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溫州,雁山甌水風光迤邐、風土人情豐富多彩、歷史文化底蘊深厚。青山綠水、粉牆黛瓦,和鄰裡鄉親聊聊生活瑣事,直到夜色籠罩,這樣的古村生活,你嚮往嗎?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詩和遠方也並非要遠足。溫州平陽縣的這個古鎮,就能滿足對遠方的期待。
順溪古鎮位於溫州市平陽縣西部山區,鰲江上遊的群山環繞之中。古鎮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宋之際,千百年歷史文化沉澱,為這個山區鄉鎮帶來了無數的文化寶藏。順溪以溪得名,因水稱絕,到處都是水的靈動。順溪水由西向東貫穿全鎮中間,向東流去,形成浙南主要水系——鰲江。境內多高山,平均海拔600米以上,地勢落差較大,水能資源豐富,植被豐富。山是青溼地,水是靈逸的。
順溪境內山清水秀,植被豐富,森林覆蓋率達82.5%。順溪之美,不僅美在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觀,還美在它源遠流長的文化底蘊。順溪古建築群—陳氏古民居建築群就坐落在順溪古鎮。這片古建築群是浙南地區最大的古建築群,共面積達25200平方米,大的一幢竟達6000平方米,小的也近1000平方米,共有10座,年代從清乾隆年間到嘉慶年間,素有「浙南清中晚期民居博物館」之美譽,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建築布局頗具特色,以圍合式四合院為建築組群構成基本單元,再向縱橫方向發展拼接組合,形成多進或多軸線的封閉性院落。材料多是就地取材,以素木蠻石構造,精巧、多變,建築細部精美、考究,木雕、石雕圖案精緻,工藝精湛,造型樸素大方、典雅秀麗、形態古拙、穩重蒼勁中不失輕靈;整體建築溫潤柔和,既合規劃,又不失鄉野質樸之氣。每片瓦、每塊石、每根柱無一不體現了當地古代工匠的藝術造詣。
歷史悠久的順溪老街,長約500米左右,是舊時古道的一段。這是平陽鰲江上遊水頭以上唯一一條古道,可連接平陽、蒼南、文成、泰順四縣,居於交界邊貿集散地的中心。腳下,一塊塊青石板鋪就而成,歷經歲月的洗刷,平滑如鏡;兩邊,一幢幢木簷矮屋的商鋪。居民早已搬走,只剩下傲立牆頭的枯草,在蕭瑟的晚風中,不停搖曳。世事滄桑,曾經集繁華與豪華於一身的順溪老街,已風光不再。目前老街仍保留著打金鋪、理髮店等古老行當。
許多老屋目前都無人居住,雖然被列為國保單位,但多數院牆只剩下殘簷斷壁,屋子也是格外斑駁。外面的門樓門牌有的已經倒下,寬大的天井院中布滿了灰塵,寬闊的大廳只有幾根粗大的立柱支撐,蛛網與蟻穴並存,處處都是衰敗之相。
古鎮內,第一感覺是人少,第二感覺就是破舊,很難想像這麼破舊的地方能和景點聯繫在一起,但是正因為這份破舊,讓這裡散發了迷人的生活氣息;斑駁的牆跡足以印證這一點,經歷了千年歷史的風吹雨打,牆面已破敗不堪,歷史文化遺產在現實破壞和自然侵蝕中,太脆弱了。青街的竹,順溪的屋。能人都外出發展,無工業,無農業,留守只剩老人了,知道這裡的遊客也不多,讓人感到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