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的到來是超越先知的,他不像那些先知被呼召傳遞上帝的話語,而是直接啟示上帝自身。因此耶穌就不是先知,而是上帝在世界上的直接啟示和顯現。
先知們在先知書中傳遞上帝的話語,同時也表達對未來的期待和盼望,比如以賽亞在《以賽亞書》中對自己期待的新社會做了描述,同時表達了強烈的期待。「我要創造新天新地。以往的事都要被遺忘,不留痕跡。 你們要因我所創造的一切永遠歡喜快樂。我所創造的新耶路撒冷將充滿喜樂,城裡的居民要歡欣。 我自己也要因耶路撒冷歡欣,為城裡的居民喜樂。那裡,再也沒有哭泣,沒有哀號。 小孩子不會夭折;老年人都享長壽。活到一百歲的算是年輕;未滿一百歲死去的可說是受我詛咒的。 他們造了房子,自己住進去;他們種了葡萄,喝自己所釀的酒。 他們絕不讓別人住進自己的房子,或讓別人喝自己的酒。我的選民要像樹那樣長命;他們將長久享受自己工作的成果。 他們所做的事都會成功;他們的孩子不會遭受災難。我要賜福給他們和他們的子子孫孫。 」(以賽亞書 65:17-23 現代譯本)
在這段經文中,以賽亞描述的新天新地是沒有戰爭,沒有爭執的,人們充滿喜樂,孩子健康成長,老人享受天倫之樂,他們的房子沒有強盜進入,可以安全地居住,可以安心地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而不必擔心敵人的入侵而帶來的顛沛流離,而且他們有能力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和財產。以賽亞在這裡描述的是一幅和平、喜樂的景象,然而這種景象在以賽亞那個時代,也只是一種期待。因為周邊民族和國家的興起,一波接著一波侵略和殖民,民眾無法安穩生活,就像耶利米在《耶利米哀歌》裡的哭訴:
從前人煙稠密的城市,
現在孤零零地躺在那裡。
從前為世界所尊崇,
現在像寡婦一樣寂寞。
從前是諸省之後,
現在卻淪落為奴婢。
她整夜痛哭,淚流滿面。
從前知己的朋友們,
現在沒有一個來安慰她。
她的盟友都出賣她,
都成為她的仇敵。
猶大人民是可憐的奴隸,
被迫離開了家鄉。
他們流浪異域,
沒有安居的土地。
他們四面受敵,
沒有逃避的出路。
通往錫安的街道悽涼;
沒有人上去過節。
聖殿歌唱的女子悲傷;
祭司們只有哀嘆。
城門冷落;
錫安悲愁。
她的敵人成為主人;
他們的權力支配她。
因為她作惡多端,
上主使她受苦;
她的兒女被敵人擄到遠方去。 (耶利米哀歌 1:1-5 現代譯本)
這是耶利米哀悼痛苦耶路撒冷聖城在公元前586年被焚毀劫掠,人們被虜和四散逃亡的情景。作為小國家的以色列,沒有自己的命運主導權,因此他們穩定的時候實在不多,這就決定了他們苦難的歷史,因此他們對安定生活的新天新地的盼望,是今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所不了解的。直到馬加比起義,他們對彌賽亞的盼望,其實就是對安定生活的盼望。
而這種盼望什麼時候能夠實現,以及如何實現,這些先知們並沒有給出具體的說法。
因此,耶穌超越於先知的地方在於,他不僅預示了一個新天新地的降臨,也給出了實現的方式。
耶穌對新天新地的描繪比先知們更具體。他的新天新地就是他所說的天國,這天國不是在天上,而是在地上要實現的。
比如耶穌對八福的描繪:
承認自己靈性貧乏的人多麼有福啊;他們是天國的子民!
為罪惡悲傷的人多麼有福啊;上帝要安慰他們!
謙和的人多麼有福啊;他們要承受上帝所應許的產業!
