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化妝品巨頭的中國員工:我到歐美出差被稱「綠色通道先生...

2020-12-11 中國發展網

第三屆進博會上,國際化妝品巨頭拿出了罕見陣容,全球十強化妝品集團中的前5均來參展,歐萊雅、聯合利華、雅詩蘭黛等集團攜旗下明星產品的參展數量亦創下新高。

參展背後,有一條已然成熟的進博會「溢出鏈」——第一年,新品首發;第二年,進口銷售;第三年,實現中國本地生產與上市。這也就意味著,巨頭拿新品來進博會首秀的數量,與他們在華實現本地研發和「銷地產」的決心成正比。「得益於上海營商環境,參展進博會3年來,我們的產品從本土研發到上市的平均周期,已從24至36個月縮減到了6至9個月。」聯合利華北亞區供應鏈副總裁韓芳珺說。

上海作為佔比超過60%的全國化妝品進口第一大口岸,今年在疫情影響下,化妝品進口依然逆勢飄紅,1至10月同比實現兩位數增長。這樣的增速,同樣表現在化妝品巨頭在滬設立的中國或亞太研發中心的創新成果上。在第二屆進博會上亮相的聯合利華旗下歐洲殺菌領域銷量冠軍Domestos品牌,今年8月即實現在中國生產和上市;聯合利華上海研發中心今年以來的研發成功案例,較去年同期又增長了數倍。還有歐萊雅集團,已將其法國總部之外唯一的「重建皮膚模型研究」放在上海。

如此速度,來之不易。韓芳珺告訴記者,化妝品研發過程中所使用的原料和測試樣品往往來自海外,它們的進口速度直接決定了新品研發和上市周期。但過去,它們在獲得化妝品批文、國外官方報告、加貼中文標識等方面有頗多障礙,「有些材料準備耗時較長,部分證明則根本無從取得,會遭遇『進得慢』或『進不來』的尷尬。」

如何讓產品研發贏在起跑線上?據上海海關食品處介紹,海關總署與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聯手,建立跨部門聯動機制,精簡進口監管證件,實現進口化妝品衛生許可證批件聯網核查和自動比對;上海海關專門制定一套化妝品進口樣品分類管理制度,對依法如實申報和建立有效樣品記錄、使用、管控和銷毀制度的企業,簡化材料提交,企業只要按要求申報,進口樣品當天即可核查放行。

這種分類監管,凸顯了化妝品研發通關的加急屬性,也讓有誠信履歷且有能力進行自我管控的企業享受到貿易便利化措施。對此,歐萊雅中國研發和創新中心負責進出口關務的楊良進頗有感觸。他告訴記者,他前往歐美出差時,常會被當地同事稱為「綠色通道先生」,他們眼紅楊良進在中國能享受到優於其他國家的通關便利。歐萊雅印度研發中心更是以中國研發中心綠色通關為靈感和藍本,與印度當地海關聯合制定出了印度版「綠色通道」。中國速度決定了集團中國研發中心的地位。據介紹,歐萊雅集團在全球有6大研發和創新樞紐,其中落戶上海的中國研發中心從2005年啟用以來,規模已擴大8倍以上。這裡約70%的新品投入中國和亞洲市場,還有30%輻射亞洲以外乃至歐洲市場。

「本地產品從研發到上市的周期從24個月縮減到24周,這已然成為事實,並直接影響到我們的行動。」韓芳珺透露,本屆進博會上,聯合利華攜400餘款明星產品亮相,數量已是參展首屆進博會時的4倍以上。「我們還定下了2000款的目標,這個目標不會遙遠,相信後年甚至明年進博會上就能實現。」韓芳珺說。(李曄)

