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有多深奧?國學大師南懷瑾告誡世人:晚上千萬不要讀易經

2020-12-24 歷史研習室

說起南懷瑾,很多人的腦海中就會浮現出一個慈眉善目,仙風道骨的老人形象,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儒釋道兼修,是一位著名的國學大師,許多人都以他為偶像。

而且,他對於為人處世的道理也了解的十分透徹,他將儒、釋、道、諸子百家等典籍相互融合,用全新的方式,幽默詼諧傳送給世人,備受追捧。

在大師眼裡,儒、釋、道中的那些妙語是中國人的聖經,是我們生活的指南,從中我們可以獲得逾越障礙的技巧,掌握擺脫煩惱的智慧。

國學大師南懷瑾告誡世人:晚上千萬不要讀易經!

為什麼呢?因為一讀就上頭,天很快就亮了

真正含義是在說,如果晚上讀《易經》,一夜便捨不得睡覺了。

《易經》是中國非常古老的一部佔卜書籍,成書時間距今大約有幾千年的歷史了,據說是西周時所創作。

《易經》的偉大不在於創造了或者間接產生了一系列的「算命之法」,而在於它啟發我們明了人間的「貞正之道」,如果我們能沿著《易經》指明的這條「貞正之道」,人生道路必然能夠元亨利貞。

我國後世的眾多名人也都深受其影響,像孔子、鬼谷子、諸葛亮、王陽明等人,他們每一個人雖然處於不同的時代,有過不同的功績,但是卻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在25歲之前熟讀《易經》。

孔子解《易經》做《易傳》,發揮了乾卦的精神,儒家的基本精神是一種陽剛的精神,就是自強不息、剛毅堅韌。老子雖然在《道德經》裡沒有提到乾卦坤卦,但他提到了陰陽,「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把陰放到前面,陽放在後面,老子主張的陰柔,就來源於坤卦。中華文化,陰陽中和,《易經》就充分體現了這種文化的生命力。

其實有很多人質疑過易經,說易經是文化造假的源頭,但是在很多西方科學家的印證之下,發現易經其實是一門超科學,1953年華生和克立克提出了DNA雙螺旋結構模型。

1966年尼倫伯等人破譯了全部遺傳密碼,但是此時西方的科學家很震驚地發現,中國的《易經》64卦爻象圖與《遺傳密碼》有著驚人的一致性,直接再現了生命的本質;易經的科學性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孔子晚年獨鑽《易經》,甚至翻斷了編竹簡的繩子;哲學大師馮友蘭臨終唯一遺言更是: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異彩,要注意《易經》;

「閒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時」,馬雲更多次公開推薦《易經》,並忍不住感嘆「自己得益於比別人讀得早。」

《易經》這部三千年的經典,就恰恰能夠幫助我們。它回答了「人從何處來,欲往何處去」這類古老的哲學問題,吻合了人們潛意識想渲洩的憂懼與想望,提供了解決吉兇禍福、貴賤窮達等切身問題的辦法。

有人說古人的文言文晦澀難懂,一般人真看不懂,那這本白話文版本的《圖解易經》推薦給大家,這個版本不僅完整完整將原版的內容收錄進去,還將那些深奧的語言,用白話文講解,通俗易懂。

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每一個都是能讓你實際運用到職場,生意場和生活中的。

結合生活中的案例,更能讓人沉浸其中,看完之後,對於生活中的很多困惑也就豁然開朗。關鍵能將裡面的智慧實際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

