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衡陽新聞網訊 記者周旭峰報導 援疆是這個時代一件偉大的事。自1998年以來,一批又一批援疆幹部們選擇以國家利益為目標,以奉獻精神為追求走進新疆,他們舍小家為大家,以勇於擔當,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在祖國之西揮汗奮鬥。同樣,他們也收穫了親人般的溫暖回應,各族人民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繪製出民族團結的「同心圓」。
親如一家,如石榴籽緊緊抱團
「走進她家院子,掀開窗簾一看,小小的房間什麼家具都沒有,炕前只有一個鍋子。我想掀開鍋蓋看看她們家的夥食時,被她一把攔住,她越是擋住我,我越好奇,當我揭開鍋子看的時候,裡面只有一個吃剩下的半個饢。」2014年,時任衡東縣委常委的尹立鑫從湖南衡陽來到新疆鄯善,成為一名援疆幹部,在一次捐資助學中,尹立鑫認識了祖白旦並捐助了800元錢,也從此結下了不解之緣。
圖:第八批援疆工作隊「紅石榴」結對認親聯誼活動現場
據了解,祖白旦·依買爾的媽媽祖可熱·艾力,因為丈夫長期酗酒鬥毆,最後選擇了離婚。善良堅強的她靠打零工供兩個孩子上學,但貧困幾乎壓垮了這個家庭。儘管生活條件不好,祖白旦的笑容依然明媚,感染了尹立鑫。了解了祖白旦一家的情況後,尹立鑫立即去超市購買了大米和油,送到孩子家中。
圖:祖白旦·依買爾與尹立鑫夫婦合影
「我很幸運能遇見尹書記,我的尹爸爸。因為他,我重新感受到了父愛,因為他的博愛之心,給我心靈留下了溫暖的印記。」這是15歲的維族姑娘祖白旦·依買爾寫給尹立鑫的一封信。祖白旦說,為了徹底幫助她一家告別貧困,尹爸爸四處聯繫,為媽媽祖可熱·艾力找到了一份工作,並鼓勵她哥哥祖力·皮卡爾考取了鄯善縣公路養護隊的社會公益性崗位,還根據國家惠民政策幫助他們申請到一套50平米的公租房。如今一家人住進了乾淨明亮的房子,哥哥和媽媽有了穩定的收入。祖白旦也無憂無慮地在學校讀書。
圖:記者在湘疆苑採訪尹立鑫
「尹爸爸」不是一種稱呼,而是一種認可,如今在新疆吐魯番市鄯善縣第一中學念書的祖白旦學習非常刻苦,因為尹爸爸的感染,她勵志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希望將尹爸爸給予的愛和幫助帶給更多的人。
圖:陳智勇與結對幫扶的家庭合影
2014年,在紅石榴公益行動的一次活動中,衡陽市援疆幹部、鄯善縣發改委副主任、援疆辦副主任陳智勇結對幫扶了闢展鄉大東湖村的阿依古麗·吐木爾。
圖:陳智勇幫結對幫扶的家庭慶祝生日
「父親體弱多病,家中還有兩個妹妹,最小的才1歲,全家依靠媽媽賺錢維持生計,農民種地一年也就2萬塊錢的收入,一家人全住在一個炕上,條件真的很艱苦。」了解情況後,陳智勇時常利用工作之餘上門拜訪,為他們申請安居富民房,逢年過節總是要提些東西照顧,12歲的阿依古麗·吐木爾很努力,如今,已經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上海一所中學的內高班。
圖:援疆幹部在居民吾爾尼沙·克然木家中
在東巴扎鄉艾孜拉村居民吾爾尼沙·克然木家中,衡陽市第八批援疆工作隊副領隊,新疆鄯善縣委常委、副縣長劉春暉工作之餘就會過來給她們上國語課。伴隨著結對認親政策的落地生根,援疆隊員劉春暉、梁琪鵬成了吾爾尼沙一家的新成員。
劉春暉說:「通過這樣的形式,我們的友誼進一步升華了,我們的民族政策進一步落地生根了。我想我們這個社會就會更加美好,更加和諧。」
圖:慈善公益活動讓貧困學子受到幫助
像這樣結對認親的故事,在援疆幹部中還有很多很多,是愛,讓衡陽與鄯善沒有距離。據悉,第八批28名援疆隊員共結對認親幫扶困難家庭47戶,累計走訪慰問困難民族家庭263次,捐款捐物價值達9萬餘元。與民族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同學習同娛樂,與民族群眾像石榴籽一樣緊緊相擁,「下村入戶」「認親」活動使援疆幹部與當地各族群眾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家人理解,就是最堅強的後盾
