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還是騙子,充滿爭議的國學大師,南懷瑾到底算什麼?

2020-12-06 一品天下a

全世界的華人中,說起名氣最大的國學大師,毫無疑問,南懷瑾肯定是其中之一。甚至可以說,南懷瑾的影響力,已經超出了華人世界,很多白人,黑人也對他非常崇拜。

但是,譽滿天下的同時,常常也是謗滿天下,在國內,也有很多人認為南懷瑾的學說漏洞百出,是騙子,是偽大師。那麼,我們究竟應該怎樣看待南懷瑾的學說呢?

一,傳奇人生

南懷瑾的人生,非常具有傳奇色彩。1918年,南懷瑾出生在溫州樂清。13歲的時候,跟著博古通今的葉公恕老師學習儒學,打下了堅實的國學基礎。

少年時代的學習至關重要,南懷瑾後來的成就,和他深厚的國學基礎知識有著直接的關係。相對來說,現代人的國學基礎知識就太貧乏了。

1937年,抗戰爆發,年輕的南先生毅然投身軍旅,到成都中央軍校擔任教師,報效國家。

離成都不遠的灌縣青城山,有一家著名的禪寺靈巖寺,南先生至交好友傳西法師在此寺住持。當時下少知名學者如馮友蘭、錢穆等均住在寺內閉關靜修,大居士鹽亭老人袁煥仙先生也在寺裡閉關。

袁老先生乃名重一時的川北禪宗大德, 南先生經常往來青城山,在寺裡小住,有緣結識了袁煥仙老先生,成為忘年之交。

袁先生閉關期滿,下山到成都成立了維摩精舍,南懷瑾先生毅然辭去中央軍校教官之職,追隨袁先生,成為維摩精舍開山首座弟子,其後,南先生為求深入研究佛法,便悄悄離開成都,奔赴峨嵋山峰的大坪寺閉關修持。

峨嵋山是中國佛敦五大名山之一,為普賢菩薩道場。中峰的大坪寺由明末避世的得道高人松月法師開山,地處懸崖陡峭的孤峰之上,只有兩條崎嶇的山路可通。

山上無水,所用只靠雨水和冬季的冰雪,故人跡罕至,確為閉關靜修的好去處,而且大坪寺還藏有全部大藏經。

三年閉關期間,南先生穿上僧衣,齋戒素食,日夜苦讀經、律、論三藏十二部五、六千卷佛家經典,以經為法,印證個人修持所得,終生受益無窮。

1945年,南先生出關以後,在神通俱足的風了和尚陪同下,遠走西康、西藏,參訪密宗各宗各派。風了和尚為他護法並安排行程,滿空法師為他擔任藏語翻譯,四川高等法院首席檢查官謝子厚大居士則供養他紅教、白教、黃教、花教等多種秘藏法本。

在藏期間,南先生參訪了貢噶活佛、根桑活佛等,得到多位上師的印證,承認南先生為合格的密宗上師。後來,貢噶活佛還在成都古剎大慈寺,特地為南先生傳授了顯密大小戒律,並親手書寫了藏文傳法傳戒的證書交給了南先生。在川九年,南先生雖歷盡艱險曲折,但是,最後終於神功大成。

1949年,南懷瑾來到臺灣,一開始生活十分困頓,甚至靠典當度日。後來,在杜月笙手下楊管北的身邊當門客,教授他「養生打坐」的法門。四、五年之後他得到楊氏信任,於臺灣上流社會之中,漸漸有了些名聲。

直到1963年,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創辦人張其昀聘請他擔任教授併兼禮學院院長後,小學肄業的南懷瑾才名聲大噪,真正成為社會名流。

隨後,他在臺北輔仁大學開設《易經》課程,古今中外,天南地北,人情世故,講什麼都信手拈來。結果學生一傳十,十傳百,他的名字不脛而走。每次上課,學生一直擠到窗外。

1966年,聲名鵲起的南懷瑾在蔣介石、蔣經國父子的邀請下,到臺灣三軍各駐地巡迴演講。有次在高雄岡山空軍基地演講,蔣介石還親自到場聆聽。此後,一些臺灣政要也都拜在他門下。