相關焦點

  • 日韓品牌在中國化妝品市場打敗法國 知名度高
    在中國的化妝品市場上,日韓品牌勢頭堅挺。高絲、資生堂等日本品牌藉助訪日中國遊客的購買提高了知名度和口碑,韓國愛茉莉太平洋集團的產品深受年輕人歡迎。《日本經濟新聞》8月9日報導稱,在中國化妝品市場上,法國歐萊雅長期佔據霸主地位,不過從中國2018年的化妝品進口額來看,韓國和日本有望分列第1和第2位。
  • 日韓品牌在中國化妝品市場打敗法國
    日韓品牌在中國化妝品市場打敗法國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馬麗】在中國的化妝品市場上,日韓品牌勢頭堅挺。高絲、資生堂等日本品牌藉助訪日中國遊客的購買提高了知名度和口碑,韓國愛茉莉太平洋集團的產品深受年輕人歡迎。《日本經濟新聞》8月9日報導稱,在中國化妝品市場上,法國歐萊雅長期佔據霸主地位,不過從中國2018年的化妝品進口額來看,韓國和日本有望分列第1和第2位。
  • 歐洲奢侈品巨頭LV緊急轉產消毒劑 首先免費供給法國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歐洲奢侈品巨頭緊急轉產消毒劑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 木「消毒劑代替香水!」德國《明鏡》周刊16日報導稱,法國奢侈品巨頭路威酩軒集團(LVMH)15日宣布,其生產香水和化妝品的工廠從周一開始用來生產消毒劑,以幫助應對新冠疫情造成的此類產品短缺。這些產品將首先免費提供給法國醫療系統。路威酩軒集團宣布,旗下迪奧、嬌蘭和紀梵希等品牌的生產線周一都將開始生產消毒劑。目前,法國大多數藥店都用標語牌告知消費者防疫用品已售罄。
  • 從坐等橄欖枝到主動出擊 韓妝歐美市場大「躍進」
    此外,塔吉特等更接地氣的美國零售商亦推波助瀾地使韓妝在歐美市場逐步流行。今年1月,塔吉特在其實體店和電商網站設立韓國美妝部門;今年4月,美國第一大藥妝連鎖品牌CVS Pharmacy也宣布在其2100家店中設立K-beauty HQ韓國專區,同時,消費者亦可在CVS官網購買到這些韓國化妝品;今年,俄羅斯最大化妝品零售店L』etoile也以店中店的形式開設了韓國館。
  • 第一年新品首發 第二年進口銷售 第三年實現中國本地生產與上市 進...
    第三屆進博會上,國際化妝品巨頭列出罕見陣容,全球十強化妝品集團中的前5均來參展,歐萊雅、聯合利華、雅詩蘭黛等攜旗下明星產品的參展數量亦創下新高。
  • 談談歐美、中日韓化妝品市場:社交媒體真能帶貨嗎?
    中國的一些洞壁上,也有記錄新石器時代化妝品痕跡的壁畫。文藝復興之後,近代化妝品工業的萌芽,較大程度上歸功於 17 世紀法國波旁王朝的統治者——路易十四。據 Euromonitor 預測,到 2021 年,美國會成為化妝品市場最大的國家,其次是中國和日本。受文化影響,不同國家的化妝品品類結構呈現出有趣的差異。儘管護膚品在所有主要國家都佔據主導地位,它在歐美國家所佔的市場份額不及亞洲國家的一半。亞洲消費者對美白情有獨鍾,歐美世界的寵兒則是香水。
  • 韓妝的歐美市場大「躍進」
    以中國為主要海外市場的韓妝企業,上半年業績也節節退敗,典型如愛茉莉太平洋、LG生活健康等。從當下的時間節點來看,各大韓妝品牌宣布大舉進軍歐美市場,確實值得玩味。在曉曉看來,愈演愈烈的政治因素或許只是「催化劑」,韓妝對開拓歐美市場早已有所準備。從坐等橄欖枝到主動出擊
  • 歐美百貨巨頭相繼暫停門店營業,僅維持線上運營
    新京報訊(記者 王琳)自3月中旬以來,美國梅西百貨、法國老佛爺百貨、英國哈羅德百貨等多家歐美知名百貨商場都已暫停部分線下商場的營業。為了應對疫情影響,這些歐美百貨巨頭除用線上運營的方式維持運轉外,還有部分企業展開財務舉措減少資金支出來應對危機。
  • 淺析中國化妝品連鎖風雲
    康是美、絲芙蘭、屈臣氏、萬寧四大化妝品連鎖巨頭齊聚廣州天河,雖然他們定位各有差異,但同為鎖定化妝品市場,近身「肉搏」必然讓以個人護理用品為主題的化妝品市場瀰漫著一片硝煙。  近幾年來,國際化妝品連鎖巨頭搶灘進駐,本土品牌也不甘示弱,發展速度異常蓬勃與迅猛。
  • 疫情蔓延歐美 絲芙蘭/LVMH/寶潔等啟動「花式」抗疫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歐美市場的進一步蔓延,越來越多化妝品相關企業的正常發展的節奏開始受到影響。  早在上個月,歐萊雅全球員工的商務差旅計劃就已悉數暫停。而今,隨著疫情在北美、歐洲加速蔓延,LVMH、寶潔、美體小鋪等全球知名化妝品企業紛紛開始行動,通過調整生產線、提供無接觸服務等方式,應對疫情。  迪奧、嬌蘭和紀梵希生產線轉做消毒啫喱  與疫情在中國發生後,比亞迪、五菱轉做口罩一樣,為了抗擊疫情,部分歐美化妝品企業開始臨時「轉行」,生產抗疫用品。
