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繪畫的深意:圖說山水花鳥畫一千年》,(日)宮崎法子著,浦睿文化、湖南文藝出版社聯合出品。
紅網時刻10月2日訊(記者 蔡娟 通訊員 苑麗)中國之美,美在文化藝術。文化藝術之美,可觀繪畫。山水畫、花鳥畫是兩類比較典型的中國繪畫,千年以來,深得人們的喜愛。山水畫僅僅是山和水構成的風景畫嗎?為什麼畫家偏愛畫旅人和漁夫?山水畫裡為什麼不畫農民?文人喜愛的吉祥圖案有哪些?草蟲圖中不可或缺的花朵是什麼?……山水花鳥,簡單四字,卻蘊含著中國古人意味深長的精神世界。
作為日本漢學家宮崎法子解讀中國繪畫的經典之作,《中國繪畫的深意:圖說山水花鳥畫一千年》,將為讀者提供一個全新的看畫視角。該書由浦睿文化、湖南文藝出版社聯合出品。
宮崎法子以研究中國繪畫史著稱。她選取了中國繪畫中非常重要的兩個類別——山水畫、花鳥畫,作為其研究對象,以這兩類畫的興衰史為切入點,剖析畫中表現的主題與其背後蘊含的意義,結合藝術和社會史,解讀一代代中國古人在繪畫中編織的思想與夢想。既是藝術作品的賞析品味,更是社會學及人文精神的闡述。
書中涉及50多位藝術巨匠、80餘幅傳世名作,可一覽山水花鳥畫的千年發展史。作者深入剖析從五代趙幹的《江行初雪圖》到明代仇英的《仙山樓閣圖》,從表現理想憧憬的郭熙《早春圖》、範寬《溪山行旅圖》到蘊含吉祥寓意的徐崇嗣《蓮池水禽圖》、八大山人《鵪鶉圖》等,讓零基礎的你快速了解五代至明的山水、花鳥畫發展脈絡,輕鬆讀懂中國古畫的「畫外之音」。
山水花鳥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心。跟隨此書,讀者可以追溯經典圖案的歷史典故,品讀中國繪畫的形與意,從藝術歷史裡,回望傳統文化,追尋美的足跡。讀罷,方可體會:山川河流,花鳥魚蟲,原來我們喜聞樂見的意象背後,是我們對理想生活的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