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中國內地的主要外資零售企業一覽

2020-12-12 聯商網linkshop

榜單排名

名稱

所屬國

06年集團銷售

(百萬美元)

經營模式

內地分店數

No.1

沃爾瑪

美國

348,650

現金交易/倉庫式俱樂部,折扣百貨店,超大型超市/超級商店/超級購物中心,超市

100

1996年通過成立合資公司進入中國之後,發展迅速。到目前為止,其在華增加分店的進程於2007年達到最高峰:29家。截至071231日沃爾瑪中國門店總計100家。其中沃爾瑪購物廣場95家,山姆會員商店3家,社區店2家。

沃爾瑪和家樂福在中國市場的競爭持續白熱化,零售商分外重視企業在國內的形象,截止於0826的中國紅十字會南方雪災企業捐贈榜顯示,沃爾瑪(中國)捐款720萬元,捐贈物資折合100萬美元,在所有捐贈企業中名列第一。

No.2

家樂福

法國

97,861

現金交易/倉庫式俱樂部,便利店/網邊店,折扣商店,超大型超市/超級商店/超級購物中心,超市

109

歐洲第一大、世界第二大零售商家樂福於1995年成功的打入北京市場,96年成功進入上海和深圳,97年進入天津市場,之後的新店如雨後春筍般在各地生長。

2007年家樂福在中國新增門店19家,總店數達到109家,繼續蟬聯中國第一賣場品牌。家樂福中國區總裁羅國偉表示,2008年計劃擴店130家,其中包括在上海新增門店5家。

No.3

家得寶

美國

90,837

家居改善、無店鋪零售

12

家得寶2002年就在上海設立了採購中心,2006年年底,通過收購天津家世界在北京、天津、西安、瀋陽、青島和鄭州等6個城市共12家門店正式進入中國,經過8個月的整合之後,12家門店於07826正式開門揖客。家得寶中國區總裁陳耀東以一個「相當不錯」形容了其在華首年的營業狀況。家得寶進入中國市場比百安居整整晚了8年。

No.4

TESCO

英國

79,976

便利店/網邊店,百貨商店,折扣百貨店,超大型超市/超級商店/超級購物中心,超市

52(07年底數據)

樂購是頂新集團於1998年在內地投資的大賣場連鎖超市品牌,20047月,TESCO2.6億美元的價格,向頂新集團收購樂購超市50%的股份。20061212TESCO再度出資3.5億美元收購頂新集團所持的樂購40%股權。賣場名稱由「Hy-Mall·樂購」改為「TESCO·樂購」。2007年新開門店8家,截止到2007年底樂購已經在內地開出了52家分店。

No.5

麥德龍

德國

75,225

服裝、鞋類專賣店,現金交易/倉庫式俱樂部,百貨商店,電子產品專賣店,超大型超市/超級商店/超級購物中心,其他專業店

37

1996,麥德龍在上海開設了它在中國的第一家現購自運制商場,是第一家獲得中國中央政府批准在中國多個主要城市建立連鎖商場的合資企業。2007年新開門店4家,(2001年:7家,20021家,20032家,20045家,20054家,20066家)。

麥德龍中國區總裁杜哲思表示,2008年麥德龍將會加快中國市場拓展速度,實現每年610店的目標。

No.15

Seven & I

Holdings Co.,Ltd.

日本

45,692

服裝、鞋類專賣店,便利店/網邊店,百貨商店,超大型超市/超級商店/超級購物中心,其他專業店,超市

130

06年其屬下的7-11便利店數據)

20069月底的統計,7-Eleven的全球分店總數為31,245家,其經營市場分:7-Eleven INC(全球7-Eleven總部,7&I控股子公司)所屬:美國5340家,加拿大489家,其他美洲區域授權經營420家。日本7-Eleven7&I控股子公司)所屬:日本11522家(200612月),港澳地區7-Eleven(牛奶公司)經營:香港711家(2006711),澳門22家,中國大陸地區7-Eleven:中國大陸廣東地區241家(牛奶公司)經營,中國大陸北京地區130家(7&I控股子公司)所屬 ,新加坡7-Eleven(牛奶公司)經營:新加坡315家。臺灣7-Eleven(統一超商)經營: 臺灣4414(20070118)

