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易經》:對話臺灣易學大師劉君祖

2020-12-21 鳳凰衛視

鳳凰衛視7月25日《智慧東方》,以下為文字實錄:

它被稱為天下第一奇書,人世的迷津暗藏在晦澀的符號之中,有人視其為迷信的小兒科把戲,有人說它是一本古人遺留的智慧寶典,孰是孰非?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經歷,遇到一件或重要或無關緊要的事,需要做一個決定,而自己呢卻感到左右為難,怎麼辦?乾脆拋出一枚硬幣,讓老天做主。這種好玩的決斷方法,其實與一本古書----《易經》滲透的思維有關。《易經》是由6000多年前華夏始祖創造,又經多個朝代智者的整理、完善、劉君祖傳至今的經書。如今,理性主義者視其為小兒科的把戲,科學主義者將其定位為不屑一顧的糟粕。但是在有些人眼中,它是一本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慧寶典,是中國精神的生命胚芽。《易經》到底是怎麼樣一本經書?它對現代生活是否還有神妙的指導能力?今天我們節目組請來了一位研究《易經》三十多年,曾經當過李登輝國學老師的臺灣易學大師 -----劉君祖先生。

人物介紹:劉君祖,臺灣易學研究會易學大師,1952年出生於湖南,現居住在臺灣。

主持人:聽說您在臺灣的時候,有時候也和一些政界和商界的一些領袖人物,就是有時候用《易經》的智慧跟他們一起探討一些問題,您曾經好像和李登輝先生也探討過這個周易方面的東西?

劉君祖:教過他一年多的書, 1994年吧,94年到95年,一年多,每一個禮拜到他家裡去上一次課,晚上去上一次課。

主持人:那麼除了這種單純的教與學以外,你們兩個有沒有也做一點類似於作業一樣,就是拿這個周易的東西對臺灣的政事進行過某種推演和推測嗎?

劉君祖:我想您這個問題,大概就是過去十幾年來經常會碰到的問題,我可以說是沒有。

主持人:沒有做過。

劉君祖:沒有,一方面就是說什麼呢,就是當時我們在第一堂課的時候,幾乎就講清楚了,我不教他佔卦,可以說他是唯一的不教佔卦的學生。

1994年,當時在出版社工作的劉君祖,把一套自辦的易學雜誌寄給了李登輝,讓他意想不到的是:李登輝看過後,竟對《易經》產生了濃厚興趣,還請劉君祖擔任自己的私人易學教師,出於藉此機會近距離觀察臺灣政治的目的,劉君祖欣然答應了李登輝的邀請。

劉君祖:那我們學《易經》人當然也會自己,當然是自己在私下會用,例如說佔卦預測的方式來看看他的未來,但是這個不能跟他講的,但是自己會有,其實那個時候大概在教書才教了一兩個月之後,這種,不是故意觀察,反正你就會有一些那個。

主持人:在接觸中間肯定很多信息傳給你嘛!

劉君祖:對對對,有些信息,然後就也好奇嘛,就是說這樣一個,那麼就一直這樣看到底的話,未來,前景的話,他的未來發展可能會是怎麼樣,結果那個卦象非常明確,它就是一個《易經》中的明夷卦,明夷卦就是sun set日落,就是日落的象,日落之象,太陽掉到地平線下面去了,黑夜慢慢開始來臨了這麼一個象,但是很有意思,因為那個時候自己可能也還是比較年輕,可是那時候不知道討論一個什麼事情,結果有點露了口風了,結果他就,他聽出來了,他就想知道,知道我算的這個他未來的一個氣運也好,那這麼一逼,這樣情況下要完全不講幾乎不可能,就講得比較婉轉,但是這個答案還是告訴他明夷卦了。

主持人:那他自己可以去翻書了。

劉君祖:對,但是而且明夷這個東西,那時教書已經教了一小段時間了,明夷這個卦不管顧名思義或者是幹嘛,又是一個不變的明夷卦,稍微對《易經》有點認識也知道這不好,對不對?

主持人:對!