他每周四給這些政要開特別班,講課內容偏重於歷史哲學的發揮,如《史記》、《長短經》、《戰國策》和《陰符經》等,不談時政。這個班大約延續了四年,每個周四晚上門庭若市,街前停滿了高級轎車,站滿了警衛員、勤務兵。

同時,南懷瑾也開始了寫作的高峰,不斷有名著問世,而且內容橫跨儒道釋,影響力逐漸擴展到全世界。比如,儒家方面的書籍有:《論語別裁》,《孟子旁通》,《易經雜說》等。道家方面的書籍有:《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佛家方面的著作有:《金剛經說什麼》,《如何修真很大》等。

隨著上世紀70-80年代以來華人世界的國學熱,這些著作在華人世界受到廣泛歡迎,南懷瑾逐漸成為名滿世界的國學大師。

二,受追捧的原因

古文對今天的中國人來說,還是有很大的閱讀障礙。許多文章普通人只能看一個大概,沒有注釋,理解起來非常困難。

唯有南懷瑾,把國學講的通俗易懂,深入淺出,讓國學經典通俗化,恰好滿足了廣大國學愛好者的需求。簡單的說,別的經典都看不懂,只有南懷瑾老師的書可以看懂,人們都去追捧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再一個,南懷瑾老師學識淵博,知識豐富,真正做到了融會貫通,成一家之言。他講的從來都不是僵硬的教條,而是生動有趣的人生道理。

復興民族文化是人心所向,於是,隨著國學熱的興起,南懷瑾老師受到追捧就自然而然了。

三,為什麼充滿爭議?

國學經典如《論語》、《老子》中許多原句的解讀,歷來就是一個老大難。沒有哪一個專家敢說自己解釋得全對。一些成年人思想比較「頑固」,一看到與自己意見不同的,馬上就斥為「胡說八道」,說他們是「騙子」都是輕的。

南懷瑾老師本來是佛門俗家弟子,二十多歲起就學佛。他一生的學問,都靠對禪宗、維摩精舍的佛學理論打底。因此他在講《論語》、《老子》這些傳世經典的時候,自然會用佛家的思想去解讀儒學和道學。

這一點,首先就讓不能理解佛家學說的人產生反感。何況,他還提到「避谷術」這種讓現代人懷疑「不科學」的東西。被視為江湖騙子也就很正常了。

四,南懷瑾學說的價值

從南懷瑾的經歷來看,他本身的學識是很淵博的,但是現在市面上他的著作,絕大部分並非他親自著述,都是由他演講的文稿整理出來的。即興演講其實類似於如今的「脫口秀」,需要演講者深厚的功底,但是演講的成功,往往靠的是臨場的應變能力。

事實上,這種演講的方式,很難讓南懷瑾的學說做到有條理,更不要說成系統了。《論語》是孔子的語錄,也是由孔子的弟子整理而成。孔子門生中多賢人,整理出來的《論語》尚且讓人一頭霧水。南懷瑾的弟子中賢人又不及孔門弟子,就不能指望整理書籍的水平。

但是,書既然非南懷瑾本人所作,就不能因為《論語別裁》或者《易經雜說》中某些錯誤,指責南懷瑾是「騙子」了。事實上,南懷瑾去世之後,央視每年都發博文紀念。可見他「國學大師」的身份,事實上是得到大家認可的。

有價值的民族文化是任何力量也打壓不住的,而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精神得以形成的重要土壤,從這個角度說,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學熱,可以說是中華民族開始復興的重要標誌。

南懷瑾老師擁躉無數,粉絲眾多,從另一個角度,也說明了國學文化的巨大魅力。雖然南懷瑾老師的學說有很多爭議,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南懷瑾老師的學說,對國學文化的普及,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貢獻。

如南懷瑾這樣信手拈來,通俗易懂的解說國學的人,當然應該受到歡迎。能夠輕鬆快樂的學習一些國學知識,誰不喜歡呢?

