義大利等大國將獲得較多的配額。而人口只有7.6萬的格陵蘭獲得的配額會非常少。
漁業保護政策和減船政策的實行,也嚴重限制格陵蘭的漁業的發展,給漁業作為經濟命脈的格陵蘭帶來不小的打擊。
1982年2月1日,格陵蘭全島公民就是否留在歐共體展開了全民公投。53%的居民選擇了脫離歐共體。格陵蘭就「脫歐」展開了長達3年的談判。
最終,1985年2月,格陵蘭正式宣布脫離歐洲共同體。格陵蘭與歐洲之間長達12年的政治聯姻走向了盡頭。格陵蘭成為第一個「脫歐」的地區。
格陵蘭雖然和歐洲實現了分手,但由於其GDP總量為30億美元,僅相當於丹麥的1/100。此外,格陵蘭的發展也面臨著糧食自給不足、社會福利資金短缺等問題。這一切都需要丹麥的補貼。
對於丹麥來說,擁有格陵蘭就可以掌握格陵蘭豐富的礦產資源,也可以作為北極國家,進軍北極,掌握北極地區的話語權。這就形成了今天格陵蘭雖然已脫離了歐共體(歐盟),卻依然歸屬於歐盟國家丹麥的局面。
作者:雄鷹
編輯:Thomas (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