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堡礁白化觸碰誰的痛點

2020-12-25 環球網

「我們原以為再過30年大堡礁也不會出現這種程度的毀壞。」澳大利亞詹姆斯·庫克大學珊瑚礁研究中心主任特裡·P·休斯日前對《紐約時報》這麼說。

休斯與幾十位科學家早些時候在《自然》科學雜誌上撰文分析了全球氣候變暖與大堡礁白化間的聯繫。在他們眼中,2016年爆發的大堡礁白化無疑是一場災難。過去18年時間裡,共出現過三次全球性珊瑚礁大規模白化現象,2016年的這次爆發範圍最廣、危害最大。

健康的珊瑚會呈現出紅、黃、綠、藍、紫等靚麗色彩,這是由共生藻的顏色疊加在珊瑚蟲本身色素之上所形成。珊瑚礁白化,顧名思義,即組成珊瑚礁的大量珊瑚群落在視覺上呈現白色。科學家認為,這是它們走向死亡的前兆,而導致珊瑚礁白化的原因則是海水溫度變化。海水溫度升高後,為珊瑚提供絕大部分氧氣和營養來源的共生藻會死亡或離開,僅剩下透明的珊瑚蟲群體或珊瑚蟲死亡後殘留的白色碳酸鈣骨骼。

休斯表示,多年以來,他所在團隊為考察大堡礁白化情況,多次搭乘直升機進行航拍,也曾派潛水員進入水下拍攝具體情況,早已對大堡礁出現平均高達35%的珊瑚死亡率有了心理準備,但現在看到珊瑚礁白化面積如此之大,再加上那些觸目驚心的現場照片,依然會忍不住流下心痛的淚水。

這淚水是為失落的美麗而流。

大堡礁由數十億隻微小的珊瑚蟲構成,被認為是地球上生物所能構成的最大物體,即使在外太空遠眺,也能遙望到它藍色的身影。作為澳大利亞最優質的旅遊景點之一,大堡礁定義了珊瑚礁所能具有的一切壯麗。約2900個獨立礁石和900個大小島嶼綿延伸展於2600多公裡的海岸線之側。風平浪靜的時候,燦爛陽光之下,坐船悠遊其間,連綿不斷、色彩斑斕的珊瑚礁連綴成最美的奇觀。

大堡礁不僅是靜態之美,也以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聞名,其中包括許多瀕危物種和特有物種,早在1981年便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還曾被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評選為世界七大自然奇觀之一。

大堡礁的生死存亡,不僅在生態層面為人類敲響警鐘,在社會層面也將產生深入而持久的影響。對澳大利亞原住民與託雷斯海峽群島的居民來說,從約一萬五千年前至今,他們便與大堡礁同呼吸、共命運,美麗的大堡礁在他們的生活形態和藝術文化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近年來,伴隨旅遊業的興起,大堡礁給降靈群島和凱恩斯地區帶來的旅遊收益每年高達約10億美元。

作為地球上的古老物種,珊瑚在長達25億年的演變過程中保持了頑強的生命力,無論狂風暴雨、火山爆發,還是海平面的升降都未能令其滅絕。這道海平面下最美的風景抵禦了地球以萬年為單位的生態變化,但眼下卻因近百年來人類活動的影響而遭遇了重大危機。

早在2004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的數據即表明,在全球珊瑚礁中,11%已經遭遇滅頂之災,16%已無法發揮生態功能,60%正面臨嚴重威脅。值得指出的是,在一些沿海貧窮國家,數億人主要依靠珊瑚礁魚類獲得蛋白質,這種食物供應鏈的消失將會造成食物短缺,未來也許將演變為一場人道主義危機。

珊瑚礁的生態狀況是海洋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標,大面積白化說明全球氣候變化已經在海洋生態方面產生嚴重後果。地球產生的全部熱量中,高達93%被廣袤海洋所吸收。雖然珊瑚需要在溫暖的海水中才能健康生長,但這類物種對於過高的溫度非常敏感,水溫僅僅升高2、3華氏度便會導致其死亡。據保守估計,自19世紀末以來,全球海洋溫度已經上升了約1.5華氏度。珊瑚礁生長在熱帶地區,那裡的水溫變化還會略大一些。2016年,厄爾尼諾現象達到頂峰,再次令地球表面溫度短暫升高,該年成為自1880年有歷史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

