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耗材將納入二輪醫療器械集採 初次置換人工膝關節平均降幅67%

2020-12-25 中國財經時報網

近期一份《關於開展高值醫用耗材第二批集中採購數據快速採集與價格監測的通知》在業內流傳。內容顯示,人工骨髖、膝關節、骨科材料、心臟除顫器等產品將納入採集與監測品類,同時還將對第一批血管介入類、非血管介入類、起搏器類、眼科類產品進行增補。

《證券日報》記者聯繫國家醫療保障局工作人員證實文件真實性。對方表示,該文件的確是國家醫療保障局下發的文件,下發對象是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醫療保障局。

普華有策研究中心統計,2019年全球醫療器械子行業佔比中,心血管佔比為12%,骨科佔比為9%,是醫療器械領域較大的細分門類之一。在第一輪集採主要針對心血管冠脈支架後,市場就預期下一個醫療器械集採對象是骨科類高值耗材。

此前一些省市已完成相關骨科類高值耗材的集中採購試點工作,集採後產品價格明顯下降。例如對於吻合器類產品,在今年8月份,重慶市、貴州省、雲南省、河南省醫用耗材聯合集中採購中選結果公布,吻合器平均降幅達73%,最高降幅為97%。人工髖關節、人工膝關節方面,今年8月份,江蘇省第三輪集採談判後,初次置換人工膝關節平均降幅67%,最大降幅81%。

北京看懂研究院醫療行業研究員陳喬珊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兩次醫療器械全國集採的產品信息看,都屬於產品成熟、競爭激烈、高附加值、用戶基礎大的產品,雖然一些產品有細分龍頭企業,但遠未達到壟斷級別。從集採影響來看,由於一些產品是醫療器械企業的主要盈利產品,在集採價格的打壓下,會影響到公司預期營收及利潤。

陳喬珊表示,骨科耗材中,人工髖關節、人工膝關節涉及國內上市公司數最多,其中不乏行業龍頭,但該領域市場份額主要由外資品牌佔據,如果實施全國集採後,有可能在價格壓力與規模優勢下,大幅提高國產品牌的市場份額。

廣州眾成醫療器械產業高級研究員鄭珂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集採是對現有成熟產品的洗牌,例如第三代冠脈支架,從最早的研發生產到目前的市場成熟,已有近十年時間,國產化企業數量較多,對於醫保局來說有大定價權。而擁有核心技術以及行業壟斷性產品的醫療器械企業,造成的影響有限。

隨著集採的常態化,市場優勝劣汰也刺激企業的科技創新、產品迭代、全產業鏈布局、入局上遊原料端等行為。鄭珂認為可以遵循藥品集採的投資邏輯,投資者應該關注擁有核心技術、在研新產品的企業,選擇全產業鏈布局、上下遊布局的穩定型企業。同時,及早洞察後續集採的信息動向,避免被市場情緒控制投資節奏。

巨豐投資首席投資顧問張翠霞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集採的目的是壓縮中間商利潤,讓企業與醫保部門直接對接,但也會降低公司的利潤。如果核心產品未能納入集採目錄,或者納入集採但降價幅度較大,都會影響到公司的投資者信心和股價表現,因此近期不適合投資者介入醫療器械板塊。

張翠霞說:「從長期投資角度看,醫療器械板塊經歷兩輪集採影響後,有望形成一個價值窪地,因為集採帶來的行業洗牌,那些已經提前進行轉型,具有強研發能力且產品迭代的公司會脫穎而出。另外要重點關注的是,醫療器械板塊有更強力的國產替代政策,那些仍處於國外壟斷的醫療器械產品,其國產化放量也是未來投資者追逐的熱點。」記者 王麗新 見習記者 郭冀川