只要對我們國學文化的推廣傳承有益,我們就應該支持。所以說,南懷瑾老師的價值是無可替代的。即使有所不足,也是瑕不掩瑜吧。

相關焦點

  • 佛教:南懷瑾,文化大師還是江湖騙子?其實都不是
    01《紅塵說禪》系列第324篇南懷瑾,這個名字但凡熟悉近代中國文化的朋友應該都不陌生,有關他的爭議極大,追隨者稱他為大學者,暢銷作者,國學大師,而反對者則斥責他為江湖騙子,學術雜而不精,全靠忽悠。因為讀他的著作等於就是領會他的精神,就像讀佛經就宛如聽佛說法一樣,所以佛陀雖然已經入滅兩千多年,後代還是無數人通過看佛經而開悟,這就是文字般若的不可思議。接下來我就來簡單的介紹一下南師的為人處世,也讓對他老人家不熟悉的師兄明白什麼才是真實的南懷瑾。
  • 南懷瑾:李敖稱他騙子,朱清時尊為大師,其人如何評說?
    南懷瑾先生南懷瑾是學者、詩人、武術家、教育家、傳統文化傳播者、佛學集大成者,他經歷坎坷而奇特,一生顛沛海內外,卻從沒放棄過學問的追求。他雜學旁收,知識淵博,卻從沒放棄過對傳統文化的傳播。他錦心繡口,著作等身,一生自著加學生整理的著作數十部,幾千萬字,令那些埋頭著述皓首窮經的所謂國學大師也驚詫不已。
  • 南懷瑾|「宰相肚子能撐船」國學大師的三段名句,要有大度的心量
    南懷瑾三段名句|知道「宰相肚子能撐船」和「唾面自乾」的故事嗎國學大師南懷瑾曾說:「人生的快慰往往源於不記恨。」國學大師南懷瑾南懷瑾——沒有降生的涵養,即不能發生進世的過業。南懷瑾曾感慨道:「一個越是有德的人,當他的地位越高,臨事時就越是恐懼,越加小心謹慎……不但一國君主應該戒慎恐懼,就是一個平民,平日處世也應該如此,否則的話,稍稍有一點收穫,就志得意滿。賺了一萬元,就高興得一夜睡不著,這就叫做『器小易盈』,猶如一個小酒杯,加一點水就滿溢出來了。像這樣的人,是沒有什麼大作為的。」
  • 南懷瑾更像江湖術士?北大教授:他的書是民間演義,全是胡言亂語
    ——宮崎駿飽受爭議的文人從來都不少,就拿南懷瑾來說,他被不少人稱為"一代宗師",也被一些人稱為"滿口胡言的大騙子"。他宣揚國學,一生為中國正統文化的建設與傳播所努力,卻總有人盯住他明明修道卻生兒育女且葷腥不忌不放。
  • 國學大師南懷瑾告誡世人:晚上千萬不要讀易經
    說起南懷瑾,很多人的腦海中就會浮現出一個慈眉善目,仙風道骨的老人形象,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儒釋道兼修,是一位著名的國學大師,許多人都以他為偶像。在大師眼裡,儒、釋、道中的那些妙語是中國人的聖經,是我們生活的指南,從中我們可以獲得逾越障礙的技巧,掌握擺脫煩惱的智慧。國學大師南懷瑾告誡世人:晚上千萬不要讀易經!為什麼呢?
  • 不要迷信南懷瑾的作品
    昨天,偶然看見一篇文章,文章的標題叫做《南懷瑾是大師還是騙子?北大教授:他的作品只適合文盲村夫看》,作者是「一枕古書」。可以看出來,作者是對南懷瑾基本上持有贊同態度。他首先承認了一個事實,即「莫言身上的爭論只能算作小巫見大巫,南懷瑾先生,應該是我國爭議最大的一位作家,曾經有北大教授對其抨擊道:他的作品只適合文盲村夫看!」
  • 歷史進程中的「臺灣大師」
    眼鏡、菸斗、手杖、長衫所襯託出的儒雅與放浪不羈兼得氣質,是大師的必備要素之一。或許在設計師眼裡,大師本就與瑪麗蘇言情劇中的霸道總裁形象別無二致,好男人都是「外面硬,裡面軟」,大師也要在外有能力、有性格,開開天眼、懟懟權貴,對粉絲則要軟到充滿親和感。很快,後起之秀南懷瑾便把錢穆的這招形象管理學了去。