科學家認為,對於發生在海洋裡的這場生態危機,生活在陸地上的人類有著無法推卸的責任。目前,海洋溫度的任何暫時性驟升,都足以對珊瑚礁形成嚴重威脅。如果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沒有有效行動,不僅大堡礁,全球珊瑚礁都有可能遭遇毀滅性災難。

第一次工業革命到現在這200多年時間內,地球生態發生了巨大改變,人類見證了太多物種滅亡,也目睹了無數美景的消失。今天,也許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對澳大利亞大堡礁的奄奄一息產生念茲在茲的切膚之痛,但在氣候變化這個問題上,全球各個角落之間都會產生連帶效應,全人類都是命運共同體,「一隻蝴蝶在巴西輕拍翅膀,就有可能導致1個月後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由此看,大堡礁白化,理應觸碰到所有人的痛點。

科學家認為,對於發生在海洋裡的這場生態危機,生活在陸地上的人類有著無法推卸的責任。圖片來自Earth Times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一秒世界工作室 王佳可)

相關焦點

  • 大堡礁白化觸碰誰的痛點?
    珊瑚礁的生態狀況是海洋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標,大面積白化說明全球氣候變化已經在海洋生態方面產生嚴重後果。地球產生的全部熱量中,高達93%被廣袤海洋所吸收。雖然珊瑚需要在溫暖的海水中才能健康生長,但這類物種對於過高的溫度非常敏感,水溫僅僅升高2、3華氏度便會導致其死亡。據保守估計,自19世紀末以來,全球海洋溫度已經上升了約1.5華氏度。珊瑚礁生長在熱帶地區,那裡的水溫變化還會略大一些。
  • 大堡礁白化之泣:不做點啥你失去的不止是一片美景
    大堡礁正陷入垂死狀態,其命運就掌握在我們的手中。在過去兩年裡,兩次大規模白化事件(bleaching)對大堡礁造成嚴重破壞,導致其大量死亡。當發生白化事件時,珊瑚會將被稱為「蟲黃藻」的小海藻驅逐開。這種海藻生活在珊瑚中,並為其提供食物,幫助創造出彩虹色調。沒有了蟲黃藻,珊瑚礁的組織就會變得透明,珊瑚也開始被餓死。
  • 雙語閱讀:大堡礁五年內出現第三次大規模珊瑚白化
    澳大利亞政府大堡礁研究的權威科學家表示,五年內大堡礁發生第三次大規模白化現象,這是大堡礁這一海洋奇蹟「呼籲緊急援助」應對氣候變化的明確信號。根據本周二(4月7日)發布的一項對1000多個獨立珊瑚礁的航空調查分析,今年夏天,在有史以來暴發最廣泛的白化現象中,大堡礁四分之一的區域出現了嚴重白化。
  • 澳洲大堡礁珊瑚白化 科學家稱短期內恐難復原
    據法新社4月10日報導,科學家警告稱,澳大利亞東北部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經歷了兩年嚴重的珊瑚白化危機之後,「完全不可能」在一年內復原,因為他們已確認該地再次受到海水升溫的影響。   詹姆斯?
  • 澳大利亞大堡礁大面積白化
    澳大利亞政府26日說,國寶級旅遊景點大堡礁近期再度發生珊瑚群大面積白化現象,緣由是氣候變化導致海水溫度升高,造成珊瑚礁內有機體大量死亡,呈現白骨森森的顏色。這是大堡礁五年內第3次發生大面積白化現象。大堡礁在2016年和2017年連續兩年因為海水過暖大面積白化,近半珊瑚死亡。大堡礁海洋公園管理局說,今年二月以來海水溫度過高是這次大面積白化的主要原因,已派出人員進行空中觀察。觀察發現,大堡礁南部部分區域呈現中度至重度白化,該區域2016年和2017年基本沒有白化現象;大量遊客造訪的北部及中部區域白化程度中等。