No.16

歐尚

法國

43,955

折扣商店,超大型超市/超級商店/超級購物中心,其他專業店,超市

20

歐尚在亞洲的發展始於九十年代中期。經過一系列的籌劃和詳細的市場調研,歐尚將亞洲發展的重點放在中國。19974月,上海歐尚超市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這是一家以經營大型綜合超市為主的中外合作企業。1998年,歐尚將其亞洲總部遷至上海,1999718建立其國內首家連鎖超市,這也是歐尚在世界上的第209家連鎖店。繼後,上海楊浦長陽店、蘇州店、無錫店、杭州店、北京店、成都店、寧波等也相繼開業。為了便於在亞洲和中國的投資,法國歐尚集團於2001年在香港組建了歐尚(中國 ) 香港有限公司。

2007年歐尚在華新開門店5家分店。截止到20071231,歐尚已經在中國內地開出了20家分店。

No.21

AEON Co.,Ltd.

(永旺)

日本

41,300

服裝、鞋類專賣店,便利店/網邊店,百貨商店,折扣商店,藥店/藥房,家居改善,超大型超市/超級商店/超級購物中心,其他專業店,超市

54

日本永旺集團(AEON)以綜合超市和食品超市為中心擴大亞洲地區的營業網點。1985年在馬來西亞開設店鋪以來,開始在海外開展綜合零售事業。目前在內地擁有店鋪54家,並曾宣布5年內將在中國的店鋪數量增加100家。

在中國,永旺將主要採取與集團下屬的店鋪開發公司Aeonmall合作開發大型購物中心,在核心店鋪中設置自營的綜合超市的形態。目前,包括香港在內,除去「10美元商店」等小型店外,該公司在中國共經營著23家店鋪。

永旺計劃自092月起,平均每年開18家左右的綜合超市和約10家食品超市。計劃以北京周圍、山東省及廣東省等為重點地區,每年投資400億~500億日元左右。

No.23

百思買

美國

35,934

電子產品專賣店

無數據

2003年,百思買涉足中國市場,在上海建立了首家全球採購代表處。如今,百思買在北京和深圳也相繼設立了辦事處,在20066月控股併購了中國的第四大電器和消費電子零售企業江蘇五星電器公司。

百思買在中國內地的競爭對手主要有蘇寧(超過600家分店)和國美(超過1000家分店),百思買採取了兩條腿策略:一是深耕上海等核心城市,二是通過收購的五星電器拓展三、四級市場。

No.35

宜家

瑞典

21,231

其他專業店

4

宜家(國際)2008財年,將有近22家新店準備開業。其中中國有兩家,分別在深圳(084月)和南京(087月)。

宜家2007財政年度宜家集團的銷售提高了14%,總額達到198億歐元。在全世界24個國家擁有231個商場,前五大銷售國家分別是:德國16%,美國10%,英國9%,法國9%和瑞典7%。前五大採購國家分別是:中國22%,波蘭16%,義大利8%,瑞典6%和德國6%

No.40

PPR S.A.

法國

22,525

服裝、鞋類專賣店,無店鋪零售,其他專業店

無數據

PPR旗下擁有GUCCIYSL等頂級品牌,它是世界第三大奢侈品和零售業的巨頭。

No.44

Kingfisher plc

英國

16,133

家居改善

60

(旗下的百安居)

Kingfisher 的國際業務包含9個市場的755家連鎖店,旗下的主要品牌有 B&Q(百安居), Castorama, Brico Dépôt and Screwfix

百安居在1999618,正式登陸中國的上海(滬太店)。百安居計劃到2010年在中國30多個城市開設100家商店。

No.48

Office Depot, Inc

歐迪辦公

美國

15,011

無店鋪零售,其他專業店

無數據

200610月,Office Depot公司控股亞商在線,自200711起亞商在線正式更名為歐迪辦公(中國)Office Depot42個國家和地區的客戶提供辦公產品與辦公服務。目前,Office Depot已在北美地區開設近1200多家零售店,並在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擁有350多家零售店;同時,Office Depot是世界最大的電子商務企業之一,網上年銷售額達43億美元。

