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順勢而生的中醫館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大大小小醫院不少,為什麼還會出現中醫館這一醫療模式?
物無妄然,必有其理。中醫館之所以會出現,其根源就在於我們所常掛在嘴邊的詞——醫患矛盾。
大多數的病患相較於正常人,在心理上會呈現出一種脆弱而狂躁的矛盾心理,而網際網路便利生活的同時,也使得就醫步驟變得複雜:掛號、候診、診斷、繳費、拿藥,加之服務能力與門診流量的不成正比,在這種情況下,病患的患病需求得不到滿足,就會心生埋怨、焦慮、煩躁、冷漠,加速醫患關係的惡化。
此外,現代醫學模式已經由原本的生物醫學模式轉向了生物+心理+社會綜合型的醫學模式轉變,這就使得情感溝通上升到了同疾病診治同等的高度,而在這種轉變下,很多醫務人員還沒有形成這種認識,更多情況還是只專注於疾病的診治,而忽視了患者的情感溝通,因此容易造成誤解。
在這種信任感不足,醫患矛盾逐步加深的過程中,中醫館應運而生了。
▼ 中醫館帶來的轉變
中醫館安身立命有兩大法寶——療效和人性關懷。
醫院的嚴謹使它的設計看起來冷冰冰的,而中醫館的環境設計,在保證不妨礙提供正常醫療的情況下,更加的安靜溫馨。這樣的一個就醫場所能夠最大程度上對患者進行合理有效的疏導。
作為一個求醫問藥的場所,中醫館增加了醫患之間的接觸面,也將看病求醫從單純的「賣方市場」轉變成了「買方市場」,患者有了更多選擇的機會。在中醫館,患者可以享受到從看病買藥治療這樣一整套過程,用藥與指導服務更是到位,結合舒適的環境,調養相宜。
隨著中醫綠色診療地位的與日俱增,中醫館成了展示中醫文化的重要窗口,通過中醫館,能夠讓越來越多的人領略到中醫藥文化的魅力。
▼ 中醫館未來四大發展趨勢
1.網際網路+中醫館
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給各行各業都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醫館也不外如是。移動醫療迅猛發展,中醫館也不能脫離在外,網際網路+中醫館的發展是必然趨勢。
通過中醫館軟體開發,提供給患者使用,形成在線及時問診的網絡中醫看病模式解決小疾病,通過線上預約名老中醫進行看診。亦或是發展電商業務,銷售中藥,當然這一點的前提是你的中醫館口碑要夠好。
2.開放綜合服務
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治未病一直都是中醫所強調的,而中國傳統醫學涉及中藥、針、灸、按摩等多種形式,目前的中醫館超過八成的營業額多是來自診金和藥費,未來的中醫館更應該是提供綜合服務的中醫館。
人們對於疾病的預防和養生意識日益提升,對於中醫理療項目、中醫藥膳、中醫檢測的接受程度增加,以體質養生、治未病、慢病防治調理相結合的服務模式將會大受歡迎,也更能體現出中醫的特色與優勢。
3.連鎖化經營
中醫師目前來看還是很緊缺的,尤其是有名的老中醫更是稀缺,根本做不到每個中醫館都能配備上一名或是多名老中醫。
通過連鎖化的經營模式,則可以實現名老中醫的多點執業,輪流坐診,解決民眾看中醫的便利性問題。
4.醫館界的異業聯盟
對於很多中醫館來講,客源數短缺是其發展的最大問題,因此若要取得長遠發展,中醫館必須想辦法提升自己的獲客能力。
治未病、調理、養生以及治療慢性病是中醫的一大優勢,但是如何快速獲取有這部分需求的消費者,成了當下經營中醫館所要考慮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方法有很多,但無疑異業聯盟是最有效地方式之一。
對於中醫館的未來的發展趨勢,大家還有別的看法嗎?如果您有好的見解,歡迎留言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