相關焦點

  • 2021 Tenbagger系列之先健科技:「二」第二批集採來臨,何去何從?
    根據《關於開展高值醫用耗材第二批集中採購數據快速採集與價格監測的通知》顯示,第二批醫用耗材清單主要包括人工髖關節、人工膝關節、除顫器、封堵器、骨科材料、吻合器六大品類,涉及產品信息1萬多條,具體到規格號約32萬條。
  • 骨科耗材廠商的冬天
    鄭州一家醫院的骨科醫生正在為患者做膝關節置換手術。圖源視覺中國摘要:今年11月5日,首次國家組織集中帶量採購高值醫用耗材,集採中選的冠脈支架平均價格從1.3萬元降到了700元左右,降幅達到93%,瀑布差價引發了公眾廣泛探討。半個多月後,第二批高值醫用耗材帶量採購,也進入籌劃中。11月20日,國家醫保局印發相關通知,所涉品類包括人工髖關節、人工膝關節、除顫器、封堵器、骨科材料、吻合器。
  • 醫療板塊遭遇全面血洗!第二批集採威力究竟有多恐怖?
    根據《國家醫療保障局全國高值醫用耗材集中採購數據快速採集與價格監測實施方案》,第二批醫用耗材清單主要包括以下類別:人工髖關節、人工膝關節、除顫器、封堵器、骨科材料、吻合器。同時對第一批血管介入類、非血管介入類、起搏器類、眼科類產品進行增補。此次,涉及產品信息1萬餘條,具體到規格型號約32萬條。
  • 國家高值耗材帶量採購後的三把砍刀和下一個目標!|醫療器械|藥品|...
    齊魯製藥的報價低至0.049元/片,較上一輪中標價降幅超過七成。輝瑞在首批「4+7」帶量採購中,兩大重磅產品立普妥(阿託伐他汀鈣片)與絡活喜(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均落標,導致丟掉了不少市場,輝瑞第二季度中國區銷售額下滑20%。 當這些重磅品種失去了市場之後,大批醫藥代表將面臨跳槽,以前藥品轉行到器械每年只有幾千人,這幾年達到幾萬,十幾萬人,未來會更多。
  • 盤點|八大國產骨科器械上市公司!|骨科|業務|增長|產品|醫療|-健康界
    人工關節類產品受人口老齡化以及國產進口替代空間雙重因素的疊加影響,未來幾年仍將保持高速增長,是國內骨科器械企業重點關注的細分市場。大博醫療未來也將切入人工關節市場,豐富骨科大品類產品線。我們預計,未來隨著骨科器械帶量採購、「兩票制」的不斷鋪開,大博醫療在收入持續上漲的同時,銷售費用快速增長、淨利潤率下降將成為趨勢。
  • 骨科醫療器械領域,技術創新的那些事兒
    星標眾成醫械,不錯過最有價值的數據 對於醫療器械領域來說,創新是永遠的話題。隨著集採風暴壓境,越來越多高值耗材進入低值時代,醫械行業的創新進程也開啟了加速模式。
  • 最高降幅達94% 骨科高值耗材帶量採購來了
    骨科耗材帶量採購來了!在國家集採冠脈支架從1.3萬降到700元之後,業界不斷在揣測下一個將被腰斬的高值醫用耗材會是哪個科室的,近日發生在山東省的一場集採會議或許揭曉了這一答案。通過兩輪談判競爭,骨科創傷類最高降幅達94%,平均降幅67.3%;血液透析類最高降幅66%,平均降幅35.2%。本次帶量採購產品將覆蓋五市(淄博、青島、東營、濱州、德州)所有開展骨科創傷和七市血液透析業務的二級及以上公立醫療機構,患者預計將於2021年1月用上此次集採降價後的中選產品。醫藥行業媒體健識局認為,在聯盟試水之後,相關產品的全國帶量採購可能也要來了。
  • 第二輪全國耗材集採名單公布:美敦力、雅培、威高……
    第二輪全國耗材集採將至據了解,《關於開展高值醫用耗材第二批集中採購數據快速採集與價格監測的通知》的紅頭文件顯示,前期已完成第一批醫用耗材清單數據的快速採集,現在決定開展第二批醫用耗材清單集中採購數據的快速採集和價格監測。
  • 一紙業績腎上腺素:春立醫療的理想與骨感
    除了仿製藥集採外,高值耗材集採也同樣牽動著大眾的心。 今年以來,全國多地對高值耗材集採,包括心臟介入類、骨科材料及器械類等。近期又恰好是業績密集披露期,這類企業市場關注度極高。 智通財經APP觀察到,春立醫療(01858)於8月20日發布中期業績。
  • 創新醫療器械切換升級,全面提速|2020醫療健康領域年報
