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社會裡,男女的社會地位極度不平等,像是做皇帝的除了武則天其他全是男人,即使是掌權的女子,也只能是因為皇帝年幼時作為太后垂簾聽政。在社會生活裡,更是為女子設置了三從四德,對女性行為加以約束規範,所以古代的女子大多都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大家閨秀更是不能隨意見外人,許多時候連自己將要相伴終身的夫君,在結婚前都不知道長什麼樣,的確可悲。
除了這些生活裡的約束,其實當時的封建禮教,對女性行為還有道德約束的作用。比如像是如果一個守寡的女子可以為亡夫保持貞潔,就將被朝廷立為典範,甚至會為其立貞節牌坊,視為一種榮耀。但是如果哪個女子行為不檢點,與其他男子有染,將會被鄰裡街坊唾棄。
古代女子在出嫁前,因為夫妻雙方兩不相見,所以女子的貞潔就很重要,那麼怎麼來檢驗呢?一般來說,古代人都是通過守宮砂來驗證女子是否是處子之身。不管是電視劇裡、書上還是史料記載,都曾對守宮砂有過描述,但是為何選擇卻不見常人使用,是否是因為守宮砂被科學證明是錯誤的?
守宮砂,重點就在於「守」字,這裡的意思就是守住貞潔,「宮」就是宮殿的意思,與子宮的描述含義一樣,通俗的說連起來解釋「守宮」就是「守住子宮」,也就是為了男性守住自己的貞潔。「砂」字主要是指的原材料,當時有一種壁虎類的小動物,古人用硃砂進行餵食養殖,長大後這種壁虎就通體呈現紅色,然後搗碎了用它混在硃砂裡,抹在女性的身上。
如果女性還是處子之身,那守宮砂就會一直在,如果女性不是處子之身,守宮砂就會消失,成為當時檢驗女子是否處子的一種工具。古人對於守宮砂的作用篤信不疑,但是如果用現在的科學來看,其並不是一定準確,很可能還會因為其他的物質引發化學反應導致其失效。
而如果一名未婚女子沒有了守宮砂,那在當時簡直比殺了她還要痛苦。因為迎接她的可能是夫君家族的蔑視,以及來自社會道德的輿論壓力。畢竟,從來不曾見過外人的大家閨秀,守宮砂不見了,只能說明這個女子在日常的生活裡不檢點,將要嫁過去的丈夫能夠看得起才怪。
當然這都是封建禮教的餘毒,當下的人們崇尚男女平等,婚姻自由。而且,現在的女子除了婚姻生活外,很可能會因為小時候騎自行車或者其他運動導致處子身不在,這可怨不得女性。作為男性,要常懷包容之心,客觀看待這個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