這本《易經》才56元,卻能讓你受益終生!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鬼」怕《易經》,為何南懷瑾卻告誡世人晚上不要讀《易經》?
    但不可否認,幾千年來《易經》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與地位。既然民間流傳,「鬼」怕《易經》,那為何南懷瑾大師卻告誡人們晚上不要讀《易經》呢?假如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鬼,鬼又真的怕易經,那我們晚上讀《易經》豈不是更安全?
  • 易經被質疑迷信6500年?南懷瑾大師告誡我們,千萬別晚上讀易經
    所以大多數世人下意識的會將《周易》等同於《易經》。從本質上來講,《周易》是闡述關於變化之書,長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預測,而《周易》便是總結這些預測的規律理論的書。南懷瑾先生說:「千萬別晚上讀《易經》,不然一下子天就亮了。」不是因為老輩們說《易經》可以闢邪,凡是不正的妖魔鬼怪都怕《易經》。不是說,枕邊放一本《易經》,就可以把鬼趕跑,也不是《易經》一讀,鬼神聽到了就不安。
  • 《易經》有多深奧?南懷瑾:晚上不要讀易經,一不小心天就亮了!
    南懷瑾先生:「晚上不要讀《易經》,不然一下子天就亮了。」南懷瑾為什麼告訴我們,不要晚上讀易經呢?在世人的認知內,《易經》是可以抵禦邪靈的,但凡心術不正的怪物和惡魔都害怕《易經》.但是南懷瑾大師不是這個意思真正的意思是,如果您在晚上閱讀《易經》,就無法好好的休息了.因為,當你發現了問題,便會想去找到答案,一個問題找到了答案,同時,您又找到了另一個新的問題.就在不斷尋找答案中,不知不覺的天已經亮了.
  • 民間有流傳,鬼怕《易經》!南懷瑾大師卻說:晚上不要讀,為啥?
    南懷瑾先生:「千萬別晚上讀《易經》,不然一下子天就亮了。」為什麼南懷瑾告訴我們說,千萬別讀《易經》呢?在世人的認知裡面,《易經》是可以闢邪的,但凡是心不正的妖魔鬼怪,都害怕《易經》。但是南懷瑾大師的意思可不是這個。
  • 一位中國院士的遺言:要注意《易經》!中國會因為它而大放光彩
    說起《易經》,大家都有所耳聞,知道是一部奇書,但很多人都覺得這本書很難懂。還有些人覺得這本書就是封建迷信,對此我只能說,大家對易經的誤解太深了,實際上很多有名的人物都研究易經。比如說在1990年,國學大師馮友蘭先生臨去世時,最後一句遺言,就提起了《易經》。
  • 易經告誡:不管與什麼人交談,少說自己3件事,福報將源源不斷
    易經告誡:不管與什麼人交談,少說自己3件事,福報將源源不斷一、不忘妄議別人的是非《易經》記載著這樣一句:「無妄:元亨,利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這句話什麼意思呢?意思是在說沒有妄念、妄行,守住正道才是好事。
  • 《易經》揭示成功的定律:一個人拼到最後,靠的並不是努力和運氣
    知名的國學大師南懷瑾曾說過:「晚上的時候千萬別讀《易經》,是因為一不小心天就亮了」。從而不難看出這本書的博大精深之處。中國知名的建築物之一,故宮,它的設計構思實際上便是參照了《易經》中的卦理,這才促使這座氣勢恢宏的宮殿,在經歷了上百年的風吹雨打後,依然不減當年的恢宏。而對於平常人而言,《易經》是1部修養福氣的著作。
  • 大師還是騙子,充滿爭議的國學大師,南懷瑾到底算什麼?
    全世界的華人中,說起名氣最大的國學大師,毫無疑問,南懷瑾肯定是其中之一。甚至可以說,南懷瑾的影響力,已經超出了華人世界,很多白人,黑人也對他非常崇拜。但是,譽滿天下的同時,常常也是謗滿天下,在國內,也有很多人認為南懷瑾的學說漏洞百出,是騙子,是偽大師。那麼,我們究竟應該怎樣看待南懷瑾的學說呢?
  • 易經:感到不順,是一種信號,告訴你應該學會變通了
    《易經》是一本講規律變化的古書。雖然有些人沒有讀過《易經》,也不懂64卦,但他們有這種認識,能在實踐中發現規律,適應潮流,成為各行業的大師。在這篇文章中,教大家使用《易經》最基本的法則之一:變通。如果老闆正在為某些事發愁,勢能是向下的,而你又沒有為公司做出重大貢獻,那就不要提加薪的事了。因為時機不對。以上就是關於《易經》變通的案例運用。
  • 易經忠告:人過了50歲,這2種親戚就不要來往了,謹記敬而遠之
    親情之間的傷害總是比其他來源的傷害大得多,所以說這種勢利眼的親戚最好減少來往。《易經》不僅是佔卜之書,更是智慧之書老祖宗給我們的告誡,早懂少吃虧,古人的智慧以及忠告指導著我們的生活,能讓我們少走很多彎路。很多人都問我,想要學習很多古人的智慧,卻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學起?
  • 《易經》中隱藏財運亨通的3條吉兆,參透1條,更容易大富大貴