  • 法國化妝品巨頭歐萊雅宣布刪去護膚品中「美白」等字眼
    法國化妝品巨頭歐萊雅當地時間27日宣布刪去護膚品中「美白」等字眼。外界普遍認為此舉是在反種族歧視的全球抗議浪潮背景下做出的決定,商業領域已受到抗議浪潮波及。歐萊雅在當天發布的聲明中表示,該公司已經決定從其所有晚間護膚產品中刪除「美白」、「白皙」、「亮白」等字眼。
  • 蘋果公司為願意到中國出差的員工支付2.1萬美元!
    對於願意去中國的蘋果員工來說,他們至少可以多掙21000美元!但是,這次旅行將不同於他們以前的旅行。由於中國對入境人員實行嚴格的檢疫規定,像蘋果這樣的公司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派員工到中國了。然而,蘋果公司希望開始讓員工到中國出差,但這純粹是出於自願。作為交換,他們將付給這些員工至少21000美元的額外報酬來完成這項工作!如果員工選擇前往中國,蘋果將向他們支付每天500美元的獎金。由於兩周的隔離要求,蘋果要求這些員工的出差時間至少為6周,這意味著這些員工前往中國將獲得至少21000美元的獎金。
  • 法國化妝品2019年對華出口激增48%,中國成第四大出口國
    CBO 記者謝雪曼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市場是各國爭相輸出商品之地。化妝品作為法國的支柱外貿產業之一,正在中國市場迎來春天。法國向中國出口的美容品總額同比增長了48%,使得中國從去年的排行第七,躍居為今年的排行第四。
  • 瑪格麗特•杜拉斯 通往法國當代文化的一條通道
    文學界則認為,杜拉斯與日本的村上春樹和中國的張愛玲同為「時尚標誌」,她具有富於傳奇色彩的經歷、驚世駭俗的叛逆性格和與米蘭?昆德拉一樣響亮的名字。「是一個令當代法國驕傲的作家,和通往法國當代文化的一條重要通道」。   今年是「中法文化年」,杜拉斯和以其為代表的「法國新小說派」、「法國新浪潮電影」再度成為熱點。
  • 外資化妝品巨頭加速在華建廠 誰年產5.7億支?
    近年來,外資日化巨頭越來越看重中國化妝品市場。這種看重,具體表現在耗巨資在中國建立新廠、建設研發中心、投資置業等方面。也就是說,科絲美詩2016年在中國的年產能或可達到5.7億支。相比而言,科絲美詩應該算是在中國建廠最多的韓國化妝品企業之一了。科絲美詩中國總經理崔京曾經透露,自進入中國市場,科絲美詩中國的增長率便一直保持在40%~50%的高水平線,2015年銷售額佔到集團的27%,增長率已達66%。
  • 韓妝巨頭想通過藥妝再度席捲中國市場
    記者 | 黃姍編輯 | 樓婍沁1韓國美妝巨頭正在加碼布局中國藥妝(Dermocosmetic)市場。韓聯社消息稱,韓國化妝品巨頭愛茉莉太平洋集團(以下簡稱「愛茉莉集團」)將在2021年正式在中國網絡平臺推廣旗下醫學護膚品牌「璦絲特蘭(AESTURA)」。
  • 新冠肺炎傳至德國汽車圈,跨國車企緊急推遲員工來華出差計劃
    博世執行長Volkmar Denner於日前發表聲明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可能會影響其全球供應鏈,因為博世的供應鏈嚴重依賴中國市場。據了解,博世在中國生產和銷售汽車零配件和售後市場產品,共有59家公司,年銷售額可達到1126億元人民幣,在華員工人數約為6萬名,是博世除德國以外擁有員工人數最多的國家。此外,中國也是博世全球第二大市場。
  • 國泰君安:日本化妝品70年發展對中國的啟示?
    序言不同於大多數日本化妝品行業研究,本文分四個階段回顧了1946年-2018年日本化妝品行業70多年的發展歷程,並對比中日人均GDP水平、家庭收入和消費支出、化妝品行業增速等指標,提出當前中國化妝品行業類似於日本1974-1984年的黃金十年,是產業和巨頭崛起的關鍵時刻。
  • 日本員工揭秘華為日本分公司:起薪2.5萬元/月 經常加班和出差
    此前有消息稱,華為日本員工起薪為40萬日元(約2.5萬元),待遇還是相當不錯的,那麼事實是怎樣的?不妨聽聽華為日本員工怎麼說。   應屆畢業生員工:起薪40萬日元 經常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