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對比臺積電:中芯8寸晶圓產能全球最高,臺積電12寸最高

2020-12-23 只談科技

眾所周知,臺積電是全球最強的晶片代工廠,目前拿下了全球55%+的晶片代工訂單,也是全球市值最高的晶片企業,目前的掌握的製造技術是5nm。

而中芯國際則是中國大陸最強的晶片代工企業,在全球範圍內雖然只有5%左右的份額,但也排名全球第5名,目前掌握的製造技術是14nm。

關於臺積電、中芯這兩企業,網上有很多的對比,比如市值、營收、利潤、工藝等等。

其實總的一句話可以概括兩者的差異,那就是臺積電主要靠先進工藝賺錢,目前7nm、16nm、5nm工藝是臺積電賺錢的三架馬車,佔到營收的60%+。

而中芯主要靠成熟工藝賺錢,主要營收來自於150/180nm、55/65nm、40/45nm,這三種工藝佔到了64%左右。

也正因為主打工藝不同,所以臺積電目前是全球12寸晶圓產能最高的廠商,佔到全球12寸晶圓產能的40%左右,因為12寸晶圓主要用於生產28nn及以下的工藝的晶片的。

而中芯國際則是目前全球8寸晶圓產能最高的廠商,佔到了全球20-30%左右的8寸晶圓產能。主要用於生產28nm或更成熟的工藝,比如90nm、55nm、40nm等工藝的晶片。