劉君祖:非常辛苦,甚至是比較往下走的。

主持人:走下坡路。

劉君祖:所以那個臉色當場就會有一點,不太高興,變化。問題是這個未來的走向的人,明夷的人不是一般人,他是一個掌握很多資源、很多權勢,可以決定臺灣很多方向的人,如果他明夷,可能會帶動臺灣會明夷,對,是這個問題,所以你看後來民進黨的八年,還有李登輝政權的後面那幾年,兩岸關係的緊張。

主持人:那非常緊張,臺灣經濟開始明夷。

劉君祖:幾乎就是這樣,那這個東西就是因為明夷卦有一個,明夷中心的概念嘛,那中心的人他並不是看得很清楚,他自己有一些東西,他會影響到旁邊,帶動都明夷嘛,那這個也不能講,那甚至他在問這個明夷卦的時候,臉色不是很好的時候,你跟他講還只能往比較寬緩的方向講。但是我心裡很清楚,那這個明夷卦幾乎就是看出這個《易經》看一個人,包括他未來可能發展,那這個人未來的發展可能性格決定命運,對這個人也幾乎有某種程度的透視,那這個很可怕,可以在他自己覺得都還在上升的時候,那《易經》就已經斷言他最後是這樣了,那換作我們常常很多人會困於感情,或者困於自己有利益的這種障礙啊,我們看不到事情的真相,更看不多那麼遠的東西,可是《易經》很明確把答案告訴你了。