  • 大堡礁出現珊瑚白化現象
    據新華社電 澳大利亞專家日前表示,大堡礁近來出現有記錄以來最廣泛的珊瑚白化現象,這說明應對氣候變化刻不容緩。  澳大利亞詹姆斯·庫克大學日前發布公告說,學校珊瑚礁研究項目中心主任特裡·休斯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在3月份最後兩周從空中觀察了大堡礁區域的1036個珊瑚礁,結果發現了大面積白化現象,特別是大堡礁南部首次出現珊瑚大規模白化。
  • 大堡礁被煮了?珊瑚因海溫升高嚴重白化9個月死亡2/3
    參考消息網11月30日報導 臺媒稱,科學家29日表示,澳大利亞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珊瑚礁群的大規模白化,使今年珊瑚死亡的數量空前,為有紀錄以來的最大浩劫。據臺灣《聯合報》11月30日報導,受到3月和4月的海水氣溫升高影響,世界最大、綿長2300公裡的珊瑚礁遭遇有紀錄以來最嚴重的白化現象。後續的海底研究支持之前的空中研究結果,發現北部較無法抵達區在過去八到九個月喪失三分之二的淺水珊瑚。
  • 大堡礁五年內第三次大規模珊瑚白化!2070年全球珊瑚礁可能全部消失
    近日,澳大利亞大堡礁海洋公園管理局發現了令人心碎的一幕:由於今年2月以來創紀錄的海水溫度,澳洲大堡礁正在經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珊瑚白化!這已是2016年以來大堡礁區域內經歷的第三次大規模白化。這一次,之前從未有過變白歷史的南部大堡礁,首次出現珊瑚大規模白化,這也是有記錄以來首次發現大堡礁北部、中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區都出現嚴重白化現象。
  • 澳洲大堡礁珊瑚面臨史上最嚴重白化危機
    核心提示:從1998年和2002年之後,這是大堡礁經歷的第三次大規模白化事件,嚴重白化的珊瑚礁數量甚至更多。詹姆斯·庫克大學(James Cook University)的澳大利亞珊瑚礁研究委員會負責人Terry Hughes,是一個利用航空測量來評估珊瑚白化程度的團隊的成員。他在接受《自然》(Nature)的採訪時談論了他看到的景象。大堡礁白化究竟糟糕到了什麼程度?看到現在這種白化程度令人相當震撼——這恐怕是我們見過最糟糕的了。
  • 「完美的熱風暴」造成2016年大堡礁珊瑚嚴重白化
    澳大利亞大堡礁在2016年和2017年連續兩年發生了大片珊瑚白化。海水溫度上升一直被認為是致使珊瑚白化的原因,但僅僅這點不能說明白化為何如此嚴重。 澳大利亞和比利時的研究人員現在發現,海洋環境的一種「完美熱風暴」導致了2016年大堡礁珊瑚大規模白化。
  • 澳大利亞大堡礁大批珊瑚白化昔日斑斕不再
    該圖攝於2005年,當時珊瑚礁還未大批白化。近期,澳大利亞大堡礁大片珊瑚白化,只有南部約三分之一的珊瑚礁倖免於難。珊瑚白化是由於海水溫度的上升,其實珊瑚本身是白色的,它的美麗顏色來自於體內的共生海藻,珊瑚依賴共生藻而生存,海藻通過光合作用向珊瑚提供能量。
  • 澳大利亞慌了:大堡礁珊瑚史上最嚴重白化
    澳大利亞大堡礁正在經歷歷史上最嚴重的白化事件,因為暗礁上的珊瑚失去了為它們提供豐富色彩和食物的共生藻類。據《每日郵報》報導,在大堡礁北部,有專家勘查了520個珊瑚礁,發現僅有4個未被白化,白化現象最嚴重的珊瑚礁中有高達50%的珊瑚死亡。
  • 大堡礁,正在消失
