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日,「閃崩」一詞在我大A股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著著實實火了一把。一瞬間,「閃崩」成了各大券商研報、財經媒體的寵兒,每個像風雲君一樣的研究員都似乎在拼了老命地想找出個股閃崩背後的真正推手。
風雲君不才,實在是沒有本事將近日閃崩不斷的現象歸結於某一具體原因,巴特,姆們相信,每一個閃崩個股背後,肯定都有一份曲折的財務報表,可供風雲君細細把玩。
今天,風雲君就帶大夥鑑賞一下6月12日閃崩個股之一:捷順科技。
風雲君懷疑,捷順君您2017年度是不是提前確認收入了呢?
一、公司簡介
捷順科技,全稱深圳市捷順科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2年,2011年8月成功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登陸A股。
公司業務可以用四個字概括——智慧停車,主要產品包括智能停車場管理系統、智能門禁管理系統、智能通道管理系統、智慧管理軟體平臺、移動端應用等,是一集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為一體的,提供綜合解決方案的公司。
好高大上,說的風雨君都有點雲裡霧裡的。說白了,就是咱們各大商場、小區那種你一刷卡就計費,門就開了的自主停車配套設施的研發與銷售。
又是「智慧」,又是「解決方案」,哎,又沒有晶片。
(圖片為捷順科技官網截圖)
公司實際控制人為唐健、劉翠英夫婦,累計持股比例為57.47%。截至2018年6月12日最新一次股權質押解除公告,雙方累計質押股票17,344.99萬股,佔其所持有公司股份的45.26%。
另,正如大家所詬病的,截止至2018年3月31日公司前十大股東中信託計劃持股3,887.02萬股,佔公司股本總額的5.83%。
好了,公開信息講完,按照風雲君的風格,我們直接上財務了。
二、財務分析:多項數據存疑
1、季度營收及毛利率波動異常
下圖為捷順科技上市後2012年第一季度至2018年第一季度分季度營業收入、營業成本及毛利率波動圖。明顯的周期趨勢,有沒有!
(捷順科技2012年一季度至2018年一季度收入、成本及毛利率波動圖)
每年的營收規模及毛利率最大值均在第四季度,次年一季度則達到波谷。
風雲君就疑惑了,您一個賣軟硬體系統的,為什麼還會有季節波動,難不成各小區和商城都偏向於年底交易?
就算真的是有季節波動,那每年的波動趨勢也應該大致趨同吧。
但您看2017年第四季度,收入規模明顯增長,2018年一季度則大幅下滑,2017年第四季度收入達4.23億元,2018年一季度卻僅6,752.07萬元,遠低於常年水平。
風雲君進一步對比了各季度收入佔年度收入佔比,如下表所示:
上市以後,每年第四季度收入佔比明顯增加,2017年度直接高達44.52%。什麼意思?一年有一半的收入都是第四季度得來的?
假如是因收入確認原則主要為驗收確認,而由於項目和客戶原因,驗收單大多會年終獲得,因此出現季節波動。那風雲君也要說了,您確定您沒有人為把控驗收時間?
畢竟驗收單嘛,規範點的,客戶給寫個日期蓋個章,不規範的可能就是隨便籤個字或發封郵件,畢竟還要合作,雙方好好談談,提前一點出個驗收單簡直不能更easy了!
(捷順科技審計報告披露收入確認原則)
上圖為捷順科技審計報告披露收入確認原則,可以看出,收入確認主要依據為客戶的驗收單或籤收單。
2、應收、預收款反向變動
提前確認收入往往伴隨的就是預收款減少,相應應收帳款增加。
(捷順科技2011年-2018年第一季度預收款變動圖)
捷順科技果然沒有讓我們失望,從上圖我們可以明顯看出,捷順科技預收款變動正符合上文所示,2017年底預收帳款明顯大幅度減少,由2016年底的5,781.34萬元,直接變為3,175.09萬元,降幅達45.08%。
至於為什麼前幾年就呈下降趨勢,或許上文的毛利率季節波動能夠解釋一部分原因,只不過變動幅度相對較小,大家都沒有在意罷了。
當然,捷順科技應收帳款肯定要逐年增加啦。捷順科技2017年底應收帳款直接由2016年底的16,038.67萬元飆升至31,821.72萬元,增幅達98.41%。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捷順科技2017年度財務報表首次出現長期應收款科目,按公司年報披露,是因公司為推進市場覆蓋率,推出了分期付款的業務模式,分為三年期和五年期月度付款兩種形式。
2017年底,捷順科技長期應收款餘額為4,557.09萬元。也就是說,2017年底公司合計應收款項實際為36,378.81萬元。
與此同時,捷順科技2011年—2017年底應收帳款周轉率如下表所示:
2017年底,即使不考慮長期應收款的存在,公司應收帳款周轉率也直接降為3.97!
如果捷順科技沒有提前確認收入,所有數據都是真實的話——那在回款能力本來就下降的情況下,再推出一個長期付款,您就真的對您的客戶老爺們都這麼有信心嗎?
我們再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捷順科技的回款情況。下圖為捷順科技2011年底至2018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與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所收到的現金對比圖。
(捷順科技營業收入與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對比圖)
除2017年度外,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所收到的現金均略大於當年營業收入規模(增值稅影響),可以說是保持了較好的回款能力,但2017年度,營業收入94,951.80萬元,卻僅收到回款82,371.41萬元。
即使長期應收款一時半會回不來也僅4,557.09萬元,那剩餘的應收回款是發生了什麼呢?
3、存貨周轉率及發出商品異常變動
存貨周轉率提高,對每個企業來說可能都是夢寐以求的事情,但是我們知道,要真想提高存貨周轉率,那可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做到的,是要從公司採購、生產、銷售全環節,一步步精打細算才可能做到的。
巴特,捷順科技做到了!
