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店、裁員、幾十億打水漂,咖啡為何成了創業者和資本的「絞肉機」?

2020-12-21 騰訊網

文 | 職業餐飲網 旖旎

今年的咖啡市場,壞消息接踵而至……

繼瑞幸面臨退市、巨額索賠、關店裁員之後,曾一天賣出40萬杯的連咖啡,也出現大規模關店潮。

北京17家門店只保留一家營業,上海只剩15家營業,深圳、廣州等地也僅剩1家……

咖啡一直是資本的寵兒,創業者眼裡的香餑餑,但如今為何卻成了創業者和資本的「絞肉機」?而中國本土咖啡品牌又為什麼成長不起來呢?

咖啡市場的「災荒年」

前有瑞幸造假「崩盤」,後有連咖啡關店潮

4月,瑞幸官方發布公告,承認虛假交易22億元。消息一出,股價下跌超過80%,市值瞬間蒸發370億。瑞幸的風波還未過去,連咖啡也被曝出大面積關店。磨難較多的2020,一下子成了咖啡市場的「災荒年」。

咖啡市場一直備受青睞,就在星巴克等巨頭咖啡品牌著力布局中國市場時,國內咖啡品牌也異軍突起。無論是不到3年時間成長起來的瑞幸,還是被稱為「咖啡界的小米」的連咖啡,都勢如破竹,駕著雲霄飛車迅速竄紅。但在今年,本土咖啡品牌都接連受到重創。

1、曾一天賣出40萬杯「黑馬」連咖啡,遭遇關店潮

近日,曾由papi醬、李誕代言的網際網路咖啡品牌連咖啡在今年大面積關店。

職業餐飲網查看大眾點評發現,目前連咖啡在北京地區的17家門店僅有建國門金寶街店營業,其餘門店都已顯示「暫停營業」。

而這種大面積關店情況,不只出現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城市也都有類似情況,上海37家門店僅有15家營業,深圳12家店僅有1家營業,廣州10家店僅有1家營業。

連咖啡是從星巴克配送起家的,曾獲6輪融資,最近的一次是2019年4月獲得2.06億元C輪融資。資本之所以看好這匹「黑馬」,就是因為從誕生起,連咖啡就掀起了一場咖啡屆的網際網路運動,其核心商業模式「線上外賣+社交裂變」,被認為是「咖啡界的小米」。

2017年底時,連咖啡在北上廣深就已全面實現盈利,雙十二期間更是單日賣到了近40萬杯,成了除星巴克之外,唯一一個盈利的中國連鎖咖啡品牌。但隨著瑞幸等眾多網際網路咖啡品牌強勢入局,燒錢補貼大戰讓其慢慢從盈利轉向大幅度虧損。

2、瑞幸造假「崩盤」,被強制退市、遭巨額索賠!

瑞幸用」燒錢補貼「模式成為這兩年最要耀眼的餐飲明星,先後融資170億,兩年開4500家門店,用閃電戰「打敗」星巴克,成為中國連鎖咖啡第一品牌;又僅僅花了18個月在納斯達克上市,刷新了國內企業上市的最快記錄!

但就在上市一年後的現在,它又將創造中國企業在美被退市的最快紀錄,甚至面臨巨額索賠,破產危機:

遭渾水做空,4月2日晚,瑞幸自爆財務造假22億,第二天開盤股價暴跌逾80%,市值蒸發350億;

5月15日,瑞幸收到納斯達克交易所勒令退市的通知,被要求強制退市,還或面臨112億美元索賠;

6月6日,媒體又爆出相關人士掌握了創始人陸正耀參與造假證據,陸正耀將被公訴,極有可能面臨刑事追責……

一系列的壞消息,讓這個本就備受爭議的「中國第一連鎖咖啡品牌」岌岌可危,在生死邊緣掙扎。任誰也想不到燒了幾十億的昔日「國貨之光」瑞幸,如今卻一敗塗地。

咖啡成資本和創業者的「絞肉機」,為何本土咖啡品牌難崛起?

除了星巴克、Costa等世界連鎖咖啡巨頭們,不管是堂食性咖啡品牌,像是國外引入的咖啡陪你、zoo coffee等,還是瑞幸、連咖啡等網際網路外賣咖啡品牌,想要在中國本土咖啡市場站穩腳跟,似乎比登天還難!