    看現代:魯迅曾說,不讀《易經》,就讀不懂中國文化、在中國社會生存的道理;國學大師南懷瑾也曾說:千萬別晚上讀《易經》,不然一下就天亮了,足見其智慧的廣博。1990年,中國哲學大師馮友蘭老先生臨終前也要告誡學生:「中國將來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易經》」;楊振寧、李政道從《易經》中陰陽消長得到啟發,提出了原子能態二組的奇偶性存在著盛衰消長的變化,獲得諾貝爾物理獎。
  • 在《易經》深奧的五句話中,人們的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
    1、被別人羞辱,不是被膚色打動人都有情感和悲傷,七情六慾,在生活中,許多人無法忍受言語對彼此的不尊重,如果他們不高興,他們會立刻轉過臉來,憤怒地燒毀他們的未來。在《孫子兵法》中有一句話,那些心中有雷霆,臉上像平湖的人應該被奉為將軍。聽到消息不是膽小鬼。
  • 易經:人到五十,如果你還在奮鬥,記得要給自己留這四條「後路」
    這是南懷瑾大師給世人留下的勸世良言。人到五十,就像這些成熟甘甜的櫻桃一樣,是美好的。但是,在這樣的一個年齡,我們更要守住自己人生的方向,擁有正確的判斷能力啊。《易經》在我國傳統文化中,一直佔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 《易經》成功破譯生命密碼:生命到底是什麼?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進必有所歸,故受之以歸妹」;又說「緩必有失,故受之以損」,三卦都有停止不再進行之意。用陽爻代表強型核苷C和G,陰爻代表弱型核苷U和A,64個密碼子正好能平均排列成8組,更集中反映了其聯繫規律。當我們將《易經》與DNA相比較時,會驀然回首,察覺到一定有一片我們尚未知曉的天地!
  • 易經:一個人發財前,會出現3個坎,熬過去,福報就會源源不斷
    南懷瑾出生於浙江溫州,中國當代詩文學家、佛學家、中國文化國學大師。南懷瑾的著作多以演講整理為主,他精通儒、釋、道等多種典籍,全身心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建設與傳播,其出版代表作有《論語別裁》《孟子旁通》等共計三十多冊,後被人們翻譯成八種語言流通世界各地。
  • 《易經》的智慧:「人有小算盤,天有大算盤」,點醒多少人!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小算盤,而天,就是一把大算盤。所謂人算不如天算指的就是這個意思了。多點糊塗,少點計較《易經》: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人有千算,天則一算《易經》:「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經常行善的家庭,必定會有多餘的福氣,留給子孫。本本分分做事,心懷善念做人,上天永遠不會虧待你。天算什麼呢?
  • 失傳2000多年的《易經》,在一戶老農家找到,學者:這是「水書」
    《易經》這本奇書傳承了千年,是遠古時期人類,將自己的智慧和經驗提煉出來,製作出的一本生命密碼。正是因此,《易經》才會被世人譽為包羅萬物,可以預知一切的寶庫。隨著現代化進展,這類職業大多是水族中超過六十的老先生擔任,水書其實也因此有失傳的徵兆專家們請來的水書先生,將連山易中的水書通篇翻譯,得到了失傳2000多年的三易書之一。作為上古時代人類智慧的結晶,易經無疑是所有人都應該好好讀一讀的寶書。
  • 《易經》:「大恩養仇人」,與這3種人關係再好,也不要施以大恩
    《易經》告訴我們,與這3種人的關係再好,也不要施以大恩。一、心胸非常狹隘的人有句諺語:胸中天地寬,常有渡人船。一個人,心胸越寬廣,越懂得寬容別人,越會得到別人的幫助。心胸狹隘的人,總是會斤斤計較,甚至把別人的利益都想方設法據為己有。
  • 南懷瑾為何說:年輕人不要去鑽研佛學與易經
    「南懷瑾」是中國文化史上最耀眼的明星之一,12年時,他已近百歲,在大陸安然離世,他的一生,寫滿心酸也寫滿輝煌,以他僅有的小學文憑,成為一代國學大師。南懷瑾出生在浙江的一個小村莊,家境不錯,讀得起書,現在看來應該和魯迅的童年差不多,年輕的南懷瑾愛讀書,但不會讀,小學畢業時,居然考到了班上的最後一名。憤怒的南父想送他去學泥瓦匠,將來好生有個養家餬口的本領,南懷瑾不樂意,硬勸父親在家自學三年。必須說,他是有定力的,這也為他以後苦心修行佛法,打下了基礎。
  • 臺灣學者南京談國學:30讀儒40讀道50讀《易經》
    傅佩榮告訴記者,1947年,他的父親從上海去了臺灣,負責沿海島嶼的燈塔管理,「巧的是,長大後我考進臺灣輔仁大學哲學系讀的是哲學專業,其實,哲學就如同給人生指明航向的燈塔。」  傅佩榮說,開始他接觸的是西方哲學,後來受到國學大師方東美先生的影響,才有機會接觸中國傳統文化,再轉到中國哲學來。「有人認為中國沒有哲學只有思想,這是一種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