No.53

玩具""鬥城

美國

13,050

其他專業店

4

(旗艦店1家,購物中心店3家。香港、臺灣的旗艦店均為2家,購物中心店6家)

最新在中國開設的分店有上海大寧國際新店和杭州利星名品廣場。玩具""鬥城有限公司業務不斷擴展,現已包括: 玩具""鬥城、 國際玩具""鬥城、寶寶""鬥城、Toysrus.com網站。

200821Toys Li Fung (Asia) Ltd.在亞洲8個市場(中國大陸、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臺灣地區、泰國、菲律賓及澳門)開設 85 間玩具""鬥城分店

No.54

屈臣氏

香港特區

12,764

折扣商店,藥店/藥房,電子產品專賣店,超大型超市/超級商店/超級購物中心,其他專業店,超市

無數據

屈臣氏是全球第三大保健及美容產品零售集團,中國屈臣氏擁有200多家分店及5,000多名員工,是中國目前最大規模保健及美容產品零售連鎖商店。在亞洲及歐洲36個市場、1,800多個城市共擁有19個零售品牌及逾7,700間零售商店。

No.60

Otto Group

德國

19,406

服裝、鞋類專賣店,現金交易/倉庫式俱樂部,無店鋪零售,其他專業店

無數據

————

No.66

戴爾

美國

57,420

無店鋪零售

無數據

目前戴爾公司在亞太區13個市場開展直線訂購業務:澳大利亞、汶萊、中國大陸、香港、印度、日本、韓國、澳門、馬來西亞、紐西蘭、 新加坡、臺灣和泰國。除此之外,還有38個合作夥伴為其他31個市場提供服務。 截至到200684的第二財季,戴爾亞太及日本地區的出貨量增長了27%,幾乎是除戴爾外市場增速的3倍。戴爾的市場份額較去年同期增加一個百分點,達到11.1%,成為該地區的第二大廠商。在日本,戴爾以16.1%的份額成為第二大廠商。

No.69

LVMH

法國

19,228

服裝、鞋類專賣店,百貨商店,其他專業店

無數據

LVMH集團旗下所涉及的品牌眾多包括葡萄酒和烈酒;時裝、皮革製品;香水和化妝品;鐘錶和珠寶;精品零售、其他領域。LVMH鐘錶珠寶集團的總經理是翁秉嫻。(在06年底到07年初期,由於涉嫌單方毀約,LVMH旗下公司———路威酩軒鐘錶珠寶香港有限公司(LVMH鐘錶珠寶業務中國區總部)在杭州被1家特約經銷商告上法庭,要求賠償經濟損失800萬元。)

No.70

亞馬遜

美國

10,711

無店鋪零售

無數據

亞馬遜在收購卓越網後正式進入中國市場,目前所涉及的商品品類已達到21類,開通了全國範圍300多個城市送貨上門的服務。網站於07年底推出圖書類、音像製品類、軟體遊戲類、化妝品及護理用品、手機品牌等十大榜單。最近的07年第四財季報告,亞馬遜國際部門(英國、德國、法國、日本和中國)的淨銷售額為25.8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7.78億美元增長46%;運營利潤為1.75億美元,高於去年同期的1.06億美元。不計入匯率變動的影響,亞馬遜國際部門第四季度淨銷售額同比增長35%

No.74

Inditex S.A.

