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楊亞東 張劉濤
2017-01-16 17:21 來源:澎湃新聞
1月15日,一則8秒視頻在朋友圈流傳,顯示有人在杭州蕭山國際機場附近升空無人機近距離拍攝待降民航客機。當地警方16日證實該拍攝行為屬實,其行為影響了飛行安全。
與追拍客機同款無人機。 澎湃新聞記者 楊亞東但業內人士16日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
此類無人機「黑飛」的危險行為還很難杜絕,因為目前我國對無人機的飛行監管尚未有明確的法律限制與飛行標準。浙江省公安廳機場公安局16日通報,經查,1月15日17時左右,市民袁某(23歲,男,杭州蕭山人)使用型號為「御」的大疆無人機,在蕭山區新街鎮距機場約8.5公裡處升空拍攝日落。該無人機升空至高度450米,拍攝了多個空中畫面,其中包含多架途經的民航客機,空中拍攝過程約10分鐘。事後,袁某截取了8秒視頻上傳至飛友QQ群,並被網友轉載。有關情況還在進一步調查中。
業內人士:闖禁飛行危及航空安全相關業內人士16日告訴澎湃新聞,機場淨空保護區是指為保障航空器在機場安全起飛和降落,按照機場淨空障礙物限制圖的要求劃設的一定空間範圍。據民航部門介紹,杭州蕭山機場的淨空保護區是以機場跑道中心線為基準,兩側各10公裡,跑道兩端各20公裡組成的區域,主要包含杭州下沙經濟技術開發區沿江區域和蕭山區以下區域:城廂街道、北幹街道、蜀山街道、新塘街道等近20個鄉鎮街道與農場。
澎湃新聞查閱發現,國內大部分品牌無人機均會內置相應禁飛區用以限制無人飛行器的啟動。那麼,機場淨空保護區與無人機內置的禁飛區是否存在差別?
「杭州蕭山國際機場屬於大疆公司生產的無人機的限制飛行區域,在該區域內,無人機會因軟體限制無法啟動。但由於廠家標定的禁飛區域遠小於機場的淨空保護區,所以,在機場淨空保護區,飛手仍可以啟動飛行器。基於消費級無人機反射面積過小,無法被機場雷達識別且極難被被飛行員目視避讓等特性,因此,類似袁某的無人機飛行行為極易造成撞擊,危及航空安全。」無人機資訊網站SB-DJI創始人、資深飛友陳章16日告訴澎湃新聞。
修改飛行高度時彈出的提示聲明。 澎湃新聞記者 楊亞東澎湃新聞從大疆無人機官網查詢發現,
杭州蕭山國際機場雖有無人機限制飛行區,但機場所在的杭州蕭山區瓜瀝鎮、衙前鎮、坎山鎮、新街鎮、寧圍鎮等大面積區域均不在其中。目前大疆無人機的禁飛區域分為固態和動態兩種,固態禁飛區設置在飛行器中,在禁飛區域飛行器不能起飛;動態禁飛區域由操控軟體根據實際情況增減。
「解決類似問題首先需要無人機製造公司在系統中擴大禁飛區範圍,與機場淨空區域同步;其次應當加強管理,在激活無人機時進行實名實時認證,讓飛手在飛行前考慮到違規飛行將帶來的後果。」陳章告訴澎湃新聞。
涉事無人機內置限高500米,相關法規尚未完善澎湃新聞找到了1臺與涉事機型同款的大疆消費級摺疊無人機Mavic Pro,經研究發現,該消費無人機內置限高為500米。但在更改限高時,會出現相應的廠商提示,其全文為「你正在修改最高飛行高度,這可能違反當地法律法規(比如: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規定的400英尺,約121米)。你且只有你對在這個高度被修改後的飛行負責和需承擔法律責任。大疆創新和它的分公司和分支機構不會對在此之後的任何事故負責。無論是合同上的還是衡平法上。」
出現提示後,用戶可以選擇拒絕或同意。如選擇拒絕,則修改高度的設置將會被系統拒絕。
澎湃新聞從採訪中了解到,近年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無人機)的生產和應用蓬勃發展,其遙控駕駛人員的種類和數量也在快速增加。但我國目前對無人機的飛行監管尚未有明確的法律限制與飛行標準。
2013年,國家民航局出臺《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駕駛員管理暫行規定》,要求重量小於等於7公斤的微型無人機,飛行範圍在目視視距內半徑500米、相對高度低於120米範圍內,無須證照管理,但應儘可能避免進入過高空域;飛出視距(距離超過500米或高度超過120米),或駕駛空機重量大於7公斤的無人機則需操控人員持有「執照」。
2014年,國家民航局發文規定,由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按照上述《暫行規定》,負責對在視距內運行的空機重量大於7千克的無人機駕駛員、在隔離空域超視距運行的無人機駕駛員的資質進行管理。經該協會授權的培訓機構培訓合格後,駕駛員將獲得《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駕駛員合格證》。合格證有三種等級,從低到高依次是駕駛員、機長和教員。
2015年12月,國家民航局再次頒布《輕小無人機運行管理規定(試行)》,規定民用無人機機長對民用無人機運行直接負責,出現緊急情況,必須將事故通知最近的民航及相關部門,飲酒8小時內不得駕駛。
為進一步規範無人機駕駛員管理,國家民航局標準司後來對原《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駕駛員管理暫行規定》進行了第一次修訂。2016年7月,《民用無人機駕駛員管理規定》出臺,原暫行規定廢止。修訂的主要內容包括重新調整無人機分類和定義,新增管理機構管理備案制度,取消部分運行要求等。
澎湃新聞了解到,國家民航局的上述文件均屬於諮詢通告性質,系民航部門官方解釋和說明,其主要用途系國家民航局針對我國航空相關法律、法規未具體涉及內容範圍進行的進一步官方說明和解釋。
「無人機重量在7公斤以上、視距外飛行者要持有執照;7公斤以下,視距內飛行則不需要,但兩者在飛行前都應向航空主管部門申報飛行計劃,因為空域內有航線或航空活動,不了解空域情況的盲目飛行易引發事故。」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秘書長柯玉寶此前曾向澎湃新聞介紹。他介紹,民用無人機屬通用航空範疇,操作者和機器應有相應資質才能飛行,在沒有強制性法規管理的情況下,國家民航局出臺的管理規定相當於行業「法規」。柯玉寶透露,按保守估計,全國民用消費級無人機持有者超過10萬人,但至10月中旬,通過培訓考試的持證人員只有近8000人。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杭州無人機,機場淨空,追拍客機,黑飛
相關推薦
評論(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