相關焦點

  • 2018戊戌中華傳統文化臺灣之遊學記
    劉君祖老師平素精研儒家學說,以傳統經典闡釋現代精神,尤其深修《易經》,往往將難解的易理,以生活實例佐證解讀;將《易經》義理付諸實踐,從易經的角度解釋闡說諸如《春秋》《尚書》《禮記》《四書》《孫子兵法》等傳統經典,並旁通於佛、道,自成一派,為深奧難懂的《易經》搭建起一座方便學習的橋梁,把《易經》和現代知識巧妙融合會通,將「易學」生活化與現代化。
  • 湖南易經大師無量子現代最出名的房產建築風水大師
    當筆者及網友們在網際網路上搜索:湖南風水大師排名、湖南長沙風水大師、廣西柳州、玉林、中國風水大師第一人、當代著名風水師、雲南昆明麗江、全國第一風水大師、河北廊坊永清地理陰陽師、國內著名風水大師、當代國學大師、香港最好的起名大師、臺灣著名風水大師排行榜、湖南長沙口碑最好的看風水師傅、陝西西安最靈驗的風水先生這些相關詞彙時,『無量子』的名字就會一次次地出現在大家的眼前,作為權威易經風水專家無量子大就像易學界中的馬雲
  • 民間有流傳,鬼怕《易經》!南懷瑾大師卻說:晚上不要讀,為啥?
    南懷瑾先生:「千萬別晚上讀《易經》,不然一下子天就亮了。」為什麼南懷瑾告訴我們說,千萬別讀《易經》呢?在世人的認知裡面,《易經》是可以闢邪的,但凡是心不正的妖魔鬼怪,都害怕《易經》。但是南懷瑾大師的意思可不是這個。
  • 又一大師走了!生於福建、長於臺灣的國學大師曾仕強逝世,4年前他受...
    臺灣著名學者、國學大師曾仕強於11日19點54分在臺灣安詳辭世,享年84歲。11月11日21時39分,微博官方認證帳號@曾仕強-教授 發布了一則消息。、臺灣興國管理學院校長、臺灣智慧大學校長、羅浮山國學院院長等職務。
  • 易經有多深奧?國學大師南懷瑾告誡世人:晚上千萬不要讀易經
    說起南懷瑾,很多人的腦海中就會浮現出一個慈眉善目,仙風道骨的老人形象,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儒釋道兼修,是一位著名的國學大師,許多人都以他為偶像。在大師眼裡,儒、釋、道中的那些妙語是中國人的聖經,是我們生活的指南,從中我們可以獲得逾越障礙的技巧,掌握擺脫煩惱的智慧。國學大師南懷瑾告誡世人:晚上千萬不要讀易經!為什麼呢?
  • 臺灣「中華易經學會」交流團到山東交流訪問
    山東省政府臺辦楊慶文主任(右三)、嵇建寶 副主任(左二)等與焦仁和先生(左三)合影    應山東大學校長展濤教授的邀請,8月14日至21日,以臺灣知名人士焦仁和教授為團長的「中華易經學會交流團成員包括「中華易經學會」榮譽理事長邵崇齡、倪淑娟和副理事長葉素琴,還有臺北師範學院教授談海珠、華梵大學哲學系副教授伍至學等學者。     14日至18日,「中華易經學會」交流團在青島參加了由山東大學易學與古代哲學研究中心、青島嶗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主辦的「易學與儒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並發表了論文,。
  • 湖南易經大師排名新化民間風水師益陽懷化湘西婁底常德最有名的...
    中國最厲害的易經大師、湖南中國風水大師排名長沙、株洲、湘潭、衡陽風水大師排行榜前十名、易學十大泰鬥人物、邵陽、嶽陽、常德、張家界風水大師中國誰最有名、益陽、郴州、永州、懷化中國第一風水大師排名、香港現在最好十大風水大師、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婁底中國十大風水大師排行榜、廣東深圳最著名的風水大師、貴州遵義出名的風水先生、廣西最厲害的風水大師國內目前最厲害的風水大師排行榜
  • 《易經》有多深奧?南懷瑾:晚上不要讀易經,一不小心天就亮了!
    《易經》之中;最近的研究還表明,《易經》中的每一卦都是一首詩,其文學和美學的價值不亞於《詩經》所以有人就說如果您了解了《易經》,您就了解了中國人的根源!南懷瑾先生:「晚上不要讀《易經》,不然一下子天就亮了。」南懷瑾為什麼告訴我們,不要晚上讀易經呢?在世人的認知內,《易經》是可以抵禦邪靈的,但凡心術不正的怪物和惡魔都害怕《易經》.
  • 臺灣學者傅佩榮:30歲讀儒家,40歲讀道家,50歲讀《易經》
    授權圖片 | 陳卓 攝 關於讀書,臺灣大學傅佩榮教授有一個說法: 30歲之前要讀儒家,40歲之後讀道家,50歲左右讀《易經》。 50歲左右則要讀《易經》,學會把握生命的全局,提升生命的境界。 遺憾的是,在當前的國學熱中,亂象迭出:不懂裝懂的偽國學大師屢見不鮮,淺嘗輒止的「皮毛」國學普遍存在,各種版本的國學著作也是良莠不齊……讓人不知從何讀起!
  • 中國最出名的風水大師是誰?中國十大傑出風水大師有哪些
    中國十大傑出風水大師,國內10大風水大師,國際易經大師排名,中國最出名的風水大師是誰,全球風水大師前50排名著名的風水局,世界最著名風水大師,當代風水先生風水師前100名排行在我們中國不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公司還是個人都對古老的易經風水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包括在企業風水布局、客廳風水、辦公室風水、富貴家居風水、家居風水布、庭院風水、房屋風水、
  • 臺灣學者南京談國學:30讀儒40讀道50讀《易經》