西班牙

10,360

服裝、鞋類專賣店,其他專業店

15

ZARA是隸屬於Inditex S.A.旗下,於2006年進入中國市場,其首家旗艦店落戶於上海,07年下半年,ZARA又將西班牙時尚風潮帶到了杭州。截止於2008219Inditex集團在中國共設有分店15家,其中Zara13家,Massimo Dutti2家,該集團在68個國家共擁有3691家分店,在零售領域中亞太地區增長32%

No.78

Leroy Merlin Groupe(樂華梅蘭)

法國

9,422

家居改善

無數據

樂華梅蘭自1990年起便開始了在中國的業務,1998年分別在廣州和上海成立了兩個採購中心,進一步發展從中國出口的業務。之後由於住房商品化改革帶動了住房建設及裝修的迅猛發展,樂華梅蘭決定面向中國市場,在中國投資開辦建材超市,為中國的顧客服務。2001年樂華梅蘭在北京成立了辦事處,一支由法、中兩國專業人員共同組成的隊伍開始籌備在中國開店的工作。

20041126,樂華梅蘭科興店在北京西南四環隆重開業。2006323,樂華梅蘭裝潢中心正式開業。

No.89

雅芳

美國

8,764

無店鋪零售

無數據

1990年開始,雅芳進入了中國市場,致力於塑造中國女性獨特的美麗,十幾年以來,中國雅芳成功鋪建了遍布全國的銷售網絡74個分公司、近6000個銷售及服務網點和大約700個美容專櫃,為23個省、5個自治區及4個直轄市的婦女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雅芳在連續6年獲得「產品質量國家免檢」證書後,又被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雅芳2007年在中國市場的重點是展示自己在直銷方面的威力。

No.92

新世界

南韓

8,515

百貨商店,超大型超市/超級商店/超級購物中心

10

E-Mart

韓國新世界的第一家中國E-Mart店於1997年在上海開業。目前在中國已開設10E-Mar超市,五家營利、五家虧損,預計在08年內將全部轉為營利。公司高層認為中國市場潛力無窮,有可能開設1000家易買得超市,相當於韓國內易買得超市數量的十倍。在未來一個時期內,新世界將把海外經營的重點集中於在中國經營超市。

No.93

Army & Air Force Exchange Service (aka AAFES)

美國

8,921

便利店/網邊店,超大型超市/超級商店/超級購物中心,其他專業店

無數據

————

No.108

伊勢丹

日本

6,692

服裝、鞋類專賣店,百貨商店,超市

無數據

伊勢丹在中國的天津、濟南、成都、上海都設有分店,濟南伊勢丹於2007923關閉。08年年初,伊勢丹表示將加快與三越合併的進程。0823,瀋陽伊勢丹正式開業。

No.110

新光三越百貨

日本

6,883

百貨商店

1(大陸地區)

1(香港特區)

2006年:61新光三越與北京華聯集團合資成立華聯新光百貨 (北京)公司正式成立,中國商務部部長助理黃海、國臺辦副主任王在希、北京市政府秘書長李曉宏等參加了籤約儀式。

2007年:一度引起轟動的新光三越退出華聯集團,接管北京新光天地事件,9月由臺上透露出新光三越與華聯擬在重慶合開第二店消息。

No.114

安達高公司/安利,捷星

美國

6,300e

無店鋪零售

無數據

安達高2006年全球 直銷業績超過63億美元,安達高公司主要是通過安利公司(Amway Corp)、捷星公司(Quixtar Inc)和捷通公司(Access Business Group LLC)運作的。安利是全球直銷市場中的領頭羊。2006121,安利中國獲得了直銷牌照.為此,公司領導堅信中國市場的業績今年將再實現增長。安利在中國擁有超過18多萬的銷售代表和180多家的零售商店和服務中心。

No.141

萬客隆

荷蘭

18,986

現金交易/倉庫式俱樂部,其他專業店

無數據

20071217,萬客隆的外方股東荷蘭SHV集團將所持的49%的股份轉讓給韓國樂天;隨後,萬客隆大股東中貿聯置業也在北交所掛牌轉讓所持有的萬客隆超市51%的股份。這意味著Makro(萬客隆)的標誌將在不久的將來消隱於中國。

在中國市場的起步階段,萬客隆可謂是不負重望,在很短的時間內就交出了一份滿意的成績單。1996926,「正大萬客隆商場」在廣州三元裡開張,開業之初便創下了每天銷售額400萬元的紀錄,半年多累計銷售額就達5億多元;199711月,「中貿聯萬客隆」在北京洋橋開業,開業4個月內就創下了單日銷售額450萬元的佳績。人們驚嘆地發現,在1998年北京商場零售業遇挫之時,萬客隆依然保持了月銷售額4000萬元的成績。