    IPO事件1起,三友醫療(688085.SH)上交所科創板上市。 4.1 下一家人工關節上市企業呼之欲出 人工關節是2020年國內骨科醫療器械投融資最熱門的細分板塊之一。
  • 器械2021年:集採殺不死,自助者天助
    艾德生物,創新與商業平衡得最好的器械公司之一,產品沒有納入醫保,無集採,癌症早篩、精準醫療CRO可望逐步推進,艾德生物同時服務於阿斯利康、LOXO(禮來製藥子公司)、強生、安進、日本衛材、百濟神州、恆瑞醫藥等多家國內外知名藥企的藥物臨床研究。
  • 五省區市首次集採,藥價最高降83.54%!醫藥股4個月跌...
    重慶市醫療保障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聯合帶量採購藥品平均降幅達54.2%。按照約定採購量計算,五省區市一年可節省約12.65億元。以抗微生物藥注射用替加環素藥品為例,患者使用一支注射用替加環素藥品,可節省約113元。
  • 耗材集採破冰 支架企業集體沉默的行業之辯
    讓企業走出舒適區,國內醫療器械行業才能迎來一個具有創新性與前瞻性的市場。集體沉默:利潤沒了?首批高值耗材國採將冠脈支架價格直接從1.3萬元壓至700元,價格縮水93%,一片譁然。醫療器械企業股價應聲而降。
  • 2018年全球10大骨科醫療器械公司:史賽克居榜首
    醫療器械行業網站Medical Design & Outsourcing近日發布了《2018年全球10大骨科醫療器械公司》榜單,並列舉了相關公司的近期進展。史賽克預計,在2019年,該公司用於機器人植入膝關節和髖關節手術的MaKo系統將增長兩位數。該公司上個月在美國矯形外科學會(AAOS)上展示了其MaKo系統,稱該系統是不斷擴大的同類別產品中最好的系統。
  • 盤點2019醫療器械全球併購:巨頭押注骨科與機器人
    Fortive公司將支付包括27億美元現金和1億美元的保留應收款。該交易PS為3.5x,EBITDA為13.9x。ASP支持醫療機構保護患者免受醫源性感染的影響,這種感染是導致患者發病和死亡的一項主要原因。ASP的解決方案包括提供設備、耗材和軟體,用於可重複使用手術器械的低溫最終滅菌和高等級消毒。
  • 微創醫療(853.HK):高端器械開拓者
    根據產業信息網的數據,2010-2014 年關節市場規模從約 14 億元增長 到約 33 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約 23.9%,預計 2019 年關節規模將達到 96 億元。其中,關節類植入器械產品 2014 約佔整個骨科醫療器械市場規模 28%。目前中國每年人工關節使用量僅 40 萬例,其中膝關節和髖關節超過 90%。
  • 中國VS 全球:骨科產業,初露崢嶸
    1970年,中國開始人工關節的仿製研製,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骨科王琰、陳中偉等醫生為治療一位膝關節腫瘤患者,與上海手術器械六廠合作,定製了膝關節假體;1971年,北京鋼鐵研究總院與北京積水潭醫院骨科郭興唐等醫師合作,開始選擇材料試製人工關節;1974年,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引進國外的哈氏棒系統,嘗試對脊柱側彎患者進行矯正
  • 除顫器納入第二批集採清單,業內預計部分產品降價幅度達70%
    隨著冠脈支架國家集中採購塵埃落定,第二批高值醫用耗材的集採工作已經啟動。第二批醫用耗材清單中除了關節等骨科材料外,還納入了封堵器、除顫器等心血管類耗材,總計超過1萬條產品。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第二批集採清單中的「除顫器」不同於人們所熟悉的醫療設備「體外除顫儀」(MED/AED),它是一種植入患者體內的類似於心臟起搏器的「植入型心律轉復除顫器」(ICD),這種心臟節律管理(CRM)產品用於治療和復甦患者的心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