捷順科技2011年度至2017年度存貨周轉率變動如下表所示:
2017年度,捷順科技存貨周轉率4.09,相較於2016年度的2.99,足足增加了1.1。膜拜呀!
同時,捷順科技2017年度審計報告披露的存貨構成如下圖所示:
啥意思?2017年發出商品僅1,868.40萬元?!您前幾年可基本都是四五千萬的水平呀!
這是發生了什麼?
發出商品:企業已發出,但尚未達到收入確認條件的商品、物資等。
風雲君是不是可以這麼理解呢:往年到了年底公司已發出但客戶尚未驗收,未達到收入確認條件的貨物有四五千萬,但到了2017年底,該數字神奇的變成了1,868.40萬元,其餘三千萬元貨物要麼今年沒人要捷順科技沒發出,要麼客戶已全部驗收,全部實現收入。
那至於客戶是怎麼驗收的,恐怕只有捷順科技能給解釋了!
4、銷售收入與運輸費用
對於捷順科技這樣貨物需要運輸的公司,運雜費用與營業收入增長趨勢往往相同,且佔營業收入比重各年度基本趨同。
但根據捷順科技審計報告披露,2017年度公司銷售費用中運雜費金額為7,484,953.89元,較2016年度的6,951,175.90元,只增長7.68%,而2017年度營業收入較2016年度卻足足增長21.13%。
2017年度運雜費佔營業收入比重為0.79%,而2016年度為0.89%,雖然說只有0.1個百分點,但折合為運雜費用為94.95萬元——與此對應,相差的營業收入規模為1.05億元。
5、大客戶戰略—功還是過?
瀏覽公司2017年年報,風雲君發現,捷順科技在總結2017年度業績增長時,提到一個主要原因為「大客戶戰略」。
2017年年報披露,公司持續實施大客戶戰略,實現規模化拓展,將大客戶作為重點發展對象,大客戶業績實現快速增長,2017年,公司級大客戶共籤單2.02億,較2016年同期增長61%以上。
轉眼到了2018年第一季度,公司營業收入僅6,752.07萬元,業績預告又披露預計2018年1-6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盈利為2,834萬元—5,668萬元,同比上年變動為-50%至0%。
而業績下降主要原因又為大客戶訂單增加,項目實施周期相對較長,造成收入確認相對滯後。
那風雲君就弄不明白了,大客戶戰略到底是功還是過?為何2018年度大客戶佔比增加,收入就下滑,2017年度大客戶規模增加業績就增加呢,難道2017年度新籤訂的大客戶的項目周期就不長了嗎?您確定沒有將應於2018年確認的大客戶訂單提前到2017年度確認嗎?
Anyway,您是老大,您說了算!
(捷順科技2017年度報告披露業績增長原因)
(捷順科技2018年度第一季度報告披露營業收入下降原因)
三、數據推演測算
2017年度平均毛利率為49.36%,風雲君取50%,取增值稅率17%,假設確認收入時應確認應收款項與衝銷預收款項的比率為2016年底的2.77,風雲君做了以下推算:
(1)如果2017年度提前確認5,000萬元收入,則相對應成本的金額為2,500萬元。提前結轉存貨金額為2,500萬元,存貨周轉率應為3.50。提前確認應收款項4,300萬元,多衝銷預收款項1,550萬元。以此推算,2017年底預收款項餘額應為4,725萬元,應收帳款周轉率應為4.13。
(2)如果2017年度提前確認1億元收入,則相對應的成本金額為5,000萬元。提前結轉存貨金額為5,000萬元,存貨周轉率應為3.02。提前確認應收款項8,600萬元,多衝銷預收款項3,100萬元。以此推算,2017年底預收款項餘額應為6,275萬元,應收帳款周轉率應為4.33。
好像莫名的回到了一個類似正常的水平。當然,風雲君只是推算,實際數據變動情況肯定與上文有所出入,但大致趨勢應該類似。
四、毛利率下降疑問
上文分析,風雲君認為捷順科技2017年存在提前確認收入的嫌疑,但並沒有說明2018年一季度捷順科技毛利率明下滑的原因。因2018年一季度報告披露內容有限,風雲君對此實在無能為力。
在此,僅對捷順科技2018年盈利能力提出質疑,如若接下來三季度毛利率持續維持一季度走勢,那2018年淨利潤勢必大幅下滑(以2017年度為例,僅期間費用佔比就為當年營業收入的25%,若毛利率僅為16.08%,則當年淨利潤為負數)。
結束語
在6月12日閃崩之後,捷順科技6月14日緊急停牌稱擬籌劃資產購買重大事項,僅1日後,就因協商不一致,重大資產購買事項「流產」,繼而復牌。
然而,復牌後的捷順科技再次跌停!
這可咋整?為保住股價,6月19日,捷順科技再次發布停牌公告,稱在上述資產購買的同時還在籌劃另一資產購買重大事項,並一併發布標的信息,以增強投資者信心。
其實,單純從捷順科技的財務報表整體來看,公司無長短期借款,無應付債券,商譽佔比合理,若不是2018年一季度業績下滑及毛利率異常現象,風雲君真得誇誇這真是一家良心企業。
風雲君不知道此次收購能否圓滿完成,也不知道收購後捷順科技股價走勢能如何,經營業績能如何,是否能拯救捷順科技的現狀。
但作為一名韭菜,看著現在跌入深坑的股市,竟莫名的希望捷順科技包括其他上市公司能認清現狀,努力提升經營業績,踏踏實實做實業,早日帶領廣大韭菜們逃離深坑!
(來源 市值風雲 作者 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