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阿彌陀佛的光明,對於修持淨土法門非常重要

2021-01-20 慧光雲聚

佛曾告訴阿難:無量壽佛的威神光明,是最尊貴、最第一的,一切諸佛的光明都無法相比。為什麼呢?或有佛光照到百佛世界、千佛世界(依據大正藏譯本,這是指其他佛的光,「取要言之」以後一句指彌陀光明)。總之,阿彌陀佛的光明乃至照到東方恆河沙數世界。同樣,南方、西方、北方和四維上下的空間也是如此。其他諸佛色身的光明,有的照到七尺,有的照到一由旬,乃至二、三、四、五由旬,如是輾轉增多,乃至照到一個佛剎或多個佛剎。在一切諸佛中,唯有阿彌陀佛的光明能遍照十方無數佛剎,因此被稱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

有人會問:既然諸佛道同,為什麼諸佛在光明方面還存在差別呢?

這叫做「常同常別」。雖然諸佛的證量沒有高下,然而由因地所發的誓願不同,果位成就的光明就會有不同顯現。這是緣起上的差別所致。其他譯本中講到,阿彌陀佛在因地時發願:「設我得佛,光明若有限量,不遍照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普勝諸佛光明……不取正覺。」這裡明顯看出,彌陀的本願是欲令成佛時的光明,遍照十方恆沙數佛剎,超勝諸佛,成就光中極尊。那麼這是不是為了顯耀自我,而發願成為第一呢?要知道,如果是執著自我而生起這種想法,那就是爭強好勝的心理,頂多成為阿修羅王。法藏菩薩當時並不是為了凸顯自我,發願超勝諸佛,而是為最廣大地成辦利他,即為了能攝持十方世界的無量眾生,誓願令色身光明普照十方,因此發願成就無量光明。

善導大師說:阿彌陀佛誓願深重,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由於願力不虛的緣故,到彌陀成佛時,便任運顯現遍照十方的光明。《觀經》中也講到:「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舍。」《般舟贊》裡也說:「一一光明照十方,不為餘緣光普照,唯覓念佛往生人。」所以,彌陀的光明專照有緣人,只要至心念佛,決定為佛光攝受。想想看,彌陀願海是要攝受十方世界的無量眾生往生他的淨土。發願是如此廣大,無有限量;攝受的範圍是下至地獄乃至聖者之間的一切有情;而且光明照到幽冥之處時,三惡趣眾生蒙受佛光照觸,便能解脫,生到極樂國土。像這樣,佛的一乘悲願是欲普度眾生成佛。那麼通過什麼來實現此願呢?就是以光明和名號這兩種方便。其中,光明遍照十方就是為了攝受十方。

雖然常人肉眼難見到佛光,但只要至心念佛,冥冥中就有光明在攝化自心,在心中作加被,由此就被佛的大願強有力地攝持住了。佛的願海以無量光、壽為體,光明的作用是攝受十方世界的有情同生淨土,同成佛道。

(註:本文選自智圓法師講記)

