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最可惜的千年古鎮,曾被譽為「楠溪第一村」,如今卻破敗不堪

2020-12-12 肉肉愛旅行

作為中國的「猶太人」,因為溫州人實在太會做生意,把生意做到了世界各個角落,賺到了世界各地太多的錢,很多人就理所應當地將「溫州」和「金錢」聯繫在一起,並想當然地認為,溫州這地方,除了「錢」還有什麼啊?曾經肉肉也跟大家一樣,是這麼認為的。但當我真正踏上溫州的土地,才驚訝地發現溫州原來遠遠不是你想像中的那樣,這裡悠久的歷史和文化積澱絕對超過你的想像。今天肉肉就給大家分享一個溫州千年古鎮——楓林古鎮。

楓林是一座千年古鎮,位於楠溪江中遊東側, 與巖頭村隔江相望。三面環山, 一面臨水。境內山脈屬雁蕩山之延伸, 東西走向。這裡盆地開闊, 山水環繞,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浙南軍政重鎮,素稱「楠溪第一村」和「小溫州」。楓林原名豐裡, 明朝時因村南山前有一片楓樹林而易為現名。至晚清, 楓樹幾乎被破壞殆盡,「永嘉先生」徐定超曾作楓林秋景詩, 其中有「家住楓林罕見楓」句, 可以證明。

楓林歷來文化發達, 文人輩出, 素稱東甌名鎮。楓林古鎮始建北宋崇寧五年, 建築按「九天七星」 布局, 不僅歷史悠久, 人文薈萃, 而且景點眾多, 鎮內紀念性、觀賞性的古蹟有:孝子亭、坐愛亭、芙蓉亭、聖旨門、衙門前門臺、念祖橋等等。

聖旨門街是條明代古街,長約一公裡,是楓林古鎮的標誌性古蹟。在這條街上,演繹著一代代的孝悌故事,因為明代徐尹沛公的孝悌故事感動了皇帝,敕建了聖旨門,於是,孝悌故事便一代代演繹下去。楓林地處楠溪江中遊中心位置,永樂古道、永仙古道在聖旨門街重合,於是聖旨門自然而然成為商業街,楓林便成商業重鎮,從聖旨門街經過,街上遍是店鋪,店鋪雖然大多為舊木結構,卻窗戶楹聯,古香古色,紅燈籠高掛,處處呈現出古鎮氣息。每走一步,古老和滄桑就相隨左右。恍恍惚惚裡,像是走進了明清,走進了遙遠的日子。從清末到民國,這裡曾是楠溪江流域一條最繁華的商業街,眼下還留住了那份古老和悠閒。

走在楓林古鎮,你能看到大祠堂、天主教堂、耶穌教堂,能看到眾多保存著歷史印記的老屋,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有謙益堂,這是楓林的一處大宅院。令謙益堂有名是因為兩位現代文化名人,他們是朱自清和馬公愚。軍閥混戰,馬公愚帶著朱自清的家人到楠溪楓林避戰禍,就棲居謙益堂,謙益堂於是留下了他們的印記。謙益堂是座傳統的江南四合院式建築,如今仍掛著些年代的匾額在梁桁上,擁有一個很大的道坦和很高的圍牆,門臺古香古色。

楓林古鎮至今未有開發依舊保留著原汁原味。前幾年因電線老化引起聖旨門火災,有著500多年歷史的「旌表徐尹沛尚義之門」毀了半邊,同時也燒毀了20多間古宅及部分歷史遺蹟,令人痛惜。漫步在這樣一個未經修飾的古鎮之中,其破敗程度實在令人唏噓。千年的延續,數百年的建築似乎已是風雨飄搖,在楓林古鎮除了留守的老人外,少有人外人駐足。但也正因如此古鎮才能保有自己原有的特色。

雖然肉肉非常喜歡這樣沒有商業化的古鎮,然而看著這樣的千年古鎮逐漸落敗也十分心痛,希望當地政府能夠重視起來,修繕保護好歷史遺留的古蹟。那麼你們大家來過楓林古鎮嗎?對這裡有著什麼樣的評價呢?歡迎在評論區共同探討,您的點讚和關注是肉肉最大的動力!