可惜好景不長。當1998年萬客隆在京的第二家店酒仙橋店開業後,萬客隆與中國市場的甜蜜期就悄然結束了。此後的4年間,萬客隆沒有新店開張。不光是大陸,萬客隆在臺灣地區的業績也不盡如人意。萬客隆在臺的營業額從2000年的138億臺幣下降到2001年的95億元,2000年又降至70億元,連續兩年虧損。2003年春節剛過,臺灣萬客隆的6家分店就全部宣布停業。

No.142

迪卡儂

法國

5,031

其他專業店

14

迪卡儂在中國的運動用品連鎖賣場,規模一般會在200012000平方米之間,相當於一家中等規模的「好又多」大賣場。迪卡儂會像經營超市那樣經營運動用品,所有的產品都按照其功能用途進行細分,07年迪卡儂加快在華擴張進程,目前在中國的上海、深圳等城市,已經開了14家連鎖運動品牌賣場,賣場裡除了經營自有9大運動系列品牌外,還有50%是阿迪達斯、耐克等其他運動品牌。

0711月,迪卡儂表示將在廈門開設新的賣場。

No.149

Dairy Farm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

牛奶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香港特區

5,175

便利店/網邊店,藥店/藥房,超大型超市/超級商店/超級購物中心,其他專業店,超市

241

06年其屬下的7-11便利數據)

早年在香港及中國內地與食品生產商雀巢合作生產牛奶及冰淇淋等奶製品。而近年為專注其零售業務,其合資公司股份已全數售與雀巢,品牌名稱改為雀巢牛奶公司。於香港主要經營便利店7-11,超級市場惠康,健與美連鎖店萬寧及宜家家俬,在臺灣經營頂好超級市場及臺灣宜家家居等。

旗下在中國內地業務包括:廣東賽壹便利店有限公司(65%股權),美心 (50%股權)7-11便利店,萬寧藥房(100%股權) 073月底新加坡人郭伯均接替退休的方勵圖(Ron Floto)成為牛奶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的行政總裁。

No.162

Luxottica Group S.p.A.

義大利

5,874

其他專業店

270

其經營模式採用品牌加直通車的方式。07年,Luxottica集團在華的眼鏡生產基地陸遜梯卡華宏(東莞)眼鏡有限公司完成了10周年慶典。

2007財年中,Luxottica在華銷售額達7200萬歐元。繼斥資6億元收購北京雪亮、廣州明廊、上海現代光學三家高端眼鏡連鎖企業後,Luxottica還在評估在中國繼續進行併購眼鏡零售企業的可能性。該公司稱,他們將利用5年的時間使其在中國大陸和香港的眼鏡零售點增加4倍,超多1000家,達到上千家左右。08年預計在華銷售額達到1億歐元。

No.175

Fast Retailing Co., Ltd.

(優衣庫)

日本

3,882

服裝、鞋類專賣店

10

優衣庫是在2001年進入中國,當時與中國晨風集團採取中日合作的方式建立了迅銷(江蘇)服飾有限公司。200412月,中國政府對零售業全面開放,公司正式成立了迅銷(中國)商貿有限公司。

亞洲最大成衣零售商Fast Retailing Co2007年宣布,劃在未來五年內在中國大陸和香港新開200家優衣庫(Uniqlo)休閒裝連鎖店,中國將在2017年取代日本,成為其最大的銷售國。80%新開的店鋪都將開設在中國大陸。目前其成成收益都來自於日本本土,該公司在香港已經有五家分店,在中國大陸有十家。

No.198

Woolworths Group plc

英國

5,090

服裝、鞋類專賣店,百貨商店

無數據

——

No.202

貝塔斯曼

德國

24,241

無店鋪零售,其他專業店

無數據

貝塔斯曼在中國市場的營銷渠道都分為三路,即目錄郵寄、網上店和實體門店。1995年建立的上海貝塔斯曼文化實業有限公司首次將風行全球的貝塔斯曼書友會的經營理念帶到了中國。