相關焦點

  • 阿彌陀佛淨土法門
    淨土法門真的是嘴念一句佛號就能往生阿彌陀佛淨土嗎,其實沒有那麼簡單的,要真是一句佛號就能往生淨土,那眾生都能成佛了,南無阿彌陀佛我們依靠阿彌陀佛,僅有出離心是不夠的,要對阿彌陀佛的功德,願力,殊勝之處了解之後,自然對阿彌陀佛升起虔誠之心,同時配合對西方淨土的觀想,這個學佛的整個過程本身就是皈依的修法
  • 念佛,一定要了解阿彌陀佛的本願、光明、名號,不簡單
    念佛人一定要好好學習有關本願、光明和名號的法義。為什麼呢?善導大師說,阿彌陀佛在因地時發了深重誓願,要以光明和名號來攝化眾生。這樣的話,我們最根本的就是要了解,佛的誓願海是怎樣的?他是怎樣以十二光來加被眾生?又是通過什麼方便讓眾生得到加持?這三個要義一旦懂了,持名念佛法門的要點就把握住了。
  • 修學淨土法門,念阿彌陀佛時,發音不標準怎麼辦?
    佛教中的修行方法很多,專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法門屬於淨土法門。淨土法門是非常殊勝的法門,可謂「三根普被,利鈍兼收」,適合各種根器的佛弟子修學。其他法門依靠自己的力量修行,要證得佛果非常困難。淨土法門不只是依靠自己的力量,還有其他的力量,有阿彌陀佛的願力攝受,有十方諸佛護念的力量。就像我們坐了一條大船,可以不費力氣地到達彼岸。
  • 什麼是淨土法門,慈法法師開示
    什麼是淨土法門,慈法法師開示。淨土法門的修持,現在出現很多問題,這是眾所周知的。有的以善法為淨土,善法不是念佛法門,它可以作為一個善緣。但不能說犯戒不能往生,有過失不能往生,這樣會障礙許多人。就如腿病了不能自己走路了,但是我們坐到火車上,火車一樣載負,這是決定的。
  • 通過「曇鸞、道綽、善導」 3位祖師之「經論」談淨土法門與菩提心
    文/慧寂二十世紀之早期研究淨土法門方向都以念佛及發願往生彌陀淨土之教義及修持為主。反而對以自他共成佛道之發菩提心少有涉及,本文以淨土經論及曇鸞、道綽與善導之論注來了解出早期淨土祖師提出發菩提心之重要性。一﹒ 淨土法門與淨土門有何分別呢?
  • 阿彌陀佛第十二大願 光明遍照十方願
    阿彌陀佛的光明,是徹證心性之寂體自然顯現的照用,廣大而神妙,充滿整個法界。光明是願力的載體。只要有眾生的地方,光明就會過去。彌陀光明功德能夠令九法界眾生身心柔軟,生起對淨土法門的信心。即便是三惡道的眾生接觸到這束光,苦刑也會終止。阿彌陀佛的光明亦是般若智慧之光,有著十二光如來之妙用。其無礙光便能穿透一切障礙,牆壁、高山、鐵圍山不可阻擋,眾生的業障也不可障礙。
  • 末法時代,淨土法門,立這3個修習方法,老實念佛,可得往生淨土
    在現今的末法時代,淨土法門受到重視,禪宗有禪淨雙修,藏密亦有往生淨土法門。一旦錯修了法門,那無論你這一生多努力修持,也未必能夠達到目標。我不是鼓勵大家去質疑師父所教的法門,只是提醒大家要清楚了解自己的情況,再認真思考這個修行的大問題!以我的個人經驗為例,早期跟皈依師父修禪,亦到處參學修禪的方法。為了建立一個全面而厚實的佛學基礎,我不斷努力研讀佛經。經過20年的禪修,雖然我已達到不錯的禪定境界,但當兩腿一松,心就不能定下來。
  • 阿彌陀佛的慈悲,幾人能明白?
    我們透過這句佛號去了解佛心,信佛靠佛而安心,即是聞佛名號,又是至心信樂,又是信願具足。簡單說,彌陀的慈悲與願力,體現在這句名號中,只是少有人明白而已,故,了解佛心,我們會放下自己,深深依靠彌陀。此也是淨土他力法門,乘佛願力。關鍵在我,我,我,我,我,我,我,是否歸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要救你,放下自己,你給他救,大道至簡!
  • 「南無阿彌陀佛」究竟蘊含了什麼樣的修行密碼?
    通過對「南無」深義的了解,就會明白念佛不是這一會兒臨時抱佛腳,而是時時刻刻、生生世世都保持著理智的生命常態。阿彌陀佛於因地裡在世間自在王佛前發了四十八大願之後,也是經過了不可思議久遠劫,積極培植菩薩無量的福德聖行,方才成就極樂世界的萬德莊嚴啊!
  • 念了一輩子「阿彌陀佛」,它的真實含義你知道嗎?
    很多初學念佛的善信,對於淨土法門不免疑惑:既然一句「阿彌陀佛」就能成佛,為何佛還要說法四十九年?實際上我們只看到了表象,而未看清內裡。佛說八萬四千行門,深淺難易,種種不同,只為與眾生根器相應。倘若所修行門與自身根器相應,就能事半功倍。