  • 海燈大師87歲圓寂少林寺:方丈身份遭質疑大師還是騙子
    遊海燈大師的去世一直備受爭議。他們的生活曾經都被包裹在華麗的盒子裡,他們曾經被愛著,被羨慕著。他們曾經看不起同齡人,他們驕傲自得。但現在,它們必須被撕掉。他們現在赤裸裸地出現在別人面前,讓別人來評判他們的功過。海燈大師圓寂後,他生前所在的少林寺對他的過去和身份避而不談,甚至拋開了他的關係。生前被捧上天的海燈大師,是德高望重的大師,還是臭名昭著的騙子?
  • 南懷瑾大師教給大家7個字,簡單易學
    國學大師南懷瑾教我們七步功夫,記住《大學》中的七個字就可以了!他說:「你看《大學》的方法,也就是打坐的方法。『知、止、定、靜、安、慮、得』,一共七步功夫,七政。所以後來佛學說修禪定,這個禪定的翻譯就是『知止而後能定』來的,所以禪定,也叫做『靜慮』」。如何理解這七個字呢?
  • 佛是什麼?星雲、南懷瑾、聖嚴三位大師如是說,多少人錯得離譜!
    可見,我們並沒有真正了解佛是什麼。佛到底是什麼?我們可以聽聽三位得道大師怎麼說的,聽過之後,你會明白,多少人錯得離譜:【一】星雲法師:信佛與信神是不一樣的星雲法師是佛教歷史上的一位傳奇人物,他用一生在倡導「人間佛教」的思想,照亮了世間無數信徒的人生願望。
  • 南懷瑾:我曾在四川求仙問道,有人揮手成劍,松樹應手而倒
    慢慢的南懷瑾也長大了,即便是家中已不比當年,可是南懷瑾的父親甚至教育改變人生,於是就花了大量的心思讓南懷瑾到學堂裡面去好好學習。而我們的國學大師南懷瑾十分厭惡學堂裡面的教學環境,於是產生了厭學的狀況,這也導致了南懷瑾小學還沒有畢業。他的父親眼看自己的孩子讀不出書,於是也沒有夙夜憂嘆,他就想著既然不願意讀書,那麼以後有門手藝養活自己也是不錯。
  • 國學大師陳寅恪,「恪」字咋讀?有人讀「que」,有人讀「ke」
    這句詩聖杜甫的詩句,常被後人用來評價國學大師陳寅恪。著名歷史學家傅斯年曾這樣高度評價陳寅恪:「陳先生的學問,近三百年來無人能與其相比,唯有他一人罷了」。中國著名的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國學大師梁啓超曾這樣稱讚陳寅恪道:「我梁某也算多少有著作的人了,但是與陳先生相比,還不如他的寥寥數語有價值」。國學大師吳宓曾說:「我認為寅恪是對中西文化最博學的人,他雖然是我的朋友,實際上是我的老師」。
  • 「國學大師」陳寅恪,他的後代子女如何?
    「國學大師」陳寅恪,他的後代子女如何?文丨蟈蟈說事兒中國的文化源遠流長,其傳承更是綿綿不絕,值得研究的東西自然是數不勝數。國學大師在這個領域可以說是佼佼者了,在這些人當中,也不乏有些是享譽中外的,想必大伙兒都聽說過陳寅恪,他在這個領域頗有建樹,而且還是在清華大學這樣一個中國頂尖學府中,被稱為是「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的殿堂級的大人物。
  • 南懷瑾: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超越文化的局限