2006年初,貝塔斯曼書友會旗下北京、杭州兩地十餘家經營狀況不佳的連鎖門店相繼遭到關閉。

之後,貝塔斯曼與家樂福籤訂了「合作排他協議」,兩家公司都將不會與對方同業競爭對手進行相關合作。07年的新店都在家樂福賣場中開設,當時預計到年底開設新店數量超30家。

07年所披露的消息,貝塔斯曼在中國同行業市場的銷售業績位居第三,第一位是當當網、第二位是亞馬遜。

No.211

Heiwado Co.Ltd.

平和堂

日本

3,533

百貨商店,超大型超市/超級商店/超級購物中心,其他專業店,超市

2

1998118,國內第一家平和堂在湖南長沙的五一廣場東南角開設,在沉寂數年後又於2007年在長沙開出第二家分店。

No.215

Hachette Distribution Services

阿歇特分銷服務集團

法國

4,624

便利店/網邊店,其他專業店

無數據

阿歇特發行服務公司HDS(Hachette Distribution Services)是致力於在全球為客戶提供媒體營銷和便利服務的公司,是全球報刊發行業務的領導者,主要從事雜誌發行和銷售業務,已在20個國家建立了它的分公司,它經營著國際最大的文化娛樂產品的零售網絡。在中國,阿歇特通過其子公司華道,為中國國內雜誌的發行提供諮詢服務。

2006年數據,其在亞太地區的營業額僅佔總營業額的1.5%。雜誌零售由遍布17個國家的2900個銷售點和歐洲中部的750個報刊亭組成。阿歇特發行公司旗下1100Relay 雜誌零售連鎖店設在15個國家的重要飛機場、地鐵站和火車站內。

No.231

President Chain Store

臺灣

(地區)

3,074

便利店/網邊店,百貨商店,藥店/藥房,其他專業店,超市

無數據

近年來,統一超商在內地市場的發展甚為積極,包括是美藥妝店、星巴克咖啡餐飲及在四川的超市量販、山東的百華超市,加上冰品、樂清清潔等行業都陸續引進大陸市場,其中山東統一銀座超市去年已轉虧為盈,公司在大陸布局已逐漸出現成效。

截至079月數據,其總店數已達到4,651店,提前達成全年展店目標4,635店。

公司計劃於08年在上海設立營運總部。公司07年的營運收入約為新臺幣70億元,預計08年在中國大陸的營運收入有望實現兩位數增長。

 