  • 淨土法門:善導大師的《贊佛偈》為何不流行?
    宗道法師:淨土宗曾經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在講善導大師的《贊佛偈》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傳統的《贊佛偈》。,相好光明無等倫。就是它在描述一個事實,這個事實的對象是阿彌陀佛,但是這尊佛跟我有多大關係呢?好像沒有多大關係,所以叫「別人家的佛」。但是,善導大師這首《贊佛偈》,講的是屬於我的佛,是我們自己的佛,跟我們有很強的關涉、關聯。而且說得非常清晰明了,一看就知道該怎麼做,最終會跟這尊佛產生什麼關係,非常明顯。
  • 大安法師:修淨土法門從哪下手呢?
    因為淨土法門全體是建立在佛的果覺層面,佛的智慧是二乘、菩薩不能窺測的。我們業力凡夫更是不能了解,這叫唯佛與佛方能究盡,九法界眾生靠自力不能信解的一個法門。於是我們就得要謙卑下來,仰惟就是仰信,惟佛的教法是從,聽招呼,佛叫我們幹什麼就幹什麼。所以信心很重要,信為道元功德母。
  • 東晉慧遠開宗|淨土法門之鑰(又名:淨土心要)
    而臨命終時,「心不顛倒」至為重要。因為吾人臨終時,已逝去之六親眷屬,一定會來接引。吾人若與其打招呼說話,立刻會被其牽去輪迴,所以念佛人之主觀意志一定要強,絕不能隨他去,亦不可與其多說話,而當對他說:「你跟我一起念『南無阿彌打布打耶』,我回頭度你。」同時,隨行者在生時之業行,亦有叄善道或叄惡道之眾生來接引。
  • 仁清法師:佛教中任何的修持方法 只要如理如法 都有消業的功德
    「妙法蓮華經」上有一句話,若於散亂心,若於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她是說的,你即使用散亂心,進入一個道場,在道場的佛像的緣起之下,你念了一聲南無佛,或者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釋迦佛等等,皆共成佛道,就已種下究竟成佛之因。
  • 佛教:該念「阿彌陀佛」還是「南無阿彌陀佛」?看完你就明白了!
    「不需三劫修福慧,只憑六字出乾坤」,這兩句偈語所講的,就是廣為人知的淨土法門。眾所周知,佛法傳入漢地,在數千年的流傳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八大宗派。其中淨土專修念佛,並且在近幾百年的時間內,「持名念佛」逐漸成為主要修行方式。
  • 阿彌陀佛的化身來過地球嗎,看幾個故事就知道了,對於念佛很重要
    阿彌陀佛的化身來過地球嗎,看幾個故事就知道了,對於念佛很重要。在我國有「家家觀世音,戶戶彌陀佛」的美稱,可見觀世音菩薩和阿彌陀佛,和我們有很深的緣分。出家人見面會互道一聲「阿彌陀佛」,在家念佛的也會用相同的方式問候。
  • 十方諸佛功德平等,為何只念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呢?
    往生的人專仗阿彌陀佛的願力就與這個道理一樣。修行的人如果不求生淨土,只在五濁惡世裡修持,則或升或沉,不知道要經歷多少劫,還不能修成一個阿羅漢,更何況成菩薩呢!深切願行,必獲成就如果修淨土法門,只要修持精進,一心不亂,今生便可往生到西方淨土去繼續修行,永遠不再退轉,直到最終成佛。
  • 略談漢藏日本三地淨土法門的一些特色
    在專門講到往生極樂世界內容的經典中,有一部名叫《佛說無量壽經》,《無量壽經》中的四十八願是非常重要的。四十八願的第十八願講到了「十念必生」,日本人把第十八願看作了本願。這是日本人的看法,中國人也知道這個願,但沒有像日本人這麼特別的側重。可是日本人只把第十八願看作本願,把其它四十七個願給疏忽了,這是錯誤的。現在日本法師有這種錯誤觀念。
  • 學習淨土法門只信其一不行,還要信其二!這兩種深信很重要
    二者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我對「決定」這個詞產生了疑問,為什麼一定要用「決定深信」這兩個詞?有什麼特別的含義?答:我們凡夫眾生在生死輪迴當中,要解決生死大事,一定要找到門道。這個門在哪裡呢?在「機深信」和「法深信」這兩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