相關焦點

  • 溫州「最心酸」的古鎮,被譽為「小溫州」,如今悽涼衰退,好可惜
    提到溫州,似乎永遠和金錢掛上關係,溫州皮鞋廠的段子已在國內傳唱多年。其實溫州也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千百年風雅沐浴,無數美好的古村古鎮散落其間。選擇一處,漫步在一個淳樸的古村中,雖然是快速發展的時代,可它們卻不忘初心,不隨波逐流,走著屬於自己的那條道,流傳著屬於自己的經典,將古樸自然得以延續。
  • 千年古鎮楓林如何續寫文化新篇-溫州日報甌網 - 溫州新聞門戶網...
    千年古鎮楓林如何續寫文化新篇 2020/07/20 00:02 來源:溫州晚報 編輯:單暉 瀏覽:3374
  • 曾是南通繁華的千年古鎮,藍印花布的發祥地,如今卻破敗不堪
    古鎮始於唐末、興於北宋,盛於明清。雖偏安一隅,但文化歷史很是深厚,古鎮是古通州東南沿海第一個鹽埠,也是我國藍印花布的發祥地。繁華過後的餘西,因多種因素而逐漸式微,到如今成為了一個褪居幕後的千年古鎮。這是一座真正的古鎮,沒有匆忙的腳步和嘈雜的店家招呼聲,歷經了百年的遺蹟文物、老屋舊院,還原了歲月靜好最本真的模樣。長而窄的街巷,沒有高樓林立,只有上了年紀的老房子開著門鋪傳出叮叮噹噹的響聲。沒有滿街酒吧咖啡廳,也沒有千篇一律的奶茶網紅店。在這裡漫行,入眼的是小橋流水,粉牆黛瓦,青石板的路長長窄窄,悠閒安逸的心情就是最好的回報。
  • 貴州最「真」古鎮,被譽為遵義「小上海」,破敗不堪卻遊客眾多
    隨著古鎮旅遊的大火,越來越多的遊客都喜歡往古鎮走。中國古鎮眾多,然而要想脫穎而出就必須要有自己的特色,所以如果光有古老的建築而沒有文化底蘊也不能稱為真正的古鎮。就像現在很多仿造的古鎮一樣,雖然建築十分精美,但是沒有自己的文化和歷史,也就註定只能是曇花一現,熱度過了就無人問津了。
  • 溫州「最心酸」的古鎮,有清朝大屋10座,如今悽涼衰退,好可惜
    說到溫州,雁山甌水風光迤邐、風土人情豐富多彩、歷史文化底蘊深厚。青山綠水、粉牆黛瓦,和鄰裡鄉親聊聊生活瑣事,直到夜色籠罩,這樣的古村生活,你嚮往嗎?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詩和遠方也並非要遠足。溫州平陽縣的這個古鎮,就能滿足對遠方的期待。
  • 曾是常州最繁華古鎮,距今700多年歷史,如今破敗不堪無人問津
    而這裡曾經是常州最繁華的古鎮,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沉澱,但如今,卻破敗不堪,無人問津。曾經常州最繁華的古鎮——焦溪古鎮位於常州市的鄭陸鎮,是當年常州最繁華的古鎮之一,有著非常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至今已經有700多年的歷史了。
  • 曾是南通繁華的千年古鎮,被譽為「小佛國」,如今卻悽涼衰退
    但很多時候我們並不能任性到古鎮遊玩,一些知名度極高的古鎮通常都熙熙攘攘,瞬間心塞。其實,南通也藏著很多安靜的古鎮,別樣的風情,一樣讓你留戀難忘。石港古鎮位於南通市通州區北部,這是一座有著上千年歷史的古鎮,素有「