有公開數據顯示,亞太地區咖啡消費增速較快,中國咖啡市場潛力巨大,有望在2023年市場規模突破1800億元。為什麼看似龐大的中國咖啡消費市場,讓眾多咖啡入局者接連敗退呢?

1、堂食咖啡客群較「窄」,咖啡市場馬太效應強

雖然看似尚未挖掘的中國咖啡市場還很大,但現實情況下,堂食咖啡的客群依舊很窄。

1)堂食咖啡客群群體小,仍只集中在「白領」

咖啡創業者在中國咖啡市場預估規模的憧憬下,覺得咖啡是個「香餑餑」,但其實到目前為止,在中國,咖啡苦的味型很難俘獲大眾群體,需要漫長的適應過程,就像是南北方味型都很難融合一樣,想要讓大眾馬上接受這種味道,是極其困難的。

所以喝咖啡的人,主要還是白領,這也是為什麼,依舊只有寫字樓、各大商圈或者交通要塞樞紐才有堂食咖啡廳的身影。堂食咖啡想要真正形成連鎖規模,還要等待漫長的市場教育時間。

這就像咖啡巨頭星巴克,1999年就進駐中國大陸,到現在二十多年的時間,才逐步滲透中國咖啡市場,有一定客群群體才會開店,不會貿然擴大規模。

2)頭部品牌強勢佔位,後來者很難擠進去

除了客群群體較窄,進軍堂食咖啡的品牌,還要面臨競爭對手星巴克、Costa等巨頭們的碾壓。

無論是星巴克還是Costa,在高端商圈、CBD高薪商務區、寫字樓,他們都可以佔據最佳位置,比如一層進門的人流密集區,電梯邊的黃金位置,而且憑藉品牌的知名度,商場也會用最低的鋪面價格,吸引這樣的大品牌入駐引流。

部分商場還要籤訂排他協議,這樣就讓很多進軍堂食的咖啡品牌,很難再擠進去與之抗衡,更別說是形成連鎖規模來一拼高下了。

2、外賣咖啡彎道超車,資本燒錢依舊催熟不了市場

堂食咖啡市場被巨頭們壟斷著,很多創業者開始另闢蹊徑,想著用抓住巨頭們尚未著手的外賣機會窗口,來一次外賣咖啡的彎道超車,但心急的資本燒錢模式,依舊無法獲取市場份額,反倒成了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1) 資本築起的「規模」堡壘,燒不出大眾顧客群體

瑞幸咖啡從成立就開始用一個美妙的融資故事構建王國,勵志要做中國人自己的咖啡,趕超星巴克,那怎麼才能彎道超車,趕超前浪呢?

瑞幸的打法是迅速開店,擴大規模,以光速覆蓋整個中國,它確實憑藉資本做到了,用2年時間開了4500多家門店,進入中國21年的星巴克才開了3300多家門店。

但事實上,它雖然燒出了大眾咖啡的規模,卻沒有燒出為大眾咖啡消費的顧客群體,很多店並不盈利,供大於求也惹得自己要靠做假才能「自圓其說」。

2)打價格戰「便宜」吸引客流,但市場競爭者更多

外賣咖啡如果想吸引客流,當然要物美價廉,但如果只打價格戰,其實潛藏著更多的競爭者。

像是很多連鎖快餐品牌如麥當勞、KFC,咖啡人均10-20元左右,而很多飲品品牌如coco等,一杯咖啡也僅在15左右。

瑞幸、連咖啡等純外賣咖啡品牌,在價格上的「便宜」優勢一下子就敗下陣來。

3)論購買便利性 ,又比不過便利店

對咖啡外賣有需求的顧客,除了追求便宜,還想解決的是「快速」、「便捷」、「多場景」享用,但是論便捷性,外賣咖啡又無法和街邊社區便利店咖啡媲美,外賣不僅有配送費,還需要等待配送時間,但無所不在的便利店咖啡就能隨時隨地,讓顧客喝上一杯現做咖啡。

4)頭部品牌留下的時間窗口逐漸縮短

隨著今年疫情的影響,星巴克等頭部品牌也開始上線小程序和外賣,這無疑也縮短了其他外賣咖啡品牌成長的時間。

頭部品牌憑藉自有客群,很容易搶奪線上流量,這讓很多咖啡品牌彎道超車的時間被迫加速,本身積澱就不紮實的企業,很容易在競爭中馬失前蹄,被淘汰出局。

5)單一外賣咖啡模型,很難撐起一個品牌

無論是瑞幸還是連咖啡,從成立之初到現在一直沒有摸索出能「盈利」的商業模式,一開始都想以資本的形式走單一外賣咖啡模型,但是走著走著發現,單一外賣咖啡模型,顧客群體市場更狹窄,很難撐起一個品牌。

