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常念的「南無阿彌陀佛」,到底什麼意思,你可能還不知道。
在我國有著「家家觀世音,戶戶彌陀佛」之稱,觀世音自然是觀世音菩薩,和我們有很深的因緣,有很多人在家念觀世音菩薩聖號,但是要記得把所念功德要回向西方極樂世界。這裡的彌陀佛就是指的阿彌陀佛,也和我們有很深的因緣,因此念阿彌陀佛的也不少。不管出家的還是在家的,念南無阿彌陀佛的很多。
阿彌陀佛是四字洪名,而「南無阿彌陀佛」則是六字洪名。「南無」讀那摩nā mó,是恭敬、禮拜、皈依、歸命的意思。有些人可能會猶豫,到底是念四字「阿彌陀佛」好呢,還是念六字「南無阿彌陀佛」。
蓮池大師在《竹窗隨筆》裡頭有一則,記載著有人向他老人家請教,念佛怎麼念法?他教人念南無阿彌陀佛。人家問,您老人家自己怎麼念?他說我自己只念阿彌陀佛。這當中有什麼差別?大師說,我想在這一生當中決定求生淨土,沒有第二個念頭,所以我決心求往生,那就執持名號,名號只有四個字。
為什麼教你念六個字?因為你往生的心不切,往生的心不懇切,加兩個字好,皈依阿彌陀佛、恭敬阿彌陀佛,加個客氣話、尊敬的話,跟阿彌陀佛結個緣,這個意思。這些都是蓮池大師無盡的慈悲,給我們表演的,我們聽到了、看到這段文字,要有感受、要有體會。真的具足信願,持名念佛,阿彌陀佛就是我們的慈父,就用客氣了,念一句「阿彌陀佛」也可以。
「南無」我們知道了什麼意思,那「阿彌陀佛」到底是什麼意思。如同人有別稱一樣,阿彌陀佛共有十三個稱號,其中有十二種與"光"方面有關,一種與壽命方面有關,前者總稱"無量光佛",後者稱"無量壽佛"。
歸納起來,阿彌陀佛的意義就是《無量壽經》上所講的四十八願,這就是無量覺的濃縮;若將之展開,就是全部的《無量壽經》。因此,我們可以說四十八願是阿彌陀佛名號的註解,而《無量壽經》是四十八願的註解。但《無量壽經》還只是略說,再詳細說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所以《大方廣佛華嚴經》實在講是《無量壽經》的詳細說明。有沒有更詳細的?有,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的細說。諸位要是能從這個意義上去體會,就知道這一句阿彌陀佛是整個佛法的總綱領、總原則。所以,我們念這一句佛號,就將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都念到了。
故《佛說阿彌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經》言:「阿彌陀佛名號,具足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甚深秘密、殊勝微妙、無上功德。所以者何?『阿彌陀佛』三字中,有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一切諸菩薩、聲聞、阿羅漢,一切諸經、陀羅尼神咒、無量行法。是故,彼佛名號,即是為無上真實至極大乘之法,即是為無上殊勝清淨了義妙行,即是為無上最勝微妙陀羅尼。而說偈曰:阿字十方三世佛,彌字一切諸菩薩,陀字八萬諸聖教,三字之中是具足」。所以念一句「阿彌陀佛」即是念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薩,《華嚴經》也說:「一切諸佛,唯是一法身。念一佛時,即一切佛」。你說這個功德大不大,簡直無法言說和想像。至心念一句「阿彌陀佛」,可滅80億劫生死重罪。
在很久很久以前,阿彌陀佛也像我們一樣,是一個世間的凡人。當時他是一個大國的國王,名為世饒王。其時有佛出世,名世間自在王佛。世間自在王佛在世界上教授佛法,為諸天及世間的人演說經文、講論道要。世鐃王聽到佛的說法,頓然心開,明白了佛法的要義,非常歡喜,發起大菩提心,力求無上正覺,便捨棄了國土與王位,離世出家,成為比丘,法號為法藏。世饒王以國王身,放棄人間第一的富貴與榮華而出家求道,表現出真實的出離心。
世間自在王佛為法藏比丘宣說了二百一十億佛國殊勝、差別的種種情況,並根據法藏比丘的心願,將各種國土的淨穢、善惡等種種情形現給法藏比丘觀看。法藏比丘目睹各種國土的情況,仔細觀察各個國土中人們的善惡,一一仔細分別,研究透徹,用了五劫的時間,對無量佛國剎土,種種奇妙功德、殊勝莊嚴,與各種善惡的差別,明了通達。經過長時深入的思維、選擇,修習、攝取、廣選善妙,捨棄粗惡,終於結成大願,發下四十八願渡眾生,要造就一個超過所有這些國土的佛國,這就是西方極樂淨土。尤其是四十八願中的第十八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十地菩薩不離念佛」,這一句是《華嚴經》上講的。十地是從初地到十地,講地上菩薩,這十個階級的菩薩統統是念阿彌陀佛。為什麼?普賢、文殊帶領他們求生淨土。淨土要不殊勝,為什麼華藏世界十地菩薩還要往生到淨土?「此一句佛號,唯佛與佛乃能究竟」,這是講這一句佛號的功德利益誰知道?只有佛知道,等覺菩薩都搞不清楚。
在《阿彌陀經》中,佛向當機者舍利弗,陳述西方極樂世界依正無盡的莊嚴,來啟發大眾的信心。信心建立之後,就勸與會大眾應求往生以發願,再開示執持名號以立行。尤其談到這個願的重要性——具足信願,一定往生。就是:「得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淺深」。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ná mó ā mǐ tuó fó)或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