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友誼大橋主要連接了澳門半島和凼仔島,主橋長3300多米,引橋長800多米,車道兩旁設1.5米寬的人行道,是亞洲首屈一指的橋梁之一。通過這座橋可以去凼仔島新建成的大型娛樂場和酒店,也能去歷史文化中心和渡輪碼頭、機場。華燈初上時大橋倒映在微波蕩漾的江面上,穿梭於大橋的汽車如行雲流水,燈火輝煌令人過目難忘。
東望洋炮臺位於東望洋山巔,是澳門半島的最高點,建於1637至1638年間,有哨房、火藥庫、燈塔等。從迴旋樓梯直上塔頂,可以俯瞰整個澳門半島以及「澳門歷史城區」,無敵景致盡收眼底,燈塔旁建有聖母雪地殿聖堂。東望洋炮臺東望洋炮臺原來主要用於防禦外來入侵和作為觀察站。
戀愛巷位於大三巴街和大三巴右街之間,全長約50米,街道兩邊散落著葡萄牙風格的建築,顏色亮麗和諧,非常有格調。因為浪漫詩意的名字,許多情侶來到這裡與路牌合影、拍攝婚紗照,電影《伊莉莎白》也曾在這裡取景。步入戀愛巷,感覺周圍都安靜下來,那些旅行團的喧囂都不見了蹤影,仿佛置身於另一個國度。
主教山小堂又稱海崖聖母小堂,在澳門西望洋山上,是一座建在山上城堡炮臺內的教堂,主要用來向航海者的保護神祈禱,而聖堂旁的建築物曾是主教的寓所。主教山小堂的殿堂簡樸,山徑迂迴,之後不斷地擴大重建,才形成了現在的規模。教堂設計簡單典雅,在午後的陽光下格外漂亮。
澳門海事博物館位於媽閣廟前,陳列大樓就是當年葡萄牙人登岸之地。博物館造型像一艘船,昔日碼頭已改為廣場,可以在水池玩遙控模型船,也可以坐上模擬潛水器體驗潛水的感覺。博物館分海事民俗展覽廳、歷史展覽廳、技術展覽廳、水族館四個區域。一樓牆上有一幅巨型瓷磚畫,刻畫著各種羅盤方位標。
海事歷史展覽廳能看到地理大發現時期葡萄牙航海家使用的船隻模型。另外還有一座17世紀澳門的立體模型,旁邊展櫃還有考古所得的沉船殘件,一窺水下考古的奧秘。上到二樓,看看航海技術、海上交通等的展覽,有八分象限儀、望遠鏡、羅盤等航海儀器,模擬展示了澳門航道的夜景。在北半球天空模型下,可以體驗夜航看星宿,體會觀星對航海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