而相比之下,產品線更豐富的咖啡品牌能存活的更好,比如星巴克,除了咖啡系列,還有鬆餅、三明治、甜點、飲品,產品更多,能覆蓋的消費人群和場景也就更多。

這也是為什麼瑞幸在之後,也陸續上線其他產品,賣輕餐,賣果汁來豐富自己的產品線,但是因為研發新品的時間短,又抓不準市場需求,新品上線以後效果甚微。

3、下沉卻沒有大體量市場,淪為踩點炮灰

堂食比拼不過,外賣咖啡又重重阻礙,很多創業者想著從一、二線城市的主流邊緣市場切入,或者下沉到三、四線城市。就像華萊士、德克士一樣,繞開西式快餐頭部品牌KFC、麥當勞,靠下沉抓住了邊緣市場,成功突圍。

但對於咖啡來說,邊緣市場體量小,不但成長困難,還很容易淪為大品牌的踩點炮灰,幫巨頭們教育了市場,自己卻犧牲了。

1)一、二線城市主流邊緣市場,穩定性較差

很多咖啡創業者,選擇從星巴克等頭部品牌輻射不到的一、二線城市邊緣市場入手,在星巴克還沒有選址的寫字樓、商圈開始做起。

但因為咖啡品類差異化較小,一旦頭部們開始攻佔邊緣,很容易就被取而代之。

這些新起的咖啡品牌時時刻刻有被巨頭們搶走顧客的風險,穩定性很差。

2)三、四線下沉市場,顧客群體稀少

那拋下一、二線城市,下沉到三、四線城市開拓市場可不可以?

答案,當然也不是很樂觀,喝咖啡的顧客群體體量本來就不大,而且多集中在一、二線發達城市,加之三、四線城市,收入和生活水平還有差距,對西方外來文化了解不深,對咖啡習慣的培養更是需要漫長的過程。

所以下沉市場顧客群體更小,想要形成規模很難,也許當新起的本土咖啡品牌剛剛教育好市場,巨頭們就下沉到了三、四線開始收割紅利,上演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戲碼,新的咖啡入局者們只能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職業餐飲網總結:

獨角獸獵手投資人朱嘯虎曾說,「真正好的商業模式不燒錢,燒錢起來的都是偽需求 」。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商業世界裡也許是個悖論,企業成長可以快,但不是激進。

