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如何引領基層治理?12月24日,由省黨建研究會和浙江日報報業集團主辦的第四屆浙江省基層黨建論壇在紹興市越城區舉行。圍繞「共建共治共享——奮力打造城市基層黨建『重要窗口』」的主題,來自全國黨建研究會、中央黨校、浙江省委黨校的領導專家和基層黨建工作者會聚一堂,共同探討城市基層黨建發展方向。
「通過籤訂契約,使社區、農村、兩新組織、機關部門等不同領域基層黨組織共同參與基層治理,有效加強了城市社區的力量。」說起誕生于越城區的社區黨建「契約化」共建經驗,越城區委主要負責人如數家珍,「『契約化』共建十年來,我們在契約形式、結對方向、重點關注領域形成了相對完善的『契約化』標準。」
以黨組織為紐帶,實現各方力量的再組織、再整合。「契約化」共建的這一理念,引起杭州市拱墅區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的共鳴。「2017年,我們首創實體『三方辦』,在小區組織建立黨組織,幫助居委會、業委會、物業三方化解矛盾糾紛,更充分地發動三方力量共同服務群眾。」談到這幾年的變化,他深有體會,「現在全區369個住宅小區實現黨組織全覆蓋,使得物業糾紛訴訟率下降80%,信訪率下降30%。」
如何發動更多主體參與基層治理?衢州市柯城區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認為,必須依靠數位化手段。「比如柯城區開發的『鄰裡通』微信小程序,通過與基層治理四平臺的互聯互通,整合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等多方力量,有針對性地在社區開展服務。」該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全區3500多名黨員幹部,通過「鄰裡通」參與社區志願服務7000多次,認領小區微治理項目110多個。
在舟山市普陀區,遷入城市的海島居民正逐漸融入城市生活。「這是我們以『兼合式』黨建凝聚『紅色力量』帶來的改變。」普陀區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介紹,「兼合式」黨組織,將小區中來自不同支部的黨員以社區黨組織的形式組織起來。在全區195個小區全覆蓋的「兼合式」黨組織推動下,普陀區所有黨員亮出身份,主動聯繫服務群眾,提升群眾對城市居民身份的認同感。
搭建平臺,共議未來。這正是本次論壇的期待——不斷深化基層黨建「共建共治共享」理念與實踐的研究,源源不斷釋放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的生機活力。針對各地城市基層黨建的好做法好經驗,來自中央黨校、省委黨校以及上海市委黨校的專家學者分別作了精彩點評,為奮力打造城市基層黨建「重要窗口」出謀劃策。全國黨建研究會有關負責人指出,要始終堅持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正確方向,始終把造福群眾、服務群眾作為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及時破解熱點難點問題,努力形成一大批像越城區社區黨建「契約化」共建這樣的典型經驗,為全國提供更多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可行方案。(記者 陸樂 孫良 浙江共產黨員雜誌記者 王楓林)
來源: 浙江日報 轉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