當援疆幹部和當地群眾親切地喝起馬奶酒,熱情地跳起新疆舞蹈,「民族團結一家親」在這裡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印證,「舍小家為大家」的真情實意,鄯善人民感受到了,援疆幹部們的內心也是激動的。工作之餘,他們都不會忘記多些電話和視頻,問詢和關心自己的「小家」。
圖:援疆隊員在湘疆苑中召開會議
坐落於鄯善縣城的「湘疆苑」是衡陽援疆工作隊的駐地。因我國南北地域跨度大,這裡與內地有2小時工作上的時差。但援疆隊員陳智勇的作息時間依然沒有改變,早上8點起床洗漱,從未間斷,他也會固定時間與妻子視頻,了解家中的情況。
「這個暑假本要請假回家送今年剛考上大學的孩子去外地讀書,但是我又食言了。」陳智勇是七、八兩批援疆隊員,他介紹,選擇成為一名援疆幹部,就意味著必須調整自己的飲食生活起居習慣,必須經受遠離家鄉的思念之苦,必須與當地的工作思路和節奏同頻共振。
「剛來的時候我嘴唇這裡全部開裂了,作為一個男人,以前從來不用唇膏,在鄯善,第一次使用唇膏。」陳智勇說。
在新疆黨政部門工作,鮮有假期,深夜開會是常事,工作強度大。除了業務工作,大量群眾工作也需要援疆幹部深度參與其中。
「前面幾個月確實不適應,但是既來之則安之,既幹之則幹好,來了就是代表湖南幹部的形象,再難再累也要堅持下去。」劉春暉調侃自己,來新疆一年半,變得又黑又瘦,頭髮掉了不少。「以前是茂密的森林,現在變成了荒涼的戈壁。」
圖:第八批援疆幹部風採
今年農曆新年,尹立鑫的母親住在重症監護室40多天,大年初七是返回崗位的日子,即使母親的情況尚不明朗,他依舊只得返回鄯善,憂心忡忡卻無法在衡照料、陪伴、盡孝,尹立鑫很愧疚。「我來的時候義無反顧,但是當醫生下最後病危通知單的時候,我才趕回家裡,陪護媽媽。我堅信,有我在,應該媽媽會好起來。」尹立鑫有些哽咽。
「人人家中都有這樣那樣的事情,我必須帶頭歸隊,可以說,我們援疆隊員能夠安心的在鄯善工作,有每一位支持我們的家人功勞,榮譽同在。」尹立鑫說,幾乎每一位援疆幹部都有著對家庭的虧欠和內疚。
圖:維吾爾族通報感謝援疆隊員龍馴蛟的幫助
因為表現突出,衡陽援疆工作受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前方指揮部的肯定,受到當地黨委和政府的高度評價,也得到了當地幹群的擁護和歡迎,他們被親切地稱為「濱沙之城」的衡陽「雁陣」。據悉,第八批援疆幹部先後有三人得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表彰,七人受吐魯番市表彰,一人榮立自治區二等功,三人榮立吐魯番市三等功。兩次援疆的尹立鑫更是成為湖南首個獲得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總工會開發建設新疆獎章的援疆幹部,被評為援疆工作先進個人,記二等功一次;今年5月,他的先進事跡還被拍成微電影,作為七一專題片供全疆黨員學習。
圖:樹立在湘疆苑的結對認親圖片集
8月26日下午,衡陽市21名第八批中期輪換援疆專業技術人才在市委大院統一集結,踏上進疆之路,他們將帶著市委、市政府的囑託和希望,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開展對口援助工作,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關於對口支援新疆有關精神,再次鞏固衡陽市與新疆鄯善縣之間的「連心橋」,為建設美麗富饒的「濱沙之城」,付出青春,揮灑汗水。點讚衡陽「雁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