中國咖啡市場規模再龐大,也需要一步一個腳印的去開拓,培養和教育市場,很多品牌則太心急了,著急去搶佔先機,但殊不知盲目向前,反而容易誤入歧途。

就像任正非說的,「偉大的構想唯有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才能接近!」

-END-

主編丨陳青

(本文圖片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星巴克在2018:裁員 關店 瑞幸咖啡
    對於星巴克而言,2018是一個充滿悲情色彩的年頭:  靈魂人物霍華德·舒爾茨離職;美國關店150家;中國區營收創9年最低;全球裁員。
  • 欠租關店 精品咖啡品牌灰盒子還能走多遠
    繼被曝出開始清算的消息後,精品咖啡品牌GREYBOX COFFEE(以下簡稱「灰盒子」)「走衰」有了更多「實錘」。近日,有知情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獨家透露,目前灰盒子咖啡拖欠供應商貨款、物業租金不結,大量供應商曾為此找到公司上門討債;多名高管、員工被「裁員」。
  • 小資天堂星巴克關店、裁員 已然面臨倒下 究竟哪裡錯了?
    星巴克已然成為了中國小資的一個代名詞,在星巴克一杯咖啡,帶上一個MAC或者iPad坐一坐這幾乎已經成為了中國文藝青年的生活方式。星巴克快速發展,火遍大江南北,然而就在今年卻似乎沒那麼順利,一度面臨關店、裁員,市場潰敗,這家小資的天堂星巴克,究竟是哪裡做錯了呢?
  • 星巴克「中年危機」再現 關店裁員力求挽救業績
    (原標題:星巴克「中年危機」再現 關店裁員力圖挽救業績)
  • 資本寒冬下,為何一杯咖啡能夠熱起來?
    經歷了 2015 年初期投資的瘋狂,資本市場已經進入寒冬,特別是各種燒錢類 O2O 更是朝不保夕,為何 Coffee Box 會獲得資本的追捧,它在資本寒冬的逆勢而行可以給我們什麼啟示呢?Coffee Box 是個什麼項目?
  • 福州八成眾創空間名不副實?部分從業者或為補貼
    閩南網11月27日訊 今年初,「眾創空間」為何物,或許大家都還很陌生。但是,隨著大眾創業升溫,一時間,福州街頭的一些咖啡店、茶葉店也掛上了「眾創空間」的名號,大有「眾創空間」遍地開花的架勢。  記者調查發現,不少所謂的眾創空間是以「眾創」為名,僅僅是打著眾創旗號吸引客流,該賣咖啡的仍賣咖啡,賣茶賺錢的仍賣茶盈利。
  • 集團旗下酒店關店裁員 川普商業帝國遭重創
    來源:時代周報原標題:關店裁員 川普商業帝國遭重創[摘要] 川普說:「疫情的確影響了我家族的產業,也影響了希爾頓這樣的全球大型連鎖酒店的生意。」時代周報特約記者 文嶽 截至美國東部時間3月29日,美國確診新冠肺炎病例將近14萬例。疫情已經讓美國餐飲、旅遊行業受到重創。
  • 國內骨灰級咖啡元老「雕刻時光」衰落,資本幫了倒忙?
    中關村,創業者心中的聖地,永遠不缺新的夢想、鮮活的靈魂和狩獵的資本。然而,這一切已與國內咖啡的骨灰級元老「雕刻時光」無關了。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的封條貼在它緊閉的玻璃門上,裡面依稀可見一簇簇枯萎的花和來不及擦拭的小黑板廣告。第一代國內咖啡品牌、文化空間的領軍者,已經在競爭中掉隊許久了。無獨有偶。
  • 關店3000家,裁員6000人!施華洛世奇太難了
    同時,該集團還決定將裁員6000人,其中包括總部200個職位,同時關閉3000家精品店。 據奧地利通訊社報導,根據施華洛世奇的重組計劃,該集團還計劃將旗下的珠寶、家居飾品和位於奧地利總部的施華洛世奇水晶世界等多項業務進行合併。
  • 連咖啡再遇「關店潮」:網際網路咖啡還能「火」多久?
    繼瑞幸咖啡業績造假被披露後,主打咖啡外賣的連咖啡,再度被曝陷入「關店潮」。4月7日,有媒體報導稱連咖啡大部分店鋪均已關閉。連咖啡對此進行了回應,稱此次「關店潮」並不屬實。不過,連咖啡也承認了北京區域暫停營業的狀態,稱這是疫情原因導致的店鋪暫時歇業,並非陷入困境。那麼在連咖啡的大本營上海,目前情況如何?
  • 布魯諾咖啡北京連關多家店 400電話成空號
    布魯諾咖啡北京連關多家店 400電話成空號來源:聯商網2019-03-17 16:38布魯諾咖啡(bruno caffe)的擴張宣言尚未傳遠便戛然而止。近日,北京商報記者發現,布魯諾咖啡東方廣場店、銀河SOHO店等多家或閉店或調改,均處於非正常營業狀態。同時,400官方電話已成空號,官方微信、微博平臺也停止更新了一段時間。此前,作為復華商業旗下的咖啡品牌,布魯諾咖啡曾在2018年宣布要在全國開100家門店,三年內在全球開設超過1000家門店。
