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街頭家具,直譯自英文「Street Furniture」,泛指遍布城市各個角落的公共環境設施。在上海,有一件街頭家具已經悄悄陪伴了我們近百年,那就是——公用電話亭。
上海最早的公用電話亭可以追溯到上世紀30年代,從有人值守的電話亭向半有人值守、無人值守慢慢過渡。到了改革開放後,大家對於電話通訊的需求越來越高,1984年,上海的金陵路上設立了最早的七座投幣式電話;1992年,最早的磁卡式電話亭誕生於外灘。在90年代,公用電話亭作為市民重要的通信工具,打電話要排隊的情況司空見慣。
不過,時代已經改變了,對比1992年同一位置的上海火車站南廣場,擁擠的電話亭不在了,現在的電話亭幾乎很少有人停留。
從2006年的最高峰10000座,到2020年的5000座,對於留守街頭的公用電話亭,很多人都會產生一個疑問:電話亭還有存在的必要嗎?本期《行走上海》就告訴你關於電話亭的秘密。秘密1:火車站 機場三分鐘免費通話作為上世界90年代公用電話使用頻率最高的上海火車站,現在依然擁有全市最多的公用電話亭——66座。它們和機場的電話亭有一個特別針對旅客的應急功能,就是三分鐘免費通話。
當你剛到上海的時候,不論是下火車還是下飛機,如果你的手機沒電了或者暫時無法通話,你都可以找貼有上圖標識的公用電話,摘機後先撥接入號5877-3456,然後根據語音提示可以免費撥打任意本市或國內電話,通話三分鐘。並且,這項人性化的措施,目前正在考慮向全市推廣。秘密2:100個5G微基站從2011年開始,公用電話亭就已經承擔起了城市無線網絡微基站的作用,而到了5G時代,今年上海電信率先將100個公用電話亭升級改造成了5G微基站,用以彌補室外宏站信號覆蓋的不足。
看看新聞Knews記者現場實測,在5G電話亭信號覆蓋範圍內,5G的下載網速超過800兆/每秒,是同位置4G下載網速的十幾倍。秘密3:創意無限 功能多變部分閒置的公用電話亭目前已經有個更加有創意的形式——愚園路上的3個藝術亭,改變成了時尚的外觀,同時自帶USB接口可供休憩的市民給手機充電;淮海中路上的悅讀亭,成為了可以借書還書的圖書漂流亭;四平路社區的10個公用電話亭,被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的老師學生們改造成了中國第一個電話亭美術館,半年一次辦展,將學生和藝術家的作品搬上街頭,放在電話亭裡供市民參觀、甚至互動。
秘密4:應急功能依舊強大雖然很多人覺得電話亭會用到的情況不多,但是數據顯示,3年內,市民使用公用電話撥打110的次數達到27萬;撥打120的次數2.9萬;撥打119的次數1.7萬。並且電話亭撥打110、120、119可以直接定位位置,在緊急時刻提供一個安全的庇護所。
(看看新聞Knews記者:周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