相關焦點

  • 鐵打的上海市場,流水的外資零售企業
    上世紀90年代,以家樂福、麥德龍、沃爾瑪等為代表的外資零售企業進入上海市場,見證並推動了上海商業的繁榮。二十多年間,這些外資零售企業緊抓時代發展窗口期的紅利,創造了不少輝煌。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外資零售企業「敗走中國」現象屢見不鮮,如:瑪莎百貨、易買得、樂天瑪特、高島屋(2019年8月25日結束營業)等。
  • 最早進入內地的外資超市,差點被李嘉誠賣掉,如今批上騰訊的馬甲
    說到在中國的外資超市,很多人都會想到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等,在這些零售超市裡面最早進軍中國市場的是來自法國的家樂福,在1995年的時候在北京開設了第一家:家樂福超市。不過其實在家樂福之前,還有一個外資超市更早進駐中國內地市場,它就是來自香港的零售巨頭百佳超市。
  • 主題:恒隆、凱德等港外資企業2018年內地商場租金收入對此
    分析後發現,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1、營收的下滑,主要因銷售收入下跌,但商業物業的租金收入卻不同程度上漲,是各個企業穩定的收入來源,體現市場對商業的信心。2、奢侈品市場有回暖跡象,一些高端定位的商場趨漲幅度明顯,如恒隆旗下的上海恒隆廣場、九龍倉旗下的成都IFS、太古旗下的廣州太古匯等等。
  • 淺析Costco、沃爾瑪等外資零售企業數位化轉型中的多業態矩陣布局
    自1995年以來,外資實體零售企業進入中國已走過了20餘年的時間,在國外盈利模式業已成熟的零售業巨頭,面對如今複雜多變的中國線上線下市場,早已失去了上世紀90年代的發展先機。一方面,部分最先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大賣場在網際網路趨勢中錯失「轉身」良機,而另一方面,本土網際網路電商紛紛向新零售探索,以盒馬鮮生為代表的「新零售集團」驗證著本土電商們在從線上轉戰線下的實踐。那麼,外資實體零售業從線下到線上的轉型,習慣了線下會員制打法的零售商們能不能在線上找到適合自己的渠道,本文擬從微信生態出發,對微信生態內外資實體零售業布局進行初步觀察。
  • 樂天瑪特擬撤出、Costco剛進入!外資零售巨頭在中國內地市場的進退...
    在韓國易買得撤出中國內地市場之後,又一家韓國零售巨頭正逐步退出。但頗有意思的是,與此同時,被譽為沃爾瑪山姆會員店「勁敵」的美國零售商Costco卻進入了中國內地市場,這被業界認為是水土不服的陳舊零售業者被淘汰,而具有高性價比的零售業態正迎來春天。
  • 許揚:香港是內企最佳「練兵場」 成外資進入內地「紐帶」
    在香港回歸20周年之際,許揚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香港是中國企業「走出去」最好的「練兵場」。  「我職業生涯中的經營能力、市場觀念都是在香港打下的基礎。」作為深圳駐港窗口公司深業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深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許揚曾為深圳和內地其他地區引進香港資金、技術、項目及現代化管理經驗做出過巨大貢獻。
  • 又一外資零售巨頭退潮!這家超市狠砸148.6億,要做「中國版Costco」?
    「在零售業,會員、員工、營銷、商品、服務、管理等各方面都會實時在線,商業進入全面數位化的時代,在數位化基礎上用人工智慧可以做很多事。」早在今年3月舉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張文中曾表示,傳統零售企業要擁抱變化,最核心的是在線。在張文中看來,全面在線化是未來零售業的發展趨勢,會員在線是其中之一。
  • 家樂福、沃爾瑪撤退,如今又一外資企業「敗走」中國?究竟怎麼了
    其實,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有不少外國品牌進入中國市場。許多外國品牌在中國取得了相當好的成績。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居民的消費觀念發生了轉變。此外,中國本土品牌逐漸湧現,原本發展良好的外資企業在華發展越來越差。超市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 Tesco 退出中國、Costco加速擴張,外資零售巨頭在華處境為何「冰火...
    由此可見,外資零售在中國正面臨著「冰火兩重天」的處境。和Costco,同為全球零售界的巨頭,現如今在國內市場的境況竟是一個退出、一個加速,實際上也是零售市場業態發展的趨勢使然:目前的中國市場,大賣場開始進入低潮,而會員店處於上升發展階段。
