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各種煩惱纏縛的凡夫,未斷一點煩惱,沒修一絲福德,西方淨土超出三界之外,比「玉帝、天神」的境界不知高出了多少倍,這樣高深的境界,我們只要念佛一心不亂,臨命終時就能得阿彌陀佛親自來迎。
這完全仰仗阿彌陀佛的願力,並非憑藉我們自己的力量。就好像跛子走路,每天不過幾裡,如能乘坐轉輪聖王的寶象,一天就能行便四大天下。
又好比出身貧寒的讀書人,想要親近帝王,就要從縣考開始,直至考取狀元進士。那時地位顯赫,才能見到皇帝。
但走這條路困難重重,且不一定就能功成名就。如果能託生到帝王家為王子,就能與皇帝成為一家人。
往生的人專仗阿彌陀佛的願力就與這個道理一樣。
修行的人如果不求生淨土,只在五濁惡世裡修持,則或升或沉,不知道要經歷多少劫,還不能修成一個阿羅漢,更何況成菩薩呢!
如果修淨土法門,只要修持精進,一心不亂,今生便可往生到西方淨土去繼續修行,永遠不再退轉,直到最終成佛。
這是一條成佛最快捷的路子。好比是竹子中的蟲子,想要爬出來,如果一節節向上爬,就要咬穿無數竹節才能出頭,不勝其苦。如果從旁邊也可咬穿,橫著出來就很容易。
因此修淨業的人就是橫出三界,又何必懷疑凡夫不能往生西方呢!
十方諸佛的功德是平等的,為什麼不普念一切諸佛的功德,求生一切淨土,而偏偏只求生阿彌陀佛的淨土呢?
諸佛的淨土雖然平等,但眾生根器愚鈍,心地濁亂的居多。
如果不專心一處,就不能獲得正定。
專念阿彌陀佛就是三昧正定。
《隨願往生經》說,普廣菩薩問世尊:「十方世界都有佛土,你為什麼只稱讚阿彌陀佛的淨土,只要求我們求生西方呢?」
世尊說:「我們這個世界的眾生心靈汙濁,妄念紛飛,因此我才專門稱讚阿彌陀佛的淨土,使眾生的心能專注西方一境,這樣才容易往生。」
《華嚴經》中說:「一切諸佛即是一佛身,譬如一輪皎潔的明月,一切淨水都能映現。」
因此說,念一佛即是念一切佛,生一淨土,無異生一切淨土!
阿彌陀佛與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人最有緣。
在無量劫以前,阿彌陀佛就發了四十八願,接引念他名號的人往生西方,因此今天娑婆世界的人一開口就是念阿彌陀佛。
將來眾生的福薄,正法不再流傳,一切佛經都沒有了,只有一部《阿彌陀經》會多流傳一百年,這正是因為阿彌陀佛與我們這個世界的人因緣深厚的原因。
世尊反覆宣講這個法門。三藏十二部內容很多很廣,別的經世尊只講一次,只有專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世尊在多處經典中一再宣說。
如果這個法門不是特別殊勝,特別重要,佛就不會一遍又一遍地講了。
十方三世一切佛都為淨土法門作證明。因為淨土法門實在是難信之法,所以世尊每次說到阿彌陀佛的願力和西方淨土,就有十方一切如來作證明,由此我們不能不相信淨土。
要修淨土法門的人,當然要專心念阿彌陀佛。
經上說,心淨則佛土淨。想求淨土當先使自己心淨。
至於心淨則佛土淨的說法,可以從理與事兩個方面來看。
從理上說,不見得求生西方的人心就不淨,不求生西方的人心就淨;從事上講,與其心淨而常居五濁惡世,不如心淨而居極樂蓮邦。
何況居五濁惡世的人求心淨而心並不淨,而往生到西方的人不求心淨而自然心淨呢!
《大智度論》說:被各種業障煩惱纏縛的凡夫俗子,雖然有大悲心,願生五濁惡世救助眾生,但實際上是行不通的。
因為五濁惡世中聲色貨利時時糾纏,煩惱冤家重寵密布,稍有疏忽就會墮落。
即使能夠再生在人道,也難遇佛。即使有佛出世,也難生信。若有幸能信仰佛法,修行出家,命終轉世若生於大富大貴之家,就不免沉迷於種種享樂而造種種惡業。
因此命終之後便再也得不到人身,墮三惡道中,不知何時才能解脫。
所以有智慧的人想要救度眾生,自己先要見佛。如果能念佛到一心不亂,就能往生西方淨土,獲得金剛不壞之身。
這個時候才能實現自己隨類救度眾生的大願。
因此說,求生西方淨土,要善用慈悲。度人先度己,自己有了普度眾生的能力才能普度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