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座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的古鎮,不論古鎮的大與小,繁華與衰落,它們都是這座城市歷史的縮影,文化的沉澱。古鎮承載過往悠悠歷史,記錄當地人文風俗所不可割捨的情感紐帶,只要古鎮依然存在,那麼每一位漂泊在外的遊子就有了可以寄託靈魂的場所。今天就給大家說說南京的陶吳古鎮,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抽時間去了解一下。
陶吳古鎮位於南京市江寧區,據說此地曾有陶、吳二姓世居而得名。宋景定《建康志》有記載,金陵鎮,本稱陶吳鋪,景德二年(1005)改為鎮。陶吳曾是古江寧縣西南重鎮,宋明清時期一度曾是江寧首鎮,因其地處南京與小丹陽中間,是重要的商業和交通中心。明清時期,陶吳鎮的刻板印刷業、竹木業、紡織業等在南京地區極負盛名。鎮郊是江南著名的蠶桑區,「寧綢」、「雲錦」使用的蠶多出於此,古鎮內設有繭站。
現存的陶吳鎮集鎮面積不大,只有一條長約500米的大街。古鎮的主要娛樂場所和工作單位多集中在這條老街上,有電影院、商場、書店、飯店、理髮店,還有一些重要的政府單位也在老街兩側。始建於1976年的陶吳電影院,大門已稍顯破敗,但在當年可是鎮上最時髦熱鬧的地方。斑駁的牆壁,黃色加綠色的牆漆頗有上世紀的風格,放到現在來看不失是一種簡潔與時髦。
社會在進步,生活在提高,如今當你在走進這座千年古鎮,所見所聞與國內其它鄉鎮沒有太大區別,曾經的古青石板道換成水泥路,曾經的古宅老院被鋼筋水泥樓房替代,曾經梵音嫋繞的古寺廟不見蹤影,就是僥倖殘留下的遺蹟,也只剩殘亙斷牆,被遺棄在一個角落裡艱難伸呤。
「挑梁蹺角,角系銅鈴,鈴聲叮,終日不絕」的飛鸞閣,位於貞白街上這是一棟三層樓的老式建築,這是鎮子上當年最「豪華」的餐廳,不亞於現在的五星級酒店,在這裡請客吃飯那是一件面子和口袋的鬥爭。現如今已是人去樓空,輝煌不再。
順著那些狹窄的泥濘小道走入古鎮內部,仍能發現歷史留下的零星痕跡。陶吳老街,曾經是古鎮的商業中心,沿街的商鋪多是明清風格的木結構,由於年代久遠,僅存的也已破舊,難見昔日風採。老街還是日常生活的樣子,所有商業都出於生活的必要,鐵鋪,酒鋪,裁縫鋪,殯葬鋪,點心店,理髮室,柴米油鹽醬醋茶,從生到死都可以在這條街上解決。除卻工作,生活的半徑只需要這樣一點點,觸手可及,雞犬相聞,散個步就能打一瓶醬油,然後一路家長裡短地招呼回家。
在跨越千年歷史後,陶吳這座古鎮即將被時代所湮沒,她躲過了自然災害、槍林彈雨,如今卻倒在「時代發展,舊城改造」中,實在是令人感到可惜。陶吳這座千年古鎮已不見昔日的輝煌,這裡失去的太多,留下的太少。
那麼,你是否喜歡到古村鎮遊玩,感受歷史的韻味?對於現在國內充滿商業氣息的古鎮都有哪些看法?你是否喜歡像陶吳這樣原始的古鎮?如果有機會你願意到這裡走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