當然,並不是中芯不想投產更多的先進工藝,一方面是技術問題,畢竟中芯目前只有14nm水平。而再往下發展,需要技術的支持。

二是需要設備的支持,當工藝前進到7nm時,需要EUV光刻機,目前中芯還買不到。此外還需要時間,晶片製造是投資大,門檻高,周期長的產業,需要時間的積累。

所以把握住當前能夠賺錢的機會,拿下臺積電、三星等逐步減產的8寸晶圓產能,也不失為一種生存之道,先活著才能更好的發展。

相關焦點

  • 中芯的8英寸晶圓產能是世界最高的而臺積電的12英寸產能是最高的
    眾所周知,臺積電是世界上最強的晶片代工廠,贏得了世界晶片代工廠訂單的55%+。也是全球市值最高的晶片企業,目前製造技術5nm。另一方面,中芯是中國大陸最強的晶片代工企業,全球份額只有5%左右,但也是世界第五,製造技術14nm。臺積電和中芯在網上有很多比較,比如市值、營收、利潤、技術等等。其實一句籠統的話就可以概括兩者的區別,就是臺積電主要靠先進技術賺錢。目前,7納米、16納米和5納米技術是中芯賺錢的三駕馬車,佔其收入的60%以上。
  • 對中國芯貢獻最大的人?創辦大陸首家晶片代工廠,唯一12寸晶圓廠
    但真要說起來,從對整個中國芯的貢獻來看,我認為張汝京博士,或許是對中國芯貢獻最大的人。為何說他才是對中國芯貢獻最大的人呢?有兩大典型事例可以說明,第一是他創辦了中國大陸首家晶片代工企業,它就是中芯國際。第二是他創辦了中國大陸唯一一家12寸晶圓廠,它就是上海新昇。
  • 中芯國際和臺積電三星的差距,真的是一臺EUV光刻機嗎?
    導讀:曾無限接近臺積電的中芯國際,為何落後?現在的真實差距有多大?現在全球抗疫正在緊要關口,國外經濟被摁下暫停鍵,其中就包括全球光刻機大廠ASML,導致其生產的EUV光刻機無法按時交貨,特別是對中芯國際交貨的延遲,一度使外界以為是ASML受美國政府壓力的緣故。
  • 8寸晶圓按片賣,不被看好的國產成熟晶片工藝,反而供不應求了?
    比如1980 年代以 4 英寸矽片為主流,1990 年代是 6 英寸佔主流,2000 年代 8 英寸佔主流,到2019年,12寸晶圓出貨量佔到了67%了。
  • 臺積電前COO入職中芯國際,擔任副董事長!意義多大?
    12月15日晚間,中芯國際公告確認,蔣尚義獲委任為公司董事會副董事長、第二類執行董事及戰略委員會成員,自2020年12月15日起生效;其任期自2020年12月15日起至公司2021年股東周年大會為止。根據中芯國際相關組織章程,蔣尚義須於2021年股東周年大會上接受公司股東重選,而如獲重選後,其後須按照公司之組織章程細則至少每三年一次輪值退任。蔣尚義已非首次牽手中芯國際,他曾於2016年12月20日至2019年6月21日擔任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在此之前,蔣尚義在臺積電亦先後擔任研發副總裁、營運長(COO)等職。
  • 中芯國際半日成交383億元成科創板一哥,虹吸效應顯現
    從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角度看,中芯國際的價值量超越貴州茅臺。不少投資者也會問,承載著「全村希望」的中芯國際能成為下一個臺積電嗎?目前臺積電是全球市值最高的晶圓代工廠,市值約2.4萬億元人民幣。國信證券表示,不能參考國際半導體代工廠估值,應該參考科創板半導體代工廠華潤微的估值。
  • 背靠中芯國際,長電科技有望複製「臺積電+日月光」發展模式?
    2015年,長電科技在產業基金和芯電半導體的幫助下,以要約的方式完成對星科金朋的收購,其中長電科技僅出資2.6億美元,剩餘5.2億美元由產業基金和芯電半導體提供。對星科金朋的成功收購為長電科技帶來了先進的封裝技術和國際級的合作夥伴,長電科技全球封裝測試市佔率排名從2014年的第八位飛升到2019年的第三位,僅次於封裝大廠日月光和安靠。
  • 詳解臺積電南京設廠:張忠謀老了還是臺灣愚蠢?
    工商時報  3.臺積電12寸廠花落南京 集成電路產業大轉移;  臺積電12寸廠花落南京 集成電路產業大轉移  記者 李興彩 編輯 全澤源  在全球集成電路向中國大陸轉移的態勢下,臺灣地區的集成電路龍頭臺積電也終於移情大陸。
  • 晶圓到底是什麼?臺積電為什麼被稱為晶圓廠?
    矽錠切割經常會看到有些以尺寸表示的晶圓廠,如12英寸晶圓廠,8英寸晶圓廠,那麼這個12英寸指導是什麼?12英寸指的是晶圓的直徑,差不多相當於300mm,晶圓尺寸越大,製造難度越高,切割的出來的晶片也會更多。隨著晶片尺寸越來越小,一塊晶圓上可以切割出數千個晶片。12英寸目前是市場的主流,將近七成的晶圓產能為12英寸,8英寸的產能逐漸減少。接下來就是包括光刻,製作電晶體,晶圓切割,測試,封裝等一系列複雜工序,最後得到晶片成品。
  • 中芯國際高層人事巨震,一山難容「臺積電二虎」?
    12月16日,中芯國際宣布迎回技術大牛蔣尚義,卻「逼得」現聯席CEO梁孟松提出辭呈。這兩位曾在臺積電共事多年的頂尖技術大牛,究竟有何恩怨?這場高層人事巨震對中芯國際又會造成什麼影響?12月16日,晶片中芯國際A股開盤暴跌約10%,最終收跌5%。港股方面,中芯國際早間停牌,下午復牌後一度大挫超9%,最終收跌近5%。
  • 中芯的96小時:當CEO的辭呈和美國制裁先後到達