    澳洲詹姆斯·庫克大學(James Cook University)的珊瑚礁研究團隊在2月、3月從空中對大堡礁區域的1000多個珊瑚礁進行了觀察,結果發現了大面積的珊瑚白化現象,特別是此前未出現白化的大堡礁南部也首次出現珊瑚大規模白化。
  • 大堡礁珊瑚發生大規模白化 或上聯合國瀕危名單
    中國網4月12日訊 據英國《衛報》11日報導,根據科學家對珊瑚危機進行的大量航空數據調查,受全球氣候變暖及強烈的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海水溫度升高,導致數百公裡長的珊瑚發生白化現象,超過一半規模的澳大利亞大堡礁受到威脅,在此範圍內的珊瑚產生白斑。
  • 大堡礁珊瑚再陷白化危機 絕世美景或將消失
    史無前例,繼2016年大堡礁爆發大面積珊瑚白化危機後,今年在短時間內又受到重創,超三分之二的珊瑚難逃白化厄運。難道絕美的珊瑚美景就要消失了嗎?最新航空攝影測量顯示,澳大利亞大堡礁珊瑚白化範圍已達三分之二,涉及1500公裡,中心地區的白化現象還在不斷加劇,只有南部約三分之一的珊瑚礁倖免於難。澳大利亞ARC珊瑚卓越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就此表示,眼下的珊瑚白化危機「史無前例」。
  • 大堡礁珊瑚白化現象持續 科學家:35%珊瑚死亡
    據外媒報導,澳大利亞科學家表示,澳洲大堡礁北部和中部的珊瑚至少有35%已被珊瑚白化現象摧毀。
  • 大堡礁白化之泣:不做點啥你失去的不止是一片美景
    大堡礁正陷入垂死狀態,其命運就掌握在我們的手中。在過去兩年裡,兩次大規模白化事件(bleaching)對大堡礁造成嚴重破壞,導致其大量死亡。當發生白化事件時,珊瑚會將被稱為「蟲黃藻」的小海藻驅逐開。這種海藻生活在珊瑚中,並為其提供食物,幫助創造出彩虹色調。沒有了蟲黃藻,珊瑚礁的組織就會變得透明,珊瑚也開始被餓死。
  • 全球變暖可能讓大堡礁珊瑚白化成「新常態」
    新華社雪梨7月7日電(王梓喬)澳大利亞氣象委員會近日發布報告說,如果全球變暖按照目前的趨勢繼續發展下去,那麼到本世紀30年代,大堡礁珊瑚白化現象將成為「新常態」,屆時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將面臨滅頂之災。  報告指出,過去一百年中,全球海洋熱浪變得更加頻發、持續時間更長,讓全世界珊瑚礁受到嚴重威脅。
  • 驚悚直擊大堡礁珊瑚白化動態過程!
    今年四月時,便有一份詳盡的調查地圖顯示,93%大堡礁珊瑚正面臨白化問題。延時攝影直擊珊瑚白化,動作宛如乾嘔、痙攣。這支由澳洲布裡斯本昆士蘭科技大學(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研究員拍攝的影片中,可見珊瑚將附著在表面藻類向外噴出。
  • 氣候變化導致海水溫度升高 澳大利亞大堡礁大面積白化
    澳大利亞政府26日說,國寶級旅遊景點大堡礁近期再度發生珊瑚群大面積白化現象,緣由是氣候變化導致海水溫度升高,造成珊瑚礁內有機體大量死亡,呈現白骨森森的顏色。這是大堡礁五年內第3次發生大面積白化現象。大堡礁在2016年和2017年連續兩年因為海水過暖大面積白化,近半珊瑚死亡。大堡礁海洋公園管理局說,今年二月以來海水溫度過高是這次大面積白化的主要原因,已派出人員進行空中觀察。觀察發現,大堡礁南部部分區域呈現中度至重度白化,該區域2016年和2017年基本沒有白化現象;大量遊客造訪的北部及中部區域白化程度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