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大一新生相繼報導入學。從公開的信息看,這兩年國內頂尖的高校2019年本科新生招收規模基本持平於上一年度。其中:北京大學(包括校本部、醫學部)招收本科生3827人,清華大學3800餘人,兩校招生的總人數也大體上接近。
我們知道,能夠考入清華、北大這樣頂尖高校的學生都屬於「神童」一族,沒有過人的智慧、良好的習慣、超凡的努力,是不可能登錄TOP2高校的。根據有關方面的統計,清華、北大在平均錄取率最高的北京,也僅僅1.09%,可謂是百裡挑一;而在四川、雲南、貴州等西部省份的平均錄取率則低至萬分之四左右,實打實地萬裡挑一。
報到入學清華、北大的眾多「神童」中,教育挖挖機注意到兩校官方發布的幾位最小「神童」。畢業於北京十二中的鹿澤宇成為清華大學九字班最小本科生,這位年僅15歲的新同學入幼兒園前即可識字3000多,小學階段連跳多級,中學期間更是斬獲第32屆中國化學奧賽銀牌,獲得自主招生降分資格,順利入學清華園,成為人們羨慕和媒體報導的「神童」。
北京大學官微顯示,今年錄取的九字班新生中,出生於2004年的新同學多達5位,今年剛滿15周歲,從最小「神童」的數量上超過了隔壁清華。儘管當前無從知悉這5名最小「神童」的具體信息,但在教育挖挖機看來,他們無非與清華最小「神童」鹿澤宇類似,有著過人的天資,或多或少地有過連續跳級、競賽獲獎等經歷,方可提前於正常高中畢業生三年的時間進入頂尖高校。
對於「神童」,教育挖挖機心中曾有過兩次類似的記憶。孩子的初中班主任老師接手新班,新生中有一名9歲的「神童」,這位優秀班主任得知信息後,及時找到校領導,直呼「hold不住」,請求換到其他班級,成為家長們的笑談。另一孩子高中畢業於巴蜀赫赫有名的中學,15歲考入成電就讀本科, 19歲大學畢業考取了「鐵飯碗」,因工作表現欠佳,又不善處理人際關係,在遴選考察中失去了進入更高層次機關工作的機會。
我們羨慕最小「神童」的過人天賦,也驚嘆他們取得的過人成就,但有一點卻不容忽視,那就是與正常年齡入學的大學新生相比,有著長達三年的成長時間差。他們提前進入大學的成人生活,往往容易在思想上、心靈上、生活上呈現很多不適應的地方,成為需要克服的成長困難。寫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天才詩人海子,15歲考上北大,最終未能克服早慧、性格敏感的問題,於25歲臥軌自殺,走了上令人惋惜的不歸路,是最為極端的例證。
因此,對於這些入學的最小「神童」,家庭需要給予他們更多的親情浸潤和成長指導,同學、輔導員、整個班級甚至是高校層面也要給予更多關心關注,尤其要重點關注他們心理層面的健康。預祝這些最小「神童」在清華、北大這樣的平臺健康成長、成人和成才。
讀者朋友們,對於清華、北大的最小「神童」你怎麼看呢?歡迎關注、留言評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