    ONE 人物 12月18日,美國商務部以「違反美國國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為由,宣布將中國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列入96小時內,中芯先是被CEO甩了辭職信,又被美國拉進了黑名單,內外交困。目前,中芯國際是全球第五的晶圓代工廠,佔據4.8%的市場份額,是中國大陸最先進的晶片代工企業。中芯重研發,也拼產能。
  • 臺積電:掌握華為晶片命運的臺灣晶圓代工巨頭
    這個相關分析已經很多了,我們今天想寫的是,臺積電為何能夠成為晶圓代工領域的絕對霸主。 臺積電是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企業,成立於1987年,總部位於中國臺灣新竹,是全球第一家專注於代工的集成電路製造企業,也是晶圓代工模式的首創者。 如今經過30多年的發展,其市值已近2000億美元,佔全球超過50%的市場份額。
  • 臺灣聯電大陸子公司將申請A股上市,下一個可能是臺積電?
    8寸晶圓代工今年需求旺盛,但聯電臺灣各廠區產能已無法擴充,為擴充產能及強化全球布局,決議由聯電子公司和艦統籌子公司聯芯及聯暻,向陸證監會申請IPO,準備籌資在和艦及聯芯擴增8寸產能。和艦及聯芯8寸晶圓代工月產能分別為6.5萬片、1.7萬片,其中聯芯年底前月產能可望達2.5萬片,至於和艦將借上市籌資再擴充1萬片月產能,屆時月產能可望達7.5萬片。
  • 中芯的96小時:當CEO的辭呈和美國制裁先後到達|小巴看一周
    文 / 巴九靈 01 12月18日,美國商務部以「違反美國國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為由,宣布將中國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這意味著中芯生產10nm以下晶片所需要的原料和設備,美國原則上都不批准出口。
  • 內訌+外患,這次中芯國際的結局會如何
    這意味著中芯國際採購的部分美國設備、配件及原物料,受到美國出口管制規定的進一步限制,須事前申請出口許可證後,才能繼續供貨。 11月12日,趙海軍在三季度業績會上承認,公司部分美國產設備零部件和原材料的交付期有延遲。同時,中芯國際下調了2020年度的資本開支計劃,從67億美元下調至59億美元。 中芯國際屬於晶圓代工企業。晶圓代工,指半導體晶片的生產環節。
  • 假如臺積電被禁供貨華為,華為能依靠中芯國際造晶片嗎
    而臺聯電可能不少人不知道,臺聯電可是臺灣地區僅次於臺積電的第二大晶片製造廠。所以,臺積電假若被美國人要求停止和華為的合作,其實臺積電根本沒有說「NO」的力量,如果真到了這步,能依賴中芯國際嗎?中芯國際是我們國內最牛的晶片製造廠,也是華為目前的重要合作工廠!但是,他們只是個代工廠!他們用的半導體設備來自哪裡?他們用的半導體原材料來自哪裡?
  • 臺積電晶圓優惠價全部取消!漲價狂潮不可避免
    作為天字一號代工廠,臺積電憑藉強大的技術、產能實力,掌握著絕對的話語權,一舉一動也會對整個半導體行業產生巨大影響。據媒體報導,臺積電已經取消了針對大客戶的優惠,今後購買晶圓將不再享受任何折扣!在以往,如果大客戶從臺積電大規模訂購晶圓,比如幾萬塊、幾十萬塊,會享受最多3%的優惠價,高通、蘋果、AMD、NVIDIA等等巨頭都是如此。
  • 造芯衝動:寧波「中緯」的臺灣身世
    一個例證是,韓國Hynix今年年底將投入17億美元建構12寸晶圓生產線。蘇州和艦8寸生產線購自中介商,中介商接手自聯電。上海貝嶺規劃中的8寸線,傳聞最多的也是購自臺聯電。   中芯國際、華虹等企業基本上購買新設備;而上海先進、新進及無錫上華等企業基本購買6寸的二手設備,只在確實買不到時,才購買部分新設備。
  • 專訪丨蔣尚義:加入武漢弘芯要創全球獨特晶圓代工模式
    根據武漢弘芯( HSMC )的官網信息,其總部位於武漢市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立志成為全球第二大 CIDM 晶圓廠,主要運營邏輯先進工藝、成熟主流工藝、射頻特種工藝等。武漢弘芯半導體規劃的 12 寸晶圓廠生產基地,其項目一期月產能規劃為 4.5 萬片,預計 2019 年底投產,接著,規劃第二期採用最新的製程工藝技術,月產能為 4.5 萬片,預計 2021 年第四季度投產。武漢已經繼合肥、南京等地之後,成為新一代的「晶片之城」。
  • 中芯國際VS 英特爾——中美半導體製造之「巔峰對決」
    在美國,英特爾(INTC.US)、德州儀器(TXN.US)和格芯這三家企業代表著其半導體製造的最高水平,其中,英特爾是IDM,在全球半導體市場長期排名第一,主要設計和製造以CPU為代表的邏輯晶片,另外還有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TI也是IDM,在全球模擬晶片廠商中同樣排名第一,主要以高性能的模擬晶片設計和製造為主;格芯則是晶圓代工廠,全球排名第三,僅次於臺積電(TSM.US)和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