    作為首位參加《百家講壇》節目錄製的臺灣學者,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傅佩榮近年來在內地不斷傳播哲學和人生,憑藉自己獨特的見解、生動風趣的語言,受到了內地觀眾的喜愛。昨日,傅佩榮應邀來南京演講,並在下榻的江寧百家湖畔的酒店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  心中有父親留下的「燈塔」  一年有200天在臺灣和內地進行各種演講,從文化中心到學校,從行政機關到社團,都留下了傅教授的身影和足跡。
  • 中原地理尋龍點穴第一人——探訪民間國學易經風水大師陶建喜
    中原地理尋龍點穴第一人——探訪民間國學易經風水大師陶建喜《易經》是闡述天地世間關於萬象變化的古老經典,是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易經》被譽為諸經之首大道之源」,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總綱領,蘊涵著樸素深刻的自然法則和和諧辨證思想,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結晶。易經風水學揭示了風水的奧秘和真諦,從遠古到如今,從帝王到平民,多少仁人志士用以造福人類,趨吉避兇。而現代易經風水理論與中國傳統風水學結合起來。使風水學理論更加完善化、系統化,使風水規劃、預測技術更加準確、精湛。
  • 易經大師預言:臺灣地區第一位女領導人2008年出現
    東方網5月10日消息:臺灣地區領導人「大選」開始重新驗票,會不會有翻盤的機會?據臺灣媒體報導,島內易經大師預言,機會不大,不過有預言家大膽預測,2008年臺灣地區將會出現第一位女領導人,而且可能是一位企業家。   預言家吳宗霖說,2008年會產生女領導人因為具備以下條件:第一個是因為宇宙間坤道應運,第二個是民主自由的潮流,第三個是臺灣經濟的需要,第四個是金融的需要。
  • 易經風水大師劉潮林講學篇29—33
    易經風水大師劉潮林講學篇29(山有貴龍山,富龍山,貧龍山和賤龍山之分)貴龍山貴龍山: 祖山發脈,老龍丟下嫩了枝丫,開屏過峽,過脈處必是單清過脈,兩邊有士衛,不能風吹脈露,過脈處非常細小,過脈後起龍樓鳳閣,辭樓下殿,穿帳過峽,蜂腰鶴膝,肢腳橫生,層層疊疊,有迎有送,有開有合,群峰繞繞,到頭一節,巒頭豐滿秀氣,左右打開繞明堂抱攏,隨叢遍地
  • 「鬼」怕《易經》,為何南懷瑾卻告誡世人晚上不要讀《易經》?
    但不可否認,幾千年來《易經》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與地位。既然民間流傳,「鬼」怕《易經》,那為何南懷瑾大師卻告誡人們晚上不要讀《易經》呢?假如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鬼,鬼又真的怕易經,那我們晚上讀《易經》豈不是更安全?
  • 易經尋根:水火不容的易學兩大流派
    周秋鵬易經是《連山易》、《歸藏易》、《周易》的統稱,是以六十四個卦象為基礎,不斷積累和豐富起來的一個龐大的系統。現在講的易經,主要指《周易》,據說是周文王寫了卦辭和爻辭,孔子寫了《易傳》。從古到今,易學界紛爭不斷,搞易經的遇到搞易經的,很多會看不起對方,甚至彼此視對方為敵人。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的呢,筆者認為,跟易學界長期以來存在的兩大流派有關。第一個流派為易理派,也叫學院派。主要以孔子為代表。孔子寫了《易傳》,就把易經引進了哲學領域。
  • 2021年中國最出名的風水大師全國最厲害的風水師排行榜
    』、『現代十大風水師排名』、『內地看風水最好的大師』、『國際第一風水大師』、以及再增加上北京房地產頂級易學家、上海樓盤、天津家居、重慶陽宅權威風水先生、成都房屋、臺灣墳地、香港公司御用易學專家、昆明地理風水師、武漢墓地陰陽師、長沙陰宅著名堪輿師、濟南住宅、青島看房子風水知名易經師傅、大連辦公室風水調理師、鄭州企業風水顧問這些詞彙時,人氣真旺的、曝光度最多的、知名度最高的當屬以下這些國內外聞名的堪輿大師了
  • 中國風水大師排名 中國最厲害的十大風水大師排名查詢,全國風水...
    少年時期遠赴臺灣,跟隨「巖峰」道長,學習臺灣皇極道家風水,並正式成為其第28代傳承人。現任中國易經理事會常務會長、中國風水文化研究院河北分院副院長。2013年籤約鳳凰衛視,成為娛樂頻道首席命理點評專家,曾公開點評過娛樂圈多位明星,並一一得到驗證,例如李晨與範冰冰的戀情、2014年世界盃內馬爾受克、德國奪冠等等都是準的一批,被譽為娛樂圈最信賴的易學大咖。
  • 中國第一風水大師是誰?
    中國第一風水大師這個問題,一直都是被人津津樂道,古代有很多的風水大師傳奇故事流傳下來,今天就給大家討論一下中國第一風水大師的問題:  中國古代第一風水大師——袁天罡  隋末唐初的袁天罡被公認為中國古代第一風水大師。據傳,袁天罡是隋文帝楊堅的兒子,因為母親被皇后所殺,所以被抱給袁家撫養。
  • 臺灣著名國學大師曾仕強去世,曾在《百家講壇》主講易經、胡雪巖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著名學者、國學大師曾仕強於11日19點54分在臺灣安詳辭世,享年84歲。11月11日21時39分,微博官方認證帳號@曾仕強-教授 發布了該消息。曾仕強教授於1934年生於福建,祖籍漳州,長於臺灣,後遊學歐美等國,先後獲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學士、美國杜魯門大學行政管理碩士、英國萊斯特大學管理哲學博士和牛津大學管理哲學榮譽博士,並歷任臺灣交通大學教授、臺灣興國管理學院校長、臺灣智慧大學校長、羅浮山國學院院長等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