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貝殼找房計劃上市各種猜測終於有了明確消息,據貝殼找房向《國際金融報》證實,貝殼近期重籤了美股,因此上市路徑大概率是以VIE形式登陸美國資本市場。
據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1月7日,鏈家啟動A輪融資,復星昆仲、鼎暉投資融資數億元;2016年鏈家的B輪和B+輪融資通過華興資本旗下的華晟資本的等資本方融資60億元;2017年1月9日C輪孫宏斌的融創中國融資了26億元;2019年的D輪則由騰訊領投8億美元。
如今從傳言到實錘,對貝殼找房上市的眾多消息,從未間斷。
自從鏈家2016年4月,獲得由華晟資本領投,高瓴資本、新希望、騰訊、百度作為戰略方參與,共同注資60億元完成B輪融資開始,就有曾經媒體報導稱,鏈家已經同投資人籤訂「對賭」協議:若鏈家未能在B輪交割日後5周年內完成IPO,投資人有權在該情形發生後的任何時間要求回購。回購價格為基本投資價格+每年8%(單利)作為回報。
上市!似乎已經是鏈家的必選項。
對賭協議的規定的時間日益臨近,鏈家加快了相應的節奏。
為上市做業務嘗試,這一切似乎都不是空穴來風。在成立貝殼之前鏈家就有意加大了投入,但在瘋狂擴張的勢頭下,鏈家的營收等指標卻不升反降。然後由於內外部因素的倒逼,左暉重新回到平臺上考慮問題,他需要一個新的平臺出現來接替鏈家上市,這樣貝殼就誕生了。據天眼查,天津小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作為其平臺的企業主體出現,左暉持股94.38%,對外投資四家公司。
去年4月,由鏈家網升級而來的「貝殼找房」全新上線,定位於技術驅動的「新居住」服務平臺,涵蓋二手房、新房、租房、裝修和社區服務等眾多類目。
至此,對於在選擇上市主體上的考慮已經定音。或許是重資產的鏈家受行業影響過大,上市或存在難度,而打上網際網路標籤的貝殼找房或更有想像空間。或許考慮還有其二,待鏈家董事長左暉現持有貝殼94.38%的股份,在海外上市後,再將原有股東再漸次入股,可免去上述VIE模式海外上市時可能面臨的複雜步驟。
而這也正好解釋了:貝殼找房的業務範圍,幾乎與鏈家完全一致,但左暉為何全力推進的原因了,但這也是業屆人士存有質疑的地方,新換的平臺打上標籤就能上市?
為上市準備的事實,從另一方面也得到進一步證實,在今年3月,鏈家房地產經紀公司22家股東通過協議鏡像平移至貝殼找房曾一度引發輿論關注,當時有猜測指此舉或為通過VIE架構設計,將貝殼及鏈家的線上線下業務打包到海外上市做準備。(如下圖,涉及股東變化工商信息)
雖然後來,貝殼找房對此回應稱,「本次減資目的在於企業發展所需,原投資方在鏈家的股份將通過協議鏡像平移到貝殼找房。」
然而,外界認為,這無疑進一步印證了貝殼找房上市的猜想。更有有消息稱,貝殼找房或先於鏈家上市,鏈家將會成為其二級子公司。
而今,根據貝殼的回應重籤了美股來看,其更有可能以VIE的形式登陸美國資本市場了。
上市的重任落到了剛剛成立的貝殼找房平臺上,的確是用重任在肩形容不為過,不過,貝殼找房從面世那天起就一直被業界質疑聲不斷。
首先,便有貝殼找房App被安全主管部門曝光「存違規行為」
今年9月媒體報導,從廣東省公安廳獲悉,全省公安機關持續開展超範圍收集用戶信息App清理整治專項行動,今年8月共監測發現250餘款App存在超範圍收集用戶信息行為,並曝光其中42款存在違規行為App,其中就有貝殼找房App。
其次,便是複製線上鏈家模式的質疑,無疑是一心二用了。
在今年5月份,貝殼找房要建一個中介公共的買賣資料庫平臺的消息也曾引起業界注意,貝殼找方的目標是打造一個美國MLS的中國版,這也再一次引發了業界對貝殼找房模式的質疑。
眾所周知,鏈家是一家傳統的房地產經紀公司,2001年由左暉創立,業務覆蓋租房、新房、二手房、資產管理、海外房產、網際網絡平臺、金融、理財、後房產市場等領域,線下無疑是當之無愧的佼佼者。
另外,在黑貓投訴上針對「貝殼找房客服」投訴自4月份至今有46起。
投訴貝殼找房涉及虛假信息、保證金退還不及時、洩漏信息遭到騷擾、貝殼虛假承諾、違規收取定金等。
不僅如此,貝殼找房App多地爆出被住建部門點名信息違規等。
(中華網財經綜合 作者:唐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