  • 印度唯一港口城市:距今已有千年歷史,如今已經破敗不堪
    最古老碼頭景觀,來自時間遺蹟,也是印度唯一的一個港口城市印度,因為和我們國家臨近,又憑藉著許許多多奇葩的行為和習俗成功的吸引了大量的遊客前來遊玩,其中絕大多數都是中國人,今天我們就來講述印度一個城市的故事,這是印度唯一的一個港口城市,也是世界上最老的碼頭之一,如今卻是破敗不堪,令人惋惜。
  • 永嘉千年古鎮精彩蝶變進行時
    溫州網訊 漫步楠溪綠道,江畔兩岸環繞四季花海;入住江楓民宿村,置身田園,享受小資格調;滑翔傘、熱氣球,獨木舟、馬術場……各種網紅項目和打卡點不斷湧現。今年以來,永嘉縣楓林鎮,借力文旅大融合,抓住杭溫高鐵楠溪江站落戶的大機遇,奮力譜寫精彩蝶變進行曲。「其山環抱而四合,其水曲折而西流」描繪出楓林境內潭灘相間、山水景色錯落有致。
  • 江蘇又一古鎮走紅,人稱江南「第一鹽鎮」,雖顯破敗卻不輸南潯
    古鎮中,有以山水出名,有以古蹟出名,有以美食出名,有的則以破敗不堪,充滿滄桑感出名。江南的古鎮中,因為是靠水而生,所以很多古鎮都是以和水相關的營生經營下去。有的從古至今都出名,有的出現了一定的落寞和暗淡。今天所說的,同屬江南水鄉,但你看上去卻像北方深山裡的古鎮。
  • 距寧波23公裡,藏著一座古鎮,曾經繁華千年,如今已悽涼落寞
    距寧波23公裡,藏著一座古鎮,曾經繁華千年,如今已悽涼落寞隨著社會的發展,中國其實有許許多多的老建築或者是古宅因為某些不可抗力的原因被拆掉,特別是在時代的更新換代的時候,損失了特別多的文化古蹟,今天我們就來講述一個寧波繁華的千年古鎮,雖然歷史深厚文化底蘊深厚,但是如今也是破敗不堪,果然是躲不過拆遷的命運啊!這就是寧波澥浦古鎮。
  • 南通居然有上千年的古鎮,如今卻破敗不堪,當地人都不知道
    記得那是剛參加工作的第一年,有段時間工作使我特別焦慮,於是我的同事說他們江蘇南通有個快被人們遺忘的古鎮。位於黃海流域的餘西古鎮。古鎮位置在江蘇省南通市的通州區二甲鎮。餘西古鎮是一個唐朝就有的古鎮,歷史文化厚重,也是通州首個出食用鹽的地方,這裡的藍印花布更是享譽全國。
  • 探村溫州永嘉 | 鶴陽古村,楠溪江畔溫州第一詩人村
    德環(謝庭循)是鶴陽第一名人,「尤擅於詩」,著有《夢吟堂集》,宣德皇帝、王公大臣皆與之有詩歌酬唱。 謝道寧的「春雨桑麻相映綠,秋風禾黍接連黃」,大受溫州謝靈運研究會秘書長、詩人南航的推崇,認為堪當永嘉耕讀文化的代表作。謝道寧還是「鶴陽八景」的開創者,其女系嘉靖首輔張璁的生母。鶴陽,真是地傑人靈,藏龍臥「鳳」之地。 十四世詩人也是四位:懷繹、懷堅、懷曠、懷暹。謝懷繹亦曾作「鶴陽八景」組詩。
  • 一天時刊|嶺上多白雲 何時到永嘉——記者採風行尋訪楠溪人家...
    南宋年間,李岑的九世孫李嵩邀請當時的國師精心策劃,重新布局建造了蒼坡村,形成如今「文房四寶」的格局:村口的東西兩方,各挖一方水池,起名為「硯池」;水池旁邊,有一條4米多長、削鑿成墨條形狀的條石,就是「墨」;村中主幹道呈東西走向,長約330米,東頭指向一座形似筆架的山峰,這條街被命名為「筆街」;村子四周用鵝卵石砌成圍牆,形成一個方形,就是一張方形的紙。文房四寶,筆墨紙硯,成為傳承千年耕讀文化的寫照。