渴望實行上帝旨意的人多麼有福啊;上帝要充分地滿足他們!
以仁慈待人的人多麼有福啊;上帝也要以仁慈待他們!
心地純潔的人多麼有福啊;他們要看見上帝!
促進和平的人多麼有福啊;上帝要稱他們為兒女!
為了實行上帝的旨意而受迫害的人多麼有福啊;他們是天國的子民! (馬太福音 5:3-10 現代譯本)
耶穌的八福,不僅是對未來的描繪,同時也說明實現的方式,那就是每個天國子民的努力。為了實現天國,你要謙和,要仁慈,要心地純潔等等,所以在天國中你要獲得滿足,被稱為上帝的兒女,獲得安慰,承受土地,這些不是無條件的,而是你要努力的,天國的實現你是有責任的。耶穌的天國不是從天而降的,而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結果。
因此耶穌才對門徒說,「我實在告訴你們,有許多先知聖賢要看你們所看見的,卻沒有看到;要聽你們所聽見的,也沒有聽到。」 (馬太福音 13:17 現代譯本)
耶穌說這句話的背景,是耶穌將天國比喻成種子,進而將天國的道比喻成撒種。門徒進來問耶穌為什麼要用比喻講,而不直白點說出來,耶穌說:「關於天國奧秘的知識已經賜給了你們,沒有給他們。 因為那已經有的,要給他更多,讓他豐足有餘;那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一點點也要奪走。 為了這緣故,我用比喻對他們講;因為他們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又不明白。 」 (馬太福音 13:11-13 現代譯本)
因此耶穌講的所有的話,核心都是天國的信息,都是為了解釋天國的建立。因此耶穌解釋說,天國不是咒語,你記在心裡念了一遍,天國就實現了。只要你不實踐這些道理,不付出任何努力,不負任何責任,那麼你聽了再多的天國的道理,也無法實現天國。
接著耶穌說了芥菜種的比喻,天國就像芥菜種子,雖然小,但是只要你努力實踐她,她就會長成參天大樹;天國就像酵母,雖然很少,但是放到麵粉裡,時間到了她也會發酵出很多面來。
耶穌講的新天新地,與先知們給出的新天新地之間的不同就在於,耶穌的新天新地是天國,並且這天國是需要大家努力的。因為「你們祈求,就得到;尋找,就找到;敲門,就給你們開門。 」(馬太福音 7:7 現代譯本)所以關鍵是你要行動。
只有行動,天國才會慢慢成長。而先知們對未來新天新地的描繪,都是降臨的,比如上面《以賽亞書》中的描繪,開頭就說「我要創造新天新地。」(以賽亞書65:17)實現天國好像是上帝的事,是上帝的創造,我們只要坐享其成,就可以了。以賽亞之所以這些說,是因為在當時的背景下,安全和平地生活,只能是願望,現實根本沒有實現的可能。
但是到了耶穌的時代,希臘化浪潮已經將猶太人的民族觀念衝擊的七零八落,世界主義已經形成,現代文明開始嶄露頭角,建立在希臘化基礎上的共同理念帶來了和平的希望,羅馬帝國建立了龐大的疆域,結束了諸國爭霸的局面,而這些在以賽亞的時代是根本沒有的。
因此,在這樣一個時代中,耶穌的觀念衝破了猶太人狹隘的部落民族觀念,而把上帝和天國置於世界的基礎上,這些就是耶穌天國的現實基礎。
但是這樣一個時代並不是說,天國可以馬上實現,只能說天國的希望有了現實基礎,此時天國就像種子一樣,需要時間,需要大家的耕耘和努力才能實現。
而歷史證明,天國的種子像芥菜籽一樣,開始很小,慢慢長大,直到今天開出現代文明之花。
而這些就是耶穌說的,那些先知想看沒有看到,想聽沒有聽到的內容。
而我們比那些門徒更幸運,因為我們見證了天國種子長成的參天大樹,並且這種子還在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