    文化大師逐漸凋零,在某種程度上使文化傳承出現了斷層。這尤其表現在對待傳統文化的傳承上。如果說這是一個浮躁的時代,倒不如說是進入文化浮躁時代。9月29日,著名文化學者南懷瑾去世,一代文化大師的離去,世人感嘆其傳奇。他的一生多有故事,曾習武學文,在臺灣備受推崇後又在大陸掀起傳統文化熱潮。
  • 品讀《聽南懷瑾大師講國學》
    這樣的人是沒有的,只是我們還是要秉持這樣的信念,因為我們的內心需要安穩和寧靜,為了這一份最簡單的心安,我們還是要學會常常內省,不要做讓自己憂懼的虧心事,這是做人最起碼的準則。    古人把誠信看得很重。孔心曾誇讚自己的弟子子路,認為他是個重信守信的人,同時我們也能感到被他人信任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偉大的人物把信譽當作生命去捍衛,事關我們的尊嚴,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又如何能允許自己食言呢?
  • 黃渤情商高,王迅也不差,看王迅如何「打臉」國學大師
    娛樂圈情商高的人不少,但提起情商高來,大家肯定會想到黃渤這個人,影帝黃渤在娛樂圈算不上帥,還有點醜有點憨。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王迅的這當節目,好像叫《百姓講談》,節目邀請來了一位國學大師,所有人都到位了,可這位國學大師卻是姍姍來遲,架子十足,但現場的觀眾全部起立鼓掌。工作人員讓魏大師喝礦泉水,魏大師一臉不屑地說,他不喝冷的,隨後不得不給這個所謂的魏大師沏一杯熱茶,這個架子說實話真的很大。
  • 脾胃虛寒,南懷瑾大師的萬病良方,寒冬記得用
    ▲南懷瑾(1918-2012年)中國著名學者、詩人、佛學家、教育家、武術家、國學大師 這位平日裡極少生病、長壽的世紀老人一生著書無數書中記錄了許多調病養生的方子
  • 什麼是坐禪入定?南懷瑾、達照法師、太虛大師、仲巴仁波切如是說
    坐禪達照法師、太虛大師、仲巴仁波切和南懷瑾對坐禪入定都有自己的見解。南懷瑾:關於入定的理解?南懷瑾南懷瑾:「大陸上有些廟子裡有五百羅漢堂,那些羅漢的像塑得好,沒有兩個羅漢的面孔一樣的,而且每個的姿勢都不同。這表示每個姿勢都可以入定,入定不一定是要打坐。
  • 南懷瑾為何說:年輕人不要去鑽研佛學與易經
    「南懷瑾」是中國文化史上最耀眼的明星之一,12年時,他已近百歲,在大陸安然離世,他的一生,寫滿心酸也寫滿輝煌,以他僅有的小學文憑,成為一代國學大師。看了太多的少年童郎,南懷瑾也一樣,在四川教書時,他結識了當時的道家大師袁煥仙,一位年近三十的年輕軍人,一位看破生死的老道士,也許是一種天生的惺惺相惜,他們之間的對話,居然異常地親密。對一個有著濃烈國學文化薰陶的人來說,袁煥仙把她的思想灌輸給了南懷瑾,這無疑是一次精神洗禮。
  • 大象無形,大音希聲:緬懷南懷瑾先生
    著名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2012年9月29日在蘇州太湖大學堂去世,享年95歲。聽學佛人說得惟妙惟肖,南翁似乎是自己決定要走,一星期前就已進入「入定」境界,在「入定」之前曾對弟子們遺囑:不要打擾我,一星期後把我抬出去燒了。他把生死看得這樣淡然,一點兒也沒有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