  • 國門放開,外資銀行全面進入中國,是猛虎入境,還是蜻蜓點水?
    而鬆動的地方,主要是三個方面:放寬外資銀行存在形式選擇範圍、擴大外資銀行業務經營空間、優化監管規則。「每年,只能進入一個省開設分行,如果在全國開設分行,就需要30多年。」侯成銘明白,銀行零售業務的核心,就是鋪設門店。
  • 繼家樂福之後,又一外資企業「退出」中國,名字聽著很耳熟
    隨著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的改革開放,有很多的外資企業都看中了中國廣大的市場和低廉的勞動力紛紛在中國駐紮下來並且都獲取了不菲回報。這一些產業主要是勞動指向型或者原料指向型工廠主要是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來搶佔商機。
  • 新鴻基、九龍倉、太古、凱德等外資集團產品線一覽
    進入內地市場之後,九龍倉與內地企業有廣泛合作,上海青浦奧特萊斯最初就是由上海百聯和九龍倉合作的,九龍倉的國際品牌資源起到不小作用。2000年之後太古地產開始進入內地市場,項目開發上多採取與其他公司合作的模式。街區式商業:太古裡目前2個項目,分別是2008年開業的北京三裡屯太古裡、2014年開業的成都遠洋太古裡,都是當地的標杆性商業,不再贅述。
  • 安盛指港助內地企業接觸外資的角色越來越重要
    來源:觀點地產新媒體原標題:安盛指港助內地企業接觸外資的角色越來越重要 來源:觀點地產新媒體觀點地產網訊:1月13日,安盛投資管理認為,香港協助中國企業接觸外國資本的角色變得越來越重要,外資對A股市場的興趣仍然高企,投資者仍可透過互聯互通制度投資A股。
  • 新鴻基、九龍等7個外資集團的多條產品線一覽
    進入內地市場之後,九龍倉與內地企業有廣泛合作,上海青浦奧特萊斯最初就是由上海百聯和九龍倉合作的,九龍倉的國際品牌資源起到不小作用。2000年之後太古地產開始進入內地市場,項目開發上多採取與其他公司合作的模式。街區式商業:太古裡目前2個項目,分別是2008年開業的北京三裡屯太古裡、2014年開業的成都遠洋太古裡,都是當地的標杆性商業,不再贅述。
  • 1991年—1996年:外資零售湧動下的「上海速度」
    上海,這座消費文化濃厚、製造精神深刻的城市,在中國商業發展史上,一直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上世紀90年代,以家樂福(需求面積:3000-15000平方米)、麥德龍、沃爾瑪等為代表的外資零售企業進入上海市場,緊抓時代發展窗口期的紅利,創造了不少輝煌,並推動了上海商業的發展。
  • 外資品牌奶粉在內地降價 香港奶粉價格不降反升
    原標題:香港外資品牌奶粉價格上漲 國際在線報導(駐香港記者 郭勝昔):繼國家發改委日前對部分外資奶粉商涉嫌價格操控展開調查後,外資奶粉商惠氏及達能集團在內地先後降價。在惠氏中國和達能集團表示會配合調查並降低在內地銷售的配方奶粉價格後,這兩家公司對香港媒體表示,降價只針對在內地的產品,與香港業務無關。 香港經營奶粉的藥房透露,藥房向奶粉商進貨時,一直有約2.5%的回扣優惠,所以零售價格比連鎖店便宜。不過,近一兩個月,奶粉商陸續取消了這項優惠,藥房把差價轉嫁至消費者身上,不同品牌的奶粉會加價3至5港元,其中加價最高的一款達11港元。
  • 金沙中國有限公司榮獲「2015在華外資企業傑出貢獻獎」
    新華網北京1月26日電(記者 韓攀)1月26日,由新華網和中央財經大學商學院聯合舉辦的「全球企業 中國影響——外資企業在華發展高峰論壇暨《2015外資企業在華競爭力指數報告》發布會在京舉行。其中,金沙中國有限公司榮獲「2015在華外資企業傑出貢獻獎」。
  • 又一家零售巨頭將撤離中國市場 「樂天瑪特們」到底怎麼了?
    面對樂天瑪特在華的匆匆11年,不少業內人士感嘆到,早期樂天瑪特進入中國市場有政策利好,但近年來,大賣場業態整體不景氣,行業在走下坡路;「薩德」風波,則加速了樂天瑪特敗退中國市場的進程;此外,韓國企業在華水土不服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 外資「布局」大灣區
    此前,很多外資企業的香港分公司和中國大陸的分公司業務是完全割裂的,主要源於各種稅收制度不盡相同,因而,香港業務通常與新加坡業務協同管理。  而香港的貿易重要地位又不容忽視,因而,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為盤活香港的地位,提出了可能性。
  • 萊關注|外資要如何進入中國華南市場?
    現階段支撐經濟的主要驅動力,已由生產要素大規模高強度投入,轉向科技創新、人力資本提升帶來的乘數效應。而這正是外資的優勢所在。 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市區的土地資源越來越稀缺,企業拿地難度不斷攀升。對於華南地區這種熱門市場區域,更是一地難求,本地龍頭企業或外資都出現了拿地難的狀況。 既然如此,外資要如何進入廣東市場?