  • 山水智城 楠溪新區-溫州日報甌網 - 溫州新聞門戶網 - 溫州日報主辦
    由溫州都市大公園、楠溪水城、三江商務區三大空間板塊組成,分為楠溪水城功能區、三江商住區、溫商家園小鎮功能區、植物園核心功能區、溫州市民體育休閒公園與文化休閒公園功能區等,規劃面積約77平方公裡,由楠溪江沙頭供水工程大閘以下、河口大閘以上的兩岸20平方公裡,三江商務區7平方公裡,烏牛、三江、羅東50平方公裡山地三部分構成。
  • 嶺上多白雲 何時到永嘉 ---「甌江山水詩路」記者採風行尋訪楠溪...
    南宋年間,李岑的九世孫李嵩邀請當時的國師精心策劃,重新布局建造了蒼坡村,形成如今「文房四寶」的格局:村口的東西兩方,各挖一方水池,起名為「硯池」;水池旁邊,有一條4米多長、削鑿成墨條形狀的條石,就是「墨」;村中主幹道呈東西走向,長約330米,東頭指向一座形似筆架的山峰,這條街被命名為「筆街」;村子四周用鵝卵石砌成圍牆,形成一個方形,就是一張方形的紙。文房四寶,筆墨紙硯,成為傳承千年耕讀文化的寫照。
  • 南京即將消失的千年古鎮,曾是江寧三大鎮之首,如今卻悽涼衰退
    陶吳曾是古江寧縣西南重鎮,宋明清時期一度曾是江寧首鎮,因其地處南京與小丹陽中間,是重要的商業和交通中心。明清時期,陶吳鎮的刻板印刷業、竹木業、紡織業等在南京地區極負盛名。鎮郊是江南著名的蠶桑區,「寧綢」、「雲錦」使用的蠶多出於此,古鎮內設有繭站。
  • 南京即將消失的千年古鎮,曾是江寧三大鎮之首,如今卻悽涼衰退
    今天就給大家說說南京的陶吳古鎮,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抽時間去了解一下。陶吳古鎮位於南京市江寧區,據說此地曾有陶、吳二姓世居而得名。宋景定《建康志》有記載,金陵鎮,本稱陶吳鋪,景德二年(1005)改為鎮。陶吳曾是古江寧縣西南重鎮,宋明清時期一度曾是江寧首鎮,因其地處南京與小丹陽中間,是重要的商業和交通中心。明清時期,陶吳鎮的刻板印刷業、竹木業、紡織業等在南京地區極負盛名。
  • 永嘉這個千年古鎮正在蝶變
    漫步楠溪綠道,江畔兩岸環繞四季花海;入住江楓民宿村,置身田園,享受小資格調;滑翔傘、熱氣球,獨木舟、馬術場……各種網紅項目和打卡點不斷湧現。今年以來,永嘉縣楓林鎮,借力文旅大融合,抓住杭溫高鐵楠溪江站落戶的大機遇,奮力譜寫精彩蝶變進行曲。
  • 南通一座「低調」的千年古鎮,曾出兩個成語,古樸滄桑遊人稀少
    從餘東古鎮到餘西古鎮,探尋南通的古老歷史文化相信看過我前面文章的朋友一定還記得我們有一期專程寫了餘東古鎮,沒錯,在不遠處的地方還有一座餘西古鎮,餘西古鎮位於南通市通州區二甲鎮長江口北岸,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江蘇傳統村落,餘西古鎮始建於唐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歷史上它曾被叫做餘慶(慶餘),而且從唐到宋再到明清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