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雲港市政府網站
2016-09-02 19:28 來源:澎湃新聞
8月31日下午,江蘇省連雲港市城市工作會議召開,東海縣委書記朱國兵、縣長高美峰參加市主會場會議,朱國兵在會上作表態發言。朱國兵表示,東海按照省委全會和市委、市政府關於做好城市工作的精神,瞄準「世界水晶之都、生態宜居福地」發展定位,
搶抓連徐高鐵建設機遇,精心規劃,精緻建設,精細管理,加快撤縣設市步伐,著力建設宜居宜業、富有活力、特色鮮明的現代化中等城市。縣四套班子領導在東海分會場參加會議。
精心規劃,優化城鄉空間布局。找準東海在沿海開發、沿東隴海線產業帶建設的位置,圍繞中等城市的目標,有序擴大城市規模。一是推動城市組團開發。統籌推進商務新區、濱河新區和科教創業園區等城市組團建設,更加注重建成率、配套率,確保建一片成一片,加快形成比較成熟的城市形態。以混合用地為重要原則,加大城市低效用地開發力度,使不同功能區有機組合,逐步實現職住平衡。推動高鐵片區建設,統籌項目推進,提前做好拆遷安置工作,科學謀劃高鐵站房、站場建設規模和進度,合理安排商務、辦公、餐飲、娛樂、交通等業態分布,做到建好一條高鐵,崛起一片新城。二是推動產城融合發展。集中創新創業資源,將開發區、高新區融入縣城發展格局,作為城市經濟的新增長點、城市拓展的新空間,將新水晶城作為吸納創業就業的特色載體,實現產城融合、擴大就業、集聚人氣,推動人口有序流動,促進鄉鎮人口在縣城穩定就業,有序實現市民化。三是推動特色小鎮建設。按照「鎮當城建」的思路,立足自然生態和特色產業,打造桃林、青湖、溫泉等一批特色小鎮,將有條件的鎮培育成小城市,輻射並帶動周邊鄉村,形成特色鮮明、規模有序的現代城鎮體系。
精緻建設,提升宜居宜業水平。堅持精緻有序,追求高標準,進一步提升城市建設水平,加快將東海建設成為生態宜居福地。一是完善城市功能。統籌布局,完善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加快建設新水廠、新醫院、新學校,讓居民工作、生活、就學與居住地儘可能近、出行儘可能短,方便群眾生活。穩步推進城中村和棚戶區改造,倡導城市修補,煥發老城區的功能和活力。樹立「窄馬路、密路網」理念,建設搭配合理的道路網系統,實施海陵路、利民路、中華路等主城區道路改造,打通鋼鐵路等「斷頭路」,加快推進311國道繞城線建設,加強自行車道、步行道建設,方便群眾出行。二是做美城市環境。按照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將西雙湖這片「好水」融入城市,實施玉帶河送清水工程,拓展縣域濱水空間,展現湖城相擁、人水相依的城市風貌。紮實推進綠色生態城市建設,提升城市幹線道路綠化水平,塑造「綠色東海」印象。三是彰顯城市文化。把「福如東海」「水晶文化」作為城市獨特的文化符號,融入到城市發展的細節當中。
提高城市設計水平,統籌建築布局,協調景觀風貌,體現人情風味,加大公園廣場、街頭景觀小品建設,拓展文化空間,傳承文化記憶,展現東海特色。
精細管理,提升城市形象品質。將城市管理作為豐富城市內涵的關鍵手段,優化城市治理服務,創新城市治理方式,實現城市管理網格化、信息化、精細化。一是開展「五城同創」。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生態文明示範縣,年內完成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工作。做好「同」字文章,把每一個「城」的創建、每項工作的開展,放到全局的層面進行分析研究,切實提高創建工作的關聯度,以創建工作為動力,推動城市更加智能便捷、宜業宜居。二是強化環境整治。繼續開展市容環境「百日集中行動」,用城市管理的「硬舉措」,提高市民的「文明度」。嚴格控違拆違,對違章建築「零容忍」,確保城區「零違建」。強化環境衛生管理,建立健全長效機制,保持整潔有序的城市形象。三是提升管理水平。構建「大城管」模式,整合執法力量,推進城市管理數位化、智慧化,把管理細化至道路、小巷、社區和樓棟,切實提高城市精準化管理水平。提升市民參與度,鼓勵市民通過各種方式參與城市建設管理,實現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