  • 又一波關店潮?施華洛世奇、三星、Costa咖啡等大品牌全都躲不過
    01「水晶巨頭」施華洛世奇關店3000家,裁員6000人同時,該集團還決定將裁員6000人,其中包括總部200個職位,同時關閉3000家精品店。雖然9月7日,奧地利首飾品牌施華洛世奇CEO羅伯特·布赫鮑爾在某媒體的採訪中表示,施華洛世奇將縮減全球3000家店鋪網絡,即關閉一小部分與新戰略不符的實體店鋪以更好優化零售網絡。
  • 連咖啡遭遇關店潮 資金吃緊還是戰略轉移?
    資金被指吃緊關店同時,新店(咖啡站點和大的形象店)也會繼續,但2019年的新店數量會相對謹慎。記者在位於廣州天河北路的另一家連咖啡留意到,儘管大眾點評顯示為「開業」狀態,但實際上已「人去樓空」,店門口張貼了重新招租的廣告。
  • 日本零售業低迷時刻:7-Eleven母公司關店超千家,裁員3000多人
    01事件▌日本零售業低迷時刻:7-Eleven母公司關店超千家,裁員3000多人日本最大零售集團之一Seven & I Holdings控股當下在本土市場挑戰重重。旗下包括7-Eleven便利店、西武百貨、伊藤洋華堂、LOFT、Seven銀行等企業,但如今由於電商衝擊和勞動力不足導致的人工成本上升,Seven控股不得不採取關店、縮短店鋪營業時間和裁員等舉措來提振收益。10月10日,Seven控股披露一系列企業重組計劃:在日本市場,Sogo西武未來2年關店5家,2家縮小門店規模;伊藤洋華堂33家門店調整。
  • 資本競逐精品速溶咖啡
    「要鑑別精品咖啡不僅要考察咖啡豆的香氣、風味、酸度、醇厚度以及甜感,還要在參考瑕疵豆因素後再進行評分。」  相比於傳統速溶咖啡,精品速溶咖啡在濃縮和萃取技術上有本質進步。  傳統速溶咖啡通常會採用高溫霧化方式乾燥,把咖啡豆裡的有效物質全部萃取出來,並通過高溫將可溶物質凝固成粉狀。
  • COSTA咖啡中國關店潮:青島門店清零,全國關10%
    水草 2020-09-07 19:00 導語 創頭條9月7日消息 據媒體報導,英國老牌連鎖咖啡CostaC對此,COSTA方面回應稱,「此次關店是門店優化工作的持續,關閉青島虧損門店是COSTA在中國業... 創頭條9月7日消息 據媒體報導,英國老牌連鎖咖啡CostaC正迎來關店潮,其在中國多個城市的關店數量,大概佔到全國門店的10%左右。
  • 瑞幸的「無人咖啡」能否好喝又好賺?
    這次的闖入者是在資本的眾星捧月下,成功赴美上市的瑞幸咖啡。1月8日,瑞幸咖啡正式宣布,即將推出無人咖啡機和無人售貨機。沒錯,就是這兩個滿大街都是,聽起來絲毫沒有新意的東西。可是,資本市場似乎對瑞幸咖啡的這個新故事買單:截至1月9日美股收盤,瑞幸咖啡股價上漲了12.39%,報收39.46美元,總市值達94.83億美元,接近昔日最高市值100億美元。
  • 韓式咖啡Zoo Coffee頻關店 貓屎咖啡有意收購
    鄭州、北京的動物園咖啡,接連出現「門店關閉、加盟商捲款跑路、消費者卡中儲值成廢紙」的現象。與此同時,貓屎咖啡向咖門透露,在收購咖啡陪你未果後,貓屎咖啡轉而計劃收購動物園咖啡。前有咖啡陪你的興勃亡忽,後有動物園接連關店被貓屎盯上,韓式咖啡敗局已定?一、動物園咖啡接連關店在中國快速擴張的動物園咖啡(Zoo Coffee),開始顯露出頹勢。2015年12月初,北京大望路附近的動物園咖啡SOHO現代城店關門歇業。加盟商圈錢而去,留下手持充值卡的消費者,在寒風中大聲喊冤。
  • 又一行業出現「關店潮」,裁員、大規模撤店,5年僅剩不到40家!
    從目前來看,雖然疫情結束之後,國內的經濟已經恢復並實現了增長,但部分實體行業還是受到了一定的衝擊,其中就包括咖啡店,有業內人士指出,本來線下咖啡店的盈利難度就比較大,2020年還沒有結束,國內咖啡服務行業的閉店率已經達到了83%,包括一些新興的咖啡品牌,還有一些老品牌。
  • 裁員6000、關店、家族「反目」… 施華洛世奇扛不住了?
    據彭博社報導,受疫情及重組計劃影響,創立至今已有125年的奧地利水晶配飾品牌Swarovski施華洛世奇集團將裁員6000人 ,並關閉3000家精品店。這一消息在發出後不久即得到官方澄清,9月7日晚,施華洛世奇表示,關閉全球3000家店鋪的網絡消息不準確,實際為縮減全球3000家店鋪網絡,即關閉一小部分與新戰略